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光潔、金星等主演的新版《林海雪原》正在安徽衛視播出。對於這一部被改編過京劇、電影、電視劇等多種形式的作品,該劇在演員起用上可以算是最大膽的一版,不僅塑造了年齡感最小的「楊子榮」「少劍波」,金星飾演的「蝴蝶迷」也備受爭議。新京報獨家採訪了該劇導演金姝慧,在她看來,金星屏幕呈現出來的年齡狀態以及氣質都與該劇的要求吻合。新京報記者 劉瑋
新京報:現在暑期檔,很多學生觀眾。對於這部分「00後」觀眾,這部劇吸引他們的看點在哪裡?拍攝的時候,有考慮過如何吸引年輕觀眾的問題嗎?
金姝慧:「00後」的觀眾據我所知還真是在看,不過他們大多都是在家長的帶動下開始對這個戲有興趣的。一開始有可能是被動的,但看來看去,看出情懷了,對此,我們相當高興。至於說想沒想去刻意討好誰,真沒想那麼多,也因此,我們從演員的選擇上並沒有選用最有流量擔當的那些年輕偶像。
金星飾演蝴蝶迷
張睿飾演少劍波
劉靖飾演「小白鴿」白茹
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童祥苓版楊子榮
1960年電影《林海雪原》王潤身版楊子榮
1986年電視劇《林海雪原》韓再峰版楊子榮
2003年電視劇《林海雪原》王洛勇版楊子榮
2014年電影《智取威虎山》張涵予版楊子榮
(上接A13版)
劇情
75個人物基本來自原著
《林海雪原》講述了東北民主聯軍剿匪小分隊與土匪鬥智鬥勇的傳奇故事。劇中,李光潔、張睿分別擔綱兩大男主「楊子榮」和「少劍波」,倪大紅扮演狡猾霸氣的「座山雕」,金星則挑戰心狠手辣的「蝴蝶迷」。自1957年曲波的原著問世,《林海雪原》曾被改編成評書、連環畫、現代京劇、話劇、老電影、電視劇、3D電影等藝術形式。時至今日,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經典唱段《打虎上山》仍被廣泛傳唱。
作為一部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據導演金姝慧介紹,新版《林海雪原》按照書中的脈絡,依次展現了「血洗杉嵐站」「奇襲奶頭山」「夜襲夾皮溝」「智取威虎山」「暗戰神河廟」「謀攻大鍋盔」這些大的段落。《林海雪原》中人物眾多,人物性格複雜。金姝慧表示,劇本中角色多達75位,這些人物基本都是小說中的,只有黃覺飾演的關毅中是重新創作的,小常寶一家人是從京劇中移植過來的,其餘的基本上都是從小說中提取出來的。金姝慧坦言,觀眾可能會有一些疑問,比如大家並沒有在原著中見到「醉花」「殷八字」這樣的字眼兒,而這恰恰是新版給威虎山八大金剛取的名字。
演員
金星有爭議也有亮點
對於該劇演員部分,目前最大的爭議則來自金星扮演的「蝴蝶迷」。原著小說中,蝴蝶迷是一個嗓音尖利,言語粗魯,很霸氣的女土匪。而金星的演技並沒有呈現出這樣一個蝴蝶迷,有網友稱,在全劇開始罵大當家的情節中,金星飾演的蝴蝶迷霸氣不足,矯揉有餘,而這本來應該是一場凸顯蝴蝶迷性格的戲份,金星對這場戲的處理也讓很多網友感到「只看到肢體動作而感受不到情緒」。對於之所以選擇表演經驗欠缺的金星來扮演蝴蝶迷,金姝慧坦言,這確實是這個戲最大的爭議,但她認為這也是本劇最大的亮點。「金星是東北籍的藝術家,屏幕呈現出來年齡狀態以及氣質都與我們的要求吻合。而且她自身也是一位仗義執言、對藝術和職業精神都極有擔當的人,這一切都是我喜歡的。」
此外,李光潔扮演的楊子榮、少劍波的扮演者張睿也被網友質疑年齡感偏小。金姝慧表示,六十年代京劇裡把203首長用老生的形式體現的,很多人會認為這版少劍波過於年輕了,但其實書中的少劍波只有22歲。在以往的改編中,王洛勇、張涵予都曾經扮演過楊子榮,大家印象中楊子榮留著絡腮鬍,頭戴土匪帽,身穿厚重皮氅,無疑是一個年近四十的彪形大漢。對此,金姝慧表示,李光潔飾演的楊子榮是最有朝氣、最符合真實年齡的一版楊子榮,「他應該不是一位『大叔』,歷史上這位英雄人物犧牲的時候才31歲。」
感情線
沒有平添誤會、吃醋
從長篇小說到最近的電影大片,《林海雪原》中楊子榮始終是一身孤膽的剿匪英雄。在2003年的電視劇版本中,曾經因為增加了楊子榮的感情線而引發了一些爭議。金姝慧告訴記者,這次的版本中,關於情感的展現基本都是圍繞著「軍民」「戰友」「親情」這一方向展開的。至於愛情,只有關於少劍波和白茹這一條線,並沒有增加其他的分支,「而且就是按照原著中的脈絡發展的,那種感情產生的基礎也是自然的,純淨的,並沒有為了迎合什麼而去平添一些什麼誤會,吃醋這些元素。」
專訪導演
東北零下三四十度,拍攝難度大
新京報:劇中的人物造型,比如楊子榮、座山雕,有觀眾覺得和電影《智取威虎山》非常相似。在人物造型上,有借鑑一些什麼片子嗎?
金姝慧:如果說借鑑,那麼我在這裡要感謝所有的關於《林海雪原》影視劇、舞臺劇的任何一個版本的藝術家們,正是有了之前的那些作品的呈現,我們才從中提取了精華,汲取了養分。我當時的一個概念就是絕不能在現代審美的格局下給觀眾一個「年代農村戲」感覺,歷史不能違背,故事的格局以及人物關係都要建立在原基礎,但造型應該可以適當的誇張,尤其是土匪部分,它有這樣的空間。
新京報:這部劇在拍攝過程中,難度最大的地方是什麼?
金姝慧:拍攝經典名著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風險的事。創作上,我想就是要把五個部分分出不同的氣質,我黨我軍、夾皮溝農民、奶頭山匪幫、威虎山匪幫、大鍋盔匪幫,讓大家看到不同的派別不同的體系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還有,鑑於這部戲的特殊性,我們一定要在冬天拍攝,而且有大量的需要在東北完成的外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是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