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橋到了,有到四川大學、成都七中的乘客請在本站下車……」8月19日,成都市民徐琿驚喜地發現,地鐵語音播報有了新內容,「報站的時候順帶告訴乘客附近有哪些地標可去,既方便本地市民出行,也方便外地遊客了解成都!」網友表示「這聲音,愛了愛了」,還有不少網友留言,「希望出方言播報」「啥時候成都話版本安排上」「能加上成都話報站就更好了」。
8月20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軌道集團下屬成都地鐵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地鐵傳媒)獲悉,為進一步提升成都地鐵服務水平,成都地鐵語音播報開啟「聲」入人心新模式,即在常規報站語音提示之上,增加對學校類、公園類、城市形象、商業中心等內容的公益播報100餘條。此外,成都地鐵同步在20輛地鐵列車上線弔旗廣告展位,「花式」打造城市新記憶。
花樣報站打造成都「專屬記憶」
「窗含西嶺千秋雪,成都大邑提醒你,前方到站孵化園……」此前,成都地鐵以「詩歌報站」的形式,對成都大邑進行城市形象推介,取得不錯反響。
「繼『詩歌報站』之後,公益語音播報將成為促進城市文化宣傳,提升城市形象的新方式。」成都地鐵傳媒負責人介紹,此前,成都地鐵站內語音播報以到站提醒、上下行扶梯提示等內容為主,今年,為增強乘客出行體驗,成都地鐵傳媒特地錄製公益出行提醒,取得不錯反響。
那麼,公益語音播報內容在選擇上有哪些考慮?一是就近「取材」,方便乘客出行。成都地鐵傳媒聯合教育局、衛健委、公園城市局等機構,在成都地鐵所有開通網線,對地鐵站周圍的學校、醫院、公園等進行語音報站。
同時播報內容還會結合成都地鐵線網,打造城市「專屬記憶」。2020年成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地鐵線路隨城市發展逐漸鋪開,串聯起成都範圍內著名景點、公園、學校等。在地鐵語音播報內,添加富有成都記憶點的內容,便於市民、遊客更好地了解成都,形成串聯起城市地標的「專屬記憶」。
「在相對封閉的地鐵空間內,乘客對語音播報的注意力會大幅上升,高頻重複聲音讓乘客記憶深刻。」成都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好成都地鐵公益語音播報,既能提升乘客出行體驗,提高城市公共運輸服務水平,又能做好城市宣傳,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供支撐。
弔旗廣告加入地鐵「朋友圈」
「大運號」「青春快線」「TOD號」……近年來,在成都地鐵列車上,充滿新意設計的視覺元素為市民出行增色不少。其中,主題列車正加速成為成都地鐵的精品IP。
最近有細心的乘客發現,在地鐵列車上,還多了一位新「朋友」——弔旗。小巧的身形,精緻的設計,「居高臨下」的位置能迅速搶抓乘客的眼球。
弔旗相對於主題列車來說就比較「迷你」了,但它又多了靈活與矚目的屬性,小小身軀也可以成為列車上最靚的風景。
目前,成都中心城區1000萬人口中,每天超過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人,會選擇地鐵出行。成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隨著6、8、9、17、18號線的陸續開通,更多人將加入「地鐵圈」,地鐵也將在成都人的日常出行中,變成更重要的存在。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圖據成都地鐵官方微信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