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紫荊能蟠扎出美麗的造型呢, 其實答案在於紫荊的枝條柔軟,萌發力強耐修剪,首先淺析常識。紫荊也稱滿條紅、蘇芳花,豆科紫荊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直立叢生,樹皮灰白色。單葉互生,近圓形或角狀圓形。花先於葉開放(幼株及嫩枝則花與葉同時開放,2~10朵聚生於主幹或枝條上,花冠蝶形,紫紅色或粉紅色3-4月開放。莢果長條形,扁平。
紫荊屬植物約8種,我國有紫荊、巨紫荊、黃山紫荊等5種以及變種白花紫荊。其中的黃山紫荊根幹虯曲多姿,呈黑灰色,如同火燒過的木炭,非常適合製作盆景。
紫荊的繁殖可用播種、分株、壓條、扦插等方法。製作盆景也常用那些生長多年、形態奇特、古雅蒼勁的老樁,園林部門在城市擴建、公園改建時常有淘法的紫荊老樁,可進行收集,作為製作盆景的材料,一般在冬春季節移栽。
用紫荊幼苗作為材料,可加工成直乾式、雙乾式、斜乾式、叢林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當幼樹生長到粗度2釐米左右時可對其進行蟠扎造型,使樹幹有一定的彎度,以增加美感。對於生長多年的紫荊老樁,則要根據樹樁的具體形態進行造型,製作出不同形式的盆景。因其葉片較大,樹冠宜採用白然式,以突出樹種特色。
紫荊的枝條柔軟,易於造型,萌發力強,耐修剪,可在生長季節,採用蟠扎與修剪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造型,老枝蟠扎作彎時應謹慎,以免折斷。由於紫荊是在老枝上開花,新枝上幾乎沒有花,因此造型時應以老枝為樹冠的主體,注意枝條的走向,使之分布均勻合理,切忌凌亂。所保留的枝條不要過多,以疏朗為好,不要像其他樹種那樣將細小的分枝修剪成密密匝匝的雞爪形或鹿角形,可將較大的枝條星現在樹冠表層,以免開花時花叢被小枝所遮擋,有礙觀賞。上盆時可將部分老根露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虯曲古樸。
紫荊喜溫暖溼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製作好的盆景平時可放在光線明亮、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即使盛夏高溫時也不要遮光、若光照不足會使枝條徒長,開花稀少,生長期澆水要「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避免盆土積水,特別是花期更不能澆水太勤,以免因土壤過溼縮短花期。每年的春、秋季節每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稀薄液肥肥液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以滿足生長要求,延長花期,促使花蕾的形成,夏季高溫時則要停止施肥。
花後對植株進行整型,剪除多餘的長枝,並保留一部分新枝,為下一年的開花作準備。若不考慮觀果,可在莢果剛剛長出時將其摘除,以避免消耗過多的營養,影響枝幹的復壯。平時對新生的枝條應隨時蟠扎,對過長的枝條及時縮剪,影響造型的枝條更要趁早剪掉,以保持造型的完美,並增加其內膛的通風透光性,有利於植株生長。秋未或開花前作最後的修剪,使植株定型。
冬季移至室內陽光充足處或室外避風向陽處越冬,保持0~10度的溫度,如果溫度過高,植株會提前萌芽,反而對第二年的生長不利。
每年的秋季落葉後或春季開花前翻盆一次,換盆時將過長的根系做適當的修剪,不可用手撕,這是由於紫荊的根皮柔韌性強,用手撕的話,往往會造成大片傷痕,從而對植株生長造成影響,嚴重時還會導致盆景死亡,盆士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不經允許不得轉載,請您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