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為何將三清塑像丟入茅坑?車遲國或藏《西遊記》作者之謎!

2020-12-14 白馬晉一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

筆者通覽百回本《西遊記》原著發現唐僧師徒經過的多數國家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其國家名稱所表示的含義也極其含糊,如在大唐國、車遲國、烏雞國、祭賽國、寶象國、比丘國、女兒國、滅法國中,除了大唐國之外其餘國家都不存在,除了女兒國和滅法國之外,其餘國家名稱的含義令人費解。歷史上的唐僧取經故事發生在西域,這些國家名稱中會不會混有胡人的語言?

抱著這樣的疑問,筆者試圖用土族方言對此解密,果然得解:「烏雞」的諧音在土語中是「喝」;「祭賽」之諧音是「見」或「看見」之意;「車遲」一詞就是「扯吃」之意;「寶象」之諧音是指「保衛家鄉」之意(不排除古代的青藏高原還有寶國、象國之名稱)。整個連起來這些國家名稱是指一系列人類日常生活用語和詞彙。即「吃」、「喝」、「看」、「信仰」、「保鄉」等。不僅在字詞以及讀音上能判斷出來這些國家名稱的含義,且這些題名分別與相應的文本內容也是對應的、符合的。本節要分析的「車遲國」,就是要解決國家的民生問題,具體表現就是要讓和尚們也和道士們一樣能吃飽肚子,因此「車遲」國就是「扯吃」國,《西遊記》作者要好好扯一扯「吃」的問題!當然,所謂的「車遲國」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但「車遲國」國王的影子卻在中國的大明王朝。

詩曰:求經脫障向西遊,無數名山不盡休。兔走烏飛催晝夜,鳥啼花落自春秋。微塵眼底三千界,錫杖頭邊四百州。宿水餐風登紫陌,未期何日是回頭。

這首詩表面上是在說唐僧走過了很多地方、經歷了很長的歲月,並擔憂這「取經」大業何時見個頭?但了解了《西遊記》作者本人的背景之後,這首詩是西遊作者的一番憂國憂民之情、對朝廷及中華萬民前途的擔憂之流露;並對朝廷帝王的不滿和失望、對自己前途、歸宿的哀嘆!……

筆者推斷《西遊記》真正作者或是吳承恩忘年交陳文燭的愛婿——龍膺(《西遊記》原著作者一直存在爭議,學界對吳承恩是否為小說作者持保留觀點)。龍膺屢犯龍顏三次被貶官,在青海、甘肅等地為官十餘載;他祖上三代都是進士出身、朝廷官員。在這裡點出《西遊記》真正作者,意在解除讀者們太多對《西遊記》的困惑和誤讀。筆者為什麼要說《西遊記》真正作者是龍膺呢?有關這方面的論述留到後續文章,敬請留意。

從唐僧師徒在「車遲國」的經歷中,可以管窺到「車遲國」國王影射的是明嘉靖皇帝!下面從《西遊記》文本中挑選一些橋段,與現實歷史事件進行比對分析:

一、車遲國國王原型考證

孫悟空變作一道士,從兩個小道士和五百名做苦工的和尚口中得知一些車遲國概況:道士說:「你是遠方來的,不知我這城中之事。我這城中,且休說文武官員好道,富民長者愛賢,大男小女見我等拜請奉齋,這般都不須掛齒,頭一等就是萬歲君王好道愛賢。我那師父,呼風喚雨,只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卻如轉身之易。所以有這般法力,能奪天地之造化,換星鬥之玄微,君臣相敬,與我們結為親也。」眾僧也道:「他會摶砂鍊汞,打坐存神,點水為油,點石成金。如今興蓋三清觀宇,對天地晝夜看經懺悔,祈君王萬年不老,所以就把君心惑動了。」

聽信道士妖言、視「紅鉛(少女初潮之物)、秋石(尿垢)」為長生不老藥的帝王為數不少,但動用舉國之力崇道抑佛、毀寺滅僧,幾十年下來動搖國家根基的皇帝,在明朝就嘉靖皇帝一人。若要為小說中「車遲國」國王從現實歷史中找尋一位替身?他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小說中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也能與嘉靖朝的:陶仲文、邵元節、太監崔文、奸臣嚴嵩父子等人相對應。

小說中的國王聽信三位「大仙」之妖言,殘害佛教僧眾、強拆佛寺。當孫悟空滅了三個妖怪之後,國王竟然不知悔悟反倒啼哭。

歷史上的嘉靖帝就有如此表現:

嘉靖帝統治後期,由於國家承平日久,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嘉靖二十一年後更是移居西苑修玄。方士、道士們利用嘉靖帝夢想長生不死和靈瑞現象的迷信,屢行詐騙之術,愚弄嘉靖帝,使每年不斷修設齋醮,造成巨大的靡費。在用人上,嘉靖帝「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態度變化很大,對於權力把握很強,對於文官集團控制也很強。功臣、直臣多遭殺害、貶黜。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寇邊,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在嘉靖年間,南倭北虜始終是明朝的禍患。晚年嘉靖帝疏遠嚴嵩,起用徐階為內閣首輔,國家才再次走上了正軌。嘉靖帝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採取釐革縮弊、振興綱紀等改革措施,下令退還一些被侵佔的民田,汰除軍校匠役10萬餘人,開創了嘉靖年間的「新政」時期,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隨著嘉靖帝年齡增大加之長期服用有砒霜,水銀,雄黃,處女紅的丹藥,朱厚熜的身體每況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制長生妙藥獻嘉靖帝。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二月,戶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嘉靖帝大怒,下獄論死,為徐階所救。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駕崩於乾清宮,年60歲。廟號世宗,諡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在海瑞的《治安疏》中也明確提出:「傳給您長生法術的陶仲文,您稱他為師傅,可是他自己就已經死了。仲文尚不能長生不死,陛下您怎能求得長生?」……

道士陶仲文還為嘉靖帝釋放了一道「咒」:「二龍不相會!」意思是「父子相剋!」於是嘉靖帝一生不立太子,跟兒子們也永不相見。這在當時成為笑柄。

《西遊記》作者在本節文本中嵌入了這則典故:「這陣狂風果是兇,颳得那君王父子難相會」。

二、作者洗白了首輔申時行的身份

孫悟空與五百和尚對話時,莫名其妙說出了這樣一段話,行者道:「你們知我笑甚麼?笑你這些和尚全不長俊!父母生下你來,皆因命犯華蓋,妨爺克娘,或是不招姊妹,才把你舍斷了出家。你怎的不遵三寶,不敬佛法,不去看經拜懺,卻怎麼與道士傭工,作奴婢使喚?」

生活中但凡出家的和尚,不同的人必定會有不同的出家緣由,可以肯定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和尚都按孫悟空所說的,因「八字不合」而送去當和尚。但在本節橋段中挑明了和尚出家的緣由來自出生的八字不好。在嘉靖年間,確實有一位大臣名叫申時行,一直以來人們傳說他是尼姑所生。這種傳言對在萬曆年間成為首輔的申時行而言很不光彩。

有人以申時行的離奇出身編寫了彈詞作品,名為《玉蜻蜓》。由於其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後世之人又將《玉蜻蜓》改編為其他劇種廣為流傳。故事梗概如下:

蘇州南濠巨富申貴升(一般說書為金貴升)娶吏部尚書張國勳之女為妻,婚後感情不和。一日申貴升去虎丘遊玩,偶遇法華庵尼姑志貞,二人一見鍾情,於是申就留住庵中不思歸家,最後不幸病死庵中。此時志貞已身懷六甲,最後產下一子,取名申時行。志貞因畏人言,在申時行襁褓中裹上血書及申貴升遺物玉蜻蜓扇墜,讓庵裡幹活的婆婆深夜送子歸還申府。但婆婆在路上受驚,竟將孩子棄於山塘街桐橋頭。豆腐店店主朱小溪恰好路過,便將其抱回撫養。不久豆腐店毀於大火,因生活困苦,朱小溪無奈將孩子賣給蘇州離任知府徐上珍(山東蓬萊人),徐無兒子因而視為己出,即改名為徐時行,後又按徐氏排行取名為元宰。

徐時行生性聰慧,在徐上珍的精心培養下,才華橫溢,遠近聞名。十六年後,徐時行得中鄉試第一名,不久,徐時行將從東陽赴京殿試,此時徐上珍將其母智貞所書血書和玉蜻蜓扇墜交給徐時行,並告訴其身世。徐時行在血書中讀出親生母親為法華庵尼姑志貞(一作智貞),遂在赴京途中轉道法華庵,憑玉蜻蜓扇墜與親生母親相認,這就是在婺劇中非常有名的「庵堂認母」。

隨後徐時行繼續北上,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終於在殿試中一舉奪魁,嘉靖皇帝欽點狀元(查閱《中國歷代文狀元》第229-331頁記載,欽點狀元為徐時行)。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申時行也不例外。入翰林院數年,進宮為左庶子。左庶子是皇太子東宮左春坊的長官,職如皇帝的侍中。不過,申時行的具體職掌不是侍從東宮,而是以左庶子的身份掌理翰林院。此後,遷為禮部右侍郎,成為禮部的第二副長官。在這段時間內,世宗、穆宗兩位皇帝先後駕崩。隆慶六年(1572)六月初十,穆宗的皇太子朱翊鈞即皇帝位,年號「萬曆」,是為神宗。萬曆五年(1577),申時行出任吏部右侍郎。吏部掌管官吏銓選,職權頗重,列六部的首位。

申時行在萬曆皇帝任上擔任首輔,民間傳言他是尼姑所生。也有人通過復算他的「八字」認為:申時行出生後,測算「八字」的人誤讀了測算結果,認為這孩子「命犯華蓋,妨爺克娘」,故此孩子被送往尼姑庵(拋棄),後被徐姓貴族撫養成人,考中進士後將他的姓改了回去。至於真實情況如何,今人不得而知,但《西遊記》作者認為這些個和尚當初出家的緣由是他們出生的「時機」不對,在此似乎也在申明:申首輔並非尼姑所生,而是因他的「八字」有問題,是被送往尼姑庵的!《西遊記》作者為什麼要做如此申明呢?如果《西遊記》作者真的是龍膺,那麼答案就有了,因為首輔申時行救過龍膺的命。萬曆二十年,龍膺上《諫選宮女疏》,萬曆皇帝大怒要砍龍膺的頭,是申時行說情免了一死,後貶官到今天的西寧市戍邊,來西寧是萬曆二十三年。

三、豬八戒身上沾的屎溺

唐僧師徒來到車遲國,扣人心弦的故事橋段接二連三,讓道教三個「大仙」喝尿是其一,這也是近代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故事橋段之一,由此也派生出了很多人對《西遊記》主題的爭議。清代道家曾言《西遊記》是證道的;佛家認為《西遊記》是講佛的,「西天取經」嘛;政治家認為《西遊記》是講「造反」的,「孫悟空大鬧天宮」;近代學者們普遍認為《西遊記》是「講佛抑道」的,《西遊記》作者讓孫悟空打殺三個道教「大仙」、讓豬八戒將「三清」塑像扔到了糞便池,等等。

名著《西遊記》要反映的主題究竟是什麼?早年的胡適、魯迅等先生,他們倒是主張不要去研討《西遊記》主題,他們說:「《西遊記》被無數的道士、和尚搞壞了!」《西遊記》不外乎就是一部具有滑稽意義的成人童話,想要在這般天馬行空、漏洞百出的神神叨叨之中尋求什麼微言大義?真是愚蠢!……然而,名人的忠告絲毫沒有減弱後世讀者們對探索《西遊記》微言大義的熱情。一個世紀以來,找尋《西遊記》真正作者的研究還在持續,筆者認為找到真正作者很有必要,只有站在真正作者的立場上,結合作者一生的經歷、歷史背景去揣測他的寫作動機,了解他的寫作風格和手段,從外證、內證全面地、立體地去破譯隱含其中的密碼,這樣才能無限接近《西遊記》所要反映的主題之真實。

縱觀《西遊記》這部宏幅巨製,若單純地處在某個學說或思想去審視的話,得出的任何結論往往是偏頗的,因為任何一派思想都有其側重點,同樣的一件事物若用不同角度去觀察,結果也是不同的。比如:《西遊記》作者借豬八戒之手將那三清的塑像丟進屎溺池中,就憑這一橋段,很多學者認為《西遊記》作者是在污衊道教!作為讀者,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小說中某個角色的行為或語言能否代表小說作者的主觀意志?一部小說中會存在很多個代表不同思想、不同經歷以及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角色;高層、底層,正面和反面人物都會出場表演。哪一類人物做的事或說的話最能代表作者個人的意志呢?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審視整部小說作品,作品的主題思想肯定要受到作者本人意志的控制和影響,而影響作者本人意志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作者所處的社會現實。一部小說的作者,他個人的理想和現實社會之間的矛盾肯定能成為其作品主題。

既然西遊作者在「車遲國」設定了一個國王、三個妖道、五百個和尚與唐僧師徒之間的一段遭遇,通過故事中人物之間的對話獲悉,該國王十分寵信三個妖道,五百個和尚備受欺凌,現實中明朝嘉靖皇帝就是典型的例證。在嘉靖年間,滿朝文武想必對嘉靖皇帝的「崇道抑佛」行為難以苟同吧?嚴嵩父子投其所好也只是為了達成他們個人的罪惡目的而已。西遊作者在其作品中,表現出的立場則是旗幟鮮明、深惡痛絕。即使在嘉靖皇帝身邊的大臣們,他們也能及時意識到當朝皇帝受幾個道士的矇騙,會給大明江山社稷帶來巨大的災難(請參考歷史人物楊繼盛、海瑞等的簡介)。有道是知人論世,意思是只有把一個歷史人物置於他所處的時代來研究,才能真正理解這一人物;相反,若要認識和理解一段社會歷史,也可以透過歷史人物來觀察他生活的社會,把一位歷史人物理解透、理解正確了,也就有助於理解他所生活的時代。

明朝中後期的士人們,特別是像《西遊記》作者一樣的、文學水平處在頂尖一流的名士大家們,他們滿腹儒家經論,面對身邊不遠處的帝王、道教系統、佛教系統、道士、和尚和姦臣小人,還有岌岌可危的國家社稷,他們縱將滿腔熱血化為無限憤怒之情緒,無奈地潑灑在虛構的魔幻世界之國度——車遲國,那麼洩憤對象會是誰呢?至少,不會是道教系統!

《西遊記》本身是虛設的故事,追究豬八戒推翻了哪座道觀的塑像等問題毫無意義。但我們必須要留意的是,小說中如此這般的描述,能反映出作者本人怎樣的心境?能抒發作者怎樣的個人情感?小說中「大鬧三清觀」的始作俑者是孫悟空,實施破壞的是豬八戒,吃貢品而後撒尿給三個妖道吃的是他們三個;設置這個場景的人,肯定是《西遊記》作者——龍膺。龍膺三次被貶官的原因都是向萬曆皇帝上了諫言而惹怒了龍顏所致,龍膺文採超群、能文能武,曾有「湟中三捷」之戰功,更為出奇的表現就是龍膺率眾「求雨」,且大獲全勝!因此,龍膺已經具備了推翻「三清」塑像、親自上陣「呼風喚雨」的能力和底氣。

小說中,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行者道:「這上面坐的是甚麼菩薩?」八戒笑道:「三清也認不得,卻認做甚麼菩薩!」行者道:「那三清?」八戒道:「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左邊的是靈寶道君,右邊的是太上老君。」行者道:「都要變得這般模樣,才吃得安穩哩。」

孫悟空是假裝不知,還是明知故問?《西遊記》中,唐僧的這三個徒弟各有原型,孫悟空和沙僧都是胡王,不認得「三清」很正常;豬八戒在《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是朱八戒,百回本《西遊記》中變成了豬八戒的,他的原型是明朝的仙人,他是認得「三清」的。接著: 

那呆子急了,聞得那香噴噴供養要吃,爬上高臺,把老君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兒,你也坐得彀了,讓我老豬坐坐。」……行者道:「我才進來時,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門兒,那裡面穢氣畜人,想必是個五穀輪迴之所。你把他送在那裡去罷。」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來,把三個聖像拿在肩膊上,扛將出來。到那廂,用腳登開門看時,原來是個大東廁,笑道:「這個弼馬溫著然會弄嘴弄舌!把個毛坑也與他起個道號,叫做甚麼五穀輪迴之所!」那呆子扛在肩上且不丟了去,口裡嘓嘓噥噥的禱道:「三清三清,我說你聽:遠方到此,慣滅妖精,欲享供養,無處安寧。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暫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無窮,做個清淨道士;今日裡不免享些穢物,也做個受臭氣的天尊!」祝罷,烹的望裡一捽,灒了半衣襟臭水,走上殿來。行者道:「可藏得好麼?」八戒道:「藏便藏得好;只是灒起些水來,汙了衣服,有些醃髒臭氣,你休噁心。」行者笑道:「也罷,你且來受用,但不知可得個乾淨身子出門哩。」

從對話中,明顯可以看出孫悟空還能文鄒鄒,將「廁所」說成「五穀輪迴之所」,而豬八戒說出的禱文則是「大白話」。作者在這裡稱豬八戒為「那呆子」,特別還要插入衣服沾上糞水一事,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還要就聞著「醃髒臭氣」!作者借行者之口,表示為能否「得個乾淨身子出門」而擔憂。很明顯是在影射:「即使你朱家仙人再有能耐,能否洗清沾滿衣服的汙漬?」

面對滿桌的貢品,孫悟空再三提醒豬八戒享用時要注意風度,但豬八戒嘟囔:「都是偷著吃,還那麼講究?」

是啊!同樣是偷著吃,孫悟空也曾經在「蟠桃會」上偷過一次,儘管吃相不怎麼高雅,但值得肯定的是,也最為筆者所動容的是這位大鬧天宮的英雄,他吃飽喝足之後不忘將那些殘羹剩飯統統打包,拿回到花果山水簾洞給子孫們享用!他的「一窩」胡孫們是那樣的愛戴他,這與美猴王對他的「胡孫」們的仁愛和保護之情是分不開的。相反,豬八戒看到那些美食的反應是什麼?孫悟空伸出金箍棒敲打那呆子得手!

這就是西遊作者高超的敘事手段,看似遊戲,實際上潛藏著對明王朝君主們辛辣的譏諷。

接下來,三個妖道喝「聖水」,識破後遊戲結束。

「聖水」之事放在今天,多數讀者會認為是孫悟空一夥美美捉弄了三個妖道,並為三個妖道愚蠢的舉動而喝彩?實際上,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橋段普及了一下有關「聖水」或「長生不老藥」之類仙藥的常識。當年的道士陶仲文每天給明朝嘉靖皇帝服用的「仙藥」的主要成分就是美其名曰「紅鉛」和「秋石」,俗名就是少女初潮的經血和眾人的尿垢!

四、龍王現形

祈雨?俗名叫「求雨」。祈雨活動在中國古代肯定很盛行,翻開歷史年鑑,每次較大範圍的乾旱天氣都有記錄,每遇到乾旱天氣,民間或官方都會組織一系列祈雨活動。乾旱造成的後果首先是民不聊生,同時會引起皇權動搖。明朝嘉靖皇帝還組織人力在冬天進行「祈雪」活動,一位楊姓官員因此斃命於挺杖之下。

祈雨活動能求來雨水嗎?在筆者所在的青海河湟谷地——能!這裡有個自然常識,夏季很多情況下,空氣溼度已經達到百分百,也就是處於能下雨但還不下雨之臨界狀態,如果整個天空不受任何外來幹預,這種「能下雨」但「不下雨」狀態持續較長時段,直到轉變為「不下雨」狀態,這種狀態維持時間過長就是遭遇乾旱天氣。如果在這種臨界狀態,溼潤的空氣一旦受到某種擾動,飽和水蒸汽立馬凝結為水滴而紛紛墜落,這種轉變也促使地表氣溫下降,溫度的下降又降低了水汽的「露點」,露點溫度的下降使整個水汽集團從原先的臨界狀態全面崩潰,有了這種良性循環,下一場暴雨不再是問題。大功率的「聲響」是使溼潤飽和空氣從臨界狀態轉變為「下雨」狀態的幹擾因素之一,古代的求雨活動就是組織大量人力在山間行走、吆喝、敲鑼打鼓,總之,能發出「驚天動地」的響聲就行;今天的祈雨活動就是向雲層播撒「溴化銀」或「碘化銀」粉末就可以啦。「聲響」,「粉末」、「降溫」等都是促使雲層降雨的方法。(例證:2018年端午節,筆者好友魯阿吾在古崑崙山下舉辦了一場「花兒會」,有數千愛好文化的專家和群眾參與,天氣預報:多雲無雨。但在演出進行不到半個小時,傾盆大雨發作,演出結束不到十分鐘,晴空萬裡。這場雨的誘因即是大功率音響)

古人祈雨,內心裡是在祈求掌管雨水的龍王。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程序進行求雨,要是求不到雨,也就主觀地認為「龍王不在家」,或者覺得供品不豐盛龍王「不高興」所致。當然,按科學方法求雨也得觀天象一定要找對時機。

車遲國中唐僧師徒的祈雨過程,完全是《西遊記》作者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和有意布的局,完全是文學虛構。筆者作為《西遊記》狂熱讀者之一,絞盡腦汁思在思索的問題是西遊作者他哪來的勇氣和底氣,能夠借孫悟空之手將那四海龍王、風雨雷電諸神吆來喝去的?筆者的意思是:換作常人誰敢這樣去想?誰敢這樣去寫?明朝時期「神佛」理論早已普及了的,哪個文人如此膽大,除了不把諸天神不放在眼裡之外,對車遲國王也是張口「昏君」,閉口也是「昏君」!莫非?被筆者懷疑、且基本確定的《西遊記》真正作者龍膺,他也能和三國孔明一樣能呼風喚雨、借來東風不成?龍膺要是能夠求來大雨,解民於危難之中的話,他完全可以不把天神放在眼裡,甚至他自己可以扮演龍王的角色!隨筆者去查一下史料:

萬曆三十九年四月西寧一帶苦旱,龍膺四處奔走,積極雩祭祈雨,籌糧賑濟,極大的緩解了災情,拳拳愛民之心,昭然可見。(祥見《龍膺研究》,劉斌)

在《湟中詩》中:湟夏大旱,步禱龍湫,因仿蘇長公遺事縋虎頭骨於其下,遂大雨,湟人趙長史、鄒劉二茂宰、談運貳四君詩來誌喜,倚韻答之如數:

風逆靈泉四月涼,吐涎吹沫水生香。涔涔浪鼓千尋壑,晻晻雲聵百堵牆。賽禱野巫驚欲僕,歡呼稚子走如狂。四郊雨遍黃金界,龍燭崑崙借末光。

只言絕塞是龍沙,何意神池樹五花?膚合蒼崖雲似幕,林翻青海雨如麻。洛賢採筆揮耆社,彭宰緡錢付酒家。擬記小亭名誌喜,歸功天子慶無涯。(詩文來源請參考《龍膺集》)

……

果然,龍膺完全有資格在小說《西遊記》中擺下這樣一出祈雨陣勢!他能文能武、呼風喚雨,他三番五次上諫明神宗,仿蘇長公冒死為民請命。龍膺,難道他不正是從京城派來的一條龍嗎?龍膺於萬曆二十三年來到湟中,這「二十三」之數也從車遲國國王口中說了出來。

當初,唐僧師徒來到車遲國時,就聽得一聲吆喝,好便似千萬人吶喊之聲。唐三藏心中害怕,兜住馬不能前進,急回頭道:「悟空,是那裡這等響振?」八戒道:「好一似地裂山崩。」沙僧道:「也就如雷聲霹靂。」三藏道:「還是人喊馬嘶。」悟空前去打探……

這突如其來的「聲響」,原來是西遊作者預先鋪就的一條故事線索,預示著進入車遲國後要用這地裂山崩、如雷霹靂似的「響聲」去求雨!這「響聲」不僅僅是求雨發出的聲音,筆者聽得另一個響聲:孫行者高呼:「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贓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

孫悟空很輕鬆地求來了雨,且收拾了幾個妖精,還應車遲國國王之請,讓四海龍王現了原形!求得雨後還將一句「因風離海上,隨雨出崑崙」插進了詩文之中,您有沒有看出來《西遊記》作者在這一回中也完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車遲國國王看到的四條龍就是龍膺的祖父、父親、哥哥和他自己。孫悟空是萬能的英雄,要鋤奸他卻不行,他還得高呼:「老鄧……」!誰是老鄧啊?西寧城城隍——鄧訓是也!

分析到此,《西遊記》主題之謎也昭然若揭了!百回本《西遊記》是龍膺對宋代《取經史話》的改編,取化名:華陽洞天主人,因是改編,故用「校」而不用「著」。龍膺深愛的妻子陳文燭之女,只陪伴了他三年去世了,嶽父陳文燭大部分時間在四川,為了紀念取「華陽」二字,洞天二字指「吳」字,龍膺是吳國人,華陽洞天主人就是龍膺。

相關焦點

  • 豬八戒把三清像扔進糞坑,為何沒被報復?玉帝:動一下試試
    豬八戒是《西遊記》中最為逗趣的角色,在取經團隊中充當著插科打諢的角色,像是整個取經團隊的潤滑劑,有了豬八戒,取經團隊便不會那麼無聊,由此看來,豬八戒是一個妥妥的小角色,在西遊宏大的世界觀下,群魔亂舞,豬八戒是最不起眼的,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曾經也幹過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把三清像扔進了茅坑。
  • 車遲國三國師為何能驚動玉帝 獨家破解西遊記虎鹿羊三妖之謎
    車遲國三國師的五雷法為何能驚動玉帝?獨家破解西遊記虎鹿羊三妖之謎!《西遊記》車遲國一回,疑點重重,有人好奇「車遲國三妖為何能求雨」,有人感慨「車遲國三位大仙死的冤」,有人追問「車遲國三怪師傅是誰」。姜子認為,《西遊記》車遲國一回,有一件十分費解的事情:車遲國虎鹿羊三妖的五雷法能夠驚動玉帝,卻連最基本的長生不老都做不到。
  • 孫悟空路遇車遲國時,為何推倒三清石像?是如來教唆的嗎?
    大家看了標題以後可能只對師兄弟三人推倒三清石像感興趣,但是並不清楚他們在車遲國發生了怎樣的劇情,導致這三兄弟推倒三清石像,接下來小編概括一下。車遲國來了三個道士打扮的三個人,號稱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來到以後呼風喚雨,幫助車遲國擺脫了大旱。
  • 西遊記劇組經費緊張,這一集三清雕像由真人出演,觀眾愣是沒看出
    和特效組一起搭配的應該就是道具組了吧,因為西遊記是一部比較魔幻的著作,裡面的一些景物肯定和現實存在的有些區別的,像什麼大蟠桃都是紙糊的,而且也可以發現西遊記中很多都不是道具是真的,例如豬八戒和孫悟空打死的那條蟒蛇。更奇怪的就是連雕像都是真人出演的。
  • 86版《西遊記》車遲國鬥法:血腥鏡頭是豬肉,豬、猴之尿是啤酒
    其次,這一集的故事也幽默有趣,是《西遊記》中膾炙人口的一個故事。話說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了車遲國,看到國內的僧人被朝廷抓去做苦力,而道士卻受到全國上下的推崇。
  • 和尚打敗了道士,《西遊記》車遲國鬥法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車遲國鬥法是指《西遊記》第四十四回至第四十六回所描寫的內容,寫得相當精彩絕妙和跌宕起伏!透過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華麗優美的語言描寫,我們看到的是西遊記裡比較明顯的尊佛輕道,揚佛抑道的思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監管的少年道士,個個星冠耀耀,衣著光鮮且悠閒自得!經過詢問得知,由於和尚屢次求雨未果,惹怒國王!而新來的三位道人(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卻法術無邊,一求即中,由此三人攛掇國王毀佛興道,眾多和尚被折磨之死!行文至此,甫一開始,就讓我們對道家平添了幾分不屑和不滿!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作者對道家的貶低寫的更為露骨和明顯了。
  • 西遊記裡,孫悟空為誆騙豬八戒去廁所,竟發明了一個雅稱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西遊記》裡,孫悟空誆騙豬八戒去廁所時的稱呼。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取經路上,囉嗦的師父、機智的猴子、故作憨態的豬八戒、以及任勞任怨的沙僧,大家有時相互鬥嘴,也並不顯得那麼寂寞。最為有趣的,還是孫悟空與豬八戒的相互逗趣甚至拆臺。有一回孫悟空誆騙豬八戒去廁所時,竟發明了一個雅稱。
  • 《西遊記後傳》中,無天代替了如來就能統領三界?三清四御呢?
    在看《西遊記後傳》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彈幕中吐槽編劇把無天設計的太厲害了,連玉帝三清都不是對手,這主要還是跟神話體系的認識不同有關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神話體系基本上都是《西遊記》和《封神演義》衍生出來的。這兩本書誰前誰後無從考證,但是其中有很多相同的人物和相似的情節。
  • 車遲國背後是佛道相爭還是三教歸一?
    當孫悟空在車遲國把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消滅掉之後,國王倚著龍床淚如泉湧,於是悟空對國王說了這麼一段話:行者上前高呼道:「你怎麼這等昏亂!現放著那道士的屍骸,一個是虎,一個是鹿,那羊力是一個羚羊。不信時,撈上骨頭來看。
  • 《西遊記》車遲國虎鹿羊三國師為道教正統,為何天庭無人來救?
    《西遊記》車遲國虎鹿羊三國師為道教茅山正統,為何天庭無人來救?在《西遊記》中,車遲國是孫悟空和道家之間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鬥爭。車遲國是道教據點,這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唯有一點畢竟奇怪,就是這裡的和尚地位奇低,和尚這個職業在這個國家是不受歡迎,甚至被絕對打壓的,孫悟空剛剛到這個國度,就發現和尚在做苦役,而監工的是道士。此國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是尊崇道法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得從20年前說起。
  • 孫悟空為何敢推倒三清老祖塑像,尿尿給虎羊鹿三仙吃呢?
    孫悟空為何要推倒三清像,尿尿給虎羊鹿三仙吃呢?  因為虎羊鹿三仙不是尋常的妖怪。他們一沒有殺人害命,違犯天條。二沒有抓捕唐僧,破壞取經。對於這樣的妖怪,孫悟空要打殺,師出無名!  孫悟空就是要挑起虎羊鹿三大仙對取經團隊的仇恨,給虎羊鹿三仙扣上一個破壞取經團隊,妖言惑眾,殘害君王的罪名,然後將虎羊鹿滅殺!  孫悟空在搞釣魚執法,故意設局引誘虎羊鹿三大仙犯錯誤。  孫悟空啥時變成了心機婊,只問結果,不計手段呢?  因為他已經得到了佛派高層的指示,不得不這麼做!
  • 《西遊記》通關文牒沒有烏斯藏,細節表露的愛國,給作者點讚
    在《西遊記》故事中,為了彌補歷史上的「汙點」,故事中的唐太宗為唐僧進行了官方認可,並發放了通關 文牒。用現在的說法,就是給了有效的出國考察的護照。於是,每到一個國家的國都,都要「倒換通關文牒」,甚至,很多大型得到州府,也有相關的操作。
  • 紅孩兒變觀音被戴金箍咒,孫悟空假冒三清老君為何沒有收拾他?
    其中有一個連如來都怕的女妖曾經冒充菩薩,自稱「半截觀音」,結果被觀音菩薩推薦的昴日星官一招斃命,被豬八戒打成了肉醬。她就是毒敵山琵琶洞的蠍子精。事情發生在車遲國三清觀。車遲國的三個國師,也就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孫悟空三兄弟夜裡闖進了觀裡,為了偷吃供果,公然變成了三清的樣子,還把三清的神像扔進了廁所裡。以賜聖水的名義,把自己的尿水假冒聖水讓三清的徒子徒孫們給喝了。這就等於是公開上門踢館,不但褻瀆了師父的神像,而且侮辱了眾多的弟子。
  • 唯一供奉豬八戒的寺廟,已有6百年歷史,看到塑像遊客
    導語:世界唯一供奉豬八戒的寺廟,已有6百年歷史,看到塑像遊客都笑了現在大家去旅遊,一般在山上都會看見廟宇,中國人一般都會進去拜一拜
  • 車遲國虎鹿羊三妖之死的背後,玉帝如來各自心懷鬼胎
    有人說,在西遊記第45、46回中,車遲國出場的所謂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都死得很冤?確實是。從表面上看,虎鹿羊三妖在車遲國傳播道教,還大顯神通,讓這個國家風調雨順20多年,除了害苦了一批僧眾,排斥佛教,並沒有做出什麼極大傷天害理之事。
  • 《西遊記》中色字當頭的豬八戒遇見美麗的女兒國國王,為何沒動心
    豬八戒在《西遊記》這本書中是個赤裸裸的色鬼角色設定,早在《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本回講的是豬八戒撞天婚的著名橋段,書中有一段記載把這八戒的色描寫的入木三分。書中寫到:八戒道:「你看娘說的話。那個沒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幾個,你女婿也笑納了。
  • 孫悟空和豬八戒都會變化之術,那麼沙僧會什麼?西行路上為什麼不用
    豬八戒修煉的天罡三十六變才是全攻擊法術,菩提祖師一開始想要教導猴子修煉的是天罡攻擊法術,但猴子惜命,因此學的是地煞七十二變。 孫悟空之所以在西遊記中擁有那麼強大的肉身力量,全得益於吃了老君金丹和蟠桃,而後又被煉製一番才有的效果。單靠七十二變,孫悟空的肉身其實並不強。
  • 《西遊記》中豬八戒可謂色膽包天,遇到女兒國國王,卻沒有動心?
    豬八戒在遇到蜘蛛精變的美女時,她們正在洗澡,老司機就再也忍耐不住了,也跳進了河裡,一起玩耍。早在《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本回講的是豬八戒撞天婚的著名橋段,書中有一段記載把這八戒的色描寫的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