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香港國安法實施超過5個月,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接受香港「橙新聞」專訪時表示,社會整體形勢由亂向治,風險轉移至潛藏的行為或活動,「不能夠掉以輕心」。他說,保安局針對部分被捕人士再作風險評估,以增加保釋條款等措施,避免再有棄保潛逃事件發生。
「橙新聞」12月14日報導稱,身兼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的李家超,總結過去5個月香港國安法實施情況時表示,除了激進犯罪行為、黑暴活動大幅減少外,以往活躍鼓吹「港獨」的人士紛紛退場、解散組織,甚至不少人離開香港,「這些都看到國安法的震懾作用」。
據統計,近月有約20名涉及「修例風波」或提倡「港獨」的疑犯離開香港。李家超稱,執法部門在拘捕涉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人士後,都會向法庭提供評估潛逃風險的資料,他透露在發生潛逃事件後,對於每一個涉及類似案件的人士都再作了風險評估,對有需要的案件會從措施及情報兩方面加以預防。
在措施方面,李家超舉例稱會考慮增加保釋條款,例如不準疑犯去某些地方、實施宵禁令等,同時全面將疑犯以往的前科及犯罪記錄向法庭提供,讓法庭全面審視棄保潛逃的風險。
「如果認為法庭允許擔保的決定有問題,我們會即時提出上訴…在上訴期間是可以有權繼續扣押,直至上訴有結果。所以我們在適當的案件裡面就會提出。」他補充道。
對於有報導稱亂港分子許智峰潛逃早有預謀,執法部門在情報搜集上是否有不足?李家超表示,當知道某個人提供虛假資料欺騙法庭,當然會追究法律責任,而每一件案件都會儘量全面去了解實況和評估風險,也明白永遠都有一些可能性是掩藏自己的計劃。
李家超強調,若發覺疑犯有可疑行蹤,會檢視情況是否有潛逃風險,在可行的情況下將案件重新再向法庭提交,披露新的情況及資料,令法庭再審視保釋條件。「我也相信這麼多事情發生之後,法庭對審視這些申請都會很嚴肅去處理。」
至於多名疑犯均逃往與香港暫停引渡協議的國家,加大緝拿難度,李家超強調,緝拿逃犯最重要是情報,他說保安局在國際刑警有渠道可以知道某個人的動向,也在互通情報、監視目標人物方面有合作的機制,「可能性是絕對存在的…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出現,都是我們拘捕他的新可能性」。
李家超認為,國安法的落實,令推廣國家安全意識有法可依,也有很實際的標準去向全社會解畫(解釋一件事的過程)。他提及,特區政府多個政策局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做。「23年來發生這麼多變化,我們現在只是幾個月,已經看到成績。」李家超說,要確保這個形勢向正面發展,「我覺得是一個事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我們希望的目標,是多年的工作,一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