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天貓創下4982億成交記錄;京東也突破2715億成交記錄。2020年雙十一大戰仿佛還在昨天,雙十二也早已「入侵」大家的視線。疫情背景下的電商發展更為迅猛,電商節也比往年任何時候都要引人注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今年電商狂歡節出現的幾個新趨勢?下面跟著漢聰來看一看。
一、618趕超雙十一,電商節龍頭地位撼動
大部分人都被雙十一的盛況衝昏了頭腦,卻沒注意到2020年電商節龍頭椅已經悄然交接,天貓618消費季累計下單金額為6982億元,與天貓雙11成交額約有2000億元的差值,從成交額規模來看,618確實超過了雙11。
(圖片來源:時趣)
可以大膽猜測:2021年的品牌營銷,或許會往618傾斜一點。
二、母嬰傾向聯合,個護忠於代言人,美妝靠明星同款
微博、小紅書、抖音,這三個女性用戶十分青睞的app,如果你也是重度使用患者,以下的幾個熱搜你一定見過:
以母嬰行業影響力最高的話題為例,品牌傾向聯名合作、明星代言提升曝光度;
以個護行業影響力最高的話題為例,重點話題集中於品牌新品宣傳及產品種草;
以美妝行業影響力最高的話題為例,偏向以廣告片、宣傳視頻凸顯產品及品牌理念,雙十一購買明星同款成為一大熱點。
三、限時狂歡節變成連續持久戰
10月,李佳琦的「敲鑼打鼓」式直播就讓網友們滿頭疑惑,今年雙十一似乎開始的特別早。
沒錯,今年天貓雙11延續了618的玩法,把周期拉長,有兩次爆發期,兩個節點,為平臺眾多商家提供更多的機會,便於消費者之間互相安利購買;
同時也可以藉此機會獲得更多曝光,也為供應端、快遞物流獲得更多緩衝準備的時間,也就是原本一場爆發戰轉為持久戰。
也看得出,打響這場持久戰的,正是「直播」:10月20日,正式開啟雙11預售,比#雙11預售開始#更具話題性的,是李佳琦和薇婭的直播間。
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統計,雙11當天各平臺直播帶貨超過9萬場,同比增加超300%;主播總人數過百萬,而這個數字在去年還不到4萬;超過30萬個品牌參與了直播帶貨,同比增長超300%。
以此見得,雙十二中用直播作為觸達用戶的第一步十分重要。
四、細分需求其實有更大的市場
每年雙11、618都會跑出一些細分領域的黑馬品牌。
據天貓數據顯示,11月1日當天,1800多個新品牌成交額超越去年雙11全天,94個新品牌增長超過1000%,357個新品牌成為行業top1。
新消費品牌的崛起背後其實是消費需求的變化,可以看到,新消費者的消費痛點愈發小眾垂直,從潮流新穎、審美設計感、生活方式塑造、品牌價值觀、品牌認同等等,這些都是新興消費群體所追求的「物有所值」。
五、內容高頻多樣,快速攻佔年輕人
新品牌想突出重圍,可以參考以下策略:
首先,從傳統媒介渠道轉變為社交營銷渠道,品牌以抖音、小紅書、微信、微博、B站為主要營銷平臺,同時以全網銷售,覆蓋淘寶、天貓、京東及微店,甚至還有電商直播;
根據新年輕消費群體興趣愛好,匹配不同類型的營銷玩法,如明星同款、明星代言人等等在年輕人「視線範圍」之內的話題點;
最後是具備強場景化和個性化,瞄準某一細分垂直市場,只要有較強的消費者洞察能力,無論是產品還是品牌很容易獲得忠誠擁護者和消費者。
看到以上五大電商新趨勢,對於品牌而言,今年雙12則需要關注以下幾點:
從消費市場方面,品牌需要密切關注消費者「精打細算」的一面,買贈小樣成主流,消費者對價格、優惠力度敏感度較高;
從營銷策略方面,渠道在左,內容在右,但深度的消費者洞察為先,品牌需要著重考慮內容和渠道與消費者之間的適配性問題,以及額外關注新消費品牌、網紅品牌在社交媒體平臺對消費者認知和行為的影響、改變;
從品牌戰役方面,聯動明星代言人雖天然具備一定的流量和關注度基礎,但品牌要避免陷入明星話題的過度競爭中,個性鮮明、差異化的品牌營銷戰役也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歡,具備較高話題度和參與度;
從直播營銷方面來看,大多數消費者蹲守直播間主要目的是為了心儀的品牌產品、優惠力度、明星,但過長的直播內容會引發消費者視覺疲勞,無論是品牌直播播或者網紅直播,品牌需要注意產品檔期的宣傳或者把控直播長度等,降低消費者流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