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風暴》是讓舞蹈藝術走向大眾絕佳的舞臺,一份高雅的「郵件」能寄到觀眾的「收件箱」,這不僅僅是需要一個簡單的「發送」按鈕,更需要通過更貼心的「解碼」來完成。很多人可能對舞蹈有誤解,有的人可能會認為舞蹈只是歌手唱歌的陪襯,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舞蹈是令人驚訝的雜技,但是《舞蹈風暴》的年度總冠軍胡沈員卻用自己的「解碼」來告訴人們,舞蹈藝術並不是天上觸不可及的繁星,它是種在我們所有人心裡的一個種子靜待發芽。
在《舞蹈風暴》的舞臺上,胡沈員首支舞蹈《兒時》成功跳哭何炅,之後胡沈員並不止步於此,與大朱合作的《好,聽你說》闡述了人與人應該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不要一味地抱怨自己的遭遇,更應該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他的另一支舞蹈也很觸動人心,就是借用毛不易歌曲《像我這樣的人》表演的舞蹈《不易》,在職場上打拼受盡委屈,每到夜裡那種強烈的心酸之感,胡沈員舞蹈中的每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我們作為觀眾,在他的舞蹈中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我覺得這就是他編舞的魅力。
最令人無法忘記的應該是胡沈員在《舞蹈風暴》總決賽《遇見》這支舞,背景音樂用的是周深《大魚》這首歌,把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思想表達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最後在沙束下逆流而上的湧動,讓人熱淚盈眶。
最後能奪得《舞蹈風暴》年度總冠軍,除了技術上的卓越,相信胡沈員的創意編舞為他加了很多分。胡沈員總能在情感上與觀眾產生共鳴,將高雅的舞蹈藝術「解碼」給不懂舞蹈的人看,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也是《舞蹈風暴》的宗旨吧!
參加了3個月的《舞蹈風暴》,胡沈員感慨過,他這次旅程非常大的收穫之一是教會了他如何懂觀眾。的確,來參加《舞蹈風暴》的所有舞者都是各個細分舞種的佼佼者,在技術上每個人都是堪稱一絕,而且比賽到了最後年度四強,他們拼的還是技術嗎?肯定不是,一段有思想的舞蹈,能引發人思考的舞蹈才是一絕!
很多人都想知道為什麼胡沈員有著如此超高的編舞能力,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張圖片。
這是他在接受「床」這個道具作為「舞伴」時的草稿,由床引發了很多的遐想,看來編舞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胡沈員曾經的這段經歷也是值得一提,畢竟剛入門時的尷尬窘境應該一生難忘。
「上課動作只教一遍」和「零編舞基礎卻要交出一支公開演出的作品」把胡沈員嚇得不敢下班,熬夜編舞在當時也許只是一瞬間,但是成長也是從那逐漸開始了,我覺得這段經歷對胡沈員在《舞蹈風暴》中奪冠功不可沒。
如果有這段「魔鬼」經歷,大家是放棄還是咬牙堅持呢?這段經歷真的很像我們平常人所說的「996」,你經歷過嗎?
本文由次音光原創,歡迎關注,一起了解《舞蹈風暴》後時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