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張海軍 漫畫/劉哲姝)今年8月,知名演員沈騰持股的「海口那可是家大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曾因不走尋常路的名字登上微博熱搜榜。這種被稱為「沈騰體」的起名方式被很多公司效仿。
昨日,記者在企查查上查詢發現,目前,全國有81家公司的名稱中含有類似「那可是家大」的字樣。廈門也有效仿者。「廈門那可是一家大貿易有限公司」在9月7日註冊成立。還有人另闢蹊徑,成立「廈門這可是家大商務諮詢公司」。
更難以想像的是,有廈門創業者把「在一起真有趣」「我們回來了」「不想起床」當作公司名稱。這些公司起名一個比一個有噱頭。
有些公司跟風起名 有的刻意與眾不同
「廈門那可是一家大貿易有限公司」的註冊資金為110萬元,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0%,一共在4家企業任職。如果說,這家公司起名有點跟風的意思,那麼一些廈門公司在命名時就刻意選擇了與眾不同。
以往給公司命名大多選擇吉祥如意的詞語,一些寓意不好的字詞通常會被自動過濾。如果你開一家公司,敢叫「做不起來」嗎?真有廈門人這麼幹了。
在企查查App上,記者注意到,一家全名為「做不起來(廈門)動漫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於去年3月份註冊,註冊資本100萬元。從公開信息看,人家可是實打實幹業務,不是搞個花名鬧著玩的。4個股東裡,有福建尚惠供應鏈和杭州益海科技兩家法人股東。
也許是這種起名方式給了廈門其他創業者一點靈感。在「做不起來」之後,「忙不過來」「來者不拒」「不請自來」,這些也都成了在冊登記的公司名字。這些公司幾乎都在2019年和2020年註冊。僅看名字,自嘲的意味一個比一個濃。
標新立異的公司還不少。不少廈門公司直接用「奇怪」做名字,如「泰奇怪」「奇怪怪」「稀奇古怪」「奇奇怪怪」等。
「我們」「親愛的」流行 有些廈門企業高調起名
有選擇自嘲的,也有創業者很高調。在企查查App上,有企業全稱為「廈門我們棒棒地投資合夥企業」。作為一家投資公司,它投資了註冊資金達1000萬元的廈門大臻科技集團。
「我們」在廈門公司命名中似乎也很流行。「我們要有光」「我們來一碗」「我們這一家」「我們加油吧」,這些都是已在使用的公司名稱。
此外,很多廈門公司喜歡用「親愛的」。比如,有家企業叫「我最親愛的服飾有限公司」。還有「親愛的郭」「親愛的鹿」「親愛的公主」也被用作公司名。可能是為了表達對丈母娘的敬愛,廈門有家企業直接叫「福建丈母娘食品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達1000萬元。
廈門企業對「親愛的」有多愛?鉑爵旅拍還把這三個字註冊成了商標。不過,街頭常見的餐飲店——「親愛的麻辣燙」並沒有登記。「親愛的麻辣燙」是廈門納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品牌,但記者在企查查App上未發現這個品牌的商標註冊信息。
18個字公司全稱太長了 刻公章去銀行都有小麻煩
對很多公司來說,起名是集體的智慧。湯肖航是廈門天天過年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們公司主要做自動售賣機研發銷售。起名叫「天天過年」,主要是為了好記,「這是股東們一起想出來的。」湯肖航說,這樣通俗一些,寓意也不錯。
當然,也有人起名會隨意些。兩年前,江曉敏在湖裡區開了家「沒有名字的美甲店」。她說,想不少名字,每個都已被佔用了,實在不願意再想了,就用了這麼一個不用費腦子想的名字。
記者在企查查App上還發現一些相對隨意,但讓人忍俊不禁的名字。比如,一家茶葉公司叫「我回來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叫「你說了算」,一個網絡工作室叫「不想起床」。
5年前,葉萌在廈門成立了一家電商公司,最初銷售檸檬水。這家公司名字特別長,有18個字——「悅檬和他的朋友們(廈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他說,叫這個名,主要受羅永浩的影響。幾年前,羅永浩成立了家公司,叫「老羅和他的朋友們」。葉萌就依葫蘆畫瓢,不過因為名字有點長,登記信息時頗費了一番周折。
「起這樣的名字,確實很吸引眼球。」葉萌說,周圍朋友都說名字起得好。每回商家開具發票時,也會為他的公司名豎起大拇指。
不過,這個公司名也給葉萌帶來一些煩惱。他去銀行辦業務,有的銀行系統公司名一欄只能錄入17個字。名字太長放不下,顯示時會以「公」結尾,「司」字就不見了。刻公章也挺麻煩,因為字太多,有點擁擠。
說法
公司名稱長短均可 但應考慮公序良俗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說,公司創辦人有權決定名稱長度,但不得違背公序良俗。2017年出臺的《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中明確,企業名稱中的字號應當由兩個以上的符合國家規範的漢字組成,由字、詞或其組合構成,不得使用語句、句群和段落,但具有顯著識別性或有其他含義的短句除外。
企業名稱不得含有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和文字,不得含有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內容和文字。登記主管機關有權糾正已登記註冊的不適宜的企業名稱,上級登記主管機關有權糾正下級登記主管機關已登記註冊的不適宜的企業名稱。對已登記註冊的不適宜的企業名稱,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要求登記主管機關予以糾正。
短評
公司起名要講格局 博眼球不應被提倡
幾年前,「上海老婆最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名稱未得到核准註冊。也就是說,如果公司名稱過於出位,有關部門是會出手的。
客觀來看,有趣奇特的公司名稱,確實能夠吸引人。但是,為了博眼球而做企業,起公司名,卻不是經營之道。取名是一種文化,對企業而言,要突出企業的文化內涵。跟風起名「那可是家大」,或是隨意叫個名字用,都不應被提倡。
無論是從公司長遠發展看,還是與其他商事主體進行溝通交往,公司介紹、草擬協議,公司名稱過於出位,或者過長都並非有利因素。縱觀世界500強企業,多數企業的名稱都簡短而富有意義。即便做企業沒有鴻鵠之志,起名還是要一些要求和格局。簡單地說,我認為就三點——好聽、大氣、有創意。朗朗上口的簡短公司名稱,更能為新公司增添活力。 (張海軍)
相關連結
雷軍談公司品牌價值 稱絕不是名字帶來的
小米聯合創始人雷軍近日答網友提問「為什麼許多國外品牌以創始人名字命名我們覺得高大上,而中國品牌以創始人命名卻難接受」時談到:「事在人為,品牌價值絕不是名字帶來的。」
他透露,小米公司在成立之初,「紅星」「紅辣椒」「黑米」這些名字也都考慮過,但最後沒有被採用。當有員工提議把公司叫做「大米」時,小米公司投資人劉芹稱:「網際網路天生迴避大而全,我們不取大,取小,我們就叫小米吧。」這個名字得到所有人的認同。
雷軍說,一個聽起來高端的名字就能帶動公司的崛起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一個公司若缺了核心科技、少了好產品,不關注用戶體驗,叫破天也沒用,相反公司名字雖然簡單平實,但上下齊心通過技術立業、苦練內功,最終都能得到獎賞並開始引領潮流」。 (綜合騰訊、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