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路|邳州邢樓鎮:念好「土地經」 轉型更美好

2020-12-11 人民網江蘇頻道

編者按:今年,是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年。1983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蘇州,蘇州之行印證了小康社會建設的現實可行性;2014年末,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明確提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殷切期望,「強富美高」已成為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孜孜追求。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小康到全面小康,江蘇持續走在前列,作出表率。為此,本網從村居、街鎮、縣區以至設區市等不同層面選取報導對象,推出「小康之路」系列融媒體報導。

邢樓鎮的繡球花產業大棚。閆峰攝

土裡刨食,能不能讓一個經濟薄弱村快速走上小康路?東莊村用事實證明:能。

作為江蘇邳州市邢樓鎮念好「土地經」的代表,東莊村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經營模式,僅用了兩年時間,就讓一個曾經的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這個村集體年純收入過百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8萬元。

邢樓鎮也通過全面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在轉型陣痛中找到了適合的鄉村振興路徑。

東莊村稻鴨共作田裡出產的鴨蛋。閆峰攝

改變:從一窮二白到日有進項

入梅後的第一場雨,倒是給東莊村支部書記兼村農業公司負責人李偉帶來了難得的休息時間。

在既是辦公室又是休息室的臨時板房裡,李偉將一個寫有「6.12」字樣的小紙條放到一筐剛採收來的鴨蛋上,「這是從地裡採收鴨蛋的日期,出貨的時候日期靠前的先出,現在市場銷售好,最多只存三天的蛋。」李偉說,他們每天採收的鴨蛋穩定在5筐300來斤,能賣2000多元。

村集體每天都有進帳,放在幾年前,李偉想都不敢想。「鎮派出所支援了2萬塊錢,1.5萬元買了一個廣播大喇叭,當時趕上三夏防火,剩下的5000塊買了幾張床給晚上查檢秸杆禁燒的村幹部用,就沒了。」2015年,李偉退伍回到村裡接任村支書的時候,用上無片瓦來形容村集體並不過分:村委會辦公借用的是村小學的教室,村集體不僅沒有集體財產和收入,還欠著2萬多元債。

作為「十三五」期間劃定的經濟薄弱村,東莊村的變化何來?

2018年,按照市場化運營模式,由李偉牽頭,6位村「兩委」成員入股,東莊村成立了村級農業公司,流轉了村裡1800畝土地從事規模化經營。村農業公司把經營的耕地進行了分類,800畝用於稻鴨共作,250畝用於稻蝦共作,餘下土地暫時還耕種傳統農作物。

播種插秧,田間管理,收割採摘,6位村幹部既是管理者,也是勞動者。就這樣忙活了一年,年底一算帳,村農業公司當年純收入達到60萬元。到了2019年,他們進一步優化結構,年純收入超過了100萬元。

「事實證明,只要調整好產業結構,找到適合本地的發展方向,土地裡是能長出『金豆子』的。」邢樓鎮黨委書記王小港告訴記者,僅用了兩年多時間,邢樓鎮18個行政村,村村都和東莊村一樣,有黨支部領辦的村級農業公司,有能為村集體帶來可觀收入的農業種養殖致富項目,邢樓鎮不僅消滅了貧困村,甚至還出現了年收入超500萬元的經濟強村。整個邢樓鎮的農業經濟已經走上一條良性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邢樓鎮規模化種植的甜葉菊。閆峰攝

轉型:從挖礦財政到共同富裕

事實上,邢樓鎮這些年的經濟發展經歷了一個起伏。十年前,因為有5座石膏礦產資源可以開採,雄厚的財稅收入支撐著鎮級財政,經濟實力在當地鄉鎮排名中名列前茅。「但那個時候鎮財政和礦場老闆有錢,村集體、農民並不富裕。」王小港說,2012年是個轉折年。那年4月15日,邢樓鎮冠源石膏礦發生局部塌方事故,直接導致該鎮全部石膏礦井關閉,斷了財稅來源的邢樓經濟發生了斷崖式下滑。

轉型勢在必行。邢樓鎮有超過10萬畝的耕地,是邳州市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擁有量最多的鄉鎮之一,立足耕地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既是邳州市給邢樓鎮確定的發展目標,也是邢樓鎮必須面對的現實。

一開始並不順利。聽說淮安等地稻田裡養龍蝦和螃蟹的共作模式做得好,王小港分批帶著村幹部去參觀學習,回來後有四五個村也依葫蘆畫瓢,不是養出來的螃蟹又小又瘦,就是把龍蝦養丟了,連蝦苗錢都收不加來。

邢樓鎮農民有養鴨子的傳統。稻田裡養蝦養蟹不成功,2018年初,鎮農業公司考慮嘗試下稻鴨共作,就拿出20畝稻田放養100隻鴨子,秋後一算帳,大米、鴨蛋、鴨子三項收入加在一起,畝均純收入超過了2000元。王小港看到了新希望。

就這樣,「稻鴨共作」項目從東莊村開始,逐步在全鎮推廣,致富效益十分明顯。目前全鎮的「稻鴨共作」面積達到1.5萬畝,僅此一項就為農民增加收入超千萬元。

接下來,邢樓鎮又開始了第二輪產業引進。思田村建有50餘座塑料大棚,大棚裡種的是繡球花。負責人高全義說,這是引進上海花卉企業聯盟共同建設的花卉產業基地的一部分,也是邢樓鎮採取「輕資產」招商模式引入的高效農業項目,「一棚繡球花保守估計銷售收入15萬元以上。」繡球花種植已在邢樓鎮推廣超過5000畝。此外,該鎮又引了包括甜葉菊、金陽草莓、車釐子等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易於推廣種植的多個農產品品種,農民致富有了更多抓手。

眼下,邢樓鎮正在打造一個面積5000畝,包括種植、觀光、體驗、展示和孵化等五大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用於集中展示邢樓鎮農業產業發展的全貌,而王小港更願意把這個園區當成一所培訓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學校」:這裡免費提供數十項種養殖農業技術,免費提供試種基地實習,學成畢業創業者,他們還可以幫助流轉土地,並持續提供義務指導,最終將其送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責編:唐璐璐、張鑫)

相關焦點

  • 邳州這個北部鄉村變身「網紅地」!
    邳州這個北部鄉村變身「網紅地」!邢樓鎮思田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合端介紹,「園區內的50多個花棚,一年去掉地租、以及工人工資純收入在400萬左右,經濟效益還是非常可觀的。」現代農業奏響鄉村振興樂曲近年來邢樓鎮把土地規模經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主抓手十萬畝黑土地高唱生態富民凱歌增收項目多稻鴨共作、稻蝦共作、甜葉菊種植、繡球花栽植等增收項目亮點紛呈。
  • 邳州邢樓深耕十萬畝黑土地打響「產業復興品牌」
    鎮黨委書記王小港道出其中奧秘:「邢樓突出解放思想,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適合邢樓實際的綠色高質量發展路徑。」  依託規模經營,黑土地上做出大文章  邢樓,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傳統、有情懷的蘇北城鎮。
  • 邳州邢樓鎮做活「花文章」帶動農戶致富
    近日,邳州市邢樓鎮現代農業園區人頭攢動,萬名群眾興致盎然、齊聚一處,前來參加該鎮隆重舉行的「東方御景」杯首屆繡球花節活動。走進繡球花節的舉辦現場邢樓鎮思田農業產業園,500多畝繡球花正值盛花期,百萬株繡球花恣意綻放,「萬畝花田、四季花海」的生動畫卷呈現在遊人面前。「藉助五一假期,舉辦本次繡球花節,宣傳農業園區繁花盛開的美景,給鄉親們提供一個假日去處。」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念好「山」字經也能加快奔小康
    位於武陵山區的仙女山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慶仙女山區依靠山水做起脫貧致富的大文章,在「山」字經裡實現了加快奔小康。仙女山鎮之變,從窮鄉僻壤到度假勝地,該地不僅成為重慶市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的生動實踐。
  • 今天,邳州國慶花展如約而至,30餘萬盆鮮花激情綻放!
    當然來咱邳州逛花展10月1日2019邳州第六屆國慶花展如約而至30餘萬盆鮮花、16處大型花卉景觀精彩綻放,將沙溝湖水杉公園裝扮一新,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開園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市民趕來賞花展、慶國慶。本屆花展以「花開盛世、大美邳州」為主題,堅持簡潔大氣、低碳環保、樸實節儉的原則,以金秋時令鮮花菊花為主,五色草為基礎背景,由「國慶花籃」、「中國夢」、「花開盛世」、「綠水青山」、「聽講幹享」、「公共空間治理」等16個主題景點組成,既凸顯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主題,又展現了邳州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成果。
  • 彭詩金委員:念好「土地經」,構建農村新經濟體系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肖萌/文 袁曉強/圖2020年我們將迎來全面小康,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過程中,全國各地都將啃下最後、最難的硬骨頭。那麼在全面小康到來之際,把握新脫貧戶的不穩定性,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就顯得更加關鍵。
  • 邳州:決勝脫貧攻堅 彰顯人大作為
    【來源:邳州日報】 【信息時間:2019/4/30   閱讀次數:
  • 今天,邳州國慶花展如約而至,30餘萬盆鮮花激情綻放!
    當然來咱邳州逛花展10月1日2019邳州第六屆國慶花展如約而至30餘萬盆鮮花、16處大型花卉景觀精彩綻放,將沙溝湖水杉公園裝扮一新,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開園第一天就吸引了不少市民趕來賞花展、慶國慶。本屆花展以「花開盛世、大美邳州」為主題,堅持簡潔大氣、低碳環保、樸實節儉的原則,以金秋時令鮮花菊花為主,五色草為基礎背景,由「國慶花籃」、「中國夢」、「花開盛世」、「綠水青山」、「聽講幹享」、「公共空間治理」等16個主題景點組成,既凸顯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主題,又展現了邳州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成果。
  • 邳州大力實施「三鄉工程」走實鄉村振興特色路
    徐報融媒記者 張德鶴 顏子舒 通訊員 呂希迎近年來,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邳州大力實施人才下鄉、能人返鄉、資本興鄉的「三鄉工程」,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資源要素向農村匯聚,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能。
  • 當五一遇上繡球花節,邳州這個地方好熱鬧!
    擠在山腰沒退路到景區想去個廁所吧結果是這樣的場景而小編就沒有去湊熱鬧 還是選擇了家門口的鄉村遊有幸參加了邢樓鎮第二屆鄉村文化旅遊節邳州銀杏融媒特別策劃「振興吧 我的村」融媒體直播行動 第三站——邢樓鎮來到繡球花種植基地感受鄉村通過土地規模經營
  • 新華社丨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
    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近年來,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學好「兩山論」、走實「兩化路」,著力推動發展觀念轉變、產業綠色轉型、生態財富轉化,做大山地高效農業、做強山地特色旅遊,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加快奔小康。
  • 「拼命三娘」的「向日葵夢想」——記江蘇省邳州市邢樓鎮耿莊小學...
    從教13年來,鬱雪群先後主動調往範墩小學、大固小學等5所更偏遠的小學,而「代理家長」的工作從未間斷,累計110多名留守兒童接受了她的課後輔導。  假期閱讀的引路人  談起鬱雪群,學生家長無不豎起大拇指。
  • 今天,徐州日報頭版專訪邳州市委書記吳衛東!
    繪就大美邳州建設城鄉全域「大公園」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產業科技創新主引擎,用創新「金鑰匙」打開轉型升級之門。建強平臺承載創新。向上滑動閱覽構建現代化中等城市優化空間布局,彰顯城市之美7月16日,2020中國邳州土地推介洽談會召開,來自全國的42家房地產企業共200餘位嘉賓齊聚一堂,考察邳州城市建設新貌,感受邳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脈動。
  • 今天,向邳州「先生」致敬!
    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提高政治站位,遵循教育規律,積極主動作為,全力推動邳州教育事業發展進入持續攀升的新階段。全市教育工作呈現出資源供給不斷增加、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教育生態不斷優化、安全保障不斷夯實的良好發展態勢。當前和今後的教育工作如何做?
  • 10孩超生家庭被勸返邳州老家
    原標題:10孩超生家庭被勸返邳州老家   6月1日,劉向明配合當地的邢樓鎮派出所民警登記戶籍信息,以備給孩子上戶口。京華時報記者李顯峰攝   端午節前第3天,58歲的劉向明帶著妻兒離開蘇州,回到500公裡外的故鄉邳州。
  • 邳州:精彩跨越二十年 科學發展譜新篇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邳州撤縣建市,開啟了歷史發展的新篇章。從此,邳州一路砥礪奮進,譜寫著屬於一座城市的華美蝶變。  【數字變遷】  20年,彈指一揮間。  20年,春華秋實,濃縮了從「邳縣」到「邳州」風雨兼程,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178萬邳州人,為之揮灑了一筆筆濃墨重彩。
  • 邳州暴雨,直擊一線
    受副高雨帶的影響,從7月11日下午到12日,邳州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區域出現積水,多部門緊急開展防汛排澇和救援工作。小編帶你直擊第一現場。時我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各鎮降雨量如下:碾莊鎮156.9;議堂鎮143.1;八義集鎮138.9;東湖街道134.5;佔城鎮133.6;土山鎮131.3;運河街道125;陳樓鎮120.9;趙墩鎮116.3;官湖鎮114.3;八義集石橋114.2;宿羊山鎮112.7;岔河鎮110.6車輻山鎮109.5;鐵富鎮109.2;戴莊鎮107.7;戴圩鎮105.2;燕子埠鎮103.6;四戶鎮100;邳城鎮96.5;邢樓鎮
  • 邳州這些鎮「一把手」戰疫在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當前正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邳州各鎮在排查、救治、保障等各個環節出實招、做細活解決好「最後一公裡」問題▼邢樓鎮黨委書記王小港:「吳堂村!吳堂村!中間變壓器十字路口有五個人在聚集聊天,聽到廣播後抓緊時間自行撤離,回到家中做好防護措施。」在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裡,邢樓鎮黨委書記王小港通過監控系統平臺,發現有人員聚集現象,迅速進行喊話驅散。邢樓鎮地處蘇魯交界處,由於人員流動性較大,管控任務重、壓力大。
  • 邳州國慶花展圓滿落幕
    2019邳州第六屆國慶花展今天正式落幕據花展組委會統計國慶七天接待遊客達56萬人次30多萬盆鮮花無一盆遺失或受損花展的最後一天亮點二:本土花卉 更具特色在隆欣閣廣場,八路、邢樓兩鎮花卉基地帶來的特色展區,綻放邳州「一朵花的美麗」,成為本屆花展的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