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部日劇憑什麼讓人看了又看
松本清張逝世25周年之際,《黑色皮革手冊》又迎來最新電視劇版本。這已是該作品在近40年間第六次被日本影視圈改編
「大女主」題材似乎正成為海內外電視劇的主流。眼下正在日本熱播的日劇《黑色皮革手冊》,走的就是這一路線。
熟悉日劇的觀眾對《黑色皮革手冊》一定不陌生。2004年,日本女演員米倉涼子靠著元子一角迎來事業巔峰,劇中那個周旋於男人之間的銀座「惡女」形象也成為不少日劇迷心中的永恆經典。今年夏季檔,《黑色皮革手冊》 又迎來了由武井咲與江口洋介聯袂主演的最新版本。
《黑色皮革手冊》是日本文藝界的經典品牌。同名原著的作者是位列日本推理小說界「三大巨頭」之一的松本清張,2017年再度翻拍,契機之一便是為了紀念松本清張逝世25周年。算上最新的這一版本,這部作品已經被日本影視圈改編了六次之多,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元子。
這部上世紀70年代末就開始連載的作品,憑什麼依舊打動人心?每個版本的細微差別,又如何照見時代的心聲?
當代女性的更大命題是如何與自己的欲望相處
最新版《黑色皮革手冊》以11.7的收視率高開。
原口元子白天是銀行派遣員工,晚上則在銀座一家夜總會當陪酒女郎。一個意外契機終結了這樣「雙面人生」的日子:銀行裡一位有背景的千金小姐在工作中洩露了客人的隱私,銀行領導決定讓無足輕重的元子「背鍋」走人。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元子。她將分行內部社會權貴們躲避債務的假帳號悉數記錄在自己的黑色皮革筆記本中,並且將1.8億日元「贓款」轉到自己的名下。靠著這本黑色皮革手冊與巨額現金,元子買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銀座夜總會……掌握了權貴們不可告人的秘密,元子的發跡與隕落軌道正式開啟。
松本清張原著精彩的設定保障了電視劇的基本可看性,但是這個故事能跨越40多年的歲月,契合當下人心,是因為其切中了各個時代日本女性所必須面對,且在當代愈發突出的深層焦慮———我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自己的欲望。
在《黑色皮革手冊》中,元子的欲望是擁有銀座最好的夜總會,坐擁權力與金錢。為此她苦心經營:平日喜歡芥末的她,與夜總會客人出去時會為了經營清純形象,故意說自己不吃芥末;她甚至鋌而走險威脅權貴,不惜樹敵無數。
事實上,在日劇中,「欲望」已經不再是不可為人道的黑暗話題。去年爆紅的《東京女子圖鑑》中對當代人的欲望的展現,無疑更具普遍性。主角齊藤綾被設定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物質女孩」。出生於小鎮的她從小就嚮往大城市的華麗生活,從最初的三茶地區一步步奔赴銀座,用地標與物質的升級衡量人生的晉級。
對於這些曾經諱莫如深的當代「欲望」,兩部作品都沒有進行道德上的粗暴審判,展現了欲望的代價,也提供了善意的反思空間。追求上層生活的綾,一路用物質與金錢實現社會地位的上升,甚至不自覺地鄙視起比自己貧窮的人,但是她自己亦是這條赤裸裸「鄙視鏈」上的受害者———永遠得不到出生名門的玩伴的認同。而《黑色皮革手冊》中的元子則因為費盡心機實現欲望,而不得不捨棄真情與溫情陪伴的可能。
不同時代的改編版本照見時代發展脈搏
上世紀70年代末,松本清張的小說《黑色皮革手冊》在《周刊新潮》上開啟連載。與中國觀眾最為熟知的米倉涼子版本不同,原著中的元子並不美麗,也不年輕,更沒有主角光環護體。男主角不但沒有愛上她,還與眾人一起欺騙她,所有的接近與交往只是毀滅她的計劃中的一部分。元子的結局有點王熙鳳的意味,機關算盡卻最終一敗塗地。
有日本學者分析,這樣的塑造與松本清張的社會派寫作風格有關,更與當時日本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那個時期的職場對日本女性職員並不友好。因此到了適婚年齡,如果依舊「賴」在崗位上,就會被無視或者擱置。原作中的元子已經入行15年,卻依舊逃不過這樣的命運,心中的不滿自不必多言。松本清張為聰明精幹的女主角安排悲慘的結局,似乎也預示著那一時期的日本女性在男權社會中難以實現抱負的絕望狀態。
近20年間,日劇「勵志」的調性愈發明顯。於是元子被打造成了一個受到壓抑後反彈,向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們反抗的女性。看主人公「逆襲打怪」的快感逐漸成為人們消費《黑色皮革手冊》的最大心理預期,甚至遮掩了作品對人性更深層次的挖掘。所幸的是,還是能從電視劇的一些設定中看到時代的發展脈絡。
米倉涼子塑造的元子從性格孤僻、灰頭土臉的銀行職員到顧盼生姿的銀座老闆的驚豔蛻變,其實是典型的「爽文模式」。但女主角卻憑藉著勵志的言行格外招人待見,雖然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是她卻看不上依靠男人的女人,堅守絕不出賣肉體的底線。與原著相比,這個版本更強調當代女性的獨立自強意識。
最新版元子由武井咲扮演,93年出生的她,是螢屏上最年輕的元子。如果說米倉涼子版本突出的是日本女性在男權社會的奮鬥,那麼這一版的元子著力展現的則是日本社會中的小人物對不公平待遇的反抗。比如,元子的身份從「正式員工」改成了可以被隨時辭退的「派遣員」,又為她加上了一段為父還賭債的童年。(記者 張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