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法院辦案服務保障中心
龍法宣本報記者 曾昌文 見習記者 朱佳琦文/圖 近年來,成都市龍泉驛區法院突出「以群眾為中心」和「以法官為中心」,積極構建「司法供應鏈」管理新模式,經過一番探索和實踐,實現了辦案服務保障中心、辦案質效管理中心、內外溝通協調中心「三大中心」的實質化運行,切實增強了司法供給實效。 辦案服務保障強支撐 2018年,該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4993件,員額法官人均結案308.38件。電話「嘟嘟」響卻沒人接……員額法官不是在開庭就是寫判決,如何讓法官把那麼多的案件都辦好?如何解決當事人和律師難以電話聯繫上法官這個矛盾? 2019年,該院辦案服務保障中心應運而生,通過將法院各個職能部門的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實現各類資源的高效利用,經過一年的運作,目前,已建立專業審判輔助團隊3個,包括3名法官和9名書記員,同時,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配備專人負責網上事務辦理、跟蹤、處理相關事項,今年1至11月,該院收到「移動微法院」立案申請8041件,在線立案5062件。 在這裡,不僅實行集約化、一站式訴訟服務,且逐步實現除庭審以外的訴訟事務全部剝離到此進行辦理。對內提供事務剝離的輔助支持,包括繁簡分流、速錄保障、集中送達、歸檔整理等事項;對外面向當事人提供全域司法服務,包括事務轉辦、對接聯絡、網上平臺等。將法官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滿足了當事人多元訴訟需求。 為加強涉訴信訪工作實質化運行,該院在辦案服務保障中心設有信訪接待室,配備3名工作人員及相應的硬體設施,設立每周三為院、庭長接待日,安排院、局領導參與案件接訪工作。今年1至11月,接信訪案件總數為155件,其中領導參與案件接訪數量47件。同時,按要求開展訴調對接工作,今年1至11月,訴前和訴中委派調解案件1932件,404件達成調解協議,有效推進轄區訴源治理工作。 辦案質效管理提質效 自成都市中級法院2019年出臺《關於建立辦案質效管理中心的實施方案》後,該院第一時間健全規範機制,成立由院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意見,並根據運行需求先後制定完善《結案前法律文書質量檢查實施細則》《結案前法律文書質檢指南》等文件,為辦案質效管理中心規範化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為確保案件質量把控,該院強化評查機制,將評查管理與案件質檢、改發案件質量評查、專項評查、常規評查有機結合,通過質評工作發揮結案後案件質量的倒查作用,做到審判管理全過程監督。 為有效防範法律文書「帶病出門」,確定了裁判文書質量檢查標準,全方位配置質檢員,將文書質檢作為裁判文書「出門」和「入庫」前的必經程序,通過「裁判文書糾錯系統+人工檢查校驗」的雙重保障,實現文書質檢率100%。 此外,該院持續推動辦案質效管理中心科學運轉,利用實時靜默化監控、定期抽檢、院庭長監督等方式對全院案件進行有效監管,對發現的問題集中進行通報,納入績效考核,以此倒逼辦案人員、院庭領導強化微觀管理。同時,每月定期召開審判質效推進會,對結案率、平均審理天數、結收比、長期未結案辦理等效率指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確保辦案目標的推進完成穩步有序。 內外溝通協調出實效 據悉,該院多措並舉,切實推動內外溝通協調中心實質化運行。 以「訴求臺帳」和「問題臺帳」強化信息收集反饋。開設「你說我聽」幹警信箱,對幹警的各種需求、困難及意見建議進行收集整理,及時掌握幹警思想狀況。建立「部門內勤微信群」,推動部門間溝通協調集約高效,形成全院各部門聯動融合工作格局,同時構建「固定交流日」機制,統籌安排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和部門工作例會,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 該院堅持責任導向,建立「三單制度」,推動決策落實製作《工作提示單》《工作催辦單》《工作督辦單》,有效杜絕拖沓推動工作現象。建立「周報制度」,每周定時制發「領導公文批示情況一覽表」,破解階段工作推動不順暢。開展「制度建設」,對全院審判管理、隊伍建設、輿情處置等各項工作制度進行立、改、廢,著力構建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 同時,堅持效果導向,實現上下內外聯動。以網格模式,打破內部溝通壁壘。以聯席會議協調研究解決重要決策落實、重大案件處置、重點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構建全覆蓋格局協調內外,高效辦理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回應代表委員關切。依託府院聯席會議機制,參與龍泉驛區重點項目、重大疑難事項法律論證,同時組建普法講師團開展法治宣傳,穩步推進「法律七進」工作。
【來源:四川法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