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最文藝的老街:城門古巷,老宅舊院,古色古香

2020-12-12 愛旅行的雙魚座

關於金華,大家都知道這裡是出了名的五金之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出自這裡。但若是說起金華的景點,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今天雙魚座就給大家推薦一處金華市區最出名的老街——八詠老街。

只聽名字,就知道這條老街叫八詠。八詠路東西走向,位於金華市區核心區位,南邊就是寬闊浩蕩的婺江,距離火車站也不遠,是一條頗具歷史年代的老街。

街道兩側都是白牆黛瓦的兩層樓閣,一樓商鋪,二樓可以住人。屋簷伸出,遮風擋雨,燈籠高掛,財運滾滾。這裡的商鋪大都是做古玩生意的,所以很多人也稱這裡為古玩街。街道兩側還有不少盆栽,綠油油的,增添了許多色彩。

八詠老街很長,一直延伸到萬佛塔。老街路面鋪的是水泥板,有些凹凸,但踩上去還算舒服。老街的西區人很少,東區則很是熱鬧。不過相比後者,我更喜歡這條有些冷清的街區。在這裡拍照或者拍視頻都很方便,不用擔心鏡頭被來往的行人搶了去。

八詠老街一側是古城牆遺址。由於原有的城牆已經破壞殆盡,所以當地政府在城牆上造了很多房子。林木蔥鬱,藤蔓舒展,小鳥嘰喳,意境十足。

地勢的高低不同讓這裡的景致更顯得錯落有致。遊客既可以沿著老街悠閒地散步也可以坐在二樓空地的石凳上俯瞰這座古城。

在縱橫交錯的巷子裡還隱藏了很多特色飯店、景點,比如這家籃球主題餐館,卻有個很南方、很文藝的名字。

目前國內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太平天國時期建築—侍王府也在這裡,這裡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以前如果蘇州,看到了天平天國的府邸,不過沒有進去。這次在金華卻有時間仔仔細細看了個夠。其實,侍王府面積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有些簡單。

在這裡還有一座新建的城門,蒼黑的顏色似乎久經風雨。人們走過這扇城門,仿佛真的穿過了千年。

八詠老街很適合慢慢逛,不急不忙,細細品味。餓了累了,可以嘗嘗本地的餛飩、肉餅,想要欣賞老城風光,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記錄下來!

相關焦點

  • 正南齊北的老街古巷,小眾又漂亮,拍照不擺了!
    看過了臘梅耍過了雪今天,小喵帶你去老街古巷走一走兩街九巷四城門的格局,承載文脈的宗祠、書院,還有古老的會館、商號,至今還能從這些保存完整的建築中,看到萬靈古鎮昔日作為商貿重鎮的痕跡。
  • 中國最值得去的老街古巷,每一條都歷史悠久,值得你逛一逛
    如果要說一個城市發展的如何,或者想要觀看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是如何的,相信沒有城市中的老街和古巷更能讓你了解這個城市曾經的面貌是怎樣的看,在這裡你不僅可以觀看城市發展中「遺留」下的老建築,還可以問問一直都住在這些巷子中的人,這座城市幾十甚至幾百年間都發生過什麼,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幾個城市中最值得去的老街古巷。
  • 官至宰相被連降九級,淪落金華守城門,金華古城門那些事!
    金華城門之赤松門——「銅金華」防守最弱的地方?與萬佛塔一起重建的金華赤松門赤松門,俗稱梅花門。古代金華人往往描述金華城像一條龍,龍頭就在城東的通園溪和婺江交界處的高山頭,因為位置高,又是最東面,於是大家就稱呼那一帶為「清風龍頭」。這時,有人把這首描述金華城之美的詩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對「清風龍頭」這個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覺得這個城市更像一頭豬。豬最弱的地方,無非就是脖子。
  • 連雲港1500餘年的老街,700多年的城門,如今卻悽涼衰退
    小橋流水的纏綿,古巷白瓦的清新。其實,連雲港也藏著很多安靜的古鎮,別樣的風情,一樣讓你留戀難忘。老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始建於六朝時期,唐貞觀年間中興,明清獲得發展,民國時期設鎮。老街南端,有一座古老的城門,石磚結構,始築於南朝宋泰始六年(470),至南宋寶佑年間(1253--1258)
  • 天心的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丨老長沙新味道
    天心的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丨老長沙新味道 2020-05-28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 老長沙新味道
    老街古巷迎來「採風團」| 老長沙新味道 2020-05-28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報主播帶你遊酒坊巷:金華最有文化的巷如何承載古城的「詩與遠方...
    在金華2300餘年的建城史上,古子城是婺州古城的核心。酒坊巷地處古子城歷史文化區中軸線上,北至石榴巷、南至飄萍路,是這核心區塊裡歷史街區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條街巷,至今大體仍是清末的街坊布局形態。  【探尋古巷】  市民回憶多故事  酒坊巷以酒出名,相傳在明初,名為戚壽三的釀酒師傅釀出風味獨特的金華酒,自成一派,名聲大噪。千年之後,新開業的金華酒博物館讓街巷又飄起了酒香。館內的酒榨、酒缸等器具引得不少市民圍觀,有上了年紀的遊人饒有興致地給孩子講解著古法製酒的過程。
  • 曾是金華最繁華的老街,被稱為「浙中第一古街」卻為何逐漸冷清?
    不知道為何,肉肉對老街和古鎮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每每尋找到一個原汁原味的古村鎮,內心都會十分竊喜。近來在金華又發現一個古樸的街道。這裡生活的人們自然,悠閒,舒適。今天肉肉要分享給大家的就是——坡陽古街。金華有個千年老鎮——金東區嶺下鎮,這個鎮上有一條堪稱浙中第一的坡陽古街。
  • 細數揚州當年繁盛,感嘆老街古巷如煙往事
    老街古巷,恰如一個城市的毛細血管。一個城市的DNA符號,往往就隱藏於老街古巷那坑凹不平的青石板下。當你有緣面對那些樸素、和善、滄桑抑或平靜的面孔,猶如欣賞一幅斑斕的市井風情畫卷。▲百年老街---揚州國慶路上著名的老街-得勝橋,這裡鱗次櫛比的傳家店鋪,賣的就是揚州的「三把刀」。
  • 長沙最有韻味的老街古巷,你去過幾條?
    人民網長沙8月13日電(匡瀅 實習生 陶龍琦)一條條老街古巷,承載了一座城市的往昔與傳承。長沙作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遺蹟豐富、文化活動繁多、名家輩出,被外界譽為「楚漢名城、瀟湘洙泗、山水洲城、星城」。
  • 臨海「最文藝」的書店,藏在一座百年老宅中,知道的遊客不多
    臨海,為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縣級市,這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城,也是一座風景秀美、充滿文藝氣息的江南小城,境內文物古蹟眾多,除了最著名的江南長城、紫陽古街,古城中還有許多古樸的老房子,就比如在臨海赤城路上就有一座百年老宅:餘同豐當鋪舊址。
  • 金華又一老街走紅,升級改造換新顏,快看是不是你想像的樣子?
    金華古稱婺州,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如今千年古城換新顏,砥礪奮進譜華章。金華,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 江蘇泰州老街、稻河古街夜遊
    在鳳城河畔桃園景區外,一個麻石鋪就的明清小巷,綿延600米,是一條年輕的老街。在鳳城河管委會的打造下,僅兩年時間就成了泰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區,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在此肆意展現。「老行當」在此延續,「老手藝」在此復活。
  • 長沙藍 · 老街新顏
    4️⃣ 上次過足了田園詩畫的癮今天小布給大家換個口味提到「長沙藍」又怎麼少得了老街古巷的身影王曼玲 攝老街古巷的青磚瓦舍,青磚雖已有些殘缺,但很圓滑,牆是坦蕩的,淡然的,甚至是恬靜的。看那些光滑如玉石般的麻石街道,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竟顯得有些溫潤。不知是由多少迷人的故事才打磨得如此光潔呀,簡直讓人著迷。
  • 金華文旅形象口號「浙江之心,水墨金華」 新鮮出爐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楊守春認為,金華是浙江的「火腿芯」,更是希望之心。金華是名副其實的市場大市,是中國「一帶一路」最具活力城市。   三江六岸的璀璨燈火、古子城的千年積澱、八詠橋的如虹氣勢、萬佛塔上的撫今追昔、金華山中的鬼斧神工、古月橋下的潺潺流水,八詠樓裡的古色古香,牛頭山頂的朦朧煙雨……流連忘返的自然風光
  • 胡同裡的鄉情 | 漯河最古色古香的巷子,從明朝都有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街記憶一條條老街古巷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印記也保留著一些人的童年回憶一進這條巷子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
  • 馬家大院、福林堂、王熾舊居...這些昆明老宅老街,現在怎麼樣了?
    點擊標題下「昆明女聲」可快速關注「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匹馬來買把刀……」老昆明人放學的記憶就是勾著小夥伴,唱著歡快的童謠,從一條街巷串到另一條街巷童年的時光裡,那些老街老巷仿佛永遠曲折,沒有盡頭。鏡頭一轉時光便拉回2019,只見街燈星羅棋布,高樓大廈流光溢彩,老街也隨著時代變遷發生著驚天巨變。然而老街永遠是老街,作為昆明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它承載著無數老昆明人過去的記憶,也傳承著新一代昆明人未來的時光。
  • 「最揚州的古巷遊」攻略網上走紅 展示158張美圖
    1  攝影師用鏡頭探秘古城  158張美圖展現最揚州的古巷  天寧門街、彩衣街、東關街、丁家灣……在國內知名螞蜂窩網上,揚州網友「玩味生活陳明」的一條題為「最揚州的古巷遊」的古巷遊攻略被不少外地網友收藏。
  • 金華旅遊攻略:金華城的這一棟棟老建築都有了新銘牌
    秋高氣爽的天氣,最適合到古子城走一走。它猶如一個與喧鬧的飄萍路與世隔絕的古院落,當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灑向它們,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青石板的古巷中,有整潔的灰瓦白牆、恬靜的木雕窗格,還有俏皮的飛簷翹角,它們對閒逛來此的遊人娓娓訴說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往事。
  • 【特區40周年 · 印象濠江】:【第二十一章】濠城的老街古巷
    攤開城市歷史的手掌,一條條的老街古巷古城巷落,是一個城市的縮影,那裡有街坊鄰裡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狀態,可以聆聽每一塊石板訴說的老街人文軼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濠城的老街古巷」!【第二十一章】 濠城的老街古巷在濠江,古城舊寨的老街巷,或以姓氏聚落命名,或以業態命名,或以奇人軼事命名,這些就像一本濠城民間雜錄,反映著質樸又生動的生活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