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八線:你從未見過的藏地山河

2021-01-09 網易


  

  本文轉載自地道風物(didaofengwu),頭圖/視覺中國。

  西藏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

  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

  ——海子 於1988年8月

  相信每一個打算去西藏的小夥伴,內心都懷揣著一個終極疑問:

  去西藏那麼多條路,我該選哪條?

  或許你會問自己,哪條線沿途的風景最極致

  

  ▲新藏線—麻扎達坂。 攝影/小強先森

  最酷炫

  

  ▲川藏北線,亞青寺,夏季的夜晚。 攝影/姜曦

  最生動

  

  ▲青藏線—長江源頭的雪豹。 攝影/楊欣

  最多樣

  

  ▲滇藏線—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古鹽田,分布在瀾滄江兩岸。 攝影/胡宗平

  最狂野

  

  ▲川藏中線—在洛隆縣俄西鄉,怒江呈現出不可思議的馬蹄形大拐彎。 攝影/李珩

  不只想看風景,我還想看到歷史感厚重的人文景觀

  

  ▲唐竺古道—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 攝影/呂宇理

  我想全程自駕,但我駕駛技術一般,而且,我還沒有越野車,咋整?

  

  ▲川藏南線—康定折多山被譽為進藏第一關,同時也是漢藏文化的分界線。川藏南線自駕對車輛要求不高,排量不太低的家用車都沒問題。 攝影/樊覓韻

  我想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徒步進藏怎麼行進?

  

  ▲克裡雅古道—探險隊員在向硫磺達坂緩慢攀登。 攝影/王鐵男

  我高原反應挺厲害的,只想躺著就把美景都給看了,有合適的線路嗎?

  

  ▲青藏線—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並行而馳,取道更便捷、地勢平緩的可可西裡無人區,海拔爬昇平緩,一年四季都適合出行。 攝影/張一飛

  不管你的訴求是什麼,都能在本文找到適合你的線路。

  

  青藏線:大氣磅礴,天路通途

  西寧—拉薩

  優點:路況最好,沿途服務設施完善,四季皆可出行,生物多樣性豐富

  缺點:沿途景觀相對缺少變化,冬季尤甚

  標誌景觀:青海湖、茶卡鹽湖、三江源、可可西裡無人區、崑崙山

  最佳旅行季節:全年

  走完全程最快用時:5天

  

  ▲青藏線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青藏線因裡程短、路況好、安全係數高,成為西藏連接內地的交通大動脈,並承擔了西藏80%以上的貨運和客運。2006年前,青藏線特指青藏公路。之後青藏鐵路開通,青藏線也就包括了青藏鐵路。

  

  ▲ 柴達木盆地中的沙漠公路,一直延伸至天際。 供圖/視覺中國

  從西寧出發,沿青藏公路溯湟水河而上,翻過季風與非季風區的地理界線——日月山後,可以遙望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國第一大鹹水湖,青海省也因此得名。

  

  ▲ 青海湖上的鸕鷀鳥。 攝影/周衛林

  離開青海湖,翻過橡皮山,過大水橋,沿著青藏公路行進80千米,遠遠就可以看見泛著白光的茶卡鹽湖。茶卡鹽湖為天然結晶鹽,顆粒大,質地純正,鹽味醇香。

  

  ▲ 茶卡鹽湖,被譽為「天空之鏡」。

  還記得小編之前介紹過的崑崙山無人區嗎(點擊此處文字或文末圖片連結獲得門鑰匙)?

  

  ▲ 崑崙山自古被尊為「萬山之宗」,崑崙山口是青海、甘肅兩省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 攝影/曹申星

  青藏公路翻過崑崙山口,地勢趨於平坦。以這段青藏公路為界,東側為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側為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可西裡段是人和野生動物最有可能和諧相處的公路段。藏羚羊、野犛牛,它們距離公路的距離,最近可在100米以內。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查看

  ▲ 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裡無人區東緣,遙望大群野藏驢的情況較容易出現。 攝影/何啟金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由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部分區域組成,面積約12.31萬平方千米。青藏公路進入長江源區的不凍泉、沱沱河沿(唐古拉山鎮)等地後,到達唐古拉山口。唐古拉山鎮匯聚了上百家商店、飯店、旅館、加油站等,是自駕青藏公路的重要驛站。

  

  ▲ 夏天的三江源地區,河水透徹、清冽,花草繁茂、遠離汙染。 攝影/周力

  

  ▲ 怒江、瀾滄江和長江都發源於唐古拉山東段南北兩麓的冰川。 攝影/楊欣

  翻過唐古拉山,過安多,途經藏北重要的交通樞紐——那曲後,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錯就出現在了眼前。念青唐古拉山不但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水系的分水嶺,還將西藏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從念青唐古拉山下通過。

  

  ▲ 那曲地區的高寒草原,是中國最美的草原之一,也就是常說的羌塘地區。 攝影/周焰

  念青唐古拉山坐擁西藏第二大湖泊——納木錯。在藏語中,「納木錯」意為「天湖」。翻過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遠遠就可以看到一片鋼藍色湖水,這就是納木錯。

  
▲ 由於空氣沒有汙染,能見度高,納木錯的星空格外美麗,就好像童話故事裡的景象。 攝影/孫軍

  

  新藏線: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

  葉城—拉孜

  優點:幾乎全程柏油路,家用轎車即可通行無阻;219國道沿途風光原始純淨,遊客較少

  缺點:高海拔引起的高原反應和紫外線殺傷、部分山路(如岡仁波齊)兇險

  標誌景觀:喀喇崑崙山、班公錯、札達土林大峽谷、古格王朝遺址、塔爾欽小鎮

  最佳旅行季節:5—9月

  走完全程最快用時:8天

  

  ▲ 新藏線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新藏線全程2138千米,整條線路在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四條高大山脈中蜿蜒穿行,在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畫出了一道不屈不撓的弧線。其中約有1700千米的路面,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世界海拔最高公路非她莫屬。

  

  ▲ 札達土林的地貌經流水侵蝕而成,驅車穿行其中,有如進入一座天然迷宮。 攝影/小強先森

  從大紅柳灘鎮開始,新藏線海拔開始超過4000米,並且有4個海拔在5300米左右的達坂要翻越,分別是奇臺達坂、界山達坂、松西達坂和紅土達坂,道路一直在海拔高位上起起伏伏。

  

  ▲ 紅土達坂,地如其名,紅色的巖層格外顯眼。這裡是新藏線上海拔最高的埡口,也是中國國道建制裏海拔最高的山口。 攝影/小強先森

  這樣的起伏直到抵達進藏第一鎮——海拔4400米的多瑪鎮後,219國道最為艱苦的一段才算結束。這時,道路南邊的喀喇崑崙山脈已經不知不覺連接上了喜馬拉雅山脈。

  

  

  ▲ 喀喇崑崙山在突厥語裡意為「黑色的磐石」。在峽谷中穿行,滿眼所見正是黑色的蒼涼與雄渾。 攝影/葉金

  219國道從多瑪鎮至獅泉河這一段開始,進入阿里核心區域。這時應放慢節奏,享受旅途的曼妙~這段230千米長的路途,道路平坦,途經美不勝收的班公錯

  班公錯呈東西走向,大半在中國,小部分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沿著219國道,雖只能看到班公錯很小的一部分,但僅這一小部分,已足夠震撼。

  

  ▲ 夏季的班公錯,湖面上升侵入湖邊草地,仿佛上帝的調色板。 攝影/姜曦

  從獅泉河繼續向札達縣前進,途中要翻越一個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氣勢恢宏的札達土林地貌

  千百萬年前,札達縣所在區域是一個方圓約500平方千米的外流湖泊。後來,印度板塊衝擊並俯衝於歐亞板塊之下,形成青藏高原的同時,這處湖泊也找到一個最終的出口,湖水全部傾瀉而出,形成巨大的湖相沉積。再經歷漫長的風雨洗禮和溪流切割後,一大片鬼斧神工般的土林地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 札達土林大峽谷。遠處雪山連綿起伏,近處土地溝壑縱橫,極具層次感。 攝影/張春曉

  發源於岡仁波齊的象泉河由北向南流淌到札達縣,然後拐彎向西,幾乎就在土林的腰間蜿蜒穿過。久負盛名的古格王朝遺址,就坐落於象泉河谷的南岸。吐蕃王朝最後一代國王的政權被推翻,他的後裔逃往阿里,在阿里建立起割據的小王朝——古格王朝。

  

  ▲ 星空下的古格王朝遺址。洞窟、佛塔的殘垣斷壁層層疊疊,講述著時間的流逝。 攝影/肖南波

  離開札達縣,返回219國道繼續往東,直到薩嘎這一段,道路是在岡底斯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谷地前行。過門市鄉不遠,海拔6638米的雪峰神山岡仁波齊傲然屹立在深褐色的連綿山脈中。

  普蘭縣塔爾欽鎮就坐落在岡仁波齊腳下。這個海拔4600米的尋常小鎮,是219國道沿途自然風景最集中的區域:納木那尼峰、岡仁波齊峰、聖湖瑪旁雍錯和鬼湖拉昂錯都在周邊。這些景觀是阿里自然風光中最精華的部分,堪稱世界級美景。

  

  ▲ 塔爾欽小鎮是轉神山聖湖的營地,遠道而來的信徒會在聖湖沐浴,祈禱神靈的保佑。 攝影/孫巖

  

  克裡雅古道:徒步穿越,非專業人士慎入

  普魯—界山達坂

  優點:最原始的交通方式,往往能最近距離地接近最極致的美景

  缺點:高海拔、長距離、大爬升、野生動物襲擊:對人類野外生存能力、體能、意志極限的終極考驗

  標誌景觀:阿拉叫依古驛站、絕望達坂、阿什庫勒盆地火山口

  最佳旅行季節:冬季平均氣溫可低至-20°C以下,小夥伴們自行掂量一下

  走完全程最快用時:16天

  

  ▲ 克裡雅古道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塔裡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相鄰,生活在塔裡木綠洲裡的人們同樣有著出行需求,哪怕中間隔著巍巍崑崙,也有先驅者開闢出一條通往藏北的道路。已經被歷史煙塵淹沒的克裡雅古道就是這樣的道路。

  

  ▲ 219國道。

  逐漸被歷史遺忘的克裡雅古道再一次進入世人的視野,要感謝新疆探險家王鐵男。2005年,他沿著翻越克裡雅山口的這條道路,成功探索了崑崙山深處的1號火山。三年以後,他終於帶領團隊,完成了這條早已被埋在克裡雅冰川前的殘存古道的穿越之旅。

  

  ▲ 阿拉叫依古驛站是克裡雅古道上的重要地標,是古人用來屯兵的卡子。在民國時期,這裡是檢查站,現在只剩下遺址。 攝影/葉金

  硫磺達坂位於青藏高原的北部邊緣,海拔5114米,是克裡雅古道上的第一個險隘,翻越它的艱難會讓人感到一種無盡的絕望。從達坂腳下到達坂的直線距離只有2000米,海拔卻上升了415米。坡大、雪深,加上即便是夏天也能體驗到的寒風刺骨,翻越達坂之路如同攀登一座雪山。

  

  ▲ 在難以通過的棧道段,毛驢突然膽怯不願通過,隊員只好一起去拉拽。

  在中國火山學界,存在著「中國近百年沒有火山噴發」的說法。唯一能夠挑戰這個結論的,就是阿什庫勒火山群中的阿什山火山。其中的崑崙山1號火山,也稱阿其克庫勒火山,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站在山頂俯視,火山坑猶如一個直徑約100米、深約60米的巨大鍋底。火山坑的四周有許多熔巖洞,狼糞和動物的屍骨隨處可見。

  

  ▲ 阿什庫勒盆地中的主火山,在遠處雪山和雲霧的映襯下,顯得十分神秘。

  沿著茫茫崑崙山中的峽谷一路走來,最後一道難關,是一個「大達坂」——無休止地爬坡,每登上一座山梁,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似乎是同樣的另一座山梁。體力逐漸耗盡的同時,精神上的絕望更甚,這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絕望達坂」

  

  ▲ 「絕望達坂」的痛苦行進。

  從克裡雅山口往西,可以抵達邦達錯和更遠處的新藏公路,這也是最快「回歸人間」的途徑。

  

  唐竺古道:文成公主走過的路,你也能走

  西安—瓦拉納西(印度)

  優點:最有歷史感和人文質感的一條路線

  缺點:後半程涉及出境,手續問題複雜,政策多變,不利於自駕

  標誌景觀:日月山、大雁塔、扎陵湖、玉樹賽馬會、麥積山石窟、納木錯、哲蚌寺、菩提伽耶(印)、恆河民俗(印)

  最佳旅行季節:無明顯限制

  

  ▲ 唐竺古道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唐竺古道是一條國際路線,由唐蕃古道蕃竺古道兩段組成。唐蕃古道的終點為拉薩。

  唐蕃古道丨文成公主進藏之路

  

  ▲ 日月山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唐朝時是大唐的邊界,也是文成公主和親的歷史見證。此處可以看見文成公主像。 攝影/閆明苑

  長安(今西安),是唐竺古道的起點,也是文成公主進藏之前生活的地方。在無情的歲月「廝殺」下,如今西安城裡能嗅到的長安氣息已經不多了。但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等地,還可以感受到一些大唐的信息。

  
▲ 畫面遠處是大名鼎鼎的大雁塔。大雁塔是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唐長安城大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的磚塔。 攝影/程偉剛

  西出長安,行進342千米,抵達唐竺古道上的第一座重鎮—天水。在唐代,天水的生活配套設施完善,是文成公主的送親隊伍西出長安後的第一個重要補給站。天水人傑地靈,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即坐落於此。

  

  ▲ 麥積山,自後秦至明清一直在開窟造像。幾近垂直的崖壁上,大小龕像密如蜂房。 攝影/王金

  旅程繼續向前。吐蕃和吐谷渾的國境線從瑪多縣的扎陵湖的北岸經過。據《舊唐書·吐蕃傳》記載,松贊幹布就是在這裡迎接了遠道而來的文成公主。從瑪多縣一路向南,海拔急速下降,公路兩邊的景色也會從光禿禿的荒山,變成綠綠的草甸和低矮的灌木。下降1000米後,就會抵達海拔約3700米的玉樹藏族自治州

  

  ▲ 玉樹賽馬會是青海規模最大的藏族盛會。無論是敬神祭祖還是結婚宴請,玉樹的康巴藏族都要舉行賽馬。圖中表現的是賽馬會期間,草原上搭滿帳篷的情景。 攝影/官群

  勒巴溝位於玉樹州結古鎮東32千米處通天河西岸的群山間,是長度只有二三十千米的一條山谷。「勒巴」在藏語中是美麗、吉祥的意思。勒巴溝裡有年代久遠的佛教文化石刻,相傳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進藏途經此地留下的。

  

  ▲ 位于勒巴溝的文成公主廟,據說是唐時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 攝影/曹衛國

  據青海博物館的記載,從玉樹的結古巴塘通過雜多縣抵達那曲的聶榮縣、嘉黎縣,文成公主最終來到了拉薩。在拉薩河谷,文成公主和送親隊伍在這裡第一次喝到了拉薩的母親河—拉薩河的水。拉薩河谷非常開闊,是西藏的主要耕作區之一。

  

  

  ▲ 俯瞰拉薩河谷,拉薩全貌就在眼前。 攝影/何煒

  蕃竺古道丨王玄策的天竺之旅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對外交流最為活躍的時代,湧現出諸如高僧玄奘、文成公主等偉大的「長途旅行家」,還有被譽為「蕃竺古道開拓者」,集外交家、戰將等身份於一身的王玄策。

  王玄策帶著三四十個精壯的漢子,首先穿過山南,向西南的日喀則方向進發。出拉薩300多千米,一片開闊的、水草豐美的山谷出現在眼前,就是後來的江孜宗

  

  ▲ 江孜古城十分安靜,交通便捷,很受遊人歡迎。 攝影/周焰

  

  ▲ 日喀則地區定日縣珠穆朗瑪峰下的絨布寺,海拔約51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位於通往珠峰的公路旁。 攝影/肖南波

  吉隆溝是一條切穿喜馬拉雅山脈的重要山谷,是千百年來西藏乃至整個中原地區與南亞溝通的重要通道。王玄策作為大唐副使第一次出訪天竺,走的也是吉隆溝。

  

  ▲ 在喜馬拉雅山深處的吉隆溝,沿途會看見這樣的古建築遺址。 攝影/孫海波

  走過吉隆溝盡頭熱索村的熱索橋,王玄策真正踏上了南亞的土地。在王玄策離開加德滿都谷地大約680年後,馬拉王朝統治了加德滿都谷地,使得這裡的文化藝術空前發展。1979年,加德滿都谷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 菩提伽耶(印度)是佛陀證悟成佛之地,也是佛教的誕生地。摩珂菩提寺是菩提伽耶最著名的寺院。 攝影/陳志文

  根據當時印度的社會狀況,王玄策團隊離開菩提伽耶,應還抵達過那爛陀寺城瓦拉納西。那時,玄奘大師正在那爛陀研習佛法,雖然沒有史料記載他們是否見過面,但至少他們都見證了這所佛教大學的最後輝煌。在那之後,佛教在印度開始衰微。

  

  ▲ 古代恆河水災嚴重,據說印度三大神之一的毀滅之神溼婆曾散開頭髮,讓洶湧的河水從自己頭上緩緩流動,以消除水災。為了表達對溼婆的感恩之情,瓦拉納西每天晚上都會舉行祭祀,據說這一活動已經持續了6000年。 攝影/趙萍

  

  川藏北線:人少景美的317國道

  成都—那曲

  優點:不是老司機,也能駕馭北線;大部分沿途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較完善;317國道全線車少、清淨

  缺點:317國道路況比318國道略差;昌都—那曲段基礎設施較差,高反會較嚴重

  標誌景觀:道孚民居、色達五明佛學院、亞青寺、德格印經院、終磧堰塞湖、孜珠山、布加雪山、那曲高寒草甸草原

  走完全程最快用時:7天

  

  ▲ 川藏北線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都江堰、臥龍大熊貓、九寨溝、黃龍,這些「盛世美顏」其實都在317國道沿線範圍,只是人們很少把它們聯繫在一起。而唐古拉、巴顏喀拉和岷山等山脈、橫斷山的峽谷冰川、藏東喀斯特山河紅層地貌,以及人類的遷徙繁衍留下的藏、羌、漢等民族的足跡、燦爛的宗教文化,使得川藏北線的景觀瑰麗異常。

  

  ▲ 道孚的藏藥泥製作藝人,正在給面具上色。道孚、爐霍等地的「崩空式」藏民居,分布在鮮水河河谷兩岸的青山綠水間,宛如高低錯落的琴鍵。有一種說法,「到藏區不去參觀道孚民居,猶如到了北京不去長城」。攝影/韋宗寧

  沙魯裡山脈北段的雀兒山,主峰海拔6168米,公路埡口海拔4920米,為317國道的要塞,故有「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之說。穿過新建成的雀兒山隧道,很快來到同樣位於雀兒山腳下的德格印經院。德格印經院赫赫有名,被尊為藏區三大印經院之首,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雪山下的寶庫」等盛名。

  

  ▲ 德格印經院,手工印刷經文的過程。攝影/遊建中

  從德格縣城出發,過金沙江崗託大橋,進入西藏。以前十分難走的矮拉山盤山路正在修建隧道,可直奔昌都,暢通無阻。昌都不僅是瀾滄江的起點,而且是西藏與四川、青海、雲南交界的咽喉,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古代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在昌都鎮昂曲和扎曲的兩水交界處,坐落著強巴林寺

  在佛教傳入西藏前,藏族信仰的是原始本教。位於317國道丁青縣境內的孜珠山,便是本教的四大神山之一。

  

  

  ▲ 孜珠寺位於孜珠山,是本教大寺。 攝影/沈雲遙

  沿著317國道與214國道重疊的一段到達類烏齊縣後,如果不沿214國道北上青海玉樹,而是繼續沿317國道西去藏北那曲,你就會進入一條地質長廊,可以領略青藏高原地質演變的奇特畫卷。

  

  ▲ 那曲高寒草甸草原,是中國最美的草原之一。 攝影/楊勇

  唐古拉山脈應該是大眾最熟悉的著名山系。她是亞洲諸多大河的發源地,保存著兩處現代冰川中心:以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口為界,西段的冰川中心以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東雪山冰川為主,是長江正源和藏北內陸河流扎加藏布、曾松曲的源頭;東段的冰川群在317國道以北,以海拔6328米的布加崗日雪山為主,是長江南源當曲和瀾滄江及怒江的源頭。

  

  ▲ 317國道唐古拉山東段的布加雪山,冰川發育數量多且分布密集,十分罕見。 攝影/楊勇

  

  川藏南線:穿越峽谷的318國道

  成都—拉薩

  優點:沿途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較完善;家用車即可應對旅途;可在高速路和老318國道間切換,平衡速度和沿途體驗感

  缺點:個別路段(如雅安—瀘定、芒康—海通溝、通麥—排龍)在雨季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和塌方

  標誌景觀:二郎山、折多山、貢嘎山、金沙江乾熱河谷、林芝桃林、南迦巴瓦峰、業拉山盤山路

  

  ▲ 川藏南線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318國道穿越的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地區,是世界上地形最複雜和最獨特的、並行展布的高山縱嶺谷地區。進藏第一嶺夾金山,是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道屏障。跨過山口,就是海拔3473米,聞名遐邇的二郎山

  

  

  ▲ 牛背山觀景臺在二郎山東面,是全方位欣賞四圍的峨眉山、瓦屋山、四姑娘山、貢嘎群峰和大相嶺的最佳位置。 攝影/姜曦

  沿大渡河峽谷穿行,眼前出現的是第二道屏障——大雪山山脈的折多山,其海拔從1350米的谷底,直至海拔4300米的埡口。不過,大雪山的主峰是貢嘎山,其海拔7556米,高處大渡河河谷海拔6000米,周邊簇擁著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稱為「蜀山之王」

  

  ▲山路盤旋的折多山。 攝影/姜曦

  

  

  ▲ 貢嘎山那瑪峰,勇敢者正在攀登雪山。 攝影/姜曦

  在318國道巴塘附近,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與寧靜山、芒康山,在東西不到兩百米的範圍內,構成了奇觀:」兩山夾三江「。

  

  ▲ 在絢爛的金沙江晚霞下,欣賞「兩山夾三江」的三江併流景觀。 攝影/師鵬

  金沙江從青海玉樹一路奔流,在四川、西藏、雲南三省形成了全長有2300餘米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河谷兩岸全是破碎裸露的黃色、灰色和紅色的巖土,植被覆蓋率不足5%。

  

  ▲ 四川與西藏交界的金沙江段乾熱河谷。 攝影/姜曦

  帕隆藏布江上遊的然烏湖是著名的高原冰川堰塞湖群,呈串珠狀分布,湖畔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雪山冰川,碧藍的湖水清澈見底,湖面上水鳥成群,宛若仙境。

  

  ▲ 然烏湖是一個緊鄰公路且方便到達的景觀群。 攝影/李珩

  被雪山和森林環抱的波密縣城扎木鎮,海拔2100米,頗具阿爾卑斯風情,被譽為「西藏的瑞士」。從波密縣城出發,沿潑墨公路,可去往蓮花盛開的秘境:墨脫。

  

  ▲ 波密與林芝之間的桃林聞名天下。 攝影/謝焱

  

  川藏驛道(川藏中線):鮮為人知的隱秘之境

  巴塘—拉薩

  優點:體驗由川入藏的最古老通道;隱秘的極致風光

  缺點:行車路況極其複雜多變,路途艱險,僅推薦越野車和SUV上路

  標誌景觀:夏貢拉山、茶馬古道、怒江、邊壩縣三色湖、薩普神山

  

  ▲ 川藏中線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古代,中央政府與屬地間的聯絡,以及各地的商貿往來,離不開驛道和驛站。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仿效中原地區的驛傳制度,在藏地設立了27個驛站,修建了一條直通薩迦的官方驛道。這條驛道的路線,在四川境內大體跟現在的318國道重合,進藏以後則在317國道和318國道之間,被稱為「大北路」。

  在沒有川藏南線、北線的年代,川藏驛道是從四川進藏的唯一線路,也是古老的茶馬古道。

  

  ▲ 在四川阿壩,茶馬古道遺蹟至今仍有數十千米長,人們可以選擇騎行的古老方式追尋當年馬幫的蹤跡。

  

  ▲ 易貢藏布流域是整個高原降水最多、最溼潤的地區之一。一路上松柏成林,挺拔高聳,富有自然氣息。 攝影/謝罡

  這條進藏道路的很多路段非常不好走,即便是現在,也是超級越野之路。當年十八軍從這條路進藏時,要邊修路邊行進,甚至要把汽車拆散,用人背馬馱的方式渡江河、翻雪山。

  

  ▲214國道和318國道在邦達草原交會。廣袤的草原上生長著茂密的草甸植物,怒江支流玉曲河蜿蜒其間,猶如銀色的飄帶。 攝影/劉志剛

  前些年,《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最美景觀拍攝點」,邊壩縣的三色海和洛隆縣的五指山位列名錄。這兩年,一些自駕玩家又發現了金字塔般的薩普神山,使之風靡網絡。

  

  ▲ 沿著303省道可以望見洛隆縣的翁西伍中山。它又被稱為五指山、「背水三姐妹」。 攝影/李珩

  
▲ 三色湖,因湖面在陽光下分別呈黑、白、黃三色而得名。三色的成因還未有定論,更顯神秘。 攝影/李珩

  薩普神山聖湖位於比如縣羊秀鄉普宗溝尾的雪山冰山群。薩普神山海拔6065米,是念青唐古拉山脈西段冰川的中心。它在群峰之間呈金字塔狀,巍峨挺立於棍拉嘎布冰川之上,周圍雪山環繞,主峰被尊為當地的「神山之王」。

  

  ▲ 303省道上的薩普神山是本教的聖地。璀璨星空下,聖山倒映在聖湖中,顯得莊嚴肅穆,直擊人心。 攝影/李珩

  相傳在每年的5月15日,薩普神山下的撒木錯湖面在一夜之間會全部解凍,然後又在9月15日一夜之間全部凍結。這一現象十分罕見,千百年來吸引著遠近的人們前來轉湖,朝拜祈禱。

  

  滇藏線:景觀最密集多元的進藏之路

  大理—芒康

  優點:景觀的豐富性和人文感很強,景觀密度最高;全線裡程較短,適合放慢腳步欣賞;沿線經過白族、納西族、彝族、藏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風情絢麗多姿

  缺點:部分路段路況不好,更適合越野車出行

  標誌景觀:蒼山洱海、梅裡雪山、嘎丹·松贊林寺、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麗江古城、古鹽田

  走完全程最快用時:4天

  

  ▲ 滇藏線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相比其他進藏路線,滇藏線有著一個核心優勢:山脈落差大,走向不規則,遊客能在很短的時間裡跨越若干氣候帶,觀賞到截然不同的景色。滇藏線是唯一一條全程沿著瀾滄江、金沙江流向而行的公路線。

  

  ▲ 在芒康紅拉山景觀臺遠眺,W型轉彎盡顯氣勢磅礴。 攝影/謝罡

  蒼山洱海之間的風花雪月、冬暖夏涼和明媚陽光,參與刻畫了大理的清晰歷史符號。滇藏線從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壩子中央穿越。

  

  ▲ 大理壩子。西南地區把山間盆地稱為「壩子」。 攝影/謝罡

  

  ▲ 大理是白族聚居地,白族的扎染特色鮮明。

  縱越瀾滄江峽谷百裡畫廊,是桃花源般的宜居之地。滇藏線縱越瀾滄江峽谷約120千米,其中雲南德欽境內約56千米,西藏芒康境內約64千米,這是滇藏線重要的景觀畫廊。

  在這道畫廊裡,你可以感受到乾旱河谷氣候,觀賞乾熱河谷景觀;也可以欣賞到雪山冰川的壯麗景象,在南端看見著名的梅裡雪山,在北端看見橫斷山中部突出的山峰達美擁雪山,以及與之隔江呼應的紅拉山

  

  

  

  ▲ 高聳的梅裡雪山常年籠罩在雲霧中。在晴日的清晨,陽光越過重重阻礙照射於峰頂,成就了難得一見的「日照金山」奇觀。 攝影/周一平

  從大理到芒康是藏傳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影響區域,同時又分布著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以及獨樹一幟的原始崇拜。藏族的「藏曆節」「納帕節」「賽馬節」,白族的「本主會」,彝族、白族、納西族等族的「火把節」,納西族的「東巴祈福」等,都為滇藏線注入了不可多得的文化元素

  

  ▲ 鹽井村有西藏唯一的教堂。 攝影/徐晉燕

  丙察察丨最年輕的進藏公路

  大理—下察隅

  優點:沿線基本囊括西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經典要素,風景最為驚豔

  缺點:夏季地質災害頻發、冬季高山積雪嚴重,適合遊玩的時間很短;路況艱難,危機重重,僅推薦越野車組成車隊進發

  標誌景觀:怒江大峽谷、齊馬拉山口、那恰洛峽谷、木孔雪山

  最佳旅行季節:3月—5月,開春沒入夏的時間

  走完全程最快用時:6天

  

  ▲ 丙察察線路線示意圖。 繪/劉昊冰

  丙察察線是滇藏新通道中的一段,同傳統滇藏線一樣,從雲南大理踏上徵途。丙察察是近年來頗為熱門的一條自駕進藏路線,被眾多驢友盛讚為「中國最美自駕線路」之一。但相對早已變成通衢的傳統滇藏線(214國道),這裡可謂極盡艱險,有「身在地獄,眼在天堂」之感。

  

  ▲ 滇藏交界處的怒江大峽谷中,屬於雲南的最後一個村——秋那桶藏在深山中,被雲霧吞沒。 攝影/謝罡

  丙察察線有「兩有兩無」和「三起三落」的說法:

  「兩有」是指丙—察段有兩處險要路段,一段是在懸崖上鑿出來的又窄又彎的懸崖土路,路肩下就是滔滔怒江;另一端是被稱之為「大流沙」的地質災害點,那裡的地表極度不穩定,稍有風吹草動就能引發坡體滑落。

  

  ▲ 松塔南北峽谷中雲南段的那恰洛峽谷。車沿著峽谷前行,一邊是巖壁高聳,一邊是怒江奔流。 攝影/謝罡

  

  ▲ 「大流沙」其實是一道遠觀如瀑布般的巨大白色碎石灘,從山頂上一直傾注到怒江。這裡是整個丙察察線上最危險的地質災害點。 攝影/謝罡

  「兩無」說的是一無加油站,二無手機信號。丙察察線只有在兩端的貢山縣城和察隅縣城才有國營加油站。

  「三起三落」指的是從察瓦龍到察隅的途中,需要上上下下翻越齊馬拉山、金拉山和折拉山3座海拔超過4500米的雪山。

  

  ▲ 這是齊馬拉山口U形谷裡的盤山道,山上是高山碎石灘構成的蒼茫景象。沿路下山,就到了目若村—一個重要的休息補給點。 攝影/謝罡

  同樣從昆明出發,走丙察察到達拉薩,比走老滇藏公路的路程縮短了約260千米。丙察察線是路程最短、平均海拔最低的進藏路線,不過最重要的是,丙察察濃縮了怒江大峽谷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精華。

  

  ▲ 被巖壁阻隔的怒江水在丙中洛兩次急轉,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灣中心的坎桶村平坦開闊,散布著農田、人家,宛若世外桃源。 攝影/謝罡

  

  圖片 文字資料丨《入藏八線》

  編輯丨Geethan

  地圖編輯丨劉昊冰

  設計丨Q年

  特別說明:本文地圖僅為示意,不可替代專業地圖

相關焦點

  • 西藏旅行攻略|一分鐘讀懂藏東明珠昌都
    昌都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地處川、滇、藏、青交界處,在這裡可以同時感受到西藏的神聖高潔、四川的斑斕美景、雲南的溫柔時光和青海的遼闊壯觀。其自然風光秀美,藏族風情濃鬱,被喻為「藏東明珠」。 這裡有驚豔終生的山河湖泊、國內落差最大的懸冰川、藏地最神秘的懸空寺、茶馬古道上唯一現存的古鹽田、神奇的一妻多夫婚俗以及西藏最奇特的宗教信仰……它,是西藏最後的秘境。 如果你想要打卡昌都,看完這篇文章,一定會不虛此行。
  • 西藏究竟隱藏了什麼?《藏地傳奇》概念片首曝
    作為一個從未被染指過的題材,西藏如果只能表現為美術上的不同就是對題材的極大浪費。西藏該如何去挖掘?除了場景和美術以外還可以做什麼?讓我們通過首次曝光的概念片了解《藏地傳奇》為我們呈現的可能性。30度線上與獅身人面像、瑪雅、亞特蘭蒂斯、巴別塔以及百慕達並列的秘境,隱藏著無數驚世謎題。
  • 你見過,西藏的古代琉璃嗎?
    我們無法猜想,古代的西藏是否也有琉璃的製作,這有待於藏文資料的翻譯,迷茫的我們總是知道的太少,今天所講述的,註定有很多的相對不準確,就個人觀點而言,還是堅持,西藏的琉璃是來源於更遠文明的貿易。西藏的古代琉璃珠種類紛繁,時代跨度大,皆由古代貿易商道線形傳播到西藏的文化經濟中心(拉薩,西寧,薩迦,日喀則,阿里……)再輻射至雪域的四方支脈角角落落。
  • 探索:藏在喜馬拉雅山脈以北的西藏
    提及西藏,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麼?
  • 20部紀錄片把西藏帶到眼前!疫情後你確定不去趟藏地嗎?
    度線齊頭並進。 5 《西藏發現》 藏地民俗寶典 以一幅古老的唐卡地圖貫穿全片,以人物說民俗,用民俗講故事,從故事看風景的敘事風格,構成了一部真實、平實、自然而又神秘的西藏民俗寶典
  • 上西藏阿里的新藏線 新疆葉城已無零公裡路碑
    0公裡界碑,有多少人親眼見過?葉城的地標大門,曾經的新藏線「鵝蛋」新藏線是目前唯一進入西藏阿里的公路,是世界海拔最高、氧氣最稀薄的國家公路。新藏線公路的起點,以前是在新疆南部的葉城縣,所以公路的零公裡界碑是在葉城縣219國道和315國道的交匯處。但是,219國道已經被改制了,起點不再是新疆葉城縣。在以前,自駕或騎行的人都喜歡找0公裡路碑拍照,這是非常經典的葉城地標。
  • 一些關於西藏的紀錄片,帶你認識真正的藏地高原
    今天介紹的大部分紀錄片都講述了西藏人民自己的故事。你可以通過這些片子了解他們的信仰,以及關於西藏的每一份感動。從活佛到舞者,從自行車手到冰川科考隊,他們生活在西藏,也不僅僅只是生活在西藏。一部關於西藏原始宗教雍仲苯教的紀錄片。
  • 「吐蕃」——「烏斯藏」——「西藏」,藏地歷史稱謂的演變
    原創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2020-02-19 10:42:37在西藏歷史上,曾有「藏」、「蕃」、「吐蕃」、「藏茹」、「衛藏」、「烏思藏」、「西藏」等各種不同的稱謂。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讓很多喜歡西藏文化朋友一頭霧水。今天,我們從其稱謂由來、發展過程的角度,對西藏地名進行一次梳理。
  • 你沒見過的西藏老照片:高原奇路與開路者的故事
    你沒見過的西藏老照片——高原奇路與那些開路者的故事中國軍網北京3月28日電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投票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百萬農奴翻身解放,這一包括藏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重要成果。而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的成功,離不開18軍部隊的悲壯進軍和他們作為開路先鋒修築的高原奇路!1954年12月25日,對西藏人民來說是一個永遠載入史冊的日子。
  • 你想要去西藏行走一次嗎?去破解「藏地密碼」
    你們好,小編很高興與大家一起分享藏地的秘密,對於愛好旅遊的朋友們來說,西藏,那是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那裡神聖而神秘。西藏既有萬馬奔騰的狂野激情,又有風花雪月的詩情畫意;站在珠峰絨布寺前,把酒臨風,悲情滿懷,夢裡人生如逝水,今夕不知是何年!
  • 才華燁帶新書《入藏八線》成都解密
    從古至今,人們走出了哪幾條入藏道路?它們在哪兒,地理分布又有什麼玄機?每條道路的特色景觀和獨到體驗是什麼?旅行者如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這些問題,你會在新書《入藏八線》中找到答案。該書得到多位名人大力推薦,如演員陳坤、登山探險家王靜、主持人康輝、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李栓科等。
  • 藏不住了!西藏出現世界首個「新物種」,預示著未來什麼變化?
    這次藏不住了! 西藏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新品種」,預示著未來的什麼變化?在旅行的過程中,人們有時會恢復從未見過的風景,有時會遇到在自然環境中從未見過的植物。 位於我國藏額北部地區的羌塘高原生長著稀有的植物額,但這種「新種」以前沒有出現在西藏周圍。這些「新品種」的學名被稱為「白楊」,是被稱為「冰緣帶」的植物。
  • 川藏北線為何被稱為藏地人文景觀大道
    在國內與川藏南線相對應的道路是川藏北線317國道,川藏南線因為海拔變化大,景色變化多樣,風景構成元素豐富,因此被評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更多是因為自然風景的原因。與之相對應,川藏北線在業內被稱為藏地人文景觀大道。
  • 藏地八大神山
    (標記圖by阿振 可放大看)在藏地虔誠的藏人會給你分享>就算你是狂熱且高強的登山者有些山也是無法攀登的今天就把這些神山「無法」攀登的秘密說給你聽!站在山巔,向東,可遠望峨眉金頂;向西,可遙視衛藏岡底斯雪山;俯首,又可以盡覽境內8條銀色的河流,像8條哈達一般纏繞著墨爾多神山56座美麗的山巒。墨爾多聽起來很神秘,其實,很多人都聽過或者見過它,四姑娘山就是它的組成部分。
  • 國慶特輯:走,共赴山河
    攝影師 / 凹八牛拍攝地 / 土耳其▼《五彩繽紛》許多人初到藏地,不是西藏,而是四川。《君山》「八百裡洞庭」「魚米之鄉」,有著如此美譽的嶽陽不僅擁有文人雅客喜愛的嶽陽樓,在隔湖相望的對岸還藏著另外一個寶藏——君山。
  • 自駕進西藏的七條線路,G318最美,新藏線最危險
    你心中的詩和遠方是哪裡?毫無疑問,西藏是許多自駕遊愛好者共同的答案。西藏的景色瑰麗而壯闊,和平原地區迥然不同,對東部的人們來說,它有著無窮的吸引力。但通向西藏的路遙遠而艱險,進藏之路又充滿著冒險的色彩。這種獨一無二的體驗,會讓人終生難忘。那麼,你知道自駕進藏的路線都有哪些嗎?
  • 新藏線的扎達土林,被稱為「地球上的火星」,幾乎沒有人見過!
    如果你熟悉了川藏線沿線的美景,真的可以試著沿著新藏線走一走,因為進入阿里後確實有很多神秘的地方等著你。如果你曾被班公湖的美景所傾倒,那扎達土林的神奇一定會讓你刻骨銘心!扎達土林是新藏線上的一個特殊的地方,也被稱為「地球上的火星」。
  • 【CLCR西藏】當川藏南線遇上川藏北線
    你也許走過川藏線,可你知道川藏南線與川藏北線有什麼區別嗎?又該如何選擇呢?川藏線雖然行路艱險,卻承載了無限絕世美景。太多的故事和冒險,太多的感受與震撼。連接四川和西藏的公路被稱之為川藏線。因線路不同、景色各異,川藏線又被劃分為川藏北線(國道317)和川藏南線(國道318)。
  • 西藏自治區資訊|老年人可以去西藏旅遊嗎?高反嚴重嗎?
    如果平時總是愛運動的那些老年人經常去一些高的地方旅遊,就不會怕去西藏旅遊,高原反應也並不是很很嚴重,這樣只能說你可以考慮去。不可以說你平時鍛鍊的就挺好就一定要去冒這個線,畢竟老年人年齡已經大了不能經受太大的刺激。但是平時只是跳跳廣場舞,並沒有那種去高處鍛鍊的習慣的那種老人一定不要去西藏旅遊,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原反應?
  • 冬遊西藏|西藏觀鳥的最佳時節,這篇攻略送你!
    進入冬天這是在西藏觀鳥的最佳時間大量的候鳥,如黑頸鶴和斑點鵝從藏北的湖泊溼地躍入高山草原來拉薩河流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過冬看看高原上有翅膀的精靈從不同的視角體驗山河之美感受山河的微妙打開通往大自然的另一扇門沐浴西藏冬日的小太陽不管你去哪裡候鳥在頭頂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