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乘以0 經典947
不得不說,面對疫情,古典音樂領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有些樂團不得不忍痛取消整個樂季,許多音樂節也就此停擺,就連大家最為期待的BBC逍遙音樂節也同樣深受影響。
眾所周知,逍遙音樂節以時間跨度長(每年7月至9月)、參與人數多(主場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可容納5000人)著稱。然而苦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今年音樂節最終給出了一個相對摺衷的方案——前期主要以播放往年演出錄像的方式進行,最後兩周開啟現場演出,但不設場內觀眾。
本周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就將為大家帶來「2020英國BBC逍遙音樂節」系列音樂會。
©gramophone
周一(10月19日)的節目將放送今年音樂節的首個現場演出(First night of the Proms),由芬蘭指揮家薩卡裡·奧拉莫執棒BBC交響樂團,瑞典合唱指揮索菲·詹寧攜手BBC歌手合唱團,共同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曲目設置上也頗具心思和意義。
正如現場主持人所提及的,美國作曲家埃裡克·惠特克從很早開始就致力於「虛擬合唱團」的探索工作,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歌手聚集於網絡在線製作音樂,或許他也不會預料到,這種線上合作的方式在2020年成了「主流」。
埃裡克·惠特克 ©classicalmpr
這次音樂會將上演惠特克所作的無伴奏合唱《睡眠》,2010年,「虛擬合唱團」就曾演唱過這部作品。
BBC歌手合唱團的18位成員站在偌大的觀眾席中,尚未獻聲前,燈光率先亮起,給人以十足的儀式感。演唱完美無暇,音色冷暖交替,從清涼到醇厚,最後如天鵝絨般。樂曲由三節組成,分別是「掛在月下的夜晚」、「如果夜晚噪聲擾動」、「夢變得深沉黝黑」,和聲時而讓人昏昏欲睡,時而又給人麻木之感。結尾處,在空靈的單音襯託下,所有歌者反覆詠唱「睡眠」一詞,音樂在漸弱中緩緩結束,給人以遐想和憧憬。
©ft
有樂評指出,在疫情導致的長時間沉寂後,再次聽到這樣的音樂,就仿佛「花兒在混凝土中生長」,這個比喻對於科普蘭的《寂靜的城市》(為小號、英國管和弦樂器而作)似乎更為貼切,這部作品本是歐文·肖於1939年所著關於紐約夜生活戲劇的配樂,而我們所生活的城市現在也正經歷著「寂靜」。
在阿爾伯特音樂廳現場,熒幕上投射出倫敦的地標建築以及歐洲其他城市的照片,我們看到的都是些門可羅雀的場景,沒有勃勃生機,沒有人聲鼎沸…指揮奧拉莫與樂手以這部《寂靜的城市》用音樂進行了反思,無論是兩位獨奏家還是樂團,都展現出了令人讚嘆的技術水準,也不乏深邃的音樂洞察力,將城市的寂靜與居民的內心世界一一展現。
有人曾說,這部作品讓人聯想到那位語出「離群索居讓我迷茫」的著名畫家愛德華·霍普,他畫作中的寂寞感同樣無處不在,那些不知名的小鎮、路燈上拉長的影子、深思熟慮的冷色調,都有一種遺世獨立的疏離感。
霍普畫作《小城市的辦公室》 ©metmuseum
音樂會壓軸的那首貝多芬《英雄》,契合了今年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主題,也遠離了前兩首作品的「安靜」基調,充滿了自信和對人性的頌揚。開篇的和弦充滿了力量,但BBC交響樂團的演奏並不「沉重」,切分音和略不規則的節奏帶來了音樂上的彈性。
每年的「開場之夜」總會有一些特別的元素,去年卡琳娜·卡內拉基斯成為史上首個指揮逍遙音樂節「開場之夜」的女性指揮家,彰顯了藝術上的平等理念。今年的音樂節,則由英國作曲家漢娜•肯德爾的《男式無尾禮服:瓦斯科•達伽馬》拉開了帷幕。
單看這個標題,或許在暗示我們應該著重整齊、頗有紳士風範地去參加一個派對?實則不然,這部5分鐘的作品寫於2020年,由BBC委約為本年逍遙音樂節開幕音樂會而作,它帶來的更多是沉思,而不是名利場上的浮華,作曲家肯德爾「試圖表達我們所擁有的不同的、且同時存在的身份」。
其創作靈感來源於20世紀下半葉美國塗鴉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1982至1983年創作的由圖形、文字、象形符號等組成的作品《男士無尾禮服》,作品中提到了15世紀葡萄牙著名航海探險家、第一位從歐洲繞過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遠航到印度的瓦斯科·達伽馬,在作曲家看來,這一事件所蘊含的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意涵正與2020年疫情下的世界語境緊密相關。
巴斯奎特《男士無尾禮服》 ©artbasel
巴斯奎特的其它很多作品也常會引起人們對非洲移民社群歷史的關注,而作曲家肯德爾本人也有著相似的背景,她在倫敦的溫布利長大,父輩是非洲移民,母親是一所公立小學的校長,祖父是一位爵士樂手,鼓勵肯德爾用任何形式的音樂或藝術創作。在她剛上學時,母親就讓她學起了小提琴和鋼琴,後來又涉獵聲樂和作曲,曾被BBC廣播三臺列入「35歲以下傑出女作曲家「名單。
對於自己是否在職業生涯中面臨過「身份認同」這個問題,肯德爾坦言自己是幸運的,求學時音樂專業的一些老師非常鼓舞人心,儘可能為她提供了一切幫助——「如果沒有這些支持,我就不會成為一個作曲家。我不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我從來沒有在少數族裔或性別問題上遇到過很艱難的挑戰」。
漢娜•肯德爾 ©londonsinfonietta
她一直致力於消除人們對此的偏見,呼籲藝術上的百花齊放,2016年,她以歌劇《黎明之刀》完成了自己在逍遙音樂節上的首秀,2017年又獻上樂隊作品《火花捕手》,並由英國首個以少數族裔音樂家為主組成的樂團Chineke! Orchestra協奏,2016年BBC青年音樂家得主、大提琴家謝庫·坎涅-梅森擔任獨奏。
Chineke! Orchestra ©chineke
今晚,就讓我們一同來聆聽這場特別的「開場之夜」,用音樂打破「寂靜」。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收聽方式:打開收音機,調到FM94.7經典947,或是用手機打開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即可收聽。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首播時間:每天20:00-22:00 重播時間:次日0:00-2:00,10:00-12:00
2020英國BBC逍遙音樂節
10月20日(周二)20:00放送
指揮:西蒙·拉特爵士
北德廣播愛樂樂團
鋼琴:內田光子
加布裡埃裡《十二聲部曲》
(選自《聖樂交響曲》第57首)
埃爾加 為弦樂四重奏與弦樂隊而作的《引子與快板》
貝多芬《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第一樂章「持續的柔板」
庫塔格·捷爾吉《...如幻想曲般的...》
加布裡埃裡《十二聲部曲》
(選自《聖樂交響曲》第58首)
託馬斯·阿德斯《黎明》
沃恩·威廉斯《D大調第五交響曲》
2020英國BBC逍遙音樂節
10月21日(周三)20:00放送
指揮:約翰·斯託加德
BBC愛樂樂團
男高音:艾倫·克萊頓
海頓 歌劇《菲利蒙與鮑西斯》序曲
布裡頓的《夜曲》
柴可夫斯基《悲歌》
柴可夫斯基《C大調弦樂小夜曲》
2020英國BBC逍遙音樂節
10月22日(周四)20:00放送
指揮:喬納森·科恩
小提琴:尼古拉·貝內德蒂
小提琴:凱蒂·德布萊策妮
小提琴:魯道夫·裡赫特
雙簧管:凱薩琳娜·史普蕾克森
雙簧管:莎拉·漢弗萊斯
小提琴:馬修·特拉斯科特
維瓦爾第《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亨德爾《降B大調大協奏曲》
維瓦爾第《D大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亨德爾的《帕薩卡利亞》
(選自歌劇《拉達米斯託》)
維瓦爾第《a小調雙雙簧管協奏曲》
查爾斯·阿維森《d小調第五大協奏曲》
巴赫《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2020英國BBC逍遙音樂節
10月23日(周五)20:00放送
指揮:阿爾佩什·喬漢
BBC蘇格蘭交響樂團
鋼琴:史蒂芬·霍夫
喬治·沃克《為弦樂而作的抒情曲》
貝多芬《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傑伊·卡佩勞爾德《晝夜循環的疊歌(黎明前的172天)》理查·施特勞斯《變形》
2020英國BBC逍遙音樂節
10月24日(周六)20:00放送
指揮:帕沃·雅爾維
愛樂管弦樂團
鋼琴:班傑明·葛羅斯文諾
小號:傑森·埃文斯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蕭士塔高維奇《c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莫扎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
2020英國BBC逍遙音樂節
10月25日(周日)20:00放送
大提琴:謝庫·坎涅-梅森
鋼琴:伊莎塔·坎涅-梅森
貝多芬《C大調第四大提琴奏鳴曲》
巴伯《大提琴奏鳴曲》
布裡奇《旋律》
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
由經典947(FM94.7)與歐洲廣播聯盟(EBU)合作呈現,全國唯一一檔每天播出來自歐洲名家名團與音樂節最新現場音樂會實況的節目。自開播之日起就受到聽眾和業內專家的密切關注與一致好評,頗具影響力。
廣播收聽方式:上海地區聽眾可打開收音機調至FM94.7收聽
手機收聽方式:下載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進入節目社區收聽及回聽往期節目
主播/統籌:周婕
編輯製作:周婕、小鈴、晨曦、應玥、長纓
融媒體:應玥、晨曦
監製:舒強、顧振立、紅柳
撰文:x0
原標題:《947愛樂廳·歐洲現場 | 今年BBC逍遙音樂節首場線下演出,用音樂打破「寂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