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溼地科普進社區生態理念入民心

2020-12-17 環京津網

原標題: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溼地科普進社區生態理念入民心

甘州融媒訊 11月18日,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聯合共建單位市溼地局在東湖小區廣場開展「溼地科普進社區」活動,向居民宣傳溼地保護知識,進一步提高群眾生態文明意識,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現場通過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宣傳資料、設立溼地保護知識展板、發放環保袋等方式,向社區居民普及溼地小知識,詳細講解溼地公園的位置、建設情況、動植物保護、鳥類遷徙、溼地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及如何保護溼地等內容。與此同時還開展了「地球之腎」有獎知識問答活動,廣大居民群眾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最後組織居民以溼地保護為主題進行現場籤名。此次活動共發放溼地宣傳資料500餘份,節能生活用品100餘件。

通過此次活動,引導廣大居民爭當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把溼地的概念、分類和功能等基礎知識傳遞給周邊居民,更好地帶動他們一起參與到溼地保護的行列中來。(唐曉燕)

相關焦點

  • 甘州區北街街道捐贈「引燃煤」溫暖群眾心
    (實習記者王定恆)11月28日,甘州區北街街道舉行「引燃煤」發放儀式,為轄區小煤爐的用戶免費捐贈400箱引燃煤。自全區大氣汙染冬防工作開展以來,北街街道採取「一日三巡」模式,每天對轄區小煤爐進行地毯式摸排、上門式服務、動態化管控,截至目前,北街街道累計更換潔能爐具145個,幫助居民群眾配送潔能煤、清潔煤60餘噸,實現了轄區內潔能爐具和潔能煤使用的兩個百分之百。
  • 小山街道:衛生健康科普進社區
    視頻攝製:記者 劉大民小山街道:衛生健康科普進社區12月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連日來,路南區各街道社區紛紛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推動志願服務工作深入開展。圖為志願者在為社區居民檢查口腔健康。記者 劉大民 攝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錢琨)「在家門口量了血壓,檢查了眼睛和牙齒,學習了相關科普知識,這個活動太貼心了!」居民張女士高興地說。
  • 龍塔街道紫荊路社區:心理健康進社區 健康理念入人心
    近日,龍塔街道紫荊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心理健康進社區健康理念入人心」活動,以實際行動關愛轄區居民心理健康,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幫助社區群眾解決「後疫情時代」家庭教育中常見心理問題,提高大家對心理問題的應對技巧。
  • 進社區,聽民意,助民生,踐初衷——羅湖區東湖街道翠鵬社區人大代表...
    為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傾聽百姓心聲和民意,助推民生問題解決和完善,提升居民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11月21日上午,羅湖區東湖街道翠鵬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了「人大代表進社區」接訪活動。羅湖區人大代表黃志健、王志勇和東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人大工委主任謝統敏共同接訪了7名居民代表,收集意見和建議9項,東湖街道人大工委及翠鵬社區聯絡站相關人員陪同參加此次活動。
  • 神農架國家公園2020年「科普教育進社區」順利舉辦
    進校園」之「進社區」活動順利舉辦。  本次活動走進了神農架林區木魚、大九湖、紅坪、松柏、下谷5個鄉鎮6個社區,由腳爬客招募的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志願者通過科普講座、現場講解、國家公園展牌展示、科普圖書展覽、發放《神農架國家公園科普導覽圖》和《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宣傳冊等形式,積極向社區居民宣傳神農架國家公園的資源價值和生態地位。
  • 無人機科普 進社區
    無人機科普 進社區 2020-05-28 12:34:58   來源:合肥日報
  • 全省最大的社區科普館、通州首家生態科普館開館啦~
    6月14日上午,位於金沙街道天熹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生態科普館正式開館,這是通州區首家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科普館,也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社區科普館。▲金沙街道科普志願者慶祝科普館開館通州區金沙街道天熹社區生態科普館是通州區科協、通州生態環境局和金沙街道以助推科技創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全民生態環保意識為著力點,開創科普工作新局面而投資興建的公益性生態科普館
  • 甘州區東街街道金安苑社區開展掃黃打非宣傳活動
    甘州融媒訊 11月27日,甘州區東街街道金安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志願者積極開展「掃黃打非」淨化文化市場宣傳活動。此次宣傳活動,不僅增強了轄區群眾的防範意識和法治意識,淨化了社區文化環境,也為接下來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營造了濃厚氛圍。
  • 東湖街道推動社區成長夥伴計劃 培育百姓點讚的精品社區
    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加強對社區治理工作的專業指導,夯實基層建設年工作基礎,按照朝陽區委統一部署安排,12月4日,東湖街道召開社區成長夥伴計劃推進會,活動特邀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李文兵參加。
  • 甘州區東街街道金安苑社區重拳出擊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
    甘州融媒訊 為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改善居住環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連日來,甘州區東街街道金安苑社區重拳出擊加強整治,全力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街道社區與公安、工信局、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聯合執法,重點對轄區下安村一、二、四社居民及出租房使用小煤爐的居民挨門逐戶進行巡查,並在早、晚安排工作人員進行巡查,做到巡查無遺漏、無盲區,並向居民講解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性及用煤安全,為堅持杜絕使用劣質不達標燃煤,積極聯繫潔淨型煤配送車,為居民進行配送,確保群眾在取暖季能夠保質保量及時用到潔淨型煤。
  • 「社區書院」把科普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
    「社區書院」建設正在努力踐行習總書記這一重要理念,以黨建引領、科技特色、資源融合、群眾喜愛為目標,為上海加強基層治理、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貢獻力量。    「智空間」連接「科普朋友圈」    在黃浦區五裡橋街道,活躍著一支由30位居民和基層工作人員組成的科普志願服務團隊。
  • 青島市北區大港街道青海路社區:名醫專家進網格 義診服務暖民心
    9月12日上午10點,青島市老教授協會醫藥專家分會的醫學專家走入青海路社區第一網格,開展「名醫專家進網格 義診服務暖民心」名醫義診活動。活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青島市老教授協會醫藥專家分會朱會長帶領青大附院消化內科張主任、青島口腔醫院符主任、青療海慈集團心內科馬主任、青島市立醫院骨科宋主任、骨傷醫院張院長、陽光醫院中醫醫師李院長為社區居民開展免費義診,耐心細緻地對前來問診的患者「望聞問切」,細緻分析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
  • 科學手工坊進社區 南湖區啟動"社區科普益民行"活動
    科學手工坊進社區 南湖區啟動"社區科普益民行"活動 2012年07月18日 07:20:49   浙江在線07月18日訊近日,作為南湖區的省級科普示範社區——建設街道百福弄社區裡不斷傳來笑聲與驚嘆聲,原來是孩子們在跟著市科技館的老師學做「汽水」。
  • 聽民聲訪民情解民憂 漕湖街道永昌涇社區「民心茶館」揭牌
    本報訊(記者 袁雪)近日,漕湖街道永昌涇社區「民心茶館」揭牌,將進一步延伸社區精細化服務,讓「民心茶館」成為社區百姓的幸福家園。聽百姓最真實的聲音,解決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民心茶館」將於每天上午6點半對外開放。
  • 甘州區火車站街道康樂社區「以考促學·以學促踐」提升離退休支部...
    7月17日,火車站街道康樂社區黨委舉辦2020年第三季度黨建工作例會及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業務培訓班。社區黨委班子成員、黨建指導員、各支部書記、委員共28人參加了學習培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應邀參加會議。隨後社區結合離退休黨支部工作要點和實際工作,重點對《甘州區離退休黨支部「四項制度」、兩個辦法》《火車站街道康樂社區離退休幹部職工黨支部支委考評辦法》逐條逐項進行解讀培訓,在學習過程中,社區通過邊學、邊問、邊交流的方式,對離退休黨支部在標準化建設工作及「四抓兩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經驗交流、問題解答。最後,社區組織參會人員進行了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知識測試,以考促學,檢驗學習成效,鞏固學習成果。
  • 甘州區東街街道交通巷社區多措並舉認真開展低保清理
    甘肅張掖網甘州訊 近日,甘州區東街街道交通巷社區本著 「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採取多項舉措,認真推進低保專項清理清查工作,有效杜絕了人情保、關係保、錯保、漏保等問題,確保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廣泛宣傳。
  • 甘州區東街街道甘泉社區開展「不忘初心、築夢前行·慶元旦、迎...
    >> 縣區 >> 甘州 甘州區東街街道甘泉社區開展
  • 甘州區溼地局2019年溼地生態系統監測報告編制完成
    4月23日,甘州區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編制完成《甘州區溼地生態系統監測報告(2019年度)》,此份報告是2019年甘州區溼地生態監測工作的總結和評估,是甘州區的第三份溼地監測報告。報告總結了2019年度甘州區溼地區域、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州區段、保護區外黑河流域溼地區域和張掖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植物、水文、地表水水質、土壤和氣象6個監測因子的監測成果,系統分析了溼地生態因子的監測數據,得出了初步評估結果,提出了溼地生態因子的變化原因和保護管理對策。
  • 科普中國「社區e站」成功落戶北幹街道四個社區
    科普中國「社區e站」成功落戶北幹街道四個社區 2017-09-21 15:31:32
  • 甘州南街街道先鋒物業貼民心社區道路舊煥新
    近日,甘州區南街南關社區怡園小區門口至榮福賓館路段維修工程正在開工。南街南關社區怡園小區門前部分道路年久失修,破損塌陷嚴重,出現很多坑窪不平的地方,給居民和車輛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經街道先鋒物業領導小組、怡園物業黨支部與小區德潤物業公司、市委黨校、回味閣、榮福賓館多方協調對路面進行重新硬化鋪墊,解決轄區內居民經常出入道路損壞的問題。這是南街街道自「先鋒物業」工作開展以來為居民協調維修的第二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