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桑高速公路綜合管理雲平臺手機版。 湖南省高管局 攝
正在建設的張桑高速。 湖南省高管局 攝
中新網湘西11月10日電 (付敬懿)敢壓著材料不審批或投資超付直接向紀檢預警,設置農民工「實名制管理」隨時檢查工資發放情況。記者10日從湖南張桑高速公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張桑公司」)獲悉,該公司利用信息化管理雲平臺系統,將高速公路建設管理投資、質量、廉政等六大控制內容實現信息化全覆蓋,杜絕「雁過拔毛」、農民工欠薪等問題,全面提高高速公路建設效率。
張桑高速公路屬於G5515張家界至南充國家高速公路中的一段,主線全長46.950公裡,全線共設置橋梁37座,隧道6座,特長隧道1座,橋隧佔路線總長為36.68%,全線計價土石方1144萬方,總投資53.93億元。2014年11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總工期4年。
「我們聯合軟體公司開發了『張桑高速公路綜合管理雲平臺』,雲平臺涵蓋項目建設管理全過程,手機和電腦上都可以用。」張桑公司經理楊獻章告訴記者,雲平臺既促進了參建單位之間的協同,也為管理層掌控項目提供了方便。「以前各部門之間是通過紙質的報告進行交流,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造成報告的丟失。」楊說,「報告太多,誰知道在哪個環節就突然不見了?」現在通過雲平臺,用手機就可以審查報告,雲平臺還會記錄具體時間,拖很久了會自動提醒。
「每個環節管理層都可以看到,不會有人敢壓著材料不辦事了。」楊獻章說,工程變更審批是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控制中最重要的權利,很容易發生「索、拿、卡、要」、「雁過拔毛」的貪腐行為。但在管理雲平臺上,審批時間超過三天或者工程變更總額達到可變更總金額的60%時,系統將自動向項目紀檢部門進行預警,在確保項目不超概的前提下,確保投資控制處於陽光下動作。
系統還對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農民工工資實行「雙重管理」:農民工隊伍及發放工資的農民工人員數量相關情況由農民工專管員審核檢查,工資發放數量由財務人員審核,工資情況可在雲平臺查看。公司還在全線每個標段樹立10塊「欠薪告示牌」,為每個農民工下發「張桑高速公路勞務信息聯繫卡」,歡迎農民工就有關問題諮詢、投訴,及時處理。
在此基礎上,張桑公司還制定了整體計劃、年度計劃、月計劃,各承包人的計劃都要上傳到雲平臺,有序地推進工程建設。
「每天做的事情都要通過雲平臺上報,監事可以通過平臺視察,並且有計劃地選擇檢查。」張桑高速三標項目部常務副經理全強明說,在張桑高速的重點關鍵難點地段,都已經設置了監控攝像頭。質量監管人員可通過雲平臺隨時隨地掌握作業動態,對日常檢查、工人操作都有及時的監管,如果發現了問題可以馬上提出意見。
2015年7月14日,分管橋梁的副經理何杰上班後通過過程監控系統發現二標上小溪特大橋施工現場有火情,迅速處理,只有短短幾分鐘,即化險為夷。
「每個人操作都會留下記錄,還可以看到權限相同的人所做的事,這讓工程更加陽光了。」楊獻章說,雲平臺建立了「責任人網絡圖」和「質量風險點清單」,對照排查後形成檢查臺帳。通過雲平臺嚴格工序管理,確保了數據真實,實現「試驗檢查打假」活動的常態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