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有300天在下雨,剩下65天在下大雨。海中央矗立著一座島嶼,那便是遊子的守護神一一龜山島。雲朵覆蓋了他的龜背,像是坐在客廳沙發上的老人,目送一班班列車,載著蘭陽子弟離開家鄉。
其實,龜山島除了是宜蘭人心中那塊最軟最感性的存在以外,也是漁民重要的好夥伴。船隻航行在海上,可以用龜山島輔助判斷方位。
而在平原上耕作的農夫,遠遠望見龜山島上聚集了雲層,就說:龜山若戴帽,阮宜蘭就欲落雨啊。因為這座島嶼和先民生活經驗是如此密切,島上也曾經有居民捕魚生活,所以幾百年來累積了許多和龜山島有關的傳說。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幾個有趣的故事。
傳說1
龜山島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呢?根據相關團隊的研究,它是一座活火山。專家學者判斷,它的巖層年份可能是屬於更新世時期,距今約27萬到2萬年前。
雖然現在還可以看到在島嶼周遭有水蒸氣、硫氣噴發等地熱運動,但經過40年來的密切觀察追蹤,這些應該都屬於後火山石時期的現象。
據當地村民回憶,在公元1968年時,島上龜首地區的真蒸汽噴薄十分旺盛,直衝雲霄,對比現在龜山島和藹可親的模樣,更像是火山界的老公公了。
以前的老祖先,沒有科學儀器與專業知識,無從推測龜山島的年齡,於是就編出了各種島嶼誕生故事。
第一種說法是,民間信仰中的玄天上帝,因為很喜歡蘭陽平原這塊寶地,就派遣兩位得力神將前來守護。一位是龜將,一位是蛇將。
龜將就變成龜山。蛇將的說法很多種,有人說是蘇澳到大裡之間的沙丘,也有人說是在東澳或北方澳的海岸稜線。總之,這種特殊地形,就造就老人家口中「鬼蛇把海口」。
傳說2
第2個故事,則非常離奇。傳說鄭成功當年攻打荷蘭人的時候,不知從哪裡找來一頭通靈性的大海龜,請他擔任海上的運輸補給大隊長,沒想到大海龜遊泳速度太慢,耽誤了軍機。
鄭成功一氣之下,就派人用大炮轟炸,把海龜轟得遍體鱗傷,最後只好默默遊到宜蘭外海,變成一座島嶼。
這個故事吐槽點太多了,先不提鄭成功有沒有到過臺灣北部,你要說請海龜幫忙,難道不知道它遊慢嗎?這故事說給小朋友聽,我都怕會造成陰影。
傳說3
第3個傳說,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版本。傳說在臺灣東邊的海洋裡,有一座海底龍宮,掌管龍宮的是脾氣暴躁的東海龍王,他手下有一名勇敢善戰的龜將軍,曾經陪伴龍王一起轉戰四海,討伐過許多敵人,維護水族世界的和平。
龍王想要好好獎勵這名手下大將,甚至興起要選他當繼承人的念頭。然而,別看龍王打仗兇猛,他卻有一個溫柔可愛的女兒叫「噶瑪蘭公主」。
不知道該說是幸或不幸,噶瑪蘭從小就非常仰慕勇敢的鬼將軍,兩個人甚至暗地許下要廝守終生的約定。然而在傳統封建社會中,男女嫁娶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得你小兩口自由戀愛呢。
雖然龜將軍是龜,竟然也受到禮教的束縛,難以脫身。他和公主相戀的事情,終於紙包不住火,露餡了。龍王都得知這段禁忌的戀情,勃然大怒,下令把公主關在房間禁足,斷絕對外聯繫。
鬼將軍活生生與愛人分隔,心裡難受,他決定趁著月黑風高的夜晚,潛入公主房間,打算帶著親愛的噶瑪蘭逃往陸地。
不幸的是,兩人的行動被負責巡邏的蛇將軍給發現了。龜將軍要公主抓緊自己的龜殼,翻身跳入大海,拼了命往岸邊遊。
而蛇將軍敲響警鐘,率領蝦兵蟹將在後面追擊,由於背著公主遊不快,眼看追兵越靠越近,龜將軍顧不得昔日袍澤之情,一咬牙來個靈龜擺尾,掃中蛇將軍的頭,將它打暈在岸邊,變成了後來的海岸沙丘。
但此時的海上,突然掀起驚濤巨浪,原來是東海龍王被警報聲驚醒,親自率領近衛隊趕到,他卻不容忍女兒和手下大將私奔這種行為。
龍王刷的浮出水面,張開嘴來,就要噴出龍焰,噶瑪蘭公主深怕父親的怒火會波及陸地上無辜的百姓,用盡全身的魔力,將自己的身軀化為海岸山脈,護住蘭陽平原。灼熱的烈焰,讓公主痛得流下眼淚,那些淚水流過山丘流向平原,撲滅了餘火,也形成了後來的溫泉。
看到公主遭受攻擊,龜將軍大喊她的名字,不顧一切想要往岸上撲去。殊不知,龍王在後頭大手一揮,施展魔法,龜將軍的四肢立刻動彈不得,撲通一聲跌落海底,他感覺自己的身軀一點一點僵硬,最終變成了一座不能動的島嶼。
然而龜將軍即使變成了龜山島,即使不能靠近噶瑪蘭公主,畢竟真情感動天,它竟然有辦法突破魔法的限制,在龍王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頭轉向岸邊,隔著大海深情的望著愛人。
而宜蘭人也知道,宜蘭的雨就是公主的淚水,不止灌溉了大地,同時也是對龜將軍無窮的思念,日復一日流向大海。
龜山島的尋根故事
看完第3個故事,是不是很感人?如果你以後去宜蘭遊玩,不要抱怨下雨,這個雨越多,思念就越深。
關於龜山島轉頭的神話,其實是因為鐵路東部幹線是走一個弧形,隨著你位置不同,看龜山島就會產生龜首移動的錯覺,明明都是往宜蘭開,有時候頭朝前,有時候頭卻朝後。
龜山島在清朝末年是有人居住的,更早之前由於史料欠缺,我也不太能肯定,不過推測應該都是東部沿海的漁民為主,最初可能是捕魚時航行太遠,乾脆在島上休息,久了就定居下來形成聚落。
不過在國民政府來臺後,公元1977年,軍方將龜山島劃為火炮試射的區域,要求當時還住在島上的民眾遷村,這些居民絕大多數搬到了現在大溪漁港旁的仁澤新村。要等到二十幾年後,龜山島重新對外開放觀光,才有辦法重新回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