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機靈
月黑風高之夜,冤死的泰國古曼童還魂歸來!飄忽的詭影,慘白的面容,陰森的老舊古宅,詭異的姑媽,發出哭聲喊聲的駭人風鈴,沾滿鮮血刺痛眼球的白被子……
這是電影《童童的風鈴密室》的劇情簡介,該片在今年8月9日全國上映,貓眼開畫評分3.2,後來漲到3.7分。即便如此,它仍是2019院線貓眼最低分獎項的歸屬者。
《童童的風鈴密室》最終收穫了447.9萬的票房,和它分數近似的還有《守靈》(3.8分)、《午夜廢墟》(4.2分)、《夜伴歌聲》(4.2分)、《古井兇靈》(4.6分)、《少女宿舍》(4.9分)、《午夜怪談》(5.2分)……
這些影片不提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曾經上映過,實際上每年院線都會有很多成本低廉、打著鬼怪與情色擦邊球的恐怖片上映,它們往往有著誇張的海報和劇情簡介,但多半貨不對板。這些恐怖片有它們的生存空間,同時佔據著貓眼、豆瓣等打分平臺年度榜單的底端。
貓眼評分能比較直觀地展現普通觀眾對於影片的評價,從市場角度來說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與豆瓣相比,貓眼打分用戶相對會比較寬容,如果在貓眼上都在6分左右甚至不及格的分數,那電影一定是出了問題,不是片子本身太爛,就是宣發令觀眾的預期產生了誤差。
前者自然不用多說,片子爛自然要受到批評;後者近年來最典型的案例當屬《地球最後的夜晚》,貓眼評分僅有2.6,是2018院線影片墊底。影片本身當然沒有這麼差,但由於其營銷方式令觀眾預期太高,在觀影結束後發現與預期完全不符,自然憤怒地打出了低分。
除去上述的那些「奇葩」恐怖片和一些評論人數太少沒有開分的影片,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2019那些貓眼低分的影片,有一些影片也許會令你意想不到。
《下一任·前任》
4.8分 票房1.21億
《下一任·前任》是很典型的蹭IP電影,貓眼開畫評分4.2。田羽生的《前任》系列收穫了近24億票房,很多人就盯上了這一能引發年輕人共鳴的IP。當大家覺得《下一任·前任》是在蹭熱度的時候,官方卻跑出來發聲明,說所謂「前任4」的說法完全是營銷號在造謠。
本片原名為《時間差》,而且很早就拍攝完成,一直處於積壓狀態。在鄭愷憑藉《前任》系列獲得高熱度之後,影片便鳥槍換炮,以一個全新的名字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很多觀眾看到鄭愷與郭採潔等演員,再加上這個名字,自然會以為這部電影就是《前任》的衍生篇。
但有些諷刺的是,本片憑藉類型差異以及「前任」噱頭,竟然在五一檔斬獲了1.21億票房,成為了該檔期的國產片票房冠軍。在《復仇者聯盟4》強勢佔據排片的情況下,該片雖僥倖獲得還不錯的票房成績,但口碑證明了觀眾和市場對於這種貨不對板行為的憤怒和不滿。
《最佳男友進化論》
5.5分 票房1951萬
貓眼開畫評分5.1。又是一部打著鄭愷標籤的影片,而且海報上的女一號張雨綺其實只是配角,戲份有限得很,和鄭愷更是毫無對手戲可言,將她放在女一號只是方便影片更好地宣傳。影片中既沒有愛情,也沒有進化,更不存在「最佳」,只有一些奇葩男,觀眾難免會失望。
本片導演林子聰,喜歡看周星馳電影的觀眾對他一定不會陌生。近年來他深耕網絡大電影市場,演技沒有提升,倒是學會了如何把電影拍得「多快好省」,這也是當下影視行業浮躁風氣的一種體現。
《陽臺上》
5.5分 票房397.4萬
有著周冬雨這位國內具有極強票房號召力的女星坐鎮,《陽臺上》最終只收穫了不到4百萬的票房,且貓眼評分很低,開畫評分只有5.1,可見影片本身確實出了一些問題。影片不僅幾次改檔,還飽受爛片質疑,甚至當時還有在首映禮上觀眾直接喊出爛片的情況發生。
《陽臺上》是一部定位模糊的影片,它既不像青春片,也不像懸疑片,觀眾自然摸不到頭腦。導演張猛曾經拍出過佳作《鋼的琴》,文藝範兒很濃,他接受採訪時也坦言創作劇本沒怎麼考慮觀眾。既然不考慮觀眾,觀眾自然也不會買帳。
《慾念遊戲》
5.8分 票房746.8萬
《慾念遊戲》是演員郭濤的導演處女作、集結了梅婷、範偉、張子楓等實力派演員,而且主打科幻概念,最終卻只收穫幾百萬票房,貓眼開畫評分5.3。很多網友也吐槽:「能堅持10分鐘不離場、不玩手機、不睡覺的人,都是勇士。」、「災難級爛片」。
影片的科幻色彩並不濃厚,新人的演技也令人著急。《慾念遊戲》的撲街再次證明了不是什麼演員都適合演而優則導,還是要遇到合適的故事或劇本。郭濤可能也是眼看著好兄弟徐崢、黃渤的導演事業蒸蒸日上,按耐不住心裡的急切,但這樣的作品是非常令觀眾失望的。
《九龍不敗》
5.8分 票房1805.5萬
又是一部幾經改檔的積壓影片,據稱投資高達1.3億,但最終的成績只怕是血本無歸。《九龍不敗》主打動作及犯罪,本來可以是一部非常爽的打片,但是導演在電影中加入了魔幻特效,使得影片變得不倫不類,貓眼開畫評分5.6。
張晉在《葉問》之後一直被看做是下一位功夫巨星,但是近年來幾部擔任男主角的作品效果都不甚理想,倒不是說張晉不努力,而是其參演的作品大多是IP衍生或者是跟風之作,觀眾審美疲勞,要求也會提高,最後自然難以獲得認可。
《上海堡壘》
5.8分 票房1.21億
《上海堡壘》不僅是今年口碑最令人失望的影片之一,市場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可謂是全面崩盤,與年度爆款《流浪地球》稱得上是兩個極端。貓眼開分7.0,之後一直下降到5.8分。
觀眾對於該片有著比較高的心理預期,尤其是在所謂「科幻元年開啟」的2019,《上海堡壘》的表現直接決定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第二步走的是否穩健,但最終的口碑和票房證明我們的科幻電影還是需要精心打磨。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上海堡壘》也驗證了流量明星粉絲對於票房到底能衝刺到怎樣的程度,可以說影片先期的票房大部分都是靠鹿晗粉絲支持獲得的,但是之後就一路下滑,直到在熱鬧的暑期檔完全折戟。這部電影的失敗是2019最典型的口碑決定票房案例之一。
《小豬佩奇過大年》
5.9分 票房1.24億
《小豬佩奇過大年》憑藉一支短片《啥是佩奇》本來是今年春節檔備受關注的潛力影片,沒想到觀眾走進電影院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不僅把可愛的小豬佩奇拍得很難看,還讓喜愛這隻小豬的孩子在電影院裡生厭,也是蠻厲害。
《小豬佩奇過大年》是由一系列各年齡段男女像演出廣告一樣唱唱跳跳的歌舞片段,和把一個完整的《小豬佩奇》動畫故事肢解之後,按照線性時間推移的順序依次縫在一起的作品,這種拼貼電影無論是真人部分還是動畫部分,都是支離破碎的。
影片貓眼開畫5.9分,之後口碑就保持了這個分數。在春節檔想看人數很高的情況下,最後是口碑和票房雙撲街。本質上來說,這並不是一部合家歡電影,而是一部粗劣的剪輯作品,且有欺騙觀眾貨不對板的嫌疑,希望之後電影市場能少一些這樣的作品。
《轉型團夥》
6.1分 票房1673.2萬
吳鎮宇是一名好演員,但近年來卻頻頻混跡在爛片當中,這次自導自演的這部《轉型團夥》全面撲街,貓眼開畫只有5.6分。讓港產古惑仔混搭東北二人轉,最後產生的效果是不倫不類的。
影片也是積壓很久,這麼多年過去沒想到他的導演水平依然還在玩票水準。今年還有幾部像《保持沉默》《家和萬事驚》的撲街片中都有吳鎮宇的身影,希望他在未來接戲可以再多長點心。
《人間·喜劇》
6.2分 票房6289.9萬
《人間·喜劇》有艾倫這塊金字招牌,再加上王智的加盟,觀眾很自然地會將其歸入開心麻花電影序列當中,但其實這部電影和開心麻花沒有任何關係。影片經歷多次調檔,3月29日上映後貓眼開畫6.8分,之後下降到6.2。
《人間·喜劇》和正宗的麻花喜劇相比,表演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電影中充斥著很多性暗示和無聊的過氣笑料,近年來這一類型的喜劇數量很多,過分扎堆導致觀眾審美疲勞,也對「小品式」的麻花喜劇產生了厭煩。《人間·喜劇》的撲街折射出不少荒誕喜劇的市場現狀。
《死寂逃亡》
6.5分 票房989.8萬
終於來了一部非國產影片。《死寂逃亡》的設定和前幾年的《寂靜之地》很像,其實這一類國外的恐怖電影在國內還是有一定市場的,至少與國產恐怖片相比不會那麼粗製濫造,可以滿足一部分恐怖片迷的觀影需求。
但這部電影質量實在平庸,貓眼開畫只有6.4分,即使在熱鬧的暑期檔,也只收穫了不到1千萬的票房,可以看到我們的觀眾口味確實在變得挑剔,即使有一些噱頭加持,但如果質量不夠好,也絕對不會買票支持。
《星際探索》
6.5分 目前票房2269.3萬
正在上映的《星際探索》提名了今年威尼斯的金獅獎,但在國內上映貓眼開畫只有6.6分,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它更注重概念和氣氛的營造,不過觀眾看到男神布拉德·皮特自然會預期這是一部驚險刺激的科幻大片。
《星際探索》的表現並不理想,而《好萊塢往事》的撤檔也不由得令人思考,如果這部電影真的上了,它的票房和口碑又會是什麼樣子?引進的影片是否符合中國觀眾的口味,確實也很關鍵。
《雙生》
6.7分 票房1765.4萬
《雙生》也是一部積壓片,拍攝於幾年前,那時候劉昊然還沒有現在人氣這麼高,所以影片也是借著劉昊然的熱度抓緊撈一筆熱錢。但貓眼開畫6.8的成績說明了一切,劉昊然和陳都靈還憑藉此片提名了金掃帚最令人失望演員獎,真是得不償失。
借著演員熱度推出積壓作品的行為近年來屢見不鮮,前面說的《下一站·前任》和《最佳男友進化論》皆是如此,這樣的電影十有八九都是爛片,而《雙生》更是證明了,即使主演是流量明星,想借著熱度炒一波也沒那麼容易。
結語
從上面的盤點中,我們可以看出普通觀眾給出低分的電影大致分為這麼幾類:
1. 貨不對板:這是觀眾最厭棄的行為,即影片與之前宣傳相差太大。之前的物料,甚至片名和卡司給觀眾傳遞出的信息,與實際走進影院後看到的內容完全不同,觀眾自然會出離憤怒,這樣的電影往往映前熱度高,但上映後撲街的也快。
2. 跟風蹭IP:這一行為其實近年來漸漸變少了,因為觀眾們都在變得聰明和理智,已經過了看到一個近似的IP就會買票進電影院的時期,但有時候還是會令人上當。跟風的作品缺乏原創性,從劇本到物料原創性都很差,這樣的作品成功,那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一種倒退。
3. 尷尬轉型:很多演員轉型做導演,但是能力不夠,最後推出的作品往往是消耗自身的號召力。還是那句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一位好的演員不一定會是一位好的導演,還是安安分分做好本職工作為佳。
4. 不尊重觀眾:很多電影不是不夠好,可能藝術性很強,但既然選擇登陸院線,就要考慮到觀眾的感受,要想清楚觀眾到底希望看到什麼,而不是完全沉醉在自我的表達之中,這樣的作品建議去電影節,而不是來到院線折磨觀眾。
希望這些反面案例,可以帶給我們的創作者和影視從業人員一些警示和啟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