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的夢想,可以是宏偉大志,也可只是閃過腦中的小念想。今年58歲的李男,朋友們多叫他李大叔,年少時因電影片段對火車模型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今人過中年,也終於得以暫撇工作的忙碌,把40年前的小夢想撿起來。從收藏火車模型到製作沙盤,讓不少人佩服,原來「玩」這件事也可以如此認真。
從火車模型到沙盤
李大叔的工作間,是無數年輕模型玩家嚮往的地方。一條長桌上,錯落擺放著製作模型的各類材料,專業粘合劑、上色的漆料、參考圖譜、書籍。牆面上,不同規格的專用剪刀、鉗子、改錐等工具,如強迫症一般,整整齊齊掛了好幾排。工作間的另一面牆,立著幾個帶燈的玻璃櫃,裡頭陳列著好幾十列火車頭、車廂的模型,每節車廂手掌大小,這是按1:87進行縮小的,滿屋的寶貝,都是一年多以來,李大叔精心收藏的。
「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的?那可早了!」一聊起火車,李大叔的狀態,還真像個18歲的孩子,他回憶說,自己十八九歲的時候,看了德國電影《英俊少年》,其中有個橋段,出現了「海因切」和他祖父的火車模型。「我從那時候就想著,收藏一輛好的。」
李大叔收藏的模型以蒸汽機車為主,去年7月28日,他收藏了全世界第二大機車的模型「挑戰者」,從此「入坑」,「第一大機車叫『大男孩』,但當時已經遺憾缺貨,才選擇了第二。」
讓李大叔自己都沒想到的是,年少時的夢想只有一輛車,從「入坑」以後卻一發不可收拾,到現在車頭加車廂,已經收藏了上百節,自此也有了一個新的憧憬。「所以我開始製作沙盤,把火車軌道附近的各類建築,包括形形色色的人,都展現出來,讓火車成為沙盤中一個可以運動的元素。」
「鏽跡斑斑」的塑料
李大叔家的小倉庫,很快被他改造成了火車沙盤的陳列室,幾張長條桌圍城一圈,火車鐵軌便排布在桌案上,火車道旁,肥皂盒大的建築站滿了一圈,工業區、農業區、生活區應有盡有,房屋的製作,精緻到二樓窗臺上的一盆小花,圍繞著建築的,是黃豆粒大小的人物模型,麵包師、木匠、農夫、貴族、站臺普通乘客,各做各的一份事,惟妙惟肖,組合在一起,滿滿的市井感。站在沙盤的中心,看著鐵軌上的四列火車跑起來,聽著四面八方傳來的諸如汽笛聲、鏟煤聲、街區嘈雜聲等各種音效,還真有一種穿越了的感覺。
與成品火車模型不同,沙盤上所有東西都是自己拼裝、打磨的,所有的顏色都是一點點畫上去的,每一處細節,起碼都要用六七個小時去打理。拿人物來說,豆粒大小的人捏著都很困難,把他們身上的背帶褲、領帶、皮鞋等各種細節一一著色,難度可想而知。
「我也並沒完全去照本宣科。」李大叔覺得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做舊技巧。李大叔為了給塑料房屋著色,讓它們看起來更真實,參考了大量相關書籍,如何讓塑料看起來像鏽跡斑斑的鐵板、沾滿雨漬的玻璃、有年代感的磚石,他下了一番苦功夫,最終與書上的彩圖去對比,卻也不完全一樣。「我是要做舊,但不是要做得很破舊,有真實感即可,畢竟我想做的,還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老城,而不是戰後的廢墟。」
「我完成了不到五分之二」
「你寫我可以,別寫得太好,我怕人笑話。」李大叔聽人說,火車模型這個圈子,全國大概有一萬人,北京玩火車的大約有幾百,對於自己的定位特別明確——剛入行的「小學生」。
李大叔的沙盤上,「穿幫」的地方確實還不少,僅僅算半成品,李大叔說真正完成的時候,是不會露出桌面的。所有空白部分,會被山石、泥土、草皮覆蓋。「對,就是覆蓋這種草!」李大叔指著已經完成的部分舉例。仔細看已經覆蓋了草皮的地面,上頭汗毛一樣的草都是一根根立在地上的,絕不是簡單鋪一層草粉就完。李大叔拿起了一個外形略像吹風機似的工具,「這是植草器,鋪草的時候,就用這個把草粉噴在地面的膠上,地面提前通電,利用靜電效應,這草就都立住了。」
比起植草,更要費力的就是鋪設鐵軌的路基了,鐵軌下的碎石要一點點粘上去,兩側的斜坡都要保持45度角,鋪設路基後,仍要保持所有鐵軌的接逢齊整,否則會影響火車的行進,這將是一場「鏖戰」。
按照李大叔的預期,如果從2019年開始,自己能全身心投入這個沙盤,有望用一年把它全部完成,現在的進度也不知道怎麼算的,總之在李大叔腦子裡,是介於五分之一和五分之二之間。「人可能都是這樣,兒時剛有夢想時,其實沒當回事,老了回過頭,反而認真了呢。」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景一鳴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