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從小到大的小零食,乾脆麵必須有姓名。隨著時間的累積,有的乾脆麵還是從前的樣子,有的已經「改頭換面」,有的乾脆消失不見。你還記得你都吃過哪些乾脆麵嗎?它們現在還在售賣嗎?
「經典」小浣熊乾脆麵
藍藍的天空,黃綠色的玉米地,戴著彩色帽子的棕色小浣熊正要鼓掌;藍天白雲下,挺拔的松林中,棕色白肚子的小浣熊舉著火炬奔跑……這些是記憶中還大約有印象的早期兩款小浣熊的包裝。
當時的小浣熊乾脆麵,口味也與現在有所差別,大約是過了幾年才有了市場上依然可見的香辣蟹等口味。小浣熊乾脆麵曾經風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集卡——108位水滸英雄卡。到如今,新京報記者還留著當時集的英雄卡,只不過距離108位還差得很遠。
「香蔥味」的小當家乾脆麵
記得那個時候非常流行的一部動畫片叫做《中華小當家》,後來便有了一款叫做小當家的乾脆麵。黃色與橘色的正方形格子交錯,穿著黃色短袖襯衫、藍色背帶褲,繫著紅色領結,黑頭髮、臉有點寬的「小廚師」雙手前後張開,立在白色「小當家」字體前。這是小當家乾脆麵的經典包裝。記憶中似乎是小當家乾脆麵打開了新京報記者喜愛香蔥口味的「大門」。
「造型獨特」的金絲酥乾脆麵
當時的乾脆麵大多是鹹味的,且都是方形麵餅,而金絲酥乾脆麵算得上「別具一格」,紅色包裝,巧克力口味,麵餅也不是一整塊,而是5個長方條,每一條都是由碎乾脆麵壓縮而成。一口咬下去也很是「堅實」,並不像其他乾脆麵那樣「乾脆」。
香烤魷魚味乾脆麵
小時候,有一款香烤魷魚味的乾脆麵也十分火爆,一樣火爆的還有同品牌的烤羊肉串味乾脆麵。那時市面上的乾脆麵口味已是十分豐富,但讓新京報記者愛不釋手的是魷魚味的乾脆麵。
記得有一次,乾脆麵吃完了,但是袋子中還有一點碎了的面,於是突發奇想,將面倒入碗中,加入熱水,像泡麵一般泡了幾分鐘,用勺子舀出面,吃一口,味道十分上頭。
獨霸早餐的魔法士
大約是在初中的時候,魔法士異軍突起。印象深刻的便是魔法士的「臺灣烤腸」味,是之前從未出過的味道。且包裝不同於其他,是長方形造型,看上去似乎比其他的面要小一些,便認為麵餅少,於是每每吃魔法士,總要多買一袋。
那時候,因為經常在遲到邊緣「試探」,魔法士便成了早餐「常客」。而下了早自習,快速跑到學校的小超市內,在稍稍擁擠的人群中,一次買好幾袋,既有自己的,也有同學的,一起抱在懷裡帶回教室。
蝦味的「老鄉面」
初中的早餐,一度是魔法士的「私面訂製」時間,但很快它便有了強敵——「老鄉面」。老鄉面是香酥蝦味的,味道與煮過鹽水又曬乾的小蝦味道有點相似。最妙的是麵餅,看起來每一根面要比此前的乾脆麵寬一點,吃起來仿佛在吃空心面,雖然鹹,但也欲罷不能。
上面這些乾脆麵你吃過嗎?除此之外,你還吃過哪些乾脆麵呢?
新京報記者 張明璇 圖片來源 網絡、電商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