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習性評價」 細節體現智慧

2020-12-12 騰訊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員走出國門,研究海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通過學習理解和思考,創新探索本土化實踐。今天,我們邀請一位曾在英國學習進修的老師,請他介紹關於「學習性評價」理論的感悟與思考。

提出概念

「學習性評價」這一概念最早由英國研究人員提出,在廣泛運用實踐之後,逐漸被海外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並認可。

1998年,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保羅和布萊克的研究團隊曾在其研究著作《在黑盒中》(Inside the Black Box)一書中,把教師的教學稱之為「裝著教師秘密的大盒子」,並對教師教學提出四個問題:

1.為什麼這些內容如此重要?

2.我希望學生們運用哪些學習策略?

3.我想讓他們學習什麼?

4.我如何知道他們已經學會了?

《在黑盒中》一書的出版曾在英國基礎教育界引發一場關於新的評價理論與方法「學習性評價」的研究討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為目的的學習性評價在全球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界定內容:研究核心是學習的本質

學習性評價是一個綜合教與學各種因素在內的一個整體概念,核心是探討「學習」,關鍵概念是「評價」。簡單理解,學習性評價是探討和研究一種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為目的的評價。這種評價從本質上屬於形成性評價,貫穿於師生整個的教與學活動中。

在英國學習期間,我關注到,英國研究人員及教育工作者對學習性評價主要關注三個重要內容:一是師生學習的起點在哪裡,主要包括反饋策略、提問策略、評價策略等內容;二是師生學習的目標是什麼,主要有制定分享學習目標、成功標準等;三是師生如何或怎樣達到目標,這主要包括激勵策略、更好的提問、有效反饋與評價等內容。其中,第三個內容是學習性評價關注的重點,因為英國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師生學習從起點到終點的橋梁。

在理解了學習性評價後,我意識到,英國教育工作者關於學習性評價的所有探討都是圍繞「學習」這個核心概念展開的,無論學習目標與成功標準的制定、提更好的問題,還是有效的反饋和激勵、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等,其最終的目的,都是幫助學生能夠開展更好、更有效的學習。

因此,對於教師來說,首先要對「學習」本身,建立起一種清晰、明了的理念,用來指引自己從事教學工作。關於學習的七個信條應該是每一個教師需要牢記的:

1、智力不是固定不變的。

2、努力和能力同等重要。

3、情緒對學習產生巨大影響。

4、我們都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

5、深入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

6、學習是雜亂無章的。

7、我們從身邊的夥伴身上學習。

創新探索:把握四個實踐性領域

在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後,英國教師對學習性評價的認識與實踐探索主要集中在四個實踐性領域。

1

分享學習目標

教師如果想讓學生成為更好的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僅僅為他們設置任務並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是不夠的。目標明確的課堂教學才能稱其為有效、高效教學,學生不僅知道學什麼,而且最好要知道為什麼要學,更要知道自己達成了學習目標的標準。

2

提更好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題的種類和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及其質量有巨大影響。高質量的互動活動有助於激勵並幫助學生思考,從而促進學習。當學生與教師或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時,教師就處在一個更為有利的位置,從而可以去了解和發現學生知道哪些、不知道哪些。

3

讓反饋更有效

反饋被稱為是「學習的生命線」。給學生高質量的反饋是教師的核心職責之一,也是學習性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關注改進教師對學生的反饋,能夠幫助學生努力縮小學習現狀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教師要根據師生個性和師生關係,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口頭反饋技巧。

同時,教師也要掌握一些實用的書面評價方法,使其富有價值。高效的課堂是評價反饋清晰而且及時的課堂,師生雙方都清楚達成目標的標準是什麼,及時清晰的評價與反饋,是高效學習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

4

促進自我評價

這是關於在課堂開展學習性評價的使用方法。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是學習性評價的最終目標。而學生評價是這樣一種狀態: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給予彼此支持和反饋,他們積極合作、學會如何學習。換句話說,他們關注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

有證據表明,在合適的課堂氛圍中,如果學生只能從教師那裡得到反饋的話,那麼他們將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或是有效的反饋。深度地開展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即學生感覺能夠分享合作學習的想法和感受,有助於自我激勵的實現和積極心態的形成。

學習思考

在培訓過程中,專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運用學員實踐、小組討論、同伴互助、經驗分享等教學形式,使我們參與程度高、學習效果好,並留下印象深刻。我深切地感受到這些方法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會大力促進學生自我評價、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從而幫助教師關注課堂教學細節,並在這些細節中把握「大智慧」。

我認為,「學習性評價」研究與實踐應融入到學校的教學管理與課堂教學、學科教研與科研課題等各領域。同時,在實踐運用中還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評價一節課要看目標、過程、結果三要素,關注學生狀況及教師教學策略的選擇。

其次,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目標和達成指標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其實質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定向、調整教學活動。

再次,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使學生感到「我想說」,「我要說」,「我能說」。最後,重視反饋,因為這是激勵學生更好學習的有效外部驅動力。

相關焦點

  • 釐清「學習評價」概念,探索「學習評價」技術——全國第十五屆有效...
    普陀學校的課堂在靜悄悄的發生變化,2000多年前,孔子坐而論道的課堂演變出無數豐富的形式,從記憶型教學文化為特徵的傳統課堂教學,逐步轉變成以思維型教學文化為特徵的現代課堂教學,課堂的形態不再是化一的同步教學了,而是百花齊放式的探究性單元學習項目學習,跨學科主題,整合真實情境的實踐活動。
  • 北京四中馬景林: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反而容易急功近利
    他建議,家長評價孩子不要有即時性,要有一個時間的觀念,急功近利則會容易犯錯。 「我們堅持『德育、心育、智育、體藝教育、勞動教育』五育並舉,關注孩子的全面成長」,馬景林建議,家長評價孩子不要有即時性,要有一個時間的觀念,急功近利則會容易犯錯。
  • 「小組秀+個人秀,孩子通過學業展示性評價活動「秀技藝」
    6月6日,學校舉行主題為「學雅樂園秀,快樂學習節」的學業展示性評價活動,本次活動為期3天,全體學生參與。 本次展示性評價採取「小組秀+個人秀」的方式進行。學習小組根據自己小組的優勢選取展示內容。測評題目分為:製作徽標、詩配畫、英語情境對話、科學製作等,這些題目的制定體現學科融合的理念。
  • 全國第十五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舉行,聚焦「學習評價」
    我們不僅僅要做結果評價,還要把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增值型評價等等評價的方式結合起來,嘗試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和客觀性,嘗試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特點分類設計、系統實施,增強評價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以「評價」為主題的本次研討會,可以看出普陀區教育對時代要求的一次積極回應。
  • 域外|英國:學生進步是評價教師的標準
    英國是如何對教師進行管理的?此前,我曾到訪英國桑德蘭學院,發現他們在教師管理過程中最關注的是學生反饋。英國人認為,學生的反饋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自己學習。 學生是評價教師的主體 在英國,教學管理的流程包括:制定教學目標,溝通,觀察,聽課和評估。
  • 施強教育攜手瑞安新紀元實驗學校,共同打造智慧學習生態圈
    她借活動開展之機,傳達了"浙江省關於規範義務教育應用移動學習終端(平板電腦)的指導意見",希望各地各校依法依規開展智慧教育。1.觀點報告有亮點他說,此次活動的舉行是對瑞安智慧教育工作的肯定與鞭策。瑞安作為最早開展智慧教育教學的縣市區之一,瑞安現擁有智慧教室197個,涉及20多所學校。黃成濤指出,下階段學校要注重智慧教育隊伍的建設,建立信息化建設團隊,智慧教育之路才能持續、有效推進。3.領導講話明方向
  • 合肥入選全球十大智慧城市 和英國劍橋、日本川崎並列
    合肥入選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試點城市,與英國劍橋同一方陣!上榜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成功城市!GDP漲幅571%,排名上升9位!中國合肥、日本川崎、英國劍橋正式入選智慧城市國際標準試點城市!將在全球率先啟動建設!
  • 與一戰相比,二戰的進步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近日,看到一些網友在聊:二戰與一戰相比,最大的進步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我想,二戰的進步體現在眾多方面,但就其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對戰爭進程和戰後世界軍隊建設的影響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機械化部隊開始投入戰爭。
  • 秀州中學召開第四輪發展性評價2020年形成性評價督評工作會議
    根據《關於開展2020年市屬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的通知》和市教育局督導會議等精神,結合《秀州中學發展性自我評價工作方案》,近日,秀州中學在行政樓四樓召開2020年形成性評價督評工作會議。秀州中學2020年形成性評價自評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督評專家組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
  • 英國人說話為何顯得比美國人更有智慧?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Spheniscidae:#腦洞#為什麼英音顯得很智慧?一口北京東區碼字階層口音的值班編輯/宅殆其實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會有的疑惑,人們真的會只因為口音就判斷一個人是否更有智慧嗎?有美國學者已經做過這方面的研究:測試一群人對兩個操不同口音的人的社會地位、親和度等方面的評價;其中一個人說標準的英式英語,也就是RP英語或者所謂的「女王英語」,另外一個人說標準美國英語。為了防止受測試的人被說話者的衣著、外貌等可見因素影響,這個過程全部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而且分兩次測試,一次告訴受試者兩個人都是中產,一次說兩個人都是下層人士。
  • 過程結果並重,施行表現性評價為主導的「項目學習」多元評價方式
    由此,我們在對數學實踐活動課設計評價方式時,我們應該十分重視評價的發展功能,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和反思,同時也要關注最終學習成果的參考價值,努力在過程與結果之間尋求平衡;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注意肯定性、激勵性、成功性評價為主;多主體評價(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小組中其他的學生以及學生自己),兼顧個體的差異性(因為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有不同興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師用同一個標準去評價學生或以等級評分的方法去評定學生的表現
  •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該評價指標體系由智慧經濟、智慧公民、智慧環境、智慧移動、智慧治理和智慧生活6個維度構成,在這六大維度之下,還設立了31個要素和74個三級指標。上海浦東新區智慧城市指標體系由上海浦東智慧城市研究院提出,是國內首個公開發布的智慧城市評價規則,其與《智慧浦東建設綱要(iPudong2015)》的編撰相輔相成,目的在於科學的評估智慧城市的發展程度。
  • 「智慧旅遊」體現在哪三方面?看5G如何助力打造「智慧旅遊」
    隨著5G網絡與大數據、雲計算、高清視頻等技術的相結合,「智慧旅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那麼,智慧旅遊的「智慧」主要體現在哪三大方面呢?一起來看看。一是服務智慧。智慧旅遊從遊客出發,通過信息技術提升旅遊體驗和旅遊品質。遊客在旅遊信息獲取、旅遊計劃決策、旅遊產品預訂支付、享受旅遊和回顧評價旅遊的整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遊帶來的全新服務體驗。智慧旅遊通過科學的信息組織和呈現形式讓遊客方便快捷的獲取旅遊信息,幫助遊客更好的安排旅遊計劃並形成旅遊決策。
  • 日本人的高素質,體現在「生活細節」的理念之中?
    能夠把生活裡面的細節做到極致的日本人,高素質的背後是因為「服務至上」的待客準則,讓每份消費都得到應有的品質,才算不辜負匠人匠心。那麼,走進當地日本人的生活。以「居住的搬家」為例,走進日本人的高素質,「生活細節」的理念究竟是如何體現的?
  • 細節體現差距,這些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
    說到這,就離不開日本的國民教育日本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國民教育,很多習慣都是從小培養,教育觀念上有也許多不同,有些地方很值得我們去學習!注重禮儀經常看日劇的朋友,對此肯定深有感觸。日本人對於孩子的禮儀非常看重,其程度不亞於睡覺吃飯。這是因為日本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會教導,要感恩每一個幫過自己的人。
  • 倫敦和布里斯托領跑英國智慧城市發展
    【IT168 資訊】【英國,倫敦,2016年5月17日】根據華為英國委託法維翰諮詢公司開展的最新研究顯示,倫敦和布里斯托引領英國智慧城市的發展。  這是華為首次發布英國智慧城市指數。該指數旨在評估英國城市利用數位技術改善城市方方面面的情況,如交通基礎設施和垃圾回收。
  • 日本房子的這些人性化設計,處處體現細節,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特別是房產室內設計的一些細節,集美觀、實用、人性化為一體,就算是普通民宅,無論是客廳、臥室還是衛浴,都給居住帶來極高的舒適度,同時還能考慮到老人和殘疾人的便利性。用日本人的話來說:一個好的設計會給人以尊嚴 。
  • 智慧課堂來助力,英語學習煥生機——記蚌埠初中英語「智慧課堂...
    兩位老師均來自安徽省首批「基於智慧學習空間的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實驗學校,兩堂課利用平板進行授課,師生互動自然。利用智能技術,高效完成了學習任務。兩年以來,我市各課題組致力於研究如何將信息化技術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深入融合,如何利用「智能技術」開展高效教學,如何藉助現代科技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
  • 期末評價「真會玩」,「快樂學習」說了算
    期末「無紙筆化」學科綜合評價活動,把期末評價變成趣味盎然的「大闖關」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學習興趣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來。孩子們通過一項項妙趣橫生的活動,快樂、自主、自信地體驗了英語學習的樂趣;在仿說、認讀、交際、遊戲等活動中充分展示了自己;通過想像、表演等綜合能力的展示,探索自己內在的學習潛能。
  • 明清茶文化在西方國家的傳播集中體現為,英國茶文化與美國茶文化
    明清茶文化在西方國家的傳播集中體現為,英國茶文化與美國茶文化在茶藝方面,工夫茶藝達到鼎盛,「鳳凰三點頭」等兼具藝術性與技巧性的動作走向成熟,對飲茶的環境、意境和心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儒家文化看重人格與品德,茶文化則有「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以茶品比人品,表明飲茶之人清明質樸、靜慮修身的人格特徵;道家文化主張天人合一、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返璞歸真,將人的生命融於自然萬物,認為人與自然界的其他存在是和諧共生、相互轉化的,茶文化汲取了其中的自然思想,認為飲茶的一切環節都要儘可能地簡單、純淨,不可破壞茶葉原有的自然品性;佛家文化提倡包容、給予、感恩與自省,它與茶文化的有機結合主要體現在禪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