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郎朗與維也納愛樂共同演繹《C小調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能每年請到維也納愛樂舉辦2場音樂會,恐怕是美國卡內基音樂廳也沒有的待遇。」郎朗在昨天的媒體見面會上說道。因為維也納愛樂和東方藝術中心建立的5年戰略合作期,上海樂迷每年都能一睹頂級名團的風採。繼去年維也納愛樂和柏林愛樂相繼到訪東藝,昨晚,奧地利頂尖指揮家弗朗茲·威爾瑟-莫斯特率維也納愛樂登陸東藝,攜手著名鋼琴家郎朗帶來德奧經典之作的權威演繹,頂級陣容讓這場音樂會在開票僅幾天後就宣告售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謝幕時迎來了山呼海嘯般的掌聲。
圖說:莫斯特與樂團配合默契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13年情緣,40多次合作,郎朗對維也納愛樂讚不絕口:「很多國際化程度高的樂團你盲聽根本分不清楚,但維也納愛樂樂團一直保持著傳統的維也納之聲,他們能把所有的,尤其是德奧派樂曲,都印上他們獨特的風格。當一個樂團的聲音不可複製時,它就不可超越了。」此次擔任指揮的是奧地利本土指揮家莫斯特,與其他指揮家不同的是,莫斯特曾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指揮,經常參與到維也納愛樂的交響樂演出,因此雙方配合非常默契。莫斯特與郎朗也相識已久,在郎朗還不到16歲時,莫斯特就給郎朗考過試,聽完郎朗彈奏的勃拉姆斯,他馬上就邀請郎朗:「哎,咱們得合作呀!」後來郎朗2003年第一次在維也納演出、2005年第一次與維也納愛樂合作,都是在莫斯特的邀請下成行的,可以說莫斯特是郎朗的伯樂之一。
圖說:郎朗和莫斯特相擁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 攝
在1日和2日兩晚的音樂會中,維也納愛樂將分別演繹莫扎特歌劇《魔笛》序曲和《C小調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德沃夏克的《狂歡節序曲》、勃拉姆斯的《小提琴與大提琴雙協奏曲》和《第二交響曲》,以及由莫斯特改編的華格納《眾神的黃昏》選段。曲目的選擇上多少能窺見作曲家與維也納愛樂的關聯,比如勃拉姆斯、華格納曾在樂團擔任過指揮,莫扎特逝世100周年之際,李斯特曾攜手樂團演繹過《C小調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等。
此番挑戰《C小調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郎朗坦言壓力很大,儘管上海已經是此次巡演的收官城市,他依然練了一下午。郎朗說:「我小時候彈莫扎特的曲目就彈得不太好,看起來音不多沒那麼難彈,但其實要在如此細膩的作品裡找到靈魂、找到讓人嚮往的夢幻音色非常難,演奏技巧和藝術修養缺一不可。」去年因手部受傷休整一年,他樂觀地將此當成好事,因為重新復出後他感受到了全新的音樂境界,「世界重新給我開了一個窗戶,我想這次的演出也會和以往不太一樣」。(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