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水平的提高,政府規劃的規範,民間潛力的發揮,以及不急於求成的時間,才能造就出一個個特色小鎮。
近兩年,特色小鎮建設成為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熱點,尤其是浙江省政府,已開始著手實施。目前在浙江,特色小鎮被定義為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
然而,實際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尤其是在目前中國地產突飛猛進的大局之下,只有少數小鎮能稱得起「特色」兩個字。
中國眾多城市的建設因為不重視差異化的建設與發展,導致許多城市面貌大同小異,成了「千城一面」,所以,儘管政府從一開始就確立了不要「千鎮一面」的思路,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且不說其他,就是小鎮的主體建築,要做特色就有很大難度。
前段時間,筆者有機會前往瑞士小鎮做考察。筆者居住的青島向來有東方瑞士之稱,尤其是青島八大關更有中國最美城區之稱,但真到了瑞士,對比之下差距顯現。
瑞士的每一個山區小鎮,做到了美就是競爭力。無論基礎設施,還是自家住宅,多維地展示了地貌特色、建築特色和生態特色。瑞士小鎮的特點在於求精而不貪大。阿爾卑斯屬於山區,平地稀少,根據地形地貌,做了整體規劃和形象設計,其建築密度較低,並藉助山勢,儘可能把房屋建築融入了自然之中。
瑞士小鎮非依託於高樓大廈,而是靠其建築特色和藝術風格。在一個鎮上,能看到十幾種建築造型,從古典主義到後現代,多樣而不衝突。外立面材質從塗料到金屬,應有盡有。瑞士人從小鎮功能定位出發,強化建築風格的個性設計和形象塑造,使傳統與現代進行了結合。
其次,瑞士小鎮的「生態優先」理念也值得借鑑。其所實行的「嵌入式開發」,在保留原始自然風貌的基礎上,數代人用幾百年時間打造出一個特色小鎮,讓環保、綠色、舒適成為了小鎮標準。
對比我國一些小鎮建築,差異立顯。除去北方的「千鎮一面」,反面例子莫過於福建等東南沿海的小鎮,莆田和溫州的部分商人賺錢之後,衣錦還鄉建設自家小鎮,但規劃建築失控,各種奇形怪狀建築在巨資興建後,紛紛拔地而起。整個鎮子,倒是有了個性,但喪失了美感。
思量之下,瑞士小鎮的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很好借鑑。
首先,通盤的規劃是急需的,這種規劃因地而異,既有嚴格槓槓,又能釋放相當的靈活性。如此規劃才能既在整體上整潔,又在單體上不失個性。其次,因其土地私有,產權永久,居民對房屋建設極為用心,質量之優並非是靠著急賺錢的開發商能建造出來的。當然,這需要以相當的財富積累作為基礎。再者,由於建設者具有較高審美能力,能在建築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加入其有水準的個性元素,也是極為關鍵的。
總之,審美水平的提高,政府規劃的規範,民間潛力的發揮,以及不急於求成的時間,或許才能造就出一個個真正的特色小鎮。□張百忍(地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