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泉州市醫保局獲悉,今年來,泉州市醫保部門通過落實提高大病報銷比例、擴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集中救治病種、精準實施醫療救助等三大惠民便民舉措,提升城鄉居民大病醫保保障水平,減輕困難群眾醫療負擔。
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
泉州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起付線調整為上一年度統計部門公布的泉州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即由原來的18606元降低為18044元,降低了562元)。同時,原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第一段的報銷比例從原來的55%提高到60%,第二段、第三段報銷比例保持65%、75%不變。
此外,還加大大病保險對貧困人口的支付傾斜力度,貧困人口起付線再降低50%,即由18044元降為9022元,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全面取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封頂線,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
增加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種,擴大「先診療後付費」實施人群
泉州市醫保局聯合市衛健委、民政局、扶貧辦、殘聯下發通知,進一步擴大國定、省定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病種範圍,在已開展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心病、食管癌、胃癌等31個病種大病專項救治的基礎上,再增加膀胱癌、卵巢癌、腎癌3種大病專項救治疾病,全市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種數達到34種。
同時,進一步擴大「先診療後付費」實施人群,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度殘疾人等困難對象,全面實施市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減輕困難群眾就醫負擔。今年1-11月,全市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共救助58478人次,醫保支付6303萬元,報銷比例達99.42%。
實施精準醫療救助政策,防止困難群眾因病返貧
為破解低收入「邊緣人群」救助問題,醫保部門主動作為,進一步精準識別扶助,拓寬認定對象範圍,提升醫療救助水平。
惠安東嶺湖埭頭村民吳先生患慢性腎臟病多年,一年的醫療費用近10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後,個人自付的費用還有兩萬多。對於收入不高的吳先生一家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醫保部門通過醫保大數據,主動對一次性定額救助對象進行搜索,經核查,吳先生為低收入家庭中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符合認定標準及救助條件。惠安醫保管理部及時通知吳先生申請一次性定額救助。經過審核,吳先生被認定為第三類醫療救助對象,給予一次性定額救助4400多元,吳先生個人自付16000多元,實際報銷比例達到82.7%,提高了約5個百分點。對於像吳先生這樣可能因病致貧的參保患者,當醫療費用扣除各類補助後仍達到重特大疾病救助起付線的,可再次申請救助。
1-11月,泉州市醫療救助達48.21萬人次,救助金額10715.18萬元。同時,已認定「一次性定額救助」和「重特大疾病」補助對象987人,補助金額319.06萬元,進一步提升醫療救助水平,提高醫療救助對象醫保獲得感。
責任編輯: 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