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地上攤開的朱印帳
*「朱印」是日本神社、寺廟授予的一種參拜證明。通常用毛筆手寫,內容包括神社或寺院名稱、參拜日期等,寫完後再蓋上紅色的印章西芳寺的朱印
畫了達摩的臉,可愛又特別
淺間神社的朱印
是剛從平成年號改為令和年號的「改元紀念」版本
金戶神社朱印
招財貓印章可愛
櫛田神社朱印
今年初詣(新年第一次參拜)的朱印
掉地上那本朱印帳,伊勢神宮買的,已經用完啦
今年去太宰府求朱印時照的
這兩張都是高臺寺的朱印,也是這本朱印帳中我最喜歡的兩頁
右側就是我們討論的「夢」朱印,女孩印章是寺的主人寧寧
高臺寺的常規朱印除了「夢」和「佛心」,還有一張「安心」,當時時間比較緊就沒有求( ˘•ω•˘ )
想快速知曉謎底的小夥伴可以直接翻到最後~
「距離高臺寺還有150米,咱們去看看?」友人指著路標問我。「之後還有約,遲到了很失禮。」我們今天的行程很趕,我不太贊成臨時加一個景點。友人做了個的手勢,就衝了出去。那天天氣很好,我與友人一路走走停停,看景拍照。
從臺所坂眺望到的大雲院祇園閣(綠色尖頂建築)
高臺寺的茶室之一——遺芳庵
茅草屋頂和圓形的吉野窗特別可愛
穿過茶室接著往前走,就到了本堂「方丈」。方丈原本是從伏見城(秀吉晚年居所,寧寧和他一起生活在那裡)遷移過來的建築,後遭火災燒毀,現在看到的是1912年重建版本
枯山水式庭院波心庭
坐在方丈的走廊上就能眺望到前庭「波心庭」。南側有座綠色頂的唐破風大門,西側有棵枝垂櫻(我們到的時候,它剛剛告別櫻花季,迎來新綠),中間鋪滿白沙,打理成波浪和圓錐「立砂」的形狀
雖然時間緊迫,但是既然來到庭院,風雅還是要講究的,於是我與友人席地而坐,賞景聊天。「來都來了,還是想看一眼嘛。」友人撓了撓頭,做了個怪不好意思的表情,這是要讓我當導遊的意思了。「豐臣秀吉,這裡是秀吉的夫人寧寧建來為他祈求冥福的地方。秀吉死後寧寧出家,被尊稱為』高臺院』,就是』高臺寺』名字的由來。」寧寧雕像
位於神戶有馬溫泉,1997年由久留米有馬獅子俱樂部(Kurume Arima Lion Club)寄贈(圖片來源網絡)
秀吉生前有時會與寧寧一同前往有馬溫泉泡湯,秀吉過世後寧寧也為有馬溫泉的復興貢獻了很大力量
「哇,女性建寺很少見呀。」
「確實,時代所限。不過即使在那個時候,寧寧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像現在的第一夫人?」
「嗯……也不太一樣。秀吉一統日本、當上攝政王之後,寧寧也有了』從三位』的官職,你可以理解為三品以下四品以上,反正不小,被尊稱為』北政所』。」
「北政所是啥?」
「北政所原本是對攝政關白正妻的尊稱,後來專門用來指代寧寧。』政所』之前是指負責財務、政務的機關,後來就引申為』正妻』的意思,因為要掌管武士家中的財政嘛。』北』是方位,古代忌諱把女子姓名公之於眾,流行用住所指代,達官貴人的寢殿一般在北邊,所以就是』北政所』啦。」「哇!」我豐富的知識儲備終於博得友人星星眼看我一眼。櫻花時節波心庭中的枝垂櫻
白天&夜櫻(不是我拍的~)
「但是如果只把寧寧當成秀吉的妻子就太小看她了。據說寧寧人品好,聰明獨立又率真,託她辦的事都能處理妥帖,對政治也很有自己的見解,所以不光是秀吉,家臣們對她也非常認可和尊敬。」「戰國時期流行家臣往主人家送家眷當人質表忠心。秀吉當時已經是天下人了,朝廷中無人能出其右,自然不少大名都往他家送人。那時候寄人籬下的生活一般都挺苦的,但是對於豐臣家的人質,寧寧給的是客人的禮遇。德川秀忠,就是家康的兒子,年幼時也被寄養在他家,寧寧對他照顧有加,所以後來即使豐臣家失勢、家康過世,秀忠仍然十分敬重她。」「有一次天皇去秀吉的居所小住,寧寧照顧得十分周到,天皇回宮後把她從』從三位』提拔到』從一位』。』從一位』可是當時女性能達到的最高官職,生前得此殊榮的也就平均500年出一位吧。」紅葉季夜見特別參拜 波心庭燈光秀(不是我拍的~)
小坐了一會,我們起身繼續遊覽,出了方丈,來到庭園。雖然遭遇過兩次大火,但景色與400年前高臺寺創建之初幾乎無異,我們看到的也是寧寧當年看到的。園中處處流露著桃山時期的華麗絢爛,那是秀吉生活的年代。庭園左起書院,右至靈屋,中間以開山堂相隔。書院和開山堂、開山堂與靈屋之間又各有一個池塘,遊覽時以兩個池塘為主軸,環繞欣賞庭園景色
中間的建築是「開山堂」,開山堂內部只在特定的日子對公眾開放,供奉著高臺寺改宗後的開山住持三江紹益。據說開山堂天花板的用料取自秀吉的船和寧寧的牛車,大概表示兩人時時刻刻在一起的意思吧
右側露出一個小尖頂的建築是「靈屋」,供奉著秀吉和寧寧的靈位,寧寧死後也在這裡長眠
左側迴廊上有一個突起的屋頂是「觀月臺」,也是從伏見城遷移過來的建築之一,據說寧寧常在此處賞月悼念秀吉
靈屋的位置比較高,所以開山堂和靈屋之間連接的走廊方向也是往上走的,很像龍的背脊,所以叫「臥龍廊」(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剛剛說高臺寺是寧寧建的也不全對,德川家康給了她很多支援。」「家康?他後來不是與豐臣家敵對了嗎??」友人似乎嗅到了八卦的味道,兩眼放光。「是呀。秀吉死後,寧寧雖然沒有明確表態,所作所為卻是在幫家康贏得天下。寧寧那麼厲害的人,自然有不少大名武將追隨,精明如家康,討好她也是理所當然。」「當時豐臣家無人能與德川的勢力相抗衡。估計寧寧是想,與其正面硬剛,不如主動讓位稱臣,或許能保豐臣一族延續。畢竟秀吉的天下,也是從主人織田家奪過來的,因果輪迴,寧寧當時應該最清楚他們的處境吧。」秀吉愛茶,高臺寺中有許多茶室。從靈屋往東走再爬一段坂道有兩座茶亭——時雨亭(左)和傘亭(右),都是從伏見城遷移過來的建築。時雨亭是當時罕見的2層建築,據說寧寧當年就是在時雨亭眺望大阪城淪陷、德川取代豐臣接管天下的
最後是一段竹林,這裡的靜寂與剛才的熱鬧成鮮明對比
前庭會客閒談,後院的茶亭和竹徑大概是寧寧留給自己懷念秀吉的避世之處吧
「你等一下,我去求個朱印。」雖然時間緊迫,臨走前,我還是從包裡翻出朱印帳。「怎麼感覺你玩得比我還起勁,看來一會的車費你要出一半了。」「來都來了嘛。」我也撓撓頭,做了個怪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們還是先查一下吧,沒頭緒就是瞎猜。」說著我打開電腦開始搜索,於是我們找到了更多高臺寺和「夢」相關的信息。
入口處的「庫裡」,不對外開放,從格子窗中看到一個寫著「夢」的隔板(圖片來源網絡)
這個字出自湊 素堂(1912~2006)之手,他是昭和至平成時期臨濟宗的代表禪僧之一
「露と落ち 露と消えにし我が身かな 浪速のことは 夢のまた夢」「我的理解是:我身隨露而降,又將隨露而逝,天下之事,仿佛夢中之夢。浪速也是大阪的代稱,那裡是秀吉的主場,應該也指他在大阪度過的時光吧,如黃粱一夢。」「雙重夢?從無名小卒,到統一日本的天下人,這樣的人生確實連做夢都想不到,只能在夢中做夢才敢想吧。」「也有他臨終前感嘆不能再活500年的遺憾吧,人生短暫無常。」「嗯……但是我覺得可能還有別的意思?畢竟那是秀吉的夢,但寧寧才是高臺寺的主人,她應該也有自己的想法吧。」「你不覺得高臺寺很特別嗎?很多建築都是從他們之前共同生活過的地方搬來的,庭院也是按秀吉的喜好打造的,寧寧那樣一位風雲人物,卻建了一座這麼私人的廟宇。」「確實,竹林、晚楓、茶亭,是個不談國事談風月的地方。」「寧寧每天從住所往返高臺寺,直到去世,17年間幾乎沒有間斷過。她平時要應付朝廷和幕府,高臺寺就像是她的清淨之地?秀吉的天下已經沒有了,但這裡處處都有他的氣息,可能是寧寧為自己打造的一個,和秀吉二人世界的夢境?」「這樣的話,寧寧百年之後,還是能在彼岸和秀吉高臺續夢。」「嗯……我現在就是這麼理解的,可能過幾年還會有其他感悟。像你說的,一千個看客心中有一千個』夢』嘛。」「你別說,現在再看高臺寺還是覺得太美了,又優雅又少女的感覺。」友人邊翻照片邊說。「確實。」高臺寺建成時,寧寧已年近花甲。不過,當一個人想起心上人時,不論容顏是否已老,內心都還是年少時的模樣吧。高臺寺官方發行的明信片之一(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