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忻城縣融媒體中心 忻城發布
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後盾單位廣西教育廳和粵桂結對單位信宜市的真情幫扶下,通過「強黨建、促產業、抓教育、惠民生」等舉措,讓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了顯著改善,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成效。
01
優環境 重基建 群眾幸福感提升
走進紅渡鎮六納村下納屯,這裡的風景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一個紅水河邊的小村莊,綠樹成蔭,河邊裝上了古樸古香的棧道、護欄和涼亭。村民利用磚、瓦等老件生活用品對村莊進行裝飾,村莊不僅好看,還保持了鄉土特色。同時,六納村還爭取幫扶資金500萬元,實施村屯道路硬化和改造,修建便民路燈、汙水處理站及各類文化設施。
「我們六納村的基礎設施已經全部完善了,環境衛生也越來越好了,每天都有遊客來這裡玩,群眾的滿意度也越來越高了。」六納村黨支部書記莫秋蘭介紹到。
▲ 六納村下納屯村容村貌。
02
引資源 籌資金 創新模式促增收
六納村主要發展桑蠶、糯玉米,以及養牛、養羊等特色產業。在後盾單位教育廳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六納村爭取近300萬資金,帶領村民建設標準化桑蠶種養示範基地,打造「龍頭企業+高校+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合作模式,創新發展「精蠶銷售+智慧雲平臺+合作養蠶」的養蠶模式。
「我們優質的四齡蠶種不僅可以降低蠶農養蠶的死亡率,同時可以增加他們的養蠶批次,還能減少他們的養蠶成本。「六納村駐村第一書記吳桂彬說到。今年六納村共銷售優質四齡蠶種1200張,帶動周邊900多戶蠶農,其中貧困戶500多戶,幫助他們增收戶均5000元以上。
「下半年我在村委基地拿四齡蠶回去養,總共要了四批,每一張產量都達到一百一十斤左右。對於我們來說,四齡蠶養得比較快,收入也比較高。」六納致富帶頭人羅紹先介紹他今年養蠶的收成。
▲六納致富帶頭人羅紹先介紹他今年養蠶的收成。
03
興培訓 強技術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扶貧先扶智。六納村還積極聯繫大中專院校的教育資源,組織開展相關培訓。今年八月舉行的「打工課堂」——初級電工培訓班,學員通過考核後就可以獲得職業技能證書,推薦到企業務工,實現「培訓+就業」一站式扶貧。
「我是通過「打工課堂」學習到的開塔吊的技術,然後現在到南寧工地上班,每個月有六千元的收入。」黃偉高就是這批培訓的學員,現在到南寧上班了。
▲ 打工課堂現場 學員正在學習技術。
04
強黨建 築堡壘 架起幹群連心橋
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離不開六納村黨支部的努力。六納村黨支部不僅組織決策引領,同時黨員作用也得到很好的發揮,在結對幫扶、產業發展等活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六納村黨支部被評為四星級黨組織以及忻城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8年六納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年人均收入達到8547元,貧困發生率從14.69%下降至0.45%。來賓市「美麗廣西幸福鄉村」示範村、自治區「美麗廣西」綠色村屯、自治區旅遊扶貧村,這些都是六納村獲得的榮譽,相信這個紅水河邊上的村莊會越來越好。
文明健康生活
記者 | 莫玉秀 樊嬌慧
原標題:《【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的美麗蝶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