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龍珠》了嗎?
——老拾
在日本漫畫的大花園裡,盛開著千百朵妍麗芬芳的花兒,名品相壓,炫異鬥奇,故者未厭,而新者已盛。
其中有一朵公認的「花魁」,號稱日漫有史以來最高、最強的第一漫畫,獨領風騷三十餘載,所創記錄迄今無人能破!
它就是日漫黃金時代的絕對王者——《龍珠》!
《龍珠》單行本第1卷封面
話說1985年,日本進入了癲狂的泡沫經濟時代,大量資金為逃避匯率風險湧入日本市場,投機盛行,人人都是暴發戶,錢多到不知該怎麼花,孩子們的零用錢也跟著大幅水漲船高。
電子遊戲機、漫畫、機器人模型,成為日本孩子最捨得砸錢的三大娛樂品。
此世代的日本孩子是幸福的,再也不必像他們的父母在兒時那樣摳摳縮縮了,買起遊戲卡帶和漫畫連眉頭都不皺半下。
至於吸引力更強的網際網路,要在十幾年後才進入普通家庭。
所以1984年底誕生的《龍珠》,連載時間正好處於泡沫經濟時代,無疑趕上了最好的年月。
畫龍珠時期的鳥山明
《龍珠》的問世,源於《周刊少年Jump》的名編輯鳥島和彥對鳥山明的「威逼利誘」。
鳥島負責的《阿拉蕾》曾經在排行榜上長期名列前茅,但《足球小將》、《北鬥神拳》等佳作的登陸,讓《阿拉蕾》屢被趕超,高橋陽一、原哲夫暫時取代了鳥山明頭牌紅人的地位。
鳥山明性情謙和,對此無可無不可。
但鳥島和彥可不幹了,他絕不願自己的大將屈居人下,因此竭力督促鳥山明在《阿拉蕾》完結三個月後,必須拿出新作品!
對鳥島言聽計從的鳥山明,在1984年11月,綜合了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自己愛吃的美食、《述異記》中的龍珠等各種元素,踏著《阿拉蕾》所開闢的搞笑老路線,創作了新漫畫《龍珠》(ドラゴンボール,DRAGON BALL)。
《龍珠》初期的設定
《龍珠》的第一主角孫悟空,自是源於《西遊記》裡的美猴王,這是中國在海外最出名的文學形象。
鳥山明將他拿來改頭換面一番,變成了從小跟爺爺住在深山裡的淳樸少年孫悟空。
他本是一個來歷不明的孤兒,被武術家孫悟飯收養長大。
孫悟飯意外死亡後,他獨居山中,守護著孫悟飯的遺物四星龍珠,每天勤奮練武,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直到十二歲那年,邂逅了為集齊七顆龍珠而闖入深山的女孩布爾瑪。
布爾瑪告訴悟空集齊龍珠就可以向神龍許任何願望,悟空為了讓爺爺復活,決定跟隨布爾瑪一起去外面闖蕩世界。
一場場奇妙有趣的冒險就在他們尋找龍珠的過程中展開了……
正式連載後的形象
《龍珠》在連載初期,讀者們普遍對它興趣不大,少年孫悟空的冒險,在問卷調查中反響平平。
幸而其中的搞笑橋段相當富有興味,悟空一路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滑稽人物,他們行為舉止無不詼諧,配合因悟空很純潔很天真而引爆的笑點,處處讓人笑破肚皮。
這裡有必要說明的是,悟空的小夥伴們,取名大多來自鳥山明愛吃的食物。
例如樂平的名字(由於筆者小時候看的是海南版《七龍珠》,對其人物譯名印象極深,而且該版在第一代中國漫迷中口碑很好,所以譯名均按此版),來自粵語「飲茶」(Yam-Cha),指粵式點心,新版音譯為亞姆查;樂平的跟班普洱,名字來自普洱茶;小八戒,也就是烏龍,名字來自烏龍茶;比武大會上結識的天津飯,原指蟹肉炒蛋燴飯;餃子那就不用說了。
不諳世事的少年孫悟空,在不可思議的旅途中,一邊結交各路好友,一邊靠著出眾的武功和善良的心,屢屢化險為夷,還因為救了海龜而得到龜仙人贈送的筋鬥雲,學會了衝擊波(龜派氣功),並莫名其妙地與牛魔王之女琪琪訂下婚約。
最後他和布爾瑪終於集齊七顆龍珠,豈料壞蛋皮拉夫一夥搶走了龍珠,悟空在月圓之夜變成了巨猿,在小八戒的配合下,戲劇性地挫敗了皮拉夫的陰謀。
《龍珠》第一階段到此結束。
早期比武大會時候的角色
日漫自從被永井豪破廉恥後,對於「帶色」漫畫免疫力漸增,到80年代早已見怪不怪,以至於《龍珠》這樣的諧趣漫畫竟也將「鹹濕」作為一個賣點,在早期走搞笑路線時,密集出現了不少「少兒不宜」的畫面。
不過中國的小讀者們對此並不知曉,原來無論舊版還是新版,出於國情考慮,都對帶色橋段進行了巧妙的處理。
比如海南版不但刪去了布爾瑪洗澡的畫面、刪掉了龜仙人猥瑣的對白和偷窺行為、把蘭芳的三角褲改成四角褲、讓小林送龜仙人的書由黃書變成科幻書,還將小八戒破壞皮拉夫向神龍許願而搶先喊出的願望:「我要內褲」改為「我要香腸」。
不僅臺詞改了,連畫面都重畫,生生地將一條內褲改畫為香腸。
筆者當年對此懵懂不知,所以一直帶著純潔的心態看《龍珠》,後來見到原版才知是內褲,卻也對海南版的妙手掩飾相當佩服。
至於中少新版(大陸唯一授權正版),由於和日方有協議不能隨意刪除畫面,所以也下了一番別樣心思,他們將布爾瑪洗澡的裸露畫面用肥皂泡遮掩;用塗黑的方式給布爾瑪穿上裙子;加長下擺擋住光屁股;還將內褲一律改稱短褲。
如此煞費苦心,都是為了保護祖國的花朵,真是阿彌陀佛,功德無量。
和諧後的我要香腸
由於壞蛋的破壞,悟空第一次集齊龍珠後,沒能實現願望,龍珠變成石頭飛散四方,需要一年後才能再收集。
在此期間,悟空拜入龜仙人門下修練。
龜仙人表面好色放蕩,一副老不正經的死樣,其實武藝驚人。
他對悟空和從少林寺前來拜師的小林(又譯克林)展開八個月的嚴格特訓,並教導他們以天下第一比武大會為目標。
《龍珠》由此進入半搞笑半格鬥的第二階段。
在依賴搞笑撐場的連載第一階段,《龍珠》的成績並不顯眼,這時《北鬥神拳》掀起了熱鬥風潮,紅到發燙,鳥山明歆慕之餘,也想將《龍珠》變更為熱鬥漫。
他和鳥島和彥一商量,鳥島全力支持,於是《龍珠》逐漸與搞笑脫鉤,踏上了熱血格鬥的道路,打鬥在其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
而走上熱鬥路線的標誌,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比武大會。
這是《龍珠》世界裡最受矚目的盛事,貫穿了全作始終,許多關鍵情節和關鍵人物都經由比武大會牽引而出。
大會採用無差別格鬥論勝負,不得使用武器,全憑拳腳功夫見高下。
參賽選手一對一對壘,逐級向上,直至決出冠亞軍。
這種打擂臺的模式,現在看來不稀奇,但在80年代前的漫畫裡很罕見,它讓每個進入八強的角色,都能用大篇幅盡情展示自己的武藝、個性,甚至內心的鳴響。
武鬥大會的出現,也標示著《龍珠》從冒險搞笑作品,轉變為冒險格鬥漫畫,而且武鬥大會的內容幾乎佔據了整個故事的一半篇幅。
第21屆武鬥大會,小悟空跟龜仙人的比賽
從悟空和小林初次參加的第21屆比武大會開始,到最後跳躍到第28屆大會,鳥山明用如花妙筆,細膩入微地重點描繪了第21、22、23、還有25這四屆大會,餘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就像初始階段平平無奇的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那樣,比武大會讓起初並不出眾的《龍珠》,隨著各路角色在擂臺上陸續登場,變得異彩紛呈、回味無窮起來。
這些上場一逞豪雄的人物,與悟空亦敵亦友,是《龍珠》中後期主要角色的發軔點。
天津飯、餃子、短笛大魔王、撒旦先生、界王神等,皆由比武大會引出。
天下第一比武大會刪繁就簡的明快風格、花樣百出的格鬥技較量、激烈的人物衝突,對少年讀者形成了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龍珠》以此為轉折點,開始了真正的走紅,人氣上漲之迅猛,令編輯部瞠目結舌。
後來不少動漫、遊戲皆對此紛起效仿,遂至比武打擂模式泛濫得滿坑滿谷,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富堅義博的《幽遊白書》,也是走武鬥會風格,不過富堅算是玩出花樣了。
黑綢軍司令的登場
參加完第21屆比武大會,惜敗給龜仙人而獲得亞軍的孫悟空,又再次和夥伴們踏上尋找龍珠的旅程。
這回擋在他面前的,是強大兇悍的「紅綢軍」。
「紅綢軍」或「紅緞帶軍團」(Red Ribbon Army)在早期的海南版裡被譯成了「黑綢軍」。
這是由於其原型來自中國的「紅衛兵」,海南版為了避忌,故意改紅為黑。
紅綢軍擁有巨大財力支持,麾下有無數兇殘的特訓戰士,還配備了高科技武裝,連地球的正規軍都莫能與抗。
紅綢軍也在四處尋找龍珠,表面上是為了統治世界這個老掉牙的理由,實際上是統帥紅元帥想讓神龍幫自己長個頭。
悟空與紅綢軍鬥爭的過程充滿驚險刺激,又不失諧趣幽默。
紅綢軍高手盡出,酷似施瓦辛格的阿諾軍曹、有潔癖的藍將軍、窮兇極惡的白將軍、忍術二流的紫軍曹、虎頭人身的黃大佐等等,一個個目中無人地出擊,最後都被悟空揍得焦頭爛額。
在對抗期間,還出現了兩個副線看點,一是《龍珠》後期戲份吃重的角色人造人,在此時埋下草蛇灰線的伏筆;二是悟空誤入企鵝村,撞見了正放暑假的阿拉蕾一伙人。
人來瘋的阿拉蕾和阿寶抓住難得的客串機會,上演了一把企鵝村裡的「速度與激情」。
《龍珠》和《阿拉蕾》的會師,讓鳥山明漫畫的喜劇色彩在此達到峰值。
紅綢軍篇之後,逗樂戲碼逐步從漫畫中抽離,更危險的敵人短笛大魔王讓悟空和朋友們丟開耍寶心態,非得用真功夫硬拼不行了。
短笛為封面的《龍珠》第16卷單行本
亦正亦邪的短笛大魔王(或音譯為比克大魔王)是《龍珠》裡的超高人氣角色之一,其言談行止往往匪夷所思,頗有東邪黃藥師的風範。
第一代短笛是徹頭徹尾的大反派,他率領一幫自己生出來的部下,自封魔族,危害人間,把世界推進了大恐怖中。
為了實現邪惡計劃,他也參與了龍珠的爭奪,最後在與悟空決戰時,被奄奄一息的悟空用貫穿波殺死。
在肉身爆炸前,他產下了分身,即第二代短笛。
短笛二世面子上依然狠惡,實則頗具善心,起初他參加第23屆比武大會,希望能為父報仇,失敗後轉而與悟空聯手,對付襲擊地球的外星強敵拉蒂茲。
當悟空第一次陣亡後,他掠走悟空之子孫悟飯,對其進行特訓栽培。
在和悟飯朝夕相處中,孩子的純真無邪感動了他,被壓制的善念復甦了。
短笛大魔王徹底改邪歸正,成為捍衛地球的強力戰士之一。
短笛大魔王篇是《龍珠》的重要分水嶺,故事氛圍在此急轉直下,令人壓抑窒息的恐怖迅速瀰漫開來。
鳥山明在這關節點上,不但完成了從喜劇到格鬥正劇的轉型,也完成了從借鑑到原創的大轉變。
眾所周知,日本對中國文化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超級IP《西遊記》在東洋國中,毫不誇張地說,確實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日本人打小看的故事裡一定有孫悟空、唐三藏。
當初鳥島和彥要求鳥山明儘快出新作時,鳥山初稿即用西遊記故事做胚胎,畫了Q版的孫悟空、豬八戒,以及西部牛仔風的女主角。
但諳熟市場規則的鳥島立刻否決了這個創意,因為西遊記故事孩子們太熟悉了,有什麼理由再掏錢看一遍呢?
所以即使借用《西遊記》的殼,也不能再畫西天取經的故事,孫悟空更不能是原來那個美猴王。
鳥山明根據這個建議,又畫了第二稿人設,把孫悟空畫成了頂著爆炸頭,穿著水手服、運動鞋的時尚少年。
後來因為劇情設定在深山裡,悟空才又搖身一變,成了質樸的山裡娃。
《龍珠》人設第二稿,時尚版悟空
故事方面,鳥山明希望採用科幻風格來演繹《西遊記》,但又基本被鳥島否決。
大綱幾經修改,最後決定只借用《西遊記》的元素,走自己的劇情之路。
就這樣,本著致敬、借鑑《西遊記》的心態,《龍珠》前兩年的連載,隨處可見《西遊記》的影子:小八戒、牛魔王、火焰山,還有原型是紅孩兒的琪琪、源自菩提祖師的龜仙人、源自二郎神的天津飯,等等。
但從短笛篇開始,《龍珠》全面脫離《西遊記》的人物設定和情節汲取,此後登場的所有人物和故事都是鳥山明原創。
而《西遊記》中的人物則悉數淡出一線,出鏡機會變得少之又少。
- to be continued -
附註:讀者朋友們,喜歡文章的話,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