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君聯資本CEOClub(ID: LegendCapitalCEOClub)
編者按:B站的月活用戶中,82.1%是生於1990年至2009年的人群,他們有哪些獨特之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網際網路行業,面對最年輕的用戶群體,B站如何應對變化?10月24日,在君聯資本CEO CLUB第十八屆年會上,bilibili董事長兼CEO陳睿帶領大家走近bilibili世代,並分享了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做產品和企業的體會。
bilibili董事長兼CEO陳睿
提到bilibili,大家對它的印象可能是二次元、動漫、年輕人、彈幕、鬼畜……作為一個面向中國下一代年輕人、面向中國未來文化和娛樂消費的平臺,B站到底是什麼呢?
1
誰在用B站?
BML(Bilibili Macro Link)和BW(Bilibili World)是我們每年在線下舉辦的大型演出型聚會和展會,持續三天。這個線下活動,能夠比較形象地說明bilibili的模式,從2013年開始,我們每年舉辦一次,2018年是第六屆。
今年來了17萬人,其中80%是從外地趕到上海的。晚上演唱會的票價大概跟周杰倫演唱會的價格一樣貴,但是我們沒有小鮮肉,沒有明星,大家就是來看他們喜歡的B站UP主,演唱會90%的節目和內容是UP主創作的。
上面的圖是這六年參加線下聚會人數的增長狀況。2013年有800人參加,當時的票是一百多塊錢,到了2018年有17萬人參加,票是一千多塊錢,參與人數的增長速度,其實對應的是B站的月活用戶增長速度。在過去的五年時間,我們的線下活動的人數增長了200倍,線上用戶數增長60倍。大家可以形象地理解為,這個線下活動就是線上平臺的真實投射。
B站的月活用戶中82.1%是90後和00後,就是生於1990年至2009年的人群。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中國90後和00後人口加起來有3.28億,而我們活躍用戶中有8000萬的90後和00後,也就是每四個中國年輕人裡面就有一個是B站的活躍用戶,這就是我們在中國年輕用戶中的滲透率。
這些人中大部分集中在經濟和文化發達的地區,排名前五的地區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北京,加起來佔總用戶數的47%。我們還有百分之幾的用戶在海外,美國的華人學生都愛上B站,因為他們十幾歲到了異國他鄉,很想看看國內的同齡人喜歡什麼,但是Youtube上中國的內容並不多。港澳臺也有很多年輕人愛用B站,B站在臺灣地區的活躍用戶差不多有兩百萬,佔臺灣總人口的7%左右。
通過我們對用戶的調查發現,他們絕大多數是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一萬元的,46%用戶的家裡有車。所以我們基本上可以勾勒出B站用戶的畫像:中國兩億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女是bilibili的核心用戶群。現在我們的用戶也在下沉,前些天有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去雲南騰衝旅遊發現那裡的中學生都在用B站。
這些年輕人不僅僅是活躍在B站,更多是喜愛。根據Quest Mobile的統計,B站是中國24歲以下年輕人最偏愛的APP,並常年佔據百度00後熱搜榜的前三名。用戶的每日平均使用時長是75分鐘,大約是微博的兩倍。
成為B站社區的一員要通過答題,有3800多萬人通過了我們的考試。這些人一旦成為會員後,一般會主動把手機號登記進來,因為考試是有成本的,忘了還要再考一遍。我們正式會員12個月的留存率高於80%,我們還做過一個統計,2009年註冊的會員到現在每個月都活躍的比例超過60%。所以,B站是一個你來了以後就捨不得走的地方。
2
為什麼待在B站?
大家為什麼會待在B站?第一是內容,第二是社區。
創作是B站的核心。在B站,89%的內容來自PUGV(professional users generated videos),也就是專業用戶製作的視頻,我們把這些專業的作者稱為「UP主」。每個月有超過300萬的自製或原創視頻在B站上產生,每個季度超過一百萬的UP主在我們的社區創作各種各樣的視頻。
PUGV創造了一個充滿創意、不斷循環的生態。用戶因為感興趣上了B站,看到很多好的內容後也學著創作,逐步成為UP主,很多用戶喜歡他的作品,成為粉絲,從而激勵UP主創作越來越多的作品,升級為專業的創作者之後,就可以以此為職業。
B站有很多專業的創作者,20歲出頭,可能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做過其他的工作,就成為了我們的創作者。他們是有收入的,比如說擁有一萬粉絲之後,可以接廣告,可以做線下的商業演出、代言等等,粉絲越多,收入越高。這些年輕人會不斷促使自己提高,滿足用戶對於內容的需求。
B站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內容,動畫、遊戲、音樂、舞蹈、科技等等,目前已經形成了200萬個性文化標籤,7000多個比較大的核心興趣圈層。我們的用戶並不是把B站作為一個視頻網站,他們在這裡聊天、交朋友。從數據上來看,B站平均每天的視頻的播放數是3億次,每個月用戶互動數是6.4億次。這6.4億次的彈幕和評論是由我們3000多萬的正式會員發出來的。所以,每個正式會員每個月平均要發20次的彈幕和評論,這和視頻網站區別是非常大的。
現在很多的流行語發源於B站。比如「打call」、「前方高能」、「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這些比較眼熟的話都是從B站流出去的,B站已經成為年輕人思想碰撞的地方。
B站為什麼能夠形成一種很強的文化?大家為什麼要發彈幕?為什麼喜歡這種氛圍?其實在網絡時代,人是更孤獨的,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在社會上不是主流的聲音,但卻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且我認為他們在人文素養、知識素養和道德修養方面,應該比我們這些70後、80後還要更好一些。他們有自己的交流需求,而B站給了他們一個共鳴的空間。
B站七周年站慶的時候,有一個用戶寫了一段話,我還一直記得,他說:「七年來,你有沒有因為上B站而每天覺得更開心一點?你有沒有因為上B站而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其實B站就是一個能讓你看到喜歡的東西,結識你喜歡的人這麼一個地方,所以社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B站的品牌形象,也形成了B站這個平臺的壁壘。
3
走近bilibili世代
我在做B站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感覺是,所有的流行文化都是來自於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所有的主流文化都曾經是年輕人的亞文化。
現在電競比較活躍,但是十年之前,打遊戲還是老師明令禁止的;我們現在認為周星馳是喜劇大師,但是十多年前父母們會覺得電影是莊重的藝術,周星馳在胡鬧;多年前,周杰倫是吐字不清楚的非主流歌手,現在他也變成主流了。為什麼?
其實很多時候,文化是很主觀的,一個文化到底是亞文化還是主流文化,取決於這個文化的受眾是否擁有社會話語權。非主流藝術不是慢慢改良變成主流藝術的,而是不接受這個藝術的人老了,接受這個藝術的人變成主流人群,它就成了主流藝術。
一開始我參與做B站的時候,覺得它是一個非常垂直的社區,後來我發現並不是這樣,慢慢地它的受眾變多了,有些沉澱下來的東西也變成了主流。我們能夠上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用戶進入了投行,進入了二級投資機構,上市以後買我們股票買得很厲害的一些人都是我們的用戶。
B站為什麼能夠在這幾年快速地發展?主要是因為新一代的90後和00後用戶,對於文化和娛樂的需求跟之前一代人有本質的不同。首先,他們物質上很富足,90後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物質短缺,從小有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精神和文化追求上;第二,他們受過高質量的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更多來自父母的教育,70後和80後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子女會更重視素質。
我用三個詞來形容中國的90後和00後,第一個詞,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需要物質基礎的,像我小時候就會覺得美國、日本很好,但90後和00後中很多人出過國,出去以後發現很多地方還不如北京上海。國風興趣圈層在B站是特別流行的,這批年輕人發自內心對中國的很多傳統文化感到自豪,和70後、80後相比他們是回歸的。
第二個詞,道德自律。他們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我們很少看到有90後、00後不守公德的新聞,倉廩實而知禮儀,我認為他們這一代的道德水準是高於我們這代人的。
第三個詞,人文素養。現在年輕人的人文素養是很高的,小時候父母就會讓他們去學樂器、藝術、繪畫,他們通常對於某一種知識特別感興趣,或者有一個很投入的愛好。B站花了很多精力去拍紀錄片,很多視頻網站不理解。我們今年出品的紀錄片《人生一串》,一個月就有4100多萬的播放量,我們過去總是覺得年輕人沒有文化,但是現在年輕人愛看紀錄片,因為可以漲知識,看肥皂劇的反倒是40多歲的中年人。
這一代年輕人是網生一代(Internet Habitant),他們先學會用ipad再學會用筆,對於網際網路的依賴超出我們的想像,他們真正的文化主場是網際網路。年輕一代需要在網際網路上追求更多感興趣的東西,很多平臺沒有重視他們的需求,而我們滿足了這種需求,所以他們就會聚到B站上面來。最終大家願意留在B站,是因為我們真正提供了他們想要的高質量內容,我們的創作者做內容做得非常認真,而且B站跟其他平臺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我們把所有的流量都給到原創作者。
4
做產品和企業的三點體會
1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做產品?
三十年前做科技企業,技術好就夠了;十年前做網際網路創業,做好一個產品就夠了;現在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一個人的技術再牛也不可能超過大公司的專業團隊,一個人的靈感和智慧再高也無法確保一個產品持續迭代、保持領先。那要靠什麼呢?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模式,模式是脫離了人就能存在的一種東西。B站是屬於創作者的UGC模式。
很多平臺是內容驅動的,但是B站是生態驅動。我們做的不是好的內容,而是一個產生好內容的機制,土壤好了,上面可以開出各種各樣的花來。一年有超過100萬的UP主在B站創作,真正出名的還不到十萬人,但為什麼大家願意來我們這創作?這就是模式的力量。我們不能決定一個作品的好壞,而是讓那麼多的用戶去檢驗,很多時候專家的審美都是滯後的,用戶的審美才是真正超前的。
這個模式我們堅持了很多年,一開始非常慢,可能有些人覺得B站是一個很新的公司,其實我們已經成立九年了。這種UGC模式是自生長、自運轉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孵化。
2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如何不焦慮?
我做網際網路已經整整十八年,網際網路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就是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特別的焦慮,一個產品可能一年之前還沒人知道,一年之後整個行業都鋪滿了,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一年對於企業來說真的不算長,可能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被市場顛覆掉了。
在變化這麼快的一個行業裡面,想要不焦慮,最好就不要看最近一兩年的事,可以往回看一百年、一千年,然後再往前看十年。往回看你會發現,內容是人的剛需,人只要吃飽飯了就需要內容,而且好內容是能夠直指人心的,不管媒介形式如何變換,好的內容總是能夠流傳開,所以內容品質是第一位的。
做網際網路容易有一個思維慣性,就是流量。如果恰好是做工具出身的,更會每天關注數據,這樣就會變得特別敏感。其實除非創作的源頭在你這裡,它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流量,所以創作的源頭很重要。
B站的模式並不是B站首創,在一百年前,就有機構像B站這樣運作,那就是出版社。B站整體的模式跟出版社沒有什麼區別,創作者投稿,我們審核編輯,但是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呢?網際網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無限大的書店,只要這個內容能夠滿足我的最低標準,就可以上架,用戶會決定哪些是好的內容,不需要編輯動腦筋。
現在所有的行業都充滿不確定,網際網路把不確定的節奏變得更快了,但是很多行業的本質是不會變的,人類需求的本質也是不會變的,與其關注那些變化很快的東西,不如抓住一些不會變的東西。
怎麼去看十年以後的發展呢?我認為未來的內容會越來越看重品質。中國在過去的五年至少增加了十億個屏幕,帶來了巨大的內容紅利,大量的人投入到內容行業。大家有沒有想過,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多工作會被替代,但是有一類東西人工智慧很難替代,那就是創作、藝術、文化。所以未來會有很多人轉行去做創作,這又會帶來過量的供給,但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他就會去挑精品的內容去看,所以內容紅利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一定會結束,整個行業會回歸到品質為王的時代。
3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如何去做企業?
我認為得有信仰。信仰就是無需數據證明內心就去堅持的東西。我們到現在還是家虧損的公司,但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製作原創動畫,扶持原創團隊。我們已經投資了50多個原創團隊,金額超過一億美金。為什麼要支持原創作者?現在可以說出一大堆道理來,但是開始做這個事的時候並沒有算得很清楚,想得很明白,只是覺得原創代表著人的智慧,是知識的來源,我們要尊重原創。
其實這個東西是由價值觀決定的,價值觀能夠讓你不去在意短期的利弊,相信長期這個世界應該是這樣的。B站包容各種各樣的文化,這個也是價值觀的體現,我們認為一個真正好的社區,應該是百花齊放的;一個真正好的社區,對於內容的態度是不應該分三六九等的,看戲劇的人不比聽搖滾的人高端,喜歡即優秀。
這也是我的第三個體會,一個好的企業和一個好的企業家,是靠理想驅動的,商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企業家追求的是企業和個人的成就。
5
B站:走在實現理想的路上
我一直堅信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化消費國,只要是2C端的消費,中國都會成為最大的市場。我們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時候,把中國的五星紅旗放在了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那一天有很多路過的華人來觀看。
這個代表的是我們團隊的理想。我們最早只是一個愛好者群體,我從獵豹退出正式去管B站時,員工只有30多人,現在我們大概是兩千人。做bilibili,是因為我們有兩個理想:第一個就是振興國漫,就像每一個球迷都希望中國隊拿到世界盃,每一個動漫迷都希望未來日本人要看我們中國人畫的動漫;第二個理想,我們希望能夠組建一個網際網路上最好的興趣社區,一個用戶都特別喜歡的社區。
我們正在實現這個理想的路上,現在我們至少從一個非常小眾的產品變成了中國1/4的年輕人都在用的平臺,相信未來1/4可能會變成1/2,甚至2/3,可能還會走出國門,讓東南亞、南美洲乃至全世界的年輕人都用bilibili。
本文來源君聯資本CEOClub,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