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在遠近聞名的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的萬畝草莓種植基地,鮮紅欲滴的草莓即將成熟上市。望著即將出售的紅草莓,草莓種植大戶張克軍的心裡,比溫室大棚還暖和,臉上更是充滿了喜悅。而讓潁泉區聞集鎮廣大草莓種植戶更為高興的是:經過多年的刻苦研究、試驗和攻關,終於破解了草莓重茬種植這一難題。
草莓種植大戶張克軍表示,破解了草莓重茬種植難題,今後種植草莓再也不用每年為換地而追著地塊到處跑了。這一季豐收,對張克軍來說,意義尤為特殊。
早在2004年,張克軍就「隨大流」種了兩畝草莓。之後十多年,聞集草莓的名氣和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張克軍也告別了「小打小鬧」,走上了規模種植之路。然而,一個共同的問題,卻始終困擾著包括張克軍在內的當地草莓種植戶——草莓不能重茬種植。
「重茬種,草莓的產量和口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不重茬,就得一年換一塊地。」張克軍說,為了保證草莓的產量和口感,他和其他草莓種植戶一樣,每年都要花費大量精力尋找新的合適地塊。確定目標後,還要拆卸原有的鋼架大棚,運輸到新地方進行組裝,僅此一項,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特別是這幾年,種植戶多了,想在近一點的地方流轉土地也不容易了。」過去十多年,張克軍的草莓大棚,已經遷過五六個村。
不解決重茬種植的問題,聞集草莓就難以做大、做強。對此,當地草莓種植大戶有著強烈的共識。為突破這一瓶頸,大家也都在各自努力。
「到外地學習過,方法也試了不少,都行不通。」2015—2016年,張克軍等人終於找到了良方:通過調整土壤酸鹼度並增加有機菌肥含量,連作的草莓無論產量、口感,都和換地種植相差無幾。
「以前,一年換一個地方,遷移成本太高,發展採摘觀光的合作社還會損失老客戶,所以大家都不敢輕易擴大規模,現在就不一樣了。」重茬種植難題得解,張克軍決定不再追著地塊跑。去年5月,在原有50畝的基礎上,他又流轉150畝土地,而且,這批流轉合同一籤就是8年。
「當時想籤10年,但因為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只有8年,最後就籤了8年。」對土地流轉年限雖有遺憾,但張克軍等當地草莓種植戶卻不再擔心。「我們都聽說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草莓種植的重茬問題解決了,土地承包期又延長了,大夥覺得趕上了好時候,都準備放開手好好幹,讓俺們聞集的草莓更紅火,讓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葉陸苗 楊燕 方苗苗)
(責編:馬玲玲、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