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才,亦是瘋子,他孤高自傲、詆毀女人……卻是最本真的人

2020-12-25 悠南書館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他們桀驁不馴、自命不凡,滿腹才華卻又顯得格格不入。似乎有才的人,大多不合群。他們有的孤獨得近乎發瘋,又在發瘋中結束孤獨。他們是天才,也是世人眼中的瘋子。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這樣一個天才瘋子的故事,也許在他的故事中,也曾有過你的影子。

作為土生土長的德國人,他卻對這片土地厭惡至極,覺得那裡的文化均被玷汙,也因此被罵德奸;他對盧梭提出來的人人平等嗤之以鼻,認為人就應該分三六九等,由精英統治第一階層;他曾無數次的在他的文章中辱罵女人,可偏偏他這一生中的愛情,都是愛而不得。

可就是這樣一個品行看起來極其糟糕的瘋子,卻在全世界收割了一大波迷妹迷弟。就連咱們國家的文學泰鬥:梁啓超、王國維、章太炎和魯迅……都對他有著孜孜不倦的研究。

他就是在歷史上頗受爭議的思想家、哲學家、藝術家、評論學家、語言學家、天才瘋子——尼採。

而今天我們要讀的是他的自傳《瞧,這個人》。

別人的自傳都是講生卒年以及生平事跡,而這本自傳和尼採的本人一樣顯得格格不入。書裡面並沒有太多涉及個人生活,而是依次介紹了自己寫的文章,而透過他的作品,我們能夠窺雪梨採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01 孤高自傲,眾人皆醉我獨醒

很多人接觸尼採,大多是從他金句開始的。你可能對這個人不太熟悉,如果談及他的話,你可能不會陌生。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

在尼採生活的那個時代,處處浸染著猶太基督教的氣息,這些宗教死死地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人們信仰上帝,也絕不允許任何人褻瀆上帝。可尼採偏不這麼認為,在他的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他說道:「是一條不潔的河,我們要是大海才能接受一條不潔的河而不自汙。」我們要做的不是壓制自己的本能,而是要把自己變得更強大,接受最本真的自己。

尼採向基督教宣戰,稱上帝已死,在沒有上帝的世界裡,人們必須要建立新的價值觀,一切的價值都應該被重估。人們的原有價值是被別人灌輸的,而現在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對的,這便是尼採的價值重估理論。

尼採的這些思想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是極其合理的,然而這些話對於100年前的德國人民來說,卻是離經叛道的瘋語。尼採因此也被認定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

尼採確實是一個實打實的天才,儘管他的著作被很多學術質疑,但這並不妨礙他在青年時期發表的《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等作品收割了一堆骨灰級粉絲,而他的這些粉絲也只敢悄悄拜讀他的作品而已。

尼採是孤獨的,在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裡,沒有人理解他。而他也樂得自在,他也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他寫道:「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人,但卻不為任何人而寫的書。」

在這本《瞧,這個人》,他無不自負地說道:「現在沒有人能讀懂,我將來也沒有!」他也曾說過自己的思想,只有百年以後的人才能懂。

這是怎樣一個孤獨的靈魂哪?而今天世人也穿越了百年,給他當初說過的話上了一個肯定的印章。他的那聲上帝已死,讓原有的宗教信仰搖搖欲墜,也奠定了西方現代哲學的基礎。只可惜這個人卻看不到今天了,不然也會欣慰的吧。

02 愛而不得,因愛生恨

前面我們說過尼採有仇女情節,這其實說來也奇怪,歷史上不少名人在女人問題上往往出現很多無法理解的現象。在他們的意識裡面,女人就是低人一等。具體我就不給多舉例了,我們還是來深挖一下尼採仇女背後的故事吧。

尼採的處女情結一方面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出生在一個多女性的家族,父親的早逝,弟弟的夭折讓她成為這個家族裡面唯一的男性,而他身邊往往圍著一群女人讓她喘不過氣來。他討厭妹妹的聲音,認為女人就是生兒育女的工具,作品中多次提及女人的愚蠢以及懦弱。

仇女情節的另一個原因,是尼採的愛而不得。這一生中也有過幾次戀情,卻都無疾而終。他曾瘋狂過,愛戀過,會為了心愛的女孩子繼續一封情書。他最廣為人知的戀情是她和莎樂美的那一段。

尼採對莎樂美一見鍾情,並迅速墜入愛河,兩人互生好感。但當尼採向莎樂美求婚時,她果斷地拒絕了。莎樂美是一個獨立的女性,她還不想結婚,也絕不依附於男人。

莎樂美有很多愛慕者,即使被拒絕以後,尼採還是常常和莎樂美以及她的一個男性朋友,三個人保持著良好的朋友關係。

如果能夠這樣長久下去也不失為一個好結局,可是在尼採妹妹的攪和下,尼採和莎樂美徹底斷絕了聯繫。

與尼採斷絕關係以後,莎樂美迅速和另一男子協議結婚,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夫妻,可尼採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做的是大部分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也真正活出了最真實的自己。

《瞧,這個人》其實還有另一個似是而非的副標題:一個人如何成為他自己。這也是很多人需要考慮的問題。其實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身邊那些看似離經叛道的人,反倒過得最瀟灑,他們才是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一些,因為你好歹要失去它。」

人活在這個世上,做自己才最開心。

相關焦點

  • 他是天才,亦是瘋子,他孤高自傲、詆毀女人……卻是最本真的人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他們桀驁不馴、自命不凡,滿腹才華卻又顯得格格不入。似乎有才的人,大多不合群。他們有的孤獨得近乎發瘋,又在發瘋中結束孤獨。他們是天才,也是世人眼中的瘋子。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這樣一個天才瘋子的故事,也許在他的故事中,也曾有過你的影子。
  • 為什麼愛因斯坦是天才,而他的兩個孩子卻是瘋子?
    為什麼愛因斯坦是天才,而他的兩個孩子卻是瘋子?沒有人可以否定天才就是天才,這是不容置疑的問題。而愛因斯坦自然就是最成功的那一類天才,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說世界上也是公平的,他給了你什麼,也會讓你失去什麼。
  •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為何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的兒女卻是瘋子
    為了獲取寫作素材,他前往多間精神病院,與各類精神病患者進行了直接接觸,深入交流。結果他發現,或許所謂的「精神病患者」並不是有病,而是他們的思維已經達到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層次。當他們的言論發表出來後,與現實常識相反,因而被認定有病。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天才與瘋子或許只有一線之隔。
  • 他是全世界最難理解的天才,有人說他是「神」,而有人說他是瘋子
    前言前幾年的時候有一個暢銷書,特別火,這本書叫做《左手天才,右手瘋子》。一經發出就獲得了極高的銷售量,被眾多讀者所喜愛。有時候也會思考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精神病人,所處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嗎?我們這個世界真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四維世界嗎?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陳小春對女人放狠話
    陳小春吐槽女人應採兒怎麼看?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網絡劇講述了一群高智商的人被誤解成瘋子的故事。影片通過與「非常態人群」進行近距離訪談,從一個看似「瘋癲」實則「理性」的視角重新解讀人體、心理學、哲學、量子物理學等方向的知識架構,為時下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給自己思想造反的機會。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瘋子的世界,讀著讀著我卻開始懷疑人生
    我們總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堵牆的距離,最近又翻看了一遍前幾年很火的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書的作者據說是多年保持和精神病人接觸,對於他們很是了解,而在他筆下,這些被稱為「精神病」的人,不只想像力超群,還有這讓人嘆為觀止的舉動和聽起來很有邏輯的理論,看久了,我甚至會覺得他們說的還挺有道理。
  •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天才,但是他的兒女是瘋子?這是為什麼呢?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天才,但是他的兒女是瘋子?這是為什麼呢?如果要說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那真的是數不勝數了。牛頓,愛因斯坦,法拉第等等都是流傳百年的科學家,他們的成就那也是有目共睹的。牛頓因為蘋果下落髮現萬有引力,他的力學三定律奠定了宏觀物理學的基礎,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徹徹底底的打破了人們傳統的認知,現在看起來仍然是不可思議。法拉第的貢獻在於他發明了發電機,真正的使人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但是在這麼多科學家裡,愛因斯坦的兒女卻都是瘋子,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希特勒:天才榮光照耀下的瘋子,他的野心,將德國拖入二戰深淵
    阿道夫·希特勒,他是一個瘋子、戰爭魔鬼,卻也是一個天才。他是世界的瘋子,是魔鬼。然而,誰能想像到,這樣一個瘋子,他年輕時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家,理想工作則是成為一名牧師,他甚至反對虐待小動物。不同於軸心國某些人的無恥作風,希特勒甚至在某些方面算得上十分正派,他一生中就他自身作風而言幾乎從未做過一件窮兇惡極,奸淫擄掠的事情,哪怕擔任國家元首的身份,他也從未貪圖享受,堪稱生活簡樸。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高銘——這世上,何為天才?又何為瘋子?
    哲學家與瘋子的區別在於:一個只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 ——高銘這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人都有精神病
    [導讀]在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精神病的一種表現。當然,比起書中把所有人都看成動物的小姑娘,我的病情算是比較輕。比如語文老師,在朗讀一篇課文到動情之處,就忍不住眨眨眼、用手撓撓脖子,像極了只山魈;溫厚的政治老師則是頭牛,每當他回首微笑時,嘴裡就仿佛嚼著草料;沉重而優雅的數學老師,一出現就地動山搖,當他龐大的身軀堵住黑板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隻駱駝。這種「能力」(姑且稱其為能力)並未隨著年齡增長就消失。
  • 美麗心靈:豆瓣9.0,真實故事改編,堪稱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電影版
    幾年前一本名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籍橫空出世,這本書籍是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和國內多家精神病院以及公安部機構裡的非正常人士進行溝通,並以對話的形式寫作了一本瘋子與天才的書籍。因此說到這裡真的會讓人細思極恐,這會讓我們質疑,到底誰是精神病?那些精神病人的認知為什麼就如此的超越常人?也許天才和瘋子本是一體,天才有瘋子一般的屬性,而瘋子也有天才般的認知。有一部電影就介紹了一個關於瘋子和天才的故事,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所以十分的具有說服力,這部電影就是在豆瓣上獲得高分評價的《美麗心靈》。
  • 《解密》:一個從瘋子到天才的瘋子,一個從天才到瘋子的天才
    而這樣一位為國家、為家族爭光的天才少女,卻因為林家這個混頭死在了醫院的產床上。這個混頭就是容金珍的父親。容金珍的父親林家少爺,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罪名滿貫的「大頭鬼」。從12歲流入社會到22歲死,「大頭鬼」10年間犯下了數十起命案,玩了數以百計的女人。原本數一數二的豪門林家,也因為「大頭鬼」散盡家財。
  • 一個人與一群人: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如果你沒有讀過這本書,或許你會覺得這本書知識記錄一些瘋子的風言風語,但其實並不是。他可以如」正常人「一般與你交流,回答你的問題,當他向你講述故事時,仔細聆聽,」那真的時假的嗎?「,或許你心中便會有這樣的疑問。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我可能是個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了解到瘋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正常人在中間。一步天才,一步瘋子。
  • 天才,還是瘋子
    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偶然間,我讀到了這本書。還記得那是在去年,剛看到書名--《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我就開始猜想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我翻開書,只是看著目錄,我就知道,這與我平時看過的書都不一樣。事實上,它確實與眾不同。
  • 天才?瘋子?一念之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與《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相遇是一次巧合碰巧看到了這本書,被它的題目所吸引。左和右的劃分在哪裡?天才和瘋子的標準又是什麼?為何說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帶著種種疑惑,開始了這次遠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由高銘所著,書中解釋,此書為國內真實精神病人訪談手記。知乎上有很多人質疑訪談內容的真實存在性,精神病患者真的有這麼強的邏輯性、空間想像能力麼,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我認為本書內容是在一部分真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的加工。
  • 天才和瘋子僅一線之隔?愛因斯坦是天才,為何他兩個孩子是瘋子?
    數據顯示,在全球76億人口中,智商能夠達到130的人不足0.01%,更不用說達到160了,我們普通人的智商平均只有100,根據科學界定義,智商如果能夠達到140以上就算是天才,而擁有160智商的愛因斯坦簡直是超級天才了,問題來了,智商高達160的愛因斯坦卻生出兩個不正常的孩子,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呢,難道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用瘋子角度看世界,還是天才思想去成長
    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震驚了一下的,因為我看到這書中內容的方向是一本精神疾病的病人訪談錄。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更為直接深刻的了解到「瘋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其實在我看來,瘋子和天才是一樣的。他們都有著過人的聰慧以及獨特的思維方式及角度。
  • 愛因斯坦被稱為天才,為何他的一兒一女卻是瘋子?原因其實很簡單
    按理說,這些孩子即便沒有繼承他超高的智商,也應該是很聰明的人,但是可惜的是他的一兒一女都是瘋子,這是為什麼呢?而另外兩個就是那個一兒一女,最令人惋惜的就是她的女兒,這個女兒是他的私生女,從出生開始就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另外一個就是他最小的兒子了,他的兒子也很可憐,在19歲的時候,檢查出來了也患有精神疾病。大家肯定會想,愛因斯坦如此的成功,還是個天才,他的兒女怎麼會是瘋子呢?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說法正確嗎?天才是沒被證實的瘋子?
    天才和瘋子真的是一線之隔?他們的區別在哪裡?應該如何評價《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部書?網絡上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混淆了天才和瘋子之間的界限。比如,說:天才是成功的瘋子,瘋子是失敗的天才。又有人舉出了例證,說畢卡索、張大千、梵谷這些人類藝術史上的天才人物,生前都有一些瘋瘋癲癲、神經兮兮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