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文化的搖籃,優秀民俗文化旅遊區,山西晉中市

2020-12-19 丁班大哥眼中的世界

晉中,山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山,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東北與陽泉市相連,西南與呂梁市接壤;晉中市下轄1個市轄區、9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境內山、川、丘陵皆備,氣候四季分明,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東部山地嶺高坡廣、林木豐茂。晉中市總面積16391平方千米。

晉中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境內自然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可開發的旅遊景點約佔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已形成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等一批全省旅遊精品;晉中工業起步較早,工業基礎條件良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1824年在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

據考古發現,約在距今100萬年以前,境內即有人類活動。 商代,境內散布著商朝的方國轡方(今晉中西部和呂梁市)、箕(今太谷縣東)、雀(今介休市附近)和燕京戎等部落。晉中市位於太行山脈中段與太原盆地之間。山地、丘陵、平原皆備。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分布。從東到西有太行山脈、沁潞高原、太嶽山脈、太原盆地相間排列,成為地形基本格局。

晉中河流以太行山、太嶽山中脊為界,分屬黃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東部河流多屬海河流域南運河、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濁漳河;西部河流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有瀟河、烏馬河、昌源河、惠濟河、龍鳳河、靜升河。晉中市土地總面積2460.6萬畝,佔山西省土地總面積的10.5%,居山西省11個地(市)第4位。其中耕地面積585.4萬畝(基本農田502.01萬畝),園地47.38萬畝,林地533.44萬畝,牧草地161.92萬畝,

晉商的商業活動創造了晉中的商業文化。從經商理念、價值取向、職業道德到經營方式、組織管理手段乃至簿記、珠算、密押等技術方法,形成一整套倫理文化和制度文化。這是最本質涵義上的晉商文化。此外,由於晉商活動在各行各業中的主流地位,晉商的生存和發展帶動了一系列的文化現象。

晉中也是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集散地:「寒食節」發源於介休,牛郎織女的傳說發源於和順,壽陽傳說是壽星的故鄉,左權小花戲、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等民間文化滋養著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作的人們。

從平遙古城199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到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一年勝過一年的國際影響;從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走紅,到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和話劇《立秋》的轟動;承載著晉商文化豐富內涵的「四大城」(太谷城,平遙古城、祁縣歷史文化名城和榆次老城)「六院」(榆次常家莊園、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太谷孔祥熙宅院)。

平遙縣衙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保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二百餘米,東西寬一百餘米,佔地26000餘平方米。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提詞:平遙縣衙 古衙之最。

中國鏢局博物館有10大展室,以詳實、豐富的實物資料,全面地講述了鏢局這一特殊行業的產生,經營管理以及組織運行的歷史史實,揭示了鏢局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對商品流通領域做出的特殊貢獻。 博物館內主要介紹中國鏢局發展史以及在明清時期中國有名的十大鏢局、十大鏢師和走鏢過程中的軼事趣聞,尤其為研究形意拳、長拳、彈腿、長槍、套路等武術門派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實物資料,有一定的研究參觀價值。

興公鏢局由平遙南良莊人王正清於清鹹豐五年(1855年)年創建,創立之始就成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展館為明代建築,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清代鹹豐直至民國初年同興公鏢局創辦、發展、及歇業的全過程,講述了武林鏢局方面的知識。同興公鏢局名氣很大。鏢局內有一塊黃色與藍色鑲嵌的「奉旨議敘」匾額,它是當年慈禧欽賜給二代掌柜王樹茂的,一般匾額的結構是龍高高在上,而它是鳳在上龍在下,表明當時是慈禧執政。

鎮國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東北15千米的郝洞村,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作為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鎮國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間改名為鎮國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後兩個院落,前院建山門天王殿和左右鐘鼓二樓,正中為大殿三間亦稱萬佛殿,後院東為觀音殿,西為地藏殿,各為五間,中建三佛殿。

孔祥熙宅院,坐落在太谷縣城內無邊寺的西側太谷師範學校內。宅院坐南朝北,東西九十一米,南北六十九米,總面積六千三百二十五平方米。 孔宅現存建築基本完好,東花園大體面目猶存。總體上看既有北方民居的特點,又有南方園林的特色。是南北住宅和宅園融為一體的實物典範。這座大院已成為文化旅遊景點。 孔祥熙宅院原系太谷士紳孟廣譽的老宅,建於清乾隆至鹹豐年間,

1930年為孔祥熙購得。宅院坐落在太谷縣城內無邊寺的西側太谷師範學校內,是太谷城內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具有代表清代建築風格的一座宅院。宅院坐南朝北,東西九十一米,南北六十九米,總面積六千三百二十五平方米。現存正院、廚房院、書房院、戲臺院及部分殘損的東花園。它由多個橫向排列的套院組成,每個套院均沿中軸線方向分割為多個四合院。

雙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裡橋頭村。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創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獻記載失詳,難以確考。寺中現存最古之碑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於武平二年"尚可辨認。"武平二年"(571)乃北齊年號,既是重修,其創建年代必早於此。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漢族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裡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龍巖大峽谷旅遊區位於太行山中段主脊西側,山西省昔陽縣東南部孔氏鄉境內,東鄰河北省贊皇縣嶂石巖國家風景名勝區,西距大寨森林公園76公裡,旅遊區總面積140平方公裡,當前開發面積近50平方公裡,具有優美的山水風光,豐富的物種賦存,多樣的植被覆蓋,優越的避暑氣候,鮮明的地域文化和寶貴的歷史遺蹟

山西介休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二千五百六十米,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

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成為綿山風景區中最靚麗的風景線,無愧於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在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築群體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蹟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築博物院(園),展現在遊人眼前的是一個華夏現代仿古建築群隆起在大道之行的巍巍綿山。主要景點有龍頭寺、抱腹寺、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等。

石膏山,雄踞在太嶽山北段,為太嶽山主峰之一,海拔2532米,位於靈石縣城東南約35公裡,北距太原185公裡。與介休綿山、沁源靈空山鼎足而立,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風景區總面積約75平方公裡,已開發的遊覽面積約20平方公裡。這裡,奇峰疊翠,高人云表,風景奇特。每當春末或初冬,山下已是春雨沙沙,或秋雨綿綿,山上依然是白雪皚皚,蔚為奇觀。

日升昌作為晉商文化的傑出代表,其建築風格和規模都具典型,但又有其特殊性。日升昌票號採用三進式穿堂樓院,即體現了晉中民居的傳統特色,又吸收了晉中商鋪的風格,達到了建築藝術和使用功能的和協統一。日升昌佔地1386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共有21座建築。

從清道光初年成立票號到歇業,歷經一百多年,曾經「執中國金融之牛耳」,分號遍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業務遠至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而著名,被餘秋雨先生譽為中國大地各式銀行的「鄉下祖父」。(餘秋雨《抱愧山西》)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它又名在中堂。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 喬家大院始建於1756年,又名在中堂,屋主曾是被稱為「亮財主」的清朝末年著名晉商喬致庸。全院佔地面積10642平方米, 呈雙「喜」字造型,共有6座大院、20進小院、313間房屋。1985年,祁縣人民政府利用喬家大院館址設立了祁縣民俗博物館,翌年對外開放。

晉中市景點還有,王家大院,城隍廟,文廟,榆次老城,清虛觀,雷履泰故居,蔚泰厚票號博物館,中國商會博物館,綿山景區,張壁古堡,渠家大院,協同慶票號(中國錢莊博物館),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寨村,烏金山狂歡谷,百川通票號,後溝古村,明清古街,古市樓(金井樓),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匯武林武術陳列館,紅崖峽谷,水濤溝,清涼寺,無邊寺白塔等。

相關焦點

  • 晉商文化的搖籃—「晉中」
    今天給大家介紹晉中,晉中啊,屬於山西省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的中部地區,東邊緊靠太行山,西邊就是汾河,北邊和省會太原市挨著,南邊就是長治市、臨汾市,東北乃煤市陽泉市,西南就是呂梁市。晉中市下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山西晉中十大古村落,晉商文化的搖籃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山西·晉中,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晉商文化的搖籃。
  • 資料:晉中傳統文化與晉商文化
    晉中傳統文化應該指晉中有史以來,在這塊土地上發展衍生、長期浸潤形成的人文理念、價值取向、意識形態、生產技術、生活習俗、藝術追求和風格及表現形式等等,而晉中,科學地說應該是一個地域概念,應指山西中部地區,不應局限於現行行政區劃範圍之內(當然晉中地區是主要指屬)。客觀地說當前的晉中市、陽泉市、呂梁市和省會太原大體上都應包括在內。
  • 作為晉商文化最傑出的代表的山西晉中,有什麼出名的東西嗎
    晉中是山西省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山,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是山西省的鐵路、公路樞紐之一,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古老而活躍的現代化城市。晉中,是太原經濟圈核心城市,是晉商故裡,縱橫商界600年,曾經創造過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西方學者把山西商人同猶太商人相媲美。晉中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地勢東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階梯狀分布。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金屬礦種11個,非金屬礦種22個。
  • 文旅融合再升級 晉中市啟動「遊山西·讀歷史·晉中行」活動
    9月8日,「遊山西·讀歷史·晉中行」啟動儀式在晉中市後溝古村舉行。晉中市委副書記、市長常書銘宣布活動啟動並向八方遊客發出邀請。日前,山西省委、省政府啟動了「遊山西·讀歷史」活動。晉中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推出「讀歷史·晉中行」活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過開展八大行動,向廣大遊客展示晉中全域旅遊新面貌。
  • 並南重鎮——山西省晉中市,晉中市最冷門的八大著名景點
    晉中已形成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等一批全省旅遊精品;晉中工業起步較早,工業基礎條件良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1824年在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
  • 山西的三座城市:臨汾、晉中和晉城,哪個城市的風景更美?
    山西位於我國華北地區,有典型的黃土覆蓋的高原地勢,都說黃河之魂在山西,這裡也是觀看黃河波瀾壯闊氣勢的最高目的地。比如黃河壺口瀑布水量上漲時的壯觀景象,就深受遊客喜愛。除了省會太原,山西也有很多默默發展的城市,它們風景優美且秀麗,獨特而有韻味。
  • 八大行動全面助力 10條線路重遊晉中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晉中市啟動「遊山西·讀歷史·晉中行」活動
    圍繞匯通天下晉商史,推出晉商民俗文化遊,包括平遙古城、祁縣昭餘古城、太谷古城。圍繞晉中古代建築藝術史,推出大院古寺古堡遊,包括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鎮國寺、雙林寺、后土廟、張壁古堡。四是金牌導遊「雲遊晉中」晉中市與山西晚報合作,由國家高級導遊員帶領山西金牌導遊走進晉中,通過網絡直播形式,深度探訪景區、在線直播、雲端對話,展示「晉商故裡」深厚文化底蘊。
  • 山西一區是太原南大門,是中國晉商文化之鄉,經濟發展領先全市
    說到晉商文化,你會想到哪個縣呢?恐怕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祁縣,喬家院子、渠家院子、何家院子都在祁縣,而且祁縣的民族風俗也非常豐富多彩,但實際上中國晉商文化之鄉並非祁縣,而是榆次,榆次的歷史悠久,甚至它的名字也已經にせん年以上的歷史了,早在戰國時期,從這裡「榆次」了,但在榆次新中國第一間也其實這一市,市樹花,樹國槐,花的花是截止到1999年,榆次才能撤市設區,她晉中市,其實事實看,榆次的行政地位下降了,本質上是榆次經濟和城市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 速看,晉中這三種特色美食,其中一種已有百年歷史!
    #晉中,山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山,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東北與陽泉市相連,西南與呂梁市接壤,1824年在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
  • 2020年全國旅遊簡介(山西省)之《晉中市》選推幾大景點
    晉中市下轄2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平遙古城、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等一批全省旅遊精品;晉中工業起步較早,工業基礎條件良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1824年在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金融機構「
  • 山西晉中歷史上知名的四位名人,你知道哪幾個?
    晉中,山西省地級市,位於山西省中部。晉中已形成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等一批全省旅遊精品。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晉中市地區生產總值1284.9億元,比上年增長6.0%。
  • 人行晉中市中支:發掘晉商文化精髓 提升發行庫管理水平
    本網訊 記者郭曉東 通訊員趙變生 程維武 張文虎 龐鵬報導 今年以來,人行山西省晉中市中支堅持文化自信文化引領,充分發掘晉商文化精髓,在轄內平遙支行發行庫開展試點,將晉商文化融入到發行庫文化建設和管理中來,提振發行隊伍精氣神,規範業務操作,為有效防控發行庫風險、提升發行庫管理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山西一處主題公園走紅,佔地700多畝,彰顯獨特的「晉商文化」
    還有就是山西著名的晉商文化,晉商文化也成為了山西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山西的一處主題公園——晉商公園。這個公園是為了彰顯獨特的「晉商文化」,公園在山西省的晉中市。晉商公園總的佔地面積達到了700多畝,面積也是比較龐大的,其中還開鑿了一片5萬平方米的人工湖。公園中的很多地方都是晉商文化,從發展歷程到代表人物,從晉商精神到現代這種精神的轉變,都一一的展示在了遊客的面前,使更多的人能夠充足的了解到晉商文化,也讓晉商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能夠更廣的傳播開去。
  • 山西籍油畫家用畫筆弘揚晉商精神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苑菁菁 責任編輯:苑菁菁     山西籍油畫家畢志勇歷時十年以晉商文化為題材創作
  • 晉商大院裡探尋晉商文化
    明清時期,晉商已發展成為中國商幫之首。如今,昔日的創業者們早已消失在浩渺的歷史星河中,但晉商遺蹟隨處可見,尤以晉商大院最為有名。駐足其間,人們可以看出昔日主人的富甲一方,也能探尋到晉商稱雄商界數百年的精神。
  • 晉中牽手南平:晉商萬裡茶路再出發!晉中帶著「好家底」做客武夷山...
    活動由中共晉中市委、晉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山西晚報社、晉中市委宣傳部、晉中市文化和旅遊局、晉中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承辦,南平市委宣傳部、武夷山市委宣傳部、中國商業史學會萬裡茶道專業委員會協辦。
  • 山西最富有的村子不在太原和臨汾,而是在這個省排名第6的市!
    說起山西,大家一定會想起山西大院,畢竟山西大院是漢族民居建築的典範。像比較著名的大院就有常家大院,王家大院,喬家大院 ,渠家大院 、李家大院,曹家大院等等,而今天要說說這喬家大院所在的晉中市的一個村子!這個村子是山西省最富有的村子,但是它就是沒在省會太原,也不在臨汾,偏偏是山西省晉中!
  • 「遊山西·讀歷史·晉中行」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圍繞匯通天下晉商史,推出晉商民俗文化遊,包括平遙古城、祁縣昭餘古城、太谷古城。圍繞晉中古代建築藝術史,推出大院古寺古堡遊,包括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鎮國寺、雙林寺、后土廟、張壁古堡。與央視、人民網等大平臺合作,邀請100家網絡媒體到晉中考察,深度挖掘晉商文化,拍攝晉商歷史專題片,深度傳播晉中歷史。
  • 絢麗的山西民俗文化
    俗話說,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西安,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五千年時光的浸淫,成就了山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她時而厚重,時而婉約,時而悲愴,時而詼諧。各成一體,各具特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典型的山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