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駐開羅記者 肖天禕
【新春走基層·四海同慶新春】
鼠年春節之際,一場以「中埃共歡慶 同過中國年」為主題的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辦,吸引了來自開羅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等5所埃及高校的學生及對春節文化感興趣的當地民眾參加。本次活動由埃及鴻德四方公司與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共同主辦,開羅中國文化中心協辦。
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埃方院長、中文系主任李哈布博士介紹,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在近三年來先後在法老村國家公園、埃及國家博物館、吉薩大金字塔景區等地舉辦了一系列中國民俗文化活動,向埃及公眾和世界遊客展示了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此次活動主要包括兩個主題,一是中國春節文化體驗,分別從年俗、春聯、年畫、春節服飾、剪紙、茶藝、民族樂器七個方面進行了中國春節文化的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動為了加深埃及學生的參與感和趣味感,特別設計了印章收集環節,只要完成每個環節設置的小任務,就可以獲得一枚印章,集齊印章還可以獲得中國春節大禮包。二是邀請埃及青年和中國駐埃及使館和旅埃華人一起參加春節團圓飯活動,並舉行聯歡晚會,共同暢想中埃合作的美好未來。
埃及青年學習寫春聯。光明日報駐開羅記者 肖天禕攝/光明圖片
開羅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恩界認為,相比以往,這次舉辦的春節活動有三大特點。一是交流更為深入平等開放。雖然此次參加活動的大多為埃及的青年大學生,但現場講解展示的老師並沒有採取居高臨下的教學態度,而是從中埃文明交流的角度出發,藉此機會增進相互了解,尋找中埃文化聯接的共同橋梁。如中國過年發壓歲錢,在埃及也有類似傳統習俗,中國和埃及都認為荷花是聖潔的植物,中國書法藝術同阿拉伯書法藝術的比較等。二是展現多元中國春節文化。春節是中華民族共同享有的文化活動,但不同地區過春節有不同的習俗。王恩界指出,此次活動著重為埃及青年展示了春節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為埃及青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平臺。三是主要面向埃及青年群體。此前舉辦的活動更多是面向社會大眾,這導致在活動設計和實踐過程中很難做到精細化處理,更多是走馬觀花式的體驗。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了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埃及青年才俊,並保證每個體驗活動至少持續20分鐘,附加專業的背景知識講解。希望以點帶面,在埃及青年群體中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記者注意到,活動場地內外掛滿了燈籠,年味兒十足。一進場地,兩個身著古裝的中國女孩正在演奏中國樂器,一人端坐在古箏前,彈奏出優美的旋律,另一人盈盈佇立吹著笛子,曲調悠揚。在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上學的埃及女孩麗麗一下子就被演出吸引住了,激動地跟記者說,她們的表演太優美了,讓她久久不願離去。她認為,中國古代的樂器跟埃及的歐德琴很相似,都注重情感表達。隨後她又參加了剪紙、包餃子、品茶、書寫春聯等活動,並最終集齊了全部印章。她表示,此次春節活動別出心裁,增加了她對於中國春節文化的了解。她許下的新年願望是能夠通過中國漢語水平考試,獲得來中國留學的機會,親身體會中國文化。
鴻德四方公司董事長徐彥禾表示,舉辦這場活動的初衷是希望促進中埃雙方相互了解,她作為旅埃華人,希望為中埃交流多作貢獻。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嶽文表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歡樂春節系列活動還將繼續在埃及上演,希望中埃民眾共享春節的快樂與喜慶。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