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上世紀80年代提出構想,1993年啟動第一期工程,2002年批准「填海計劃」第三期工程……但直到今年的1月20日,這條全長4.5公裡、車程5分鐘的香港中環灣仔繞道,才實現首階段通車。
在這耗費近30年發光陰中,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歷經多番波折:保護海港、填海官司、清拆天星碼頭、死守皇后碼頭、以及一連串的司法覆核,讓該工程延誤多年,造價也從最初預計的80億港元(69億元人民幣),飆升至360億港元(311億元人民幣)。
大公報專欄作家屈穎妍用內地不久前開通的「雅康高速」與之對比,稱這被譽為築路界的「珠峰」,施工難度大卻僅用時5年,投資230億元人民幣,她為此質問說,「西方式民主真的能利民嗎?」而見證繞道通車儀式的民建聯立法議員葛珮帆則感慨說,「大型基建政治化,以司法覆核阻撓基建,全社會都要付出沉重代價」。
香港中環灣仔繞道中環隧道出入口(圖自中新網)
4.5公裡、5分鐘車程,耗了30年
香港中環灣仔繞道,是一條橫跨香港殖民地時代和特區時代的工程項目。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由於港島主要幹道經常堵車,香港政府已提出「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以興建中環灣仔繞道及多條擬建的鐵路支線,並於1993年起啟動第一期工程。
2002年12月,香港行政會議批淮「中區填海計劃」第三期工程,填海面積為23.11公頃,以提供興建繞道的土地。
但在2003年,「保護海港協會」以臨時填海工程受《保護海港條例》監管為由,提出司法覆核,指稱繞道工程的填海「面積過大」,並稱城市規劃委員會當時通過的「灣仔填海計劃」第二期工程違反《保護海港條例》。
之後法院裁定政府敗訴,使得「灣仔填海計劃」第二期的工程批淮被迫取消。法官在判詞中還明確指出,除非有凌駕性公眾需要才可以填海,事前政府還須諮詢公眾。
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的司法覆核官司。經過多次博奕,雙方互有輸贏……
2005年香港政府為此修訂中環灣仔繞道設計及建築方案,並向公眾諮詢。根據當年的方案,該工程原本預計在2010年完工。但在此期間,除了填海爭議、司法覆核,還曾引起數次群眾運動。
為了配合填海需要,香港政府在2006年決定,把有著48年歷史的舊中環天星碼頭及中環天星碼頭鐘樓拆卸作道路和商廈用途,此舉引發香港部分民間團體的不滿,他們通過靜坐示威以阻止拆卸,後還演變成警民衝突。
後一年,香港政府又決定清拆殖民地建築——中區皇后碼頭。儘管聲明中一再強調,把皇后碼頭拆卸後會另覓地方重建,但以朱凱迪為首的保育人士深感不滿,甚至在碼頭髮起絕食抗爭,為此引發了一系列糾紛。
為了平息這些爭議,香港政府在2008年重啟填海範圍的公眾諮詢。最終在2009年工程才得以拍板動工。但此時,方案經修改後的造價,已經由原來預計的80億港元(下同),激增至328億元,2013年更是增至360億元。
林鄭:體會到在港推展基建並非易事
在今年1月20日早上8時,香港中環灣仔繞道首階段開通,首日便吸引了不少車輛試行新路。全長4.5公裡中,有3.7公裡為隧道,繞道實施雙程三線行車,主幹道限速為每小時80公裡,連接路限速則為每小時50公裡,駕駛人士可免費使用。
繞道通車後,駕車來往中環及北角東區走廊只需約5分鐘,有效紓緩幹諾道中、夏愨道和告士打道的交通擠塞情況。預計每年節省4000萬行車小時,減少1.1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48萬棵樹。
在正式通車前一日的儀式上,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還與一眾官員及議員,乘坐開篷巴士進行體驗。
林鄭月娥在致辭時感慨,她對繞道通車百感交集,足足三十年,終於到今日通車。她還提到,自己曾兩次參與繞道的建設,包括2003至2004年擔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時,處理填海爭議及官司,以及2007年以發展局局長身份向公眾解說為何要遷拆皇后碼頭,這讓她體會到在香港推展基建並非易事。
「但為了香港的長遠利益,我們須迎難而上;我們也需換位思考,嘗試去了解反對者所持的理由,看看有沒有化解的方法」,林鄭月娥認為,香港面對大型基建和土地發展帶來的種種問題,應該仍然以「迎難而上」、「求同存異」的精神,全力讓香港能向前發展。
港媒:兩條公路的反思
當天見證繞道通車儀式的民建聯立法議員葛珮帆感嘆說,繞道工程延誤多年,各行各業因塞車浪費大量時間,經濟損失不可估量,還加深了空氣汙染情況。「如果當年沒有填海官司故意刁難工程,繞道在數年前便應落成通車。」
葛珮帆表示,希望各方都吸取經驗教訓,「明白大型基建工程和跨境基建對本港發展非常重要,既能促進對外聯繫,有利經濟民生,還能製造就業機會。大型基建政治化,以司法覆核來阻撓基建,全社會都要付出沉重代價。」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發文表示,原先圍繞繞道的爭論,比實際興建更加費時失事。「這個橫跨殖民地時代和特區時代的繞道工程,反映了香港政府施政時存在的制肘,如舉步維艱,導致成本上漲,最終付出的代價是大家的血汗錢。」
大公報專欄作家屈穎妍則用在內地前不久開通的「雅康高速」與之進行對比。屈穎妍指出,這段全程135公裡、屬川藏公路雅安至康定段的公路,是全國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路段之一,被譽為築路界的「珠峰」。
沿途有129座橋,44條隧道。當中一個隧道口更處於海拔2000米的懸崖,一段9公裡山路更有24個髮夾彎……
「如此浩瀚艱巨的工程,連開山劈石鑿隧道,僅用了五年時間,總投資230億人民幣」,屈穎妍質問說,香港拖了30年、花了360億港元才建成車程5分鐘的填海繞道,這「就是香港人追捧的西方民主速度嗎?誰利民?誰虛耗?不言而喻了吧?」
香港中環及灣仔繞道正式通車(圖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