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關註解放軍官兵抵達泰國參加「金色眼鏡蛇」軍演

2020-12-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由泰國和美國聯合主辦的「金色眼鏡蛇—2020」聯合軍演當地時間25日在泰國開幕,中國派部隊參演引發港媒關注。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2月25日援引中國內地媒體報導,中國官兵已經抵達泰國,參加25日開始的、由泰國和美國主導的東南亞最大規模聯合演習。

據《解放軍報》報導,解放軍陸軍第75集團軍的25名精兵23日乘坐空軍運輸機抵達泰國。

報導稱,一年一度的「金色眼鏡蛇」系列聯合演習已經成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聯合演習,今年的演習將從25日持續至3月6日。

據報導,由泰國和美國共同主辦的此次演習將包括高級論壇、兩棲登陸演習、人道主義工程援建和救災演習。

中方參演分隊領隊孫志介紹,中方將參加桌面推演、實兵演練、工程援建和高級論壇等活動。

孫志說,通過參加實兵演練和工程援建,充分體現中國積極參加周邊地區防務合作,加強與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交流,為參加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報導稱,來自29個國家的8900多名官兵將參加此次演習。

據外媒報導,美國預計將派出5500人和64架戰機,包括首次參演的F-35隱形戰鬥機,以及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

報導指出,中國從2002年開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2014年首次派出實兵分隊參演。

與此同時,《星條旗報》報導說,「金色眼鏡蛇-2020」演習將安排額外的醫務人員和物資,以防新型冠狀病毒。

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稱,截至23日,泰國報告了35例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

相關焦點

  • 「金色眼鏡蛇—2020」聯合軍演在泰國開幕
    中新社曼谷2月25日電 (記者 王國安)由泰國和美國聯合主辦的「金色眼鏡蛇—2020」聯合軍演25日在泰國北部的彭世洛府開幕。泰國皇家武裝部隊表示,為保障軍演所有參與者的安全,將採取嚴格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措施。
  • 組圖:「金色眼鏡蛇」軍演在泰國舉行
    2月1日,代號為「金色眼鏡蛇」的東南亞地區最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在泰國中部羅勇府烏塔堡海軍機場舉行。 新華網泰國烏塔堡2月1日電(記者史先振)代號為「金色眼鏡蛇」的東南亞地區最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1日上午在泰國中部羅勇府烏塔堡海軍機場舉行。軍演內容包括救生、登陸、轉移戰區居民、維和等。 來自泰國、美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的約1.4萬名軍事人員參加演習,其中韓國今年是首次派員參加。
  • 「金色眼鏡蛇」多邊軍演在泰國開幕,日本等約30國參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由美軍和泰國軍方主辦、日本自衛隊等參加的東南亞最大級別多邊軍演「金色眼鏡蛇」,於當地時間2月12日在泰國北部彭世洛舉行開幕式。此次軍演將持續到22日,來自約30個國家的共約1萬人將在泰國開展維和行動、災害救助等演習。
  • 「金色眼鏡蛇」29國演習打響 泰方稱將嚴防新冠病毒
    據中新社報導,2月25日,由泰國和美國聯合主辦的「金色眼鏡蛇—2020」聯合軍演在泰國北部的彭世洛府開幕。泰國皇家武裝部隊表示,為保障軍演所有參與者的安全,將採取嚴格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措施。此次軍演將持續至3月6日,內容包括聯合實兵演習、人道主義民事行動以及高級論壇等,共有29個國家9000餘名官兵參與或以觀察員身份觀摩演習。軍演以泰國灣上端為主要演習場地。按照計劃,28日將在泰國東部的春武裡府海灘舉行兩棲突擊演習,其後幾天則分別在羅勇府、沙繳府、差春騷和彭世洛府等地進行其他科目的演練。
  • "金色眼鏡蛇"暴露美控馬六甲海峽意圖
    這次代號為「2012年金色眼鏡蛇」的聯合軍事演習將持續到2月17日,美、泰等7個國家共派出1萬3千多人參加。 另外,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印度等10國受邀參與軍演策劃,中國、俄羅斯、阿聯等9國作為觀察員參加軍演。 那麼,7個主要參演國家暗藏哪些玄機,舉行如此大規模的軍演,美國和泰國到底想達到什麼目的?相關話題,記者採訪了軍事專家房兵。
  • 泰國專家稱美國借金眼鏡蛇軍演檢視中國影響力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淳】自2月11日起,由美國與泰國主導金色眼鏡蛇多國軍事演習正在泰國展開。對於本次金色眼鏡蛇多國軍演,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者蒂提南指出,它已成為美國參與地區軍事活動的媒介,也保持對中國對地區影響力的檢視。
  • 解放軍今日臺海軍演 港媒:「前菜」之後是「大菜」
    【文/觀察者網 何書睿】解放軍今日(18日)在臺海舉行實彈軍演。早前就有輿論直指,解放軍此次臺海軍演亮劍,將震懾「臺獨」反制美國。香港「中評社」今日對此評論稱,「418軍演」只是「前菜」,之後上的,會是「大菜」。
  • 中國艦隊參加印度洋多國軍演 印度戰機沿途監視
    李敬臣/攝    經過15天長達5000多海裡的航行,參加「和平-07」海上多國軍事演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於當地時間3月5日上午11時(北京時間14時),抵達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喀拉蚩,受到巴海軍官兵、中國駐巴使領館工作人員及華人華僑的熱烈歡迎。
  • 泰國曼谷機場候機大廳內出現眼鏡蛇 乘客受到驚嚇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11日報導,泰國曼谷機場出現一條眼鏡蛇,嚇壞乘客,機場公司已經向旅客道歉。  資料圖:眼鏡蛇。  10日,一名女乘客抵達曼谷蘇萬那普機場時,把行李放上手推車,卻發現,一條蛇纏繞在手推車底部,該乘客因此受到驚嚇。機場為此對旅客表示道歉。
  • 俄軍艦抵達委內瑞拉參加軍演 美國密切關注(圖)
    11月25日,俄羅斯艦艇編隊抵達委內瑞拉北部港口拉瓜伊拉,向岸上委內瑞拉海軍鳴炮致敬。  中新網11月26日電 綜合媒體報導,俄羅斯軍艦「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和「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反潛艦25日抵達委內瑞拉,將與委內瑞拉開展聯合軍事演習。1150名俄羅斯士兵與600名委內瑞拉士兵將參與演習。   委內瑞拉海軍為俄羅斯艦艇舉行了歡迎儀式。
  • 美日澳軍演開啟,吳謙有言在先,解放軍密切關注
    據環球網10月21日報導,美國第七艦隊日前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麥凱恩」號驅逐艦參加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南海舉行的聯合軍演。美軍再度老調重彈,聲稱此舉是「為促進航行與飛越自由」。同時,澳大利亞軍方高調宣布,將參加下月與印度、日本、美國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舉行的「馬拉巴爾」聯合軍演。這被認為是有著「亞洲小北約」之稱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在軍事合作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據悉,此次軍演是美日澳今年舉行的第五次軍演,參加的軍艦包括美海軍的驅逐艦「麥凱恩」號、日本海自的驅逐艦「霧雨」號和澳大利亞海軍的護衛艦「阿倫塔」號。
  • 解放軍今臺海實彈軍演 各界反饋
    解放軍在臺灣海峽舉行實彈軍演   至於明天的軍演是否為例行演習,還是意在警告島內臺獨勢力?劉結一回應說:「我們舉行軍演,是為了捍衛我們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一次行動。」他強調大陸有「足夠的意志、信心和能力」,阻止分裂國土的言行。
  • 泰國曼谷機場候機大廳內出現眼鏡蛇 嚇壞乘客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11日報導,泰國曼谷機場出現一條眼鏡蛇,嚇壞乘客,機場公司已經向旅客道歉。10日,一名女乘客抵達曼谷蘇萬那普機場時,把行李放上手推車,卻發現,一條蛇纏繞在手推車底部,該乘客因此受到驚嚇。機場為此對旅客表示道歉。機場聲明說,這件事讓旅客受到驚嚇,他們表示道歉,也希望採取措施,防止有毒動物闖入機場。這隻眼鏡蛇進入後侯機大廳,可能因為體型不大,沒有引起人們注意。
  • 美國印尼舉行年度海上軍演,美曾稱探索擴大在東南亞演習範圍
    :澎湃新聞 9月9日,美國與印度尼西亞士兵舉行軍演。美國每年會分別與多個南亞和東南亞國家進行CARAT雙邊演習,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汶萊、柬埔寨等國,內容聚焦海上安全,印尼從1995年開始加入這一軍演。今年5月底,美國和泰國剛剛進行了本年度的「卡拉特-泰國」演習。五角大樓消息稱,2017年「卡拉特-印尼」軍演共有超過300名美軍軍事人員參加,與印尼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展開聯合訓練。
  • 解放軍空軍大規模軍演出動主力戰機 港媒:威懾臺灣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 港媒稱,兩岸關係陷入低谷、「愛國者」防空飛彈臺中坪林陣地動工之際,解放軍空軍日前在西北大漠舉行大規模的空軍聯合演習,進行實彈模擬摧毀敵方防空系統。有分析指,大陸這次軍演針對「愛國者」系統,旨在威懾臺灣。報導稱,今次演習在11月10日舉行,東部戰區空軍數十支部隊在西北大漠參與空軍組織的「紅劍」體系對抗,組織多種機型戰機與地面雷達、地導等力量協同配合,共同演練聯合偵察、火力打擊和聯合防空等作戰模式。而在體系對抗中,多型號戰機升空迎「敵」。
  • 美日韓澳海軍關島聯合訓練 1500多官兵參加
    中國人民解放軍赴俄羅斯參與「高加索2020」聯合戰略軍演之際,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海軍也於關島周邊海域和空域,進行「太平洋先鋒2020」聯合戰術訓練。分析認為,此舉意在制約在西太平洋活動的中國軍隊。
  • 在泰國政壇,眼鏡蛇為何會成為叛徒的代名詞?
    照片中最顯眼的是一個塑膠袋,貼在上面的便籤上寫有兩道菜品的名字:「辣炒眼鏡蛇」、「蔥爆眼鏡蛇」,然後還有一行字是「口味太重,吃不下去」,而素達拉則是這「兩道菜」的背景。很顯然,在當前如此敏感的時候,作為焦點人物的素達拉女士肯定不會單單為了兩道菜發文,其中必有深刻含義。
  • 5米眼鏡蛇闖泰國民宅 救援隊:天氣幹 蛇餓了
    中新網1月21日電 據泰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泰國董裡府一對老夫婦在家中吃飯時,一條5米長的大眼鏡王蛇不請自來,還作勢攻擊。蛇被抓走後,救援人員稱,最近天氣乾旱,經常有蛇潛入居民家中,或許是因為飢餓,前來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