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山裡的人,總嚮往著山外的世界,後來,山外的我們,卻懷念起山裡的寧靜。
從前的村落小院,煙雨掛在古老的屋簷,石板覆滿綠苔,青瓦飛簷是抬頭仰望的第一道風景。後來,多少人輾轉漂泊,成為了光陰的追隨者,幾經翻覆,卻再回不了舊時人家。
野花、百鳥、溪水、光影、森林、村落、廟宇……
在望仙谷中,山間的細雨讓春天迷濛飄逸,山澗的溪流讓夏天清涼爽快,紅透的果實讓秋天喜悅歡實,皚皚的白雪讓冬天純潔通透,清新的空氣讓早晨滿足快樂,漫天的星辰讓夜晚柔軟充實。
這裡,會不會有你所期待的溫柔平和的鄉村時光和山居歲月呢?
接下來,我要說說「仙谷五記」。食,物,史,玩,茶,人們對於望仙谷的記憶,基本就是這幾個深刻的印象吧。
產品特色
這裡有徐風輕曳的松濤竹海
也有獨具風情的贛家街市
有讓人垂涎欲嘗的農家手作
還有山水野趣的峽谷漂流
四季三餐,是人一輩子堅持最久的事情。據說有贛家特色美食小吃近百種!看不看得到神仙暫且不說,衝著美食也要去走一遭……
蕎麥粿最本真的色彩。蕎麥磨麵,蘿蔔為餡,包好之後,開鍋蒸三五分鐘,熱騰騰的蕎麥粿剛出鍋就被一搶而空。
你吃過芋頭做的餃子嗎?
芋芋餃是江西、福建、等地的傳統麵食。胡蘿蔔、五花肉、小蔥、調味做餡。煮好的芋芋餃質地細膩、軟糯,濃稠,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做韭菜粿的楊阿姨,不僅手藝是祖輩上傳下來的,就連做韭菜粿的工具,都是楊阿姨的外婆傳下來的。。
記住一個地方,也是從美食開始,味覺的記憶是最為持久的。食物就是這樣,似細水無聲地融入生活和記憶。
漫長的時光中,人類會給許許多多的物件賦予特殊意義,讓它們變得與眾不同。歷經滄桑的雕塑,凝刻歲月的郵票書籤,暈染江南煙雨的油紙傘,鎖住縷縷香的手工胰皂,目光所及琳琅滿目的燈籠……
勞動人民的堅韌智慧被澆築在古建的磚縫,神仙才子的軼事被銘刻進木、磚、石雕中.無窮的遠方,無數的物件,都與我們有關。
我們在不斷往前走的同時,也不斷回頭看看過去,時間把我們帶離過去,越走越遠。忠實地記錄著曾經的年月,復刻出我們逐漸模糊的記憶。
望仙谷融靈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山水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古有「胡昭羽化登仙、九牛傳說」等傳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望仙谷有一座白鶴崖,傳說上古大洪水時期有白鶴銜來野果搭救了來此避難的村民,從而得名白鶴崖。東漢末年隱士胡昭在此駕鶴成仙后,有眾多修道者慕名而來結廬修行。後來,整個望仙谷的故事都和胡昭以及胡昭的後人有關。
這裡或許曾經被世界遺忘,但因為還有人在這裡生活,那些古老的文化和建築還未消逝,我們又恰好發現了這裡,所以千年的歷史仍然在延續,落寂鄉村重新煥發活力。
景區遊玩推薦路線:遊客服務中心→青雲橋→尋仙路→三口鍋→彩虹瀑→迷津口→醉仙街→百舸橋→府前廣場→望仙楊府→相思石→鳴蟬巷→上碼頭→回程棧道→醉仙街→攬月橋→胡氏宗祠→朔望街→ 紅糖坊→三神廟→巖鋪廣場→巖鋪仙宿→百味街
鳴蟬巷木工坊中,斧鑿刨鋸,墨刀線尺,銼錘磨石,一應俱全,在這裡,將一塊木料加工製作為成品,體驗「創造」的樂趣。
歐陽書社同樣位於鳴蟬巷,甫一進門,就聞到了濃鬱的油彩味和墨香,滿柜子琳琅滿目的水墨和油彩,橫豎大小形態各異。筆見功力,墨展才華,去歐陽書社,赴一場山水之約。
樸實原味的夯土房屋和老街
雕花鬥拱的古老宅邸
形態各異的山間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