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梁祝的悽美神話,龜山島傳說之龜將軍與噶瑪蘭公主

2020-12-14 熊貓補刀

宜蘭,有300天在下雨,剩下65天在下大雨。海中央矗立著一座島嶼,那便是遊子的守護神一一龜山島。雲朵覆蓋了他的龜背,像是坐在客廳沙發上的老人,目送一班班列車,載著蘭陽子弟離開家鄉。

其實,龜山島除了是宜蘭人心中那塊最軟最感性的存在以外,也是漁民重要的好夥伴。船隻航行在海上,可以用龜山島輔助判斷方位。

而在平原上耕作的農夫,遠遠望見龜山島上聚集了雲層,就說:龜山若戴帽,阮宜蘭就欲落雨啊。因為這座島嶼和先民生活經驗是如此密切,島上也曾經有居民捕魚生活,所以幾百年來累積了許多和龜山島有關的傳說。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幾個有趣的故事。

傳說1

龜山島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呢?根據相關團隊的研究,它是一座活火山。專家學者判斷,它的巖層年份可能是屬於更新世時期,距今約27萬到2萬年前。

雖然現在還可以看到在島嶼周遭有水蒸氣、硫氣噴發等地熱運動,但經過40年來的密切觀察追蹤,這些應該都屬於後火山石時期的現象。

據當地村民回憶,在公元1968年時,島上龜首地區的真蒸汽噴薄十分旺盛,直衝雲霄,對比現在龜山島和藹可親的模樣,更像是火山界的老公公了。

以前的老祖先,沒有科學儀器與專業知識,無從推測龜山島的年齡,於是就編出了各種島嶼誕生故事。

第一種說法是,民間信仰中的玄天上帝,因為很喜歡蘭陽平原這塊寶地,就派遣兩位得力神將前來守護。一位是龜將,一位是蛇將。

龜將就變成龜山。蛇將的說法很多種,有人說是蘇澳到大裡之間的沙丘,也有人說是在東澳或北方澳的海岸稜線。總之,這種特殊地形,就造就老人家口中「鬼蛇把海口」。

傳說2

第2個故事,則非常離奇。傳說鄭成功當年攻打荷蘭人的時候,不知從哪裡找來一頭通靈性的大海龜,請他擔任海上的運輸補給大隊長,沒想到大海龜遊泳速度太慢,耽誤了軍機。

鄭成功一氣之下,就派人用大炮轟炸,把海龜轟得遍體鱗傷,最後只好默默遊到宜蘭外海,變成一座島嶼。

這個故事吐槽點太多了,先不提鄭成功有沒有到過臺灣北部,你要說請海龜幫忙,難道不知道它遊慢嗎?這故事說給小朋友聽,我都怕會造成陰影。

傳說3

第3個傳說,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版本。傳說在臺灣東邊的海洋裡,有一座海底龍宮,掌管龍宮的是脾氣暴躁的東海龍王,他手下有一名勇敢善戰的龜將軍,曾經陪伴龍王一起轉戰四海,討伐過許多敵人,維護水族世界的和平。

龍王想要好好獎勵這名手下大將,甚至興起要選他當繼承人的念頭。然而,別看龍王打仗兇猛,他卻有一個溫柔可愛的女兒叫「噶瑪蘭公主」。

不知道該說是幸或不幸,噶瑪蘭從小就非常仰慕勇敢的鬼將軍,兩個人甚至暗地許下要廝守終生的約定。然而在傳統封建社會中,男女嫁娶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得你小兩口自由戀愛呢。

雖然龜將軍是龜,竟然也受到禮教的束縛,難以脫身。他和公主相戀的事情,終於紙包不住火,露餡了。龍王都得知這段禁忌的戀情,勃然大怒,下令把公主關在房間禁足,斷絕對外聯繫。

鬼將軍活生生與愛人分隔,心裡難受,他決定趁著月黑風高的夜晚,潛入公主房間,打算帶著親愛的噶瑪蘭逃往陸地。

不幸的是,兩人的行動被負責巡邏的蛇將軍給發現了。龜將軍要公主抓緊自己的龜殼,翻身跳入大海,拼了命往岸邊遊。

而蛇將軍敲響警鐘,率領蝦兵蟹將在後面追擊,由於背著公主遊不快,眼看追兵越靠越近,龜將軍顧不得昔日袍澤之情,一咬牙來個靈龜擺尾,掃中蛇將軍的頭,將它打暈在岸邊,變成了後來的海岸沙丘。

但此時的海上,突然掀起驚濤巨浪,原來是東海龍王被警報聲驚醒,親自率領近衛隊趕到,他卻不容忍女兒和手下大將私奔這種行為。

龍王刷的浮出水面,張開嘴來,就要噴出龍焰,噶瑪蘭公主深怕父親的怒火會波及陸地上無辜的百姓,用盡全身的魔力,將自己的身軀化為海岸山脈,護住蘭陽平原。灼熱的烈焰,讓公主痛得流下眼淚,那些淚水流過山丘流向平原,撲滅了餘火,也形成了後來的溫泉。

看到公主遭受攻擊,龜將軍大喊她的名字,不顧一切想要往岸上撲去。殊不知,龍王在後頭大手一揮,施展魔法,龜將軍的四肢立刻動彈不得,撲通一聲跌落海底,他感覺自己的身軀一點一點僵硬,最終變成了一座不能動的島嶼。

然而龜將軍即使變成了龜山島,即使不能靠近噶瑪蘭公主,畢竟真情感動天,它竟然有辦法突破魔法的限制,在龍王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頭轉向岸邊,隔著大海深情的望著愛人。

而宜蘭人也知道,宜蘭的雨就是公主的淚水,不止灌溉了大地,同時也是對龜將軍無窮的思念,日復一日流向大海。

龜山島的尋根故事

看完第3個故事,是不是很感人?如果你以後去宜蘭遊玩,不要抱怨下雨,這個雨越多,思念就越深。

關於龜山島轉頭的神話,其實是因為鐵路東部幹線是走一個弧形,隨著你位置不同,看龜山島就會產生龜首移動的錯覺,明明都是往宜蘭開,有時候頭朝前,有時候頭卻朝後。

龜山島在清朝末年是有人居住的,更早之前由於史料欠缺,我也不太能肯定,不過推測應該都是東部沿海的漁民為主,最初可能是捕魚時航行太遠,乾脆在島上休息,久了就定居下來形成聚落。

不過在國民政府來臺後,公元1977年,軍方將龜山島劃為火炮試射的區域,要求當時還住在島上的民眾遷村,這些居民絕大多數搬到了現在大溪漁港旁的仁澤新村。要等到二十幾年後,龜山島重新對外開放觀光,才有辦法重新回到過去。

相關焦點

  • 臺灣少數民族印象之噶瑪蘭人:日漸消失的地平線
    臺灣少數民族印象之噶瑪蘭人:日漸消失的地平線 2008年09月24日 09:45 來源:人民日報   噶瑪蘭人喜歡濱水而居,位處臺灣省宜蘭縣的蘭陽平原,曾經是他們聚族而居、女耕男獵的理想家園,最盛時蘭陽平原至少有36個噶瑪蘭人聚落。有一個神話故事可以充分說明噶瑪蘭人與蘭陽平原的情感連結。傳說海龍王最疼愛的美麗女兒噶瑪蘭公主,心儀龍宮裡最英俊勇猛的戰將龜將軍,但是小兩口在尚未獲得龍王的允許之前,早已私相愛慕,互許終身。
  • 去臺灣宜蘭一定要去龜山島,聽神龜故事和鯨魚一同戲水遊玩
    龜山島在頭城東方12公裡的海面上,浮著一座酷似烏龜的小島,不論南來或北往蘭陽平原的遊客,總是被它深深吸引,這座隨著大海載浮載沉,曾經守望噶瑪蘭先民墾拓蘭陽的島嶼,正是蘭陽人精神和地理上的指標神龜傳說傳說當年鄭成功率軍途經此地,突遭一隻大母龜攻擊,鄭成功一怒之下,拔箭將它射傷,母龜逃至海上化作龜山島,島的西南方另有一座小嶼,初一、十五潮差較大時浮出海面,名為龜卵嶼,據傳就是巨龜產下的卵。
  • 臺灣龜山島,龜山風景奇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龜山島。美麗的海島自然不缺少美麗的傳說。相傳,龜山島當年是南海龍宮中的侍衛,可是後來被公主看中,與公主相愛,但是龍王對此極為震怒。盛怒之下,龍王將侍衛化作一座石島,令他孤零零地鎮守海上,痴情的公主不忍愛人如此孤單,便趕來陪伴。可是龍王將她變成一片土地,就是如今的臺灣島上東部的蘭陽平原。龜山島與蘭陽平原隔海相對,近在咫尺,卻永遠不能走到一起。然而在這裡共享日出日落,同看潮漲潮落,雖相離卻也相隨。龜山島其實是由數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
  • 【解德輝:呂梁神話故事連載⑪】北武當山之龜蛇石傳說
    在北武當山玄天大殿正前方之水火峰頂上,有兩塊石頭巍然屹立,一似神龜攀緣,一如銀蛇吐信,這就是北武當山有名的龜蛇石,也稱「龜蛇鬥智」,這是中國境內罕見的一大景觀。據道教典籍記載,北方之神玄-武大帝為龜蛇合體。據段成武《酉陽雜俎》記載:唐朝時,朱道士遊廬山,見澗石山間盤蛇如堆錦,隨即變成巨龜,山中的老人說是玄武現形。這在其它神話傳說中以蛇龜相纏形式出現。到南宋時,玄武開始人格化,其形象變為披髮、黑衣、仗劍、足踏龜蛇。又據宋《雲麓漫抄》記載,龜蛇與玄武之關係開始一分為二。到明代時,玄武崇奉極盛,其地位僅次於三清、玉帝。
  • 【解德輝:呂梁神話故事連載㉑】北武當山之龜蛇石傳說
    遠觀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近觀之體積龐大,形象逼真。據史料記載,石龜體長3.5米,直徑2.5米,高1.2米;石蛇身長2米,直徑1米。據道教典籍記載,北方之神玄武大帝為龜蛇合體。據段成武《酉陽雜俎》記載:唐朝時,朱道士遊廬山,見澗石山間盤蛇如堆錦,隨即變成巨龜,山中的老人說是玄武現形。這在其它神話傳說中以蛇龜相纏形式出現。到南宋時,玄武開始人格化,其形象變為披髮、黑衣、仗劍、足踏龜蛇。
  • 「吐煙擺尾」的龜山島
    島上有兩個圓峰,東邊的小峰好似龜頭,西邊的大峰好似龜尾,所以人們稱之為「龜山島」。  龜山島為火山島,最高點在中央偏南,海拔401米。由輝石安山巖和集塊巖構成,有硫鐵礦、石膏礦。中央「龜體」部分多系斷崖,崖高40-80米不等,形同龜甲,龜山島西端有一石質沙塵向西北伸出,酷似龜尾。全島局長約9公裡,面積約3平方公裡。    從頭城鎮遠望外海的龜山島。
  • 百裡杜鵑花海中的杜鵑湖,藏著梁祝般的神話傳說
    秀美的青山綠水之中,如果流傳著些許悽美的故事,也未必不是錦上添花。許多人來百裡杜鵑,都驚嘆於這綿延起伏的群山之上盛開的映山紅,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密林深處,還有一潭如翡翠般鑲嵌在畢節的大地上的湖水。這就是有著迷人的山水林洞風光的杜鵑湖。公路繞著杜鵑湖而建,一下車就可以看到被群山環繞的杜鵑湖,興奮地我們迫不及待地沿著木棧道走下了山腰。站在棧道平臺上,整個人都被大自然的氣息所環繞。
  • 結緣「梁祝」11年 一日本老人走訪中國17處梁祝傳說遺存地
    3月28日,日本梁祝文化研究所所長渡邊明次一行6人,前來上虞進行梁祝文化交流活動。之前,他將日本研究梁祝文化的雜誌、書籍、光碟,包括他自己的有關梁祝的畢業論文等贈送給了上虞。  渡邊明次,被譽為日本尋訪「梁祝」第一人。
  • 臺灣龜山島讓帶「龜」字的遊客免費玩,這是誰想出來的歪主意?
    進來臺灣防疫解封之後,中國旅遊業順利復工,龜山島為了吸引眾多遊客,決定給所有遊客發放一波福利,但是活動規則一出來,就遭到了所有人無情的嘲笑。  龜山的要求,觀光遊客中必須帶有「龜」字才可以免費登島,而且全球名額只有20個人,各位吃瓜網友迅速火熱圍觀。  「這到底是誰下達的規定?這不是罵人嗎?誰會在名字裡面放一個龜字呢?」  「為什麼要這麼摳摳搜搜是吃不起茶葉蛋了嗎?還要限額20個人。」
  • 梁祝化蝶雙雙飛,許白人蛇雷鋒隔。盤點你想不到的十個悽美愛情
    愛情不全是美好的結局,有些愛情也是悽美的,十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你知幾個?10.梁祝化蝶梁祝化蝶是一個美麗、悽婉的愛情故事,故事主角是梁山伯和祝英臺。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裡有這麼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8.白蛇傳
  • 梁祝:讓羅密歐和朱麗葉黯然失色的化蝶神話,究竟起源何處?
    西方人之所以會對《梁祝》如此熱衷,還是因為它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極為相似的殉情情節。唯一不同的是,《羅密歐和朱麗葉》是一部以殉情為結局的愛情故事,但《梁祝》卻以「化蝶」這樣亦悲亦喜的結局,成為中國一代代口口相傳的愛情神話。《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
  • 高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宜蘭龜山島
    龜山島又名龜山嶼,在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裡處,為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因其形似浮龜而得名,富有山巒、海蝕洞、湖泊、特殊崖生植物及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是一個觀賞朝日東升或落日的極佳地點
  • 宜蘭賞鯨+神秘龜山島
    龜山島地勢分為龜首(高239公尺)、龜甲(海拔高398公尺)、龜尾,長1000公尺三大部分,島上居民曾經多達759人(1967年——後來因為島上物資缺乏、交通不便,生活相當不易,龜山人紛紛移住本島,1977年龜山島被列入軍事管區,將龜山人集體遷村移往現今大溪人澤社區。
  • 姓名中有「龜」字民眾可免費登島,臺龜山島拼觀光出「奇招」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日報導,臺灣防疫解封後,龜山島為拼觀光規定姓名中有「龜」字的民眾,8月1日可免費登島,限額20人。該優惠隨即引發網友質疑,到底有多少人的名字裡會有「龜」字。有人說,「除了忍者龜,我真的想不到」,還有人直言,「不想讓人登島就說嘛」。國民黨「立委」葉毓蘭稱,沒有聽過龜兒子、龜孫子都是罵人的話嗎?「誰的名字會取龜?觀光局實在是在討罵」。
  • 龜山島:外型最酷炫小島之一,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龜山島又名龜山嶼,為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因其型似浮龜而得名。龜山島在地形上可分為龜首,龜甲,龜尾等三部份。龜山島特殊的地質,也形成許多壯觀的景色如龜山朝日、龜島璜煙、眼鏡洞鐘乳石觀奇、龜卵觀奇、龜巖巉壁、神龜戴帽、靈龜擺尾等奇特八景。
  • 探訪「神龜」——宜蘭龜山島 人文地景與海之美
    龜山島位在宜蘭縣頭城鎮東方海面,原是軍事重地,2000年開放觀光,因島上有湖泊、冷泉、海蝕洞等豐富生態,每年吸引超過13萬人登島。龜山島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美,歷史建築、人文地理也相當豐富。    從臺北市區開車到頭城鎮烏石港約50分鐘,從烏石港搭船出海半小時可到。島上有不少古樸建築,唯一信仰中心「普陀巖」最早祀奉太子爺哪吒,後來因島上居民都以捕魚為業,改奉媽祖。
  • 《扎古西的回聲》 ——芒康縣覺龍村神話傳說故事彙編之珠姆公主與恰拉十八彎
    珠姆公主與恰拉十八彎——摘自芒康縣歷史文化叢書之《扎古西的回聲》作者:鄭毅 洛松次拉鹽井一帶歷史悠久,擁有著燦爛的文化,其中鹽田文化是世人最熟悉不過的了據說,《格薩爾王傳》裡的羌嶺之戰就發生在鹽井。格薩爾王和納西王羌巴爭奪鹽井一帶的食鹽而發生的交戰,就叫「羌嶺之戰」。最後英勇無畏的格薩爾王戰勝了羌巴,佔領了鹽井,活捉了納西王的兒子友拉。後來友拉成了格薩爾王的納西大臣,鹽田被賞賜給了友拉管理。相傳羌嶺之戰期間,有一天,跟隨格薩爾王徵戰多年的寶馬丟了,珠姆公主便帶人四處尋馬。
  • 京漢古道尋梁祝——旅遊者的天堂,年輕人的愛情聖地
    七夕前夕,記者來到汝南梁祝鎮梁祝公園,感受梁祝悽美的愛情故事。,梁祝鎮、梁祝大道,掛著刻有梁祝二字的商店等,無不時刻提醒著來人這裡就是有著千年傳說的地方。梁祝故事發生在魏晉時期,是一首響徹全球的千古愛情絕唱,是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綿綿千載,廣為傳頌,成為勞動人民追求崇高愛情的象徵。據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鎮,故裡遺址現有梁祝墓、梁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裡相送故道、曹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所感染。汝南流傳的梁祝故事有頭有尾,相當完整。
  • 臨沂被稱「龜馱城」,不只神話感人,兩大傳說飽含深意
    每一個別名背後都有著古老的傳說。今天要說的是山東文化古城臨沂,它為人所熟知的名字除了響徹大地神州的「琅琊」以外,還有個外號叫「龜馱城」。臨沂為何被稱作龜馱城,這自然與中國古代的傳說脫不了關係,而且不止一個故事。第一個關於龜馱城臨沂的故事來自於古老傳說神龜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