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位於廈門島南部的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是閩南的佛教聖地之一,被遊客稱為「真正的佛教寺廟」,遊客為什麼這麼說,身臨其境才能真切的體會,參觀了廈門南普陀寺後,我對少林寺有話要說。
首先,南普陀寺不收門票,這可能是遊客的最大利益,其次,聖殿可以隨意獻香和布施,這個在三亞南海觀音也是如此,第三,廟裡沒有燒香火,非常好,消除了許多安全隱患,第四,中午寺廟裡有免費的素食,這在遊客中很受歡迎,第五,廟裡有志願者維護秩序,據說南普陀寺的志願者人數已達6,000多人,使僧眾們不會幹涉世俗事務,安心修行,增加佛法。
當然,遊客中最快樂的事情是免費票,當遊客來到寺廟時,他們應該是佛教徒,他們虔誠的心,謹慎和懼怕不尊重,但是有了經濟標籤,遊客的心理就不同了,遊客將使用經濟標準來衡量是否值得,我認為這不是佛教徒想要的結果。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說少林寺,嵩山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在嵩山少室山敕建少林寺,以安置他崇拜的印度高僧跋陀,跋陀有兩個著名的門徒,其中之一是律學巨匠慧光,另一個是僧稠,被譽為「蔥嶺以東,禪學之最,可以看到當時的少林寺在禪宗的地位,因為我是從河南來的,可以說少林寺是一張河南的名片,我從小就以河南少林寺為榮,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穿的球衣是少林武術,紅色的球衣和白色的人物,和長褲在街上跑,我感到非常自豪。
但是一次去少林寺後,我對少林寺有了不同的看法,寺廟原本是一個乾淨的地方,少林寺的商業氛圍太濃了,我覺得它已經偏離了佛教的根本宗旨。(原諒我這麼說)
享譽海內外一千年的著名古廟仍應弘揚佛教,不要讓經濟和商業衝昏了頭腦,這些是俗人應該關心的事情,佛家在弘揚佛法發展的同時,也為國家和社會服務,和諧發展是自己的貢獻,這才是是很大的功德。
最後,複製少林寺兩位大師的經文以相互鼓勵,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大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您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