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女首富」龔如心(資料圖)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因為和「龔如心爭產案」扯上關係,而備受關注。
6月25日,宏霸數碼(0802.HK)擬發行價值8870 萬港元的可換股票據(可轉債),用以收購一家名為MGIE(下稱:妙格)的遊戲公司55%股權的議案獲得通過。
具體而言,宏霸數碼若未及贖回股權,妙格可將該票據兌換成1.04 億股或17.46%的宏霸數碼股權,並將一躍成為其最大股東。而目前的最大股東,華懋慈善基金以Veron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名義持有宏霸數碼的13.31%的股權,將被攤薄至10.99%。
值得注意的是,曾鬧得沸沸揚揚的「龔如心爭產案」主角——陳振聰和華懋慈善基金的名字均出現在宏霸數碼的大股東名單中。
「這(宏霸數碼)是一家以融資為目的的上市公司,資金可能用作支付陳振聰應付官司的部分費用。」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本報透露,購買妙格後,華懋慈善基金將陷入比較被動的狀態:如果華懋慈善基金出錢將股權買回,實則在為其對手——陳振聰的訴訟費用買單;如果不贖回部分股權,則華懋慈善基金的股權將面臨被攤薄的局面。
華懋集團方面發言人稱,集團曾向股東發布公告,表示由於宏霸數碼仍未召開股東會議,因此對此事暫不予置評。
不簡單的實體公司
宏霸數碼不像一家簡單的實體公司。
2010年7月,宏霸數碼曾宣布旗下股份1拆20的分拆議案失敗。當時,大股東華懋慈善基金約持有6566萬股,反對票與該基金持股量大約一致。
2012年,分拆計劃捲土重來。
6月25日,宏霸數碼收購妙格55%股權的議案,在馬來西亞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上獲約68%的支持票正式通過,收購價格為8870萬港元。截至去年12月底,該公司已發行股份4.93億股,但25日參與投票的票數總額僅為2.08億股。
消息人士稱,妙格公司在2010年前曾出現負資產90多萬港元;2011年才開始扭虧為盈,全年營業額為1000萬港元左右,利潤為400多萬港元,其中一部分收入仍未回收。截至今年2月,該公司的應收帳款約為700萬港元。
令人不解的是,宏霸數碼是一家上市的生物識別和射頻識別(RFID)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卻計劃斥巨資收購一家財務狀況如此的手機遊戲開發公司。
聯交所數據顯示,目前,宏霸數碼的幾位大股東分別是Veron International Limited、林學衝、莊日傑、龔如心、The Offshore Group Holdings Ltd。、陳振聰及譚妙清等。
1999年,由幾家企業合併成立的宏霸數碼,當時的投資者中就包括龔如心和陳振聰,而龔如心投資約佔該公司股權的21%。龔如心去世後,這家公司成為支持陳振聰在與華懋家族爭產的經濟支柱之一,上述業內人士稱。
陳振聰(資料圖)
華懋慈善進退兩難?
2007年,龔如心病逝後,陳振聰自稱是龔的遺產唯一受益人,由此掀起與華懋慈善基金會爭奪千億元遺產案的序幕。2010年,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華懋慈善基金一方勝訴,繼承龔如心的千億遺產。
宏霸數碼的股價也應聲下落。自2010年1月15日曾高達的11.96港元,下跌至目前的不足1港元。
在此期間,為了支付高額的訴訟費,陳振聰一直通過拋售宏霸數碼套現。聯交所數據顯示,2009年10月,陳振聰擁有的股權份額為23.22%。8次拋售套現後,其目前持有的宏霸數碼股權僅為13.31%。
消息稱,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高院判決稱,陳振聰需要支付華懋慈善基金約8000萬港元的訴訟費,這一數字恰與收購妙格的集資額差距不大。
面對宏霸數碼近年的拆股布局,華懋慈善似乎進退兩難。
上述業內人士稱,如果華懋慈善選擇保護股權,則需要購買更多股份。然而,這種情況下,華懋慈善是在變相將自己的錢貢獻給陳振聰,以償還其對華懋慈善欠下的訴訟費。如果選擇不購買更多股份,華懋慈善的股權將不斷被陳系股東攤薄。今後,宏霸數碼或面臨被陳系股東變賣的結局。
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30日,華懋慈善持有7家港股公司主要股權,分別是丹楓控股、安寧控股、宏霸數碼、香港資源、博富臨、北海集團及時富金融。在這7家的持股份額中,宏霸數碼僅位列倒數第二。
「面對上述境況,華懋慈善能做的,其實比較被動。」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華懋慈善若對此決議有異議,則可選擇證監會投訴;或調研項目,證明上述收購項目存在問題。
【延伸閱讀】
香港地產大亨陳廷驊辭世 南豐集團二女爭千億家產
南豐集團創辦人及主席、有「棉紗大王」之稱的陳廷驊(資料圖)
香港的豪門家族從來不缺乏爭產的戲碼。
6月16日,香港富豪、著名財團南豐集團創始人陳廷驊在港逝世,享年89歲。他的兩位女兒,正為爭奪他一手創下的千億財富而對簿公堂。
在香港,陳廷驊擁有「棉紗大王」、「地產大王」、「窩輪大王」等稱號。他一手創立的南豐集團,業務橫跨地產開發、投資、建築及航運等幾大領域。目前,南豐集團是香港較為活躍的地產開發商,持有大量物業,是香港名副其實的最大非上市房地產公司。根據最近《福布斯》香港富豪榜,陳廷驊以約203億港元身家排行第14位。
但近年來,陳廷驊家族爭產消息接連不斷,如今陳廷驊逝世,其家族爭產糾紛也進入白熱化狀態。陳廷驊留下的巨額家族財產如何被繼承,後人是否能夠「守住」這個千億商業王國,成為關注的焦點。
南豐集團第二代掌舵陳慧慧(資料圖)
商業王國資產超千億
陳廷驊靠白手起家,打下千億元的商業王國。
生於1923年的陳廷驊,祖籍浙江寧波,出身於一布商家庭,有天生的經商基因。1950年,陳廷驊移民香港,開始從事棉紗、布匹等貿易生意。
1954年,陳廷驊創辦南豐紡織有限公司,在荃灣設有佔地面積廣闊的南豐紡紗廠。1969年將南豐紡織改組,於1970年4月在香港上市。當時,南豐紡織法定股本4500萬元,已發展成一縱合式企業集團。南豐紡織上市後,業務發展很快,穩居香港紡織業龍頭位置,陳廷驊亦因而被譽為香港的「棉紗大王」。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陳廷驊發現紡織業已漸走下坡路,而當時地產業的發展前景被看好,便開始將投資重點轉移到地產業和證券市場。因為眼光獨到,陳廷驊在1967年地產低潮時已大量購入廠房地皮和乙種公函換地證書,為南豐集團日後的地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至今,南豐集團在香港不斷拓展地產業務。據其官網顯示,其在香港共發展了18個住宅項目,10個商業項目,同時還自行經營按揭業務。目前,南豐還是香港最大的山頂物業持有業主,同時還通過開發建設、出資購買等方式繼續擴大山頂物業的持有規模。
南豐集團業務橫跨地產開發、投資、建築以及航運等,但由於旗下的上市公司於1989年退市,其資產價值難以核實。
據悉,陳廷驊亦以個人名義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權益,包括2.43億股信置(00083.HK)股份、15.09億股遠洋地產(03377.HK)股份、7.07億股麗新發展(00488.HK)股份以及5611萬股花樣年(01777.HK),按各股份的現股價計算,其權益總值達90億港元。
此外,南豐集團旗下的物業涉獵甚廣,僅在香港擁有的物業估值就超過700億港元,加上全球各地物業和非物業資產,估計其商業王國資產超過1000億港元。
與其他港資房企一樣,轉戰內地市場成為南豐近年的發展重心。但南豐進入內地市場並不「搶眼」,其表現也非常謹慎保守。
南豐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內地,於天津投資了其在內地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隨後的10多年便一直按兵不動。用南豐自身的發展戰略來看是,對內地市場還需要「進行觀察和研究,等待時機成熟」。
直至2004年,南豐集團成立了南豐中國,專門負責內地房地產業務開發。2006年12月,南豐中國大戰保利,以7.42億元拿下廣州「琶洲地王」地塊。此後不久,南豐中國在臨近地塊再次以7億元成功獲得廣州東風中路的羊城大廈。
2007年初,南豐中國與滙豐銀行成立房地產私募基金,雙方各佔50%股份,基金規模約7.06億美元,開始用於內地的地產項目投資。每項商業房地產投資規模在7000萬至1億美元之間,並完成了在北京、大連、廣州多個項目的投資。
此外2011年11月,南豐集團與遠洋地產斥資6.5億美元,成立合營公司合作開發大連4宗地塊,遠洋地產與南豐集團將分別持有合營公司90%與10%的權益。
目前,南豐中國在內地主要項目包括北京西單商圈的大型綜合體「喜來廣場」項目、「金融街一號」項目、「中關村」項目以及位於大連的大連港(1.71,0.03,1.79%,實時行情)洲實業國際物流中心項目等,於內地地產投資總額超過10億美元。
針對南豐創始人逝世,評級機構穆迪發布報告稱,陳廷驊的離世,對南豐集團的信用狀況並沒有什麼影響,並對南豐作出Baa3評級及穩定展望。
穆迪認為,陳廷驊早在2011年8月就被裁定「在精神上已無行為能力」,此後陳廷驊就已經沒有參加過南豐的任何業務及公司政策的定奪。而陳廷驊次女陳慧慧曾與其共事超過30年,這期間累積的經驗可確保公司業務,以及決策方向在短期內得以持續。
陳廷驊與妻子楊福和(資料圖)
難逃豪門爭產
香港豪門向來爭產風波不斷,擁有龐大資產的陳廷驊家族,也在所難免。
向來低調的陳廷驊以及家族,2009年的一場離婚案,驚動港城。2009年,87歲的陳廷驊遭到妻子楊福和的單方面申請離婚。兩人的婚姻維持逾半個世紀,89歲高齡的妻子單方面申請離婚,讓人意外。該事件當時還鬧上家事法庭,夫婦雙方均出動資深大律師坐鎮。
隨後,楊福和一方申請撤銷,雙方以「分居一年」為由同意離婚,而附屬濟助及贍養費條款則以內庭方式處理,離婚條款對外保密。但有消息指,協議離婚讓楊福和分得100億港元現金作贍養費,以及3個物業項目。
陳廷驊一生傳奇,為人低調,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淡出公眾視野。但臨近晚年,卻因財富分配引起的家族紛爭,妻子楊福和入稟法院對其的一系列指責,使得其聲譽在晚年也遭到蒙灰。
根據觀察人士猜測,此起突然的離婚事件,與陳廷驊分配財產有關。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陳廷驊患上腦部退化症,便著手分配財產。陳廷驊當時確立兩份遺囑,其中一份是將逾100億港元現金平均分給太太楊福和及兩名女兒陳慧芳、陳慧慧,即每人各分得約33億港元。
另一份遺囑則指,陳廷驊會將95%身家捐作慈善用途、5%留給家人的遺囑,但目前為止這個說法並未得到官方確認。這則遺囑會在陳廷驊死後才公布。有分析指出,當時陳廷驊開始為自身持有的遍布世界各地的資產估值,相信該份遺囑內容與如何處理這批資產有關。
儘管早早就著手安排財產分配,但還是避免不了家族內部爭產局面的出現。陳廷驊的兩個女兒也因為爭奪千億家產,在過去幾年不斷對簿公堂。
陳廷驊因患病開始隱退,早期已經確認讓二女兒陳慧慧為接班人,而妻子以及大女兒並無異議。近年,陳慧慧逐步接掌千億王國,其夫婿及子女均有加入南豐管理層。目前,陳慧慧自身擔任南豐發展執行董事、南豐紡織董事、晉業及寶登建築執行董事等職位,同時擔任其父親成立的慈善基金陳廷驊基金會主席。
而大女兒陳慧芳並無在南豐集團擔任職位,僅擔任了母親楊福和成立的「陳楊福和基金」及「福和基金」的董事。
據傳,妻子楊福和一直支持大女兒。2008年楊福和見患病丈夫記憶日漸模糊,為防家族成員爭產,向法院申請陳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的人」,由法庭頒令成立「陳廷驊財產監管委員會」,讓獨立會計師及長女陳慧芳加入,以協助監察其財產狀況。
2010年,楊福和還入稟香港高院控告二女兒陳慧慧。入稟狀披露的資料極為有限,只籠統指控陳慧慧於2003-2005年期間,曾作出誤導、不當影響或違反合約及信託責任,包括向其父親陳廷驊作出虛假陳述,導致財產轉移及成立了信託。
雖然陳廷驊家族在香港頗具地位,但由於南豐並非上市公司,公司的重大變動並不用向公眾交代,因此外界對於其消息知之甚少。目前,兩姐妹的爭產官司仍在繼續,陳廷驊的去世對爭產局面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外人不得而知。
儘管早早就進行財產分配,來防範家族內部爭產。但陳廷驊仍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化解這一場由自己創造的千億財富所帶來的紛爭。(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