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表演者在臺北教育大學活動現場表演揚州評話《朱自清》。當日,「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紀念朱自清誕辰120周年赴臺省親之旅暨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教育大學舉行。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父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新華社臺北6月21日電(記者查文曄 陳君)「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21日,「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紀念朱自清誕辰120周年赴臺省親之旅暨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教育大學舉行。活動現場播放了朱自清散文名作《匆匆》的朗誦片段,再次帶領讀者進入這位著名作家令人回味的文學世界。
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父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在悠揚婉轉的揚州彈詞《揚州小巷》中,活動拉開帷幕。朱自清紀錄片展映、揚州評話《朱自清》、臺灣青年音樂組合用「阿卡貝拉」創新演繹《匆匆》、雙人舞《荷塘月色》,吸引了現場數百名觀眾凝神觀看,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6月21日,觀眾在臺北教育大學活動現場參觀與朱自清有關的書籍。當日,「追憶文學中最動人的背影」——紀念朱自清誕辰120周年赴臺省親之旅暨學術研討會在臺北教育大學舉行。朱自清1898年出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父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你記得的朱自清是誰呢?有人記得他的散文《背影》,有人記得他的長詩《毀滅》,還有人記得他的學術著作《經典常談》。但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詩,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臺灣作家蔡詩萍引言時說,朱自清的作品雅俗共賞,平淡中流動著感人至深的情韻,不同世代的讀者都能從中獲得慰藉。
朱自清妹妹朱玉華之子、臺灣華視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周蓉生去年夏天赴大陸參訪時與朱自清嫡孫朱小濤在揚州相逢認親,兩人相約拜謁朱自清故居。朱小濤因病無法來臺出席活動,通過錄像問候表叔。活動現場,揚州朱自清故居負責人受託與周蓉生互贈禮物,以示兩岸朱自清親人希望常相聚首,跨海續緣。
「舅舅一生清苦,沒有什麼物質欲望,但非常重視教育。當初如果不是他在外祖父面前堅持的話,母親根本沒機會念書。母親晚年常和我談起此事,感念舅舅。」周蓉生感慨地說,朱自清去世70年了,今天還有這麼多人在臺北紀念他,證明他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小學課文裡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儘管當時我還很小,但一樣被他與父親的深厚感情所感動,也會回想起自己與家庭的關係。」前來參加活動的臺北教育大學研究生連同學說,朱自清的作品是經典,在臺灣同樣擁有眾多讀者。
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蔡玉美表示,朱自清的文章是我們從小熟讀的,也引發我們對文學的無限憧憬。此次活動用創新方式演繹朱自清的經典作品,獲得臺灣觀眾好評。「剛才有民眾對我們豎大拇指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兩岸交流活動。」
活動中,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負責人還向大陸方面贈送了以朱自清名篇《春》《我是揚州人》為內容的書法捲軸。
來自揚州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兩岸高校的學者對朱自清作品進行了研討。現場還展出了與朱自清生平有關的圖片、書信等歷史文物。此次活動由江蘇省文化交流協會、揚州市文化交流協會與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是第三屆「吳韻漢風江蘇文化藝術節」的組成活動之一。
責編:王亞南
31339136,.兩岸嘉賓臺北共憶朱自清,.2018-06-22 09:26:32,.204318,.王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