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決定山西之行時,我相信當初最能吸引大家的,並不是壺口瀑布,也不是五臺山,而是有著稱雄中國五百餘年歷史的晉商文化。這得益於當年電視劇《喬家大院》的廣泛熱播。
舊時曾有人說過,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你能想像到晉商對中國商業文化的影響。其實山西商業資本源遠流長。早在先秦時代,晉南就開始了「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贊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業活動。山西本來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就特別豐富,從明朝始起,手工業和加工製造業就已經初具規模,而到清朝,晉商已經成為國內實力最雄厚的商幫。特別是以平遙、祈縣、太谷、榆次等為代表的晉中盆地商人前輩,舉商貿之大業,經營範圍包羅萬象,奪金融之先聲,錢莊票號匯通天下,創造了亙古未有的世紀性繁榮,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燦爛的商業文化。透過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和平遙古城,我們看到了這種商業文化留下的濃厚歷史印跡。
10月下旬末的晉中盆地,相比晉南,明顯有了初冬的味道。27日一早,大家紛紛換上了厚衣,不到8點,來到靈石縣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現在的王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官稱為「中華王氏博物館」。
由東堡門「寅賓」門樓進入王家大院,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赫然在目,這就是王家大院的高家崖建築群,又名視履堡。導遊告訴我們,高家崖建築群建於清嘉慶年間,共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佔地面積19572平方米,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院落分旁別類,功用齊全;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院內雕藝精湛的磚、木、石三雕裝飾品,題材繁多、內容豐富;走進大院,仿佛置身匠人天堂,觸目所及的木石都值得你駐足欣賞……。沿著一條古樸的小道往上走,穿過門洞過連橋,西側便是建於清乾隆時期的紅門堡(恆貞堡)建築群。紅門堡建築群總面積25000平方米,整座建築依山而建,北高南低,由四排院落組成,左右對稱,中間主巷道與三條橫巷,組成一個頗有氣勢的王字,讓人感到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王國。紅門堡四周順山勢高牆壁壘,頂部築有凹凸整齊的垛口,與城牆一般;城牆下,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結構和裝飾上呈現出不同的風格。
在尋訪王家大院的每一寸院巷中,我們能從中感受到濃鬱的文化歷史薰陶。雖然時間有限,我們不能縱深於王家大院的每一扇門,每一個院,但我們通過那崛起的大院和那輝煌的藝術與國學文化,透過王氏家族那獨特的治家理念,似乎看到了那肉眼看不見晉商之魂,歷史之魂。特別是王家的家訓別有韻味:勤治生,儉養德,四時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終身可行。這些儒學精華內涵博大,發人深思。但歷史開了個玩笑,後人不孝,葬送祖業,這座建於康乾盛世的豪華宅院,最終敗於積貧積弱的清末民初。當王家最具代表人物王夢鵬的孝義坊被其後人以2000吊錢出賣後,王家的富貴終於化作浮雲一去不返,曲終人散,人去樓空。
王氏家族起於農商,止於孝義,三百年間,從一個賣豆腐的作坊,發展成為富商巨賈,而後一朝衰弱,映照出了一個家族的悲悲喜喜,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時代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