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森路透旗下IFR 6月30日報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就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H股提交上市申請,最早9月進行IPO,集資料達70-100億美元。此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經組建了一個龐大的投資銀行團隊就其上市做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
據路透社網站6月30日報導,郵儲銀行將可能成為兩年來全球最大宗的IPO,估值約500億美元。路透的報導稱,雖然當前新股發行市場處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蕭條的狀態,但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加快推進其規模超過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此次IPO的規模有可能創下今年迄今全球之最。郵儲銀行一名女發言人拒絕對上市的消息作出評論。
報導稱,假如郵儲銀行IPO達到預期集資目標,其將成為2014年9月上市的阿里巴巴之後,全球集資規模最大的IPO。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6日報導,據知情人士說,這家中國國有貸款機構計劃兩周內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他們說,如果進展順利的話,這家銀行最早能在9月或10月上市。
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再加上全球科技產業估值存疑,市場上現在幾乎沒有新股發行。據美國迪羅基公司統計,今年迄今通過IPO募集的資金總額僅有418億美元,創下2009年以來同比最低水平,不到去年同期募集總額的一半。今年迄今為止IPO規模最大的是5月丹麥公用事業公司東格能源公司募集的26.1億美元。而今年上半年以來,香港資本市場整體表現疲弱,導致新股IPO的家數、融資金額和估值都創下新低。
投資人比較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後引發的風險,包括喬治·索羅斯和吉姆·查諾斯在內的投資者都曾警告,中國銀行系統的壞帳日益增多,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雖然不良貸款規模沒有顯著增加,但是許多分析師認為,銀行資產負債表外的結構性產品的風險正不斷累積。
一位資深投資銀行家告訴投資銀行在線CEO,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這樣超大規模的新股發行的關鍵是找到足夠的基石投資人,而中國大陸國有資產管理規定新股發行不能低於淨資產發行,否則會涉及有國有資產流失。現在香港的可類比中資銀行股的股價均跌破淨資產值,平均是淨資產值的六折左右,這也是困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功發行的關鍵要素之一。
按照資產計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中國第六大放貸機構,比起其他中資銀行具有一些優勢。這家銀行的主業是通過遍布全國的4萬多個分支機構吸收儲蓄,這些分支機構大多設在各地的郵局中。
報導稱,這家銀行的資金主要用於投資債券市場的基金,而不是對外貸款。投資者與分析師說,這有利於這家銀行與可能爆發的壞帳危機隔離。去年12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說,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22%。普華永道一季度末對A股和H股上市銀行的調查顯示,這些銀行的總不良貸款率為1.69%。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對郵政儲蓄銀行有興趣的投資者,還包括新加坡星展銀行、馬來西亞Hong Leong銀行、澳新銀行。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淡馬錫、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Khazanah Nasional Berhad)也有意入股。美國私募巨頭黑石、KKR以及Warburg Pincus也有意入股。中國國內的博宇資本,中信資本,厚樸投資管理以及春華資本均有意投資。
一位有意參加IPO中國投資基金負責人稱:「它是一家純粹的儲蓄銀行。它的攬儲能力非常巨大,但同時並沒有一個龐大的貸款規模,所以其風險非常非常低。但是要把它變成一家新型的零售銀行可能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