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奧會開幕第4天,中國代表團終於在U型場地技巧決賽收穫開賽以來的首枚獎牌。對於中國女子單板第一人劉佳宇以及平昌冬奧單板隊員來說,這枚銀牌是中國隊該項目在冬奧會獎牌零的突破,也是單板文化的勝利。在普通大眾看起來有些瘋狂的極限運動,在他們心中是最愛的運動。劉佳宇一直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夠帶動單板運動在國內發展,讓這一運動進入更寬廣的道路。
放鬆心態站上領獎臺
站在單板滑雪的奧運會賽場,劉佳宇的表情始終都是輕鬆的。「其實我想給人傳播的是,單板就是讓人開心快樂,它不是競技運動,必須要拿冠軍。玩它就是要尋找快樂、尋找自己,這才是最大的成就。」她說。
而劉佳宇回顧最初練單板滑雪的時候,也不是特別能理解這個項目,因為確實太辛苦。但是這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在國外訓練、跟外教的接觸,她更加了解單板滑雪的歷史和文化。她說:「我覺得我現在越來越喜歡這個項目了,陷進去拔不出來了。我想我會一直滑到老,總之單板就是我一生的愛。」
玩著愛上單板滑雪
對劉佳宇來說,對單板運動的愛就足以彌補一切訓練帶來的傷痛和辛勞。能玩著拿下奧運會獎牌,更是不知多少人的夢想。而劉佳宇認為,以玩的精神對待這個項目,正是單板運動的精髓。
劉佳宇11歲練習單板,15歲獲世界盃冠軍,17歲獲世錦賽冠軍。就在她以為單板運動就是這樣中規中矩的專業賽事時,更加商業化,動作難度更大的極限商業賽事開拓了她的眼界。不僅兩個系統打分模式不同,裁判標準不一樣,連選手們的態度也截然不同。她才知道,這是一項要「玩起來」的運動:「不同於一般競技運動,你就要去爭冠軍!單板滑雪是一種尋找快樂和自由的運動。成功就成功了吧,不成功也很開心。」
極限運動需要大眾基礎
如今的劉佳宇能夠流利地用英語和其他選手溝通、聊天,接受外國記者採訪。包括蔡雪桐、張義威這些選手,英語都非常好;空中技巧的李妮娜、徐夢桃也都與整個運動圈子聯繫緊密。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參賽隊員仍是熟面孔。這意味著劉佳宇的銀牌後面,還沒有穩固的後備力量。
2015年,來自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新疆等6支地方隊的32名選手,組成了中國14歲以下單板運動隊。其中滑雪年齡最長的3年,最短的去年剛上雪。對這批隊員,國家重點扶持,小隊員去國外訓練已經成為常態。不過本次平昌冬奧會教練組介紹,這些孩子中暫時並沒有能力特別出眾的,距離奧運會標準還遠。
和中國的培養思路不同,現在單板滑雪強國,比如歐美和日本,也沒有國家隊的配備。日本在平昌冬奧會前,也是通過選拔賽的方式,召集選手參加奧運會。雖然業餘選手平時不參加世錦賽,但大量的商業單板賽事難度不比世錦賽水平低。「比如說現在的Bigair這個項目,類似空中技巧,那個臺的高度,不要說發燒友了,就是專業選手上去都眼暈。」專業人士介紹。這樣說來,即使是草根,也有望在單板滑雪方面做出成就。
奧運獎牌推動市場熱情
即使是奪取了冬奧會銀牌,劉佳宇也不能確定可以引領多少年輕人最終走上奧運賽場。「我現在做的事情也是推動冰雪運動,我覺得單板滑雪、雙板滑雪就看你喜愛哪項。滑雪是室外能接近大自然的一項運動,給孩子家人帶來快樂,只要去嘗試了,喜歡就繼續,不喜歡就當一個愛好。」
隨著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國內對單板U型槽的熱度正在升溫。此前限制這一運動的軟硬體障礙也在消失。硬體方面。此前整個中國只有三個U型槽。如今在未來冬奧會主辦地崇禮雲頂雪場,新修好的U型槽,成為國內最標準的訓練比賽場地。
此外劉佳宇、張義威都在訓練比賽之餘,全力推廣單板滑雪運動。在張義威的社交媒體上,會定時傳送自己比賽、訓練的視頻。這些都是他自己拍攝下來,然後剪輯整理,最終挑選精彩的內容發布到社交媒體上來的。
在緊張的訓練比賽之餘,劉佳宇堅持舉辦單板滑雪訓練營,面向普通滑雪愛好者。她表示,開營的目的,不求選拔出可以參加專業賽事的尖子,而是傳播單板滑雪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愛上這個運動就可以。張義威還開設了自己的滑雪訓練營「義威營」。「U型槽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相信你自己,任何人都能做到。」劉佳宇說。
文/本報記者 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