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亞納海溝計劃目標直指「挑戰者深淵」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欲揭地球老「底」

  「蛟龍」號離開科考船欲進入水中完成馬裡亞納海溝最後一潛。

  以「深」出名的馬裡亞納海溝,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前赴後繼、一探究竟。它位於西太平洋板塊邊緣,其南端的挑戰者深淵,更是地球表面最深點,深達10900多米,能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淹得一點兒不露。

  本報記者 張蓋倫

  6月5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領導的馬裡亞納海溝計劃(簡稱「馬溝計劃」)第二航次起航,目標直指「挑戰者深淵」。而在這之前,我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剛剛完成了今年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最後一潛。人類總是對「最」字頭的東西心懷嚮往。正在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68航次執行科考任務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馬溝計劃首席科學家林間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學家喜歡驚喜,而越是鮮有人至之處,驚喜可能越多。這是馬裡亞納海溝的獨特魅力。

  馬溝深度「遠近高低各不同」

  憑啥唯獨挑戰者深淵這麼深

  全球海溝綿延近6萬公裡,它們既是地表物質循環到地球深部的巨大「回收工廠」,更是世界上最大地震與海嘯等災害的發源地。

  和喜馬拉雅山一樣,馬裡亞納海溝也是地球最外層的板塊之間碰撞出來的。古老而沉重的太平洋板塊,一頭撞上並沉到相對較輕的菲律賓海板塊之下,在碰撞處形成深海溝壑。

  馬裡亞納海溝呈弧形,像一把大湯匙,嵌在北太平洋西部海床中。它全長約2500公裡,寬度約幾十公裡,至於深度,那是「遠近高低各不同」。海溝裡,並非處處是「深坑」,林間說:「如果你能在海溝底部行走,你會遇到一些碩大的海山,動輒好幾千米高。」

  馬裡亞納海溝以東,有全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超級海山群」。太平洋板塊向西俯衝,一些海山也隨之被「帶進溝裡」。到了溝裡的海山,就成了獨特的「深海棧橋」。所以,馬裡亞納海溝裡有些地方,深度也只有五六千米。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挑戰者深淵那麼深呢?

  答案要去地球內部找尋,不過科學家已提出了不同假設。

  林間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最近研究表明,太平洋板塊在挑戰者深淵所受的下拽之力最大。不過,這股「洪荒之力」從何而來?「如果要得到答案,就要直面海溝,在挑戰者深淵放置海底地震儀,給地球做個高精度的CT掃描,通過『體檢』看它的深部構造。」林間說,這也是馬溝計劃的重要任務之一。

  也有科學家認為,挑戰者深淵之所以如此深,是因為俯衝的太平洋板塊「被肢解」。在挑戰者深淵東部約150千米處,有一條板塊裂縫。裂縫以東的太平洋板塊龐大難以俯衝,而裂縫以西的小板塊則受周邊制約小,更容易俯衝,因此造就了挑戰者深淵。

  再有一種理論叫「板塊後撤」。1.5億年「高齡」的太平洋板塊「身軀沉重」,邊俯衝邊往東後撤,這樣一來,海溝深度隨之加深。

  但這些都只是假說。林間說,研究最深的挑戰者深淵,就是為了收集到直接的科學證據,尋求突破口,破解海溝之謎。

  馬溝沒有發生過8級地震

  是得天獨厚還是時候未到

  超大地震會引發大海嘯,釀成災難。蘇門答臘島於2004年發生過9.2級大地震;智利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生過9.5級地震,2010年又發生8.8級地震;2011年,日本發生了9級大地震……

  但是馬裡亞納海溝似乎受到了偏愛。「從100多年的地震記錄來看,這裡還沒有發生過大於8級的地震。」林間說。雖然7級地震在馬裡亞納海溝並不鮮見,但8級地震是7級地震能量的30多倍。

  在馬裡亞納海溝,太平洋板塊以每年2—4釐米的速度俯衝,但兩板塊之間斷層上的介質不均勻,難免「狹路相逢會卡住」。我要往西,你偏偏擋道,卡得我動彈不得。這下可好,板塊內部巨大的彈性力無處釋放,日積月累,如同埋下定時炸彈,總有一天要拼個「你死我活」。一旦「卡點」破裂,被積累的能量衝破桎梏放了出來,就會造成大地震。板塊邊界的斷層被「卡住」的時間越長、範圍越大,地震也就越大。

  那麼為什麼這麼深的海溝,卻至今沒有記錄到超過8級的大地震呢?科學家們曾在這裡實施大洋鑽探,在海底泥火山上發現了摩擦係數小的蛇紋巖。「可能是石頭在作怪。」林間解釋說,這些石頭「比較好說話」,也許成了斷層上的「潤滑劑」,讓斷層們可以心平氣和地互動。

  「第二種可能,就和我們之前所說的『板塊後撤』有關。」因為板塊後撤,板塊之間就跳不了「貼面舞」,不密切耦合,被卡住的機會也小,超大地震自然也就不會發生。

  但是,還有一種讓人「細思恐極」的可能——「也許是時候未到。」林間說,不是馬裡亞納海溝不發生超大地震,而是它還在默默「憋大招」。畢竟,有科學儀器記載的地震歷史記錄只有100多年,而上一次日本9級大地震,就比許多日本科學家原先估算的大許多,其能量積蓄的時間可能是千年尺度。

  海底最深處環境惡劣極端

  為什麼大家還都鍾情馬溝

  地球科學家鍾情海溝,是要探索海溝與地震海嘯成因之謎。而其他學科研究者,同樣有想在馬裡亞納海溝解決的獨特問題。

  生物學家想知道生物在極端壓力環境下如何生存,1000個大氣壓的壓力可不是鬧著玩的,深淵大生物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工程師想知道自己設計和製造的設備,能否承受住這種極端壓力的挑戰,深海環境對浮力材料的要求更為嚴苛;物理海洋學家想了解世界最深處的海水如何流動、鹽度如何分層;當然,極限愛好者也雄心勃勃躍躍欲試,所以,不只科學家去,文藝圈的人也刷了一把存在感。拍《鐵達尼號》與《阿凡達》的美國大導演卡梅隆就挺會玩,砸重金建載人深潛器,獨自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成為目前為止到過海底最深處的三人之一,載入史冊。

  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也是馬裡亞納海溝的「老朋友」了。算上最近這一次,它已3次探訪馬裡亞納海溝,完成了20次下潛。

  6月5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實驗3號」船也踏上徵程,開展新一輪實驗。科學家們將回收一批已經聆聽了世界各地地震的深海儀器,分析在深海中記錄到的珍貴資料,為挑戰者深淵下的地球內部構造作「診斷」,以解海溝之謎。

  馬溝計劃是國際上首次在全球最深海溝處實施的以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為引領的綜合海洋科學調查研究。林間笑言:「隨著我國海洋科技的發展,現在,有機會就要領跑,不能總是跟蹤嘛。」

  相關連結

  地球深淵生物超乎想像

  潛水員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見到過人們熟知的蝦、烏賊、章魚、槍烏賊、抹香鯨;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發現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7000多米的水層,發現僅18釐米大小的新魚種;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則很少能看到動物了。

  假如人們不是親眼見到這許多的深海生命體,會覺得在極端氣壓環境下居然還有生物生存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這些看起來十分柔弱的生命,首先要經受起數百個大氣壓的考驗。就拿人們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魚來說,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

  這就是說,這條小魚在我們人手指甲那麼大小的面積上,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700千克的壓力。這個壓力,可以把鋼製的坦克壓扁。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深海小魚竟能照樣遊弋自如。在萬米深的海淵裡,人們見到了幾釐米的小魚和蝦。這些小魚蝦,承受的壓力接近一噸重。這麼大的壓力,不用說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堅硬的東西,也會被壓扁。

  在深海中的生物在生態學上與我們已知的生物並不相同,可以說它們是存在於我們認知之外的生物,其進化方向上與我們已知的魚類相比發生了偏轉,與我們普遍認知的生物也已經大相逕庭。

(責編:熊旭、林露)

相關焦點

  • 卡梅隆計劃挑戰「挑戰者深淵」
    新聞來源:solidot鐵達尼號和阿凡達的導演計劃要挑戰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挑戰者深淵。卡梅隆(James Cameron)昨天透露,他計劃在本月駕駛著微型潛艇挑戰挑戰者深淵。
  • 在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蛟龍」號明日挑戰「挑戰者深淵」
    新華社發據新華社「向陽紅09」船5月21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現場總指揮鄔長斌表示,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預計22日凌晨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蛟龍」號計劃於23日在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進行本航段第一潛。
  • 馬裡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是離地心最近的地方嗎?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給出的數據,該海溝的最深處位於挑戰者深淵,其深度達到了11034米。那麼,這裡會是離地心最近的地方嗎?雖然挑戰者深淵是地球海洋的最深處,但它並非是離地心最近的地方。這是因為地球並非是一個完美的球體,而是橢球體。
  • 徵服挑戰者深淵!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挑戰者號1872 年 12 月,英國的挑戰者號,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海底測繪任務。在這次任務中,挑戰者號完成了 492 次深度測量,發現了 4700 種新的海洋生物。1875 年 3 月,挑戰者號航行到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群島,開始第 363 次深度測量。
  • 「蛟龍」號潛入世界最深處「挑戰者深淵」
    「蛟龍」號潛入世界最深處「挑戰者深淵」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3日在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北坡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潛。
  • 地球的深淵——馬裡亞納海溝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地球的深淵——人類已知的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共進行了六次試潛,最大下潛深度7062.68米均刷新了我國人造機械載人潛水最深記錄。「蛟龍號」載人探測器還有個更牛逼的:2012年3月,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獨自乘坐潛艇「深海挑戰者」號,下潛近11千米,探底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
  • 「蛟龍」探深淵 第一潛4800米 今在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下潛
    據新華社「向陽紅09」船5月22日電(記者 劉詩平)經過6天時間、航行約1800海裡後,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22日上午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科學調查正式展開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究竟有何魅力?
    今天我們來一起探索下神奇的馬裡亞納海溝的魅力,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馬裡亞納海溝整體狀況及其被探索的歷史。第二部分,馬裡亞納海溝有哪些深海生物,都長什麼樣子。第三部分,「奮鬥者」號探索萬米深淵要克服哪些困難。首先,咱們來聊聊馬裡亞納海溝在哪裡,怎麼形成的,它最深處有多深呢?
  • 冒險者遊戲:除了太空漫遊,還可以海底遨遊,歡迎了解「挑戰者深淵...
    對許多頂級億萬富翁來說,乘坐宇宙飛船在數百公裡外的太空中進行驚險旅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然而,仍然有一些人不想在太空漫遊,而是想去地球的最深處。
  • 「蛟龍」:未來二十天 十次潛深淵 目標是海下六千米,一個未知的...
    目標是海下六千米,一個未知的極端領域位於6000米水深以下極端生態環境的深淵區,是目前探索最少的海底世界。未來20天內,「蛟龍」號預計在馬裡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深淵區進行10次大深度下潛。中國科學院設立的「海鬥深淵前沿科技問題研究與攻關」先導專項,科學目標便是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開展深淵科考,並結合室內深淵環境模擬試驗,重點開展深淵生物、環境和地質等綜合性學科領域的前瞻性科學研究,探討深淵生命、地質、環境之間的協同演化關係。
  • 中國「小鯊魚」將挑戰萬米深淵 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有了新挑戰者
    海底萬米深淵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包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9條最深的海溝分布在西太平洋,它們中的5條深度均超過萬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又稱萬米載人潛水器。2020年,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即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一場大戲即將在深海舞臺上演。
  • 深海所在馬裡亞納海溝深淵微生物生態角色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生物學研究室王勇團隊報導了馬裡亞納海溝深淵微生物生態角色研究的新進展。海鬥深淵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區域,以低溫和超高靜水壓為典型環境特徵。由於受採樣技術的限制,目前對深淵微生物的研究仍舊極為有限。
  • 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而馬裡亞納海峽也不例外,在身處萬米的深淵之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因巨大的壓強而長久的留在海溝。即使如此,很多國家也都來此進行了探測。 02 馬裡亞納海溝的探測歷史 首先對馬裡亞納海溝進行探測的是英國,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航具挑戰者二號首度測量海溝,其最深處便以挑戰者深淵為名。並且得出海溝深度10863米。
  • 「蛟龍」號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
    「蛟龍」號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5) "← →"翻頁 5月22日,中國大洋38航次科考隊抵達馬裡亞納海溝作業區
  • 「蛟龍」和「深海挑戰者」有何不同?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赴馬裡亞納海溝7000米處科考,而著名導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今年3月已造訪10898米海底。「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詳解——「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隊員出徵,他們將在馬裡亞納海溝接受最大設計水深7000米的考驗。
  • 從馬裡亞納海溝採回火山巖樣品
    從馬裡亞納海溝採回火山巖樣品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8 星期五     早報12月17日訊 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個重大科學考察航次「NORC2020-581
  • 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即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
    IT之家5月25日消息 科技日報報導,全球深度大於6000米的海溝共有37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被稱作海鬥深淵。它們是迄今全球海洋中人類難以企及、知之甚少的地方。包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9條最深的海溝分布在西太平洋,它們中的5條深度均超過萬米。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何魅力?
    根據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大通海洋工程實驗室海岸與海洋測繪中心2014年公布的數據,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是被稱為「挑戰者深淵」的地方,它的深度約為10984米,這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理所應當的,海洋第二深的位置還是在馬裡亞納海溝,位於「挑戰者深淵」東面約 200 千米處的「塞麗娜深淵」,深度約為 10809米。可能大家對這個海洋深度不是很敏感。
  • 到馬裡亞納海溝「挖土」 「科學」號採巨型火山巖
    到馬裡亞納海溝「挖土」 「科學」號採巨型火山巖  總航期預計100天,計劃開展西太平洋火山巖、沉積物採樣和地球物理調查  本報12月17日訊 目前,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個重大科學考察航次
  • 海洋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
    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二號首度測量海溝,其最深處便以挑戰者深淵為名。挑戰者二號以回波定位方式於北緯11度19分,東經142度15分,測出10900米的深度。此方式是以探針通過漸層深度,反覆發送聲波,再以耳機捕捉回波,並將回波器的速率,以手持碼錶計時完成。因此正式提報新的最深距離時,按照謹慎的作法,應將所測深度減去一個尺度(20噚)較妥,從而得出5940噚(10863米)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