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廈門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有飯店炒花蛤引食物中毒被罰5萬

2020-12-18 廈門網
  【開欄的話】

  一年一度的3·15將至,消費者權益保護再度成為人們熱議話題。本報今起推出「3·15亮劍」專欄,攜手我市相關部門發布過去一年在相關消費領域查處的典型違法案例;並圍繞今年3·15的主題「網絡誠信消費無憂」,傾聽讀者網購受騙的經歷,並選擇其中一些典型案例進行曝光,力求還原侵權事件背後的真相,提醒市民規避相關消費陷阱。如果您遇到消費陷阱或陷入維權困境,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願與您一起維護合法權益。

開展食品安全檢查。(資料圖/記者黃曉珍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劉啟國 劉偉程 漫畫/張平原)今年,我市將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著力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食品安全隱患「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嚴打擊」專項行動,力爭年底通過「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驗收。

  記者從市食安辦獲悉,廈門市委辦、市府辦近日將「治理『餐桌汙染』,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列入我市2017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並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從全面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加大農產品生產源頭治理力度、嚴格實施食品安全監管、切實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加快推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積極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等六個方面明確23項重點任務。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

  被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治理『餐桌汙染』,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被排在今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第二位。據了解,該項目主要有三項任務:一是對開展「明廚亮灶」情況較好的餐飲單位予以以獎代補,並通過媒體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促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二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向社會公眾提供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一站式查詢服務;三是建設優質安全食品生產供應基地,保障廈門市「淡、災、節」期間市場的正常供應和食品安全。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廈門市政府將加大財力、物力投入,完善機制保障,全力推動創建工作取得成功,讓市民受益。

  公眾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

  提升到70%以上

  《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則提出了我市食品安全中長期規劃,明確了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並對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任務進行了分解,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

  《意見》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要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健全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保障食品安全整體狀況良好、提升公眾食品安全現狀總體滿意度和通過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驗收等四大目標。

  對食品安全整體狀況,《意見》中提出了詳細的量化指標,包括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的合格率不低於96%;乳品、食用油、蔬菜、肉及肉製品等重點食品的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不低於98%;市政供水管網末梢水抽檢合格率不低於95%;非食用物質及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劇毒農藥獸藥檢出率低於1%;瓶(桶)裝水質量安全評價性抽檢不合格樣品檢出率穩定在5%以下。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高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不發生重大的、影響特別惡劣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意見》還提出,將公眾對廈門食品安全現狀總體滿意度提升到70%以上;到2017年底,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各項指標要達到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標準。

  開展專項行動

  整治食品安全隱患

  為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著力解決我市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為重大活動的食品安全提供強有力保障,我市今年還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食品安全隱患「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嚴打擊」專項行動(以下簡稱「三大一嚴」專項行動)。

  據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印發的《廈門市食品安全隱患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嚴打擊專項行動方案》部署,今年我市將結合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任務,立足監管實際,聚焦「一基地三大型」(食用農產品種養殖基地、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食品批發交易市場和食品冷庫倉庫、大型餐飲服務單位),突出「一區四小」(食品加工經營聚集區和小餐飲、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食品攤販),嚴密排查,深入分析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隱患,對全市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與突出問題進行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行政和刑事打擊力度,切實消除重大隱患,促使全市食品安全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提升我市城市形象,確保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數字】

  去年以來,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先後組織開展了食品藥品安全「淨網」行動、農村食品安全治理、流通環節肉品市場銷售專項整治、食品添加硼砂專項整治、無證餐飲經營單位專項整治、網絡訂餐等30餘個專項行動,核查案件線索690條,行政立案486件,涉嫌刑事犯罪移交公安部門處理9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優化了市場經營秩序。

  【過期食品】

  無證副食品店賣過期食品

  挨罰11萬餘元

  2016年4月25日,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集美區冠美福副食品店進行檢查,發現該場所無證從事食品銷售經營活動,且存在銷售虛假標註生產日期、超過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以及無標籤的預包裝食品的行為。

  據調查,該店的食品流通許可證取得於2011年3月5日,但2016年4月9日,該店經營者將場所搬遷,卻未重新取得食品流通許可證。該店銷售的冷凍預包裝食品「雀巢牛奶棒」已超過保質期,且該店又利用自行印製的「特惠商品」標籤,將過期產品原有的生產日期覆蓋,將其中180支打上偽造的生產日期「2016年1月16日」。

  最終,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對該店無證銷售食品的行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748.78元,罰款人民幣60000元;對其銷售標註虛假生產日期和超過保質期食品的行為,責令改正,沒收「特惠商品」標籤193份,罰款人民幣50000元;對其銷售無標籤和無生產日期的預包裝食品的行為,責令改正,罰款人民幣5000元。以上罰沒款共計人民幣115748.78元。

  銷售「早產」糕點 進貨也未查驗

  便利店被罰5萬元

  2016年4月19日,蓮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執法人員接到舉報線索,稱位於前埔東路的思明區百祥匯便利店銷售「早產」糕點。執法人員對該店進行了突擊檢查。

  在該店門口一放置麵包蛋糕的籃筐內,執法人員發現一包三件裝的「蒙古小蛋糕」包裝上標註的食用期限為2016年4月18日,另一件裝「蒙古小蛋糕」,標註食用期限為2016年4月15日,均已超過保質期。此外,該店銷售的一包三件裝,零售價格4元的「蒙古小蛋糕」,四包零售價4元的「小蛋糕」,四包零售價3.5元的「肉鬆麵包」標註生產日期為2016年4月24日,以及一包零售價4元的「棗泥蛋糕」標註生產日期為2016年4月26日,均屬於虛假標註生產日期的「早產」食品。

  經查,「早產」蛋糕是該店經營者向上門推銷的個人購進。此外,該店經營者無法提供供貨人相關資質以及在售產品相關證明文件,未履行食品經營者的進貨查驗義務。

  執法人員依法責令該店改正違法行為,對其違法經營的食品予以沒收並銷毀,並對其處以人民幣五萬元罰款;對該店經營者在進貨時未查驗許可證和相關證明文件的違法行為,責令立即改正並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

  【原料貓膩】

  生產糕點防腐劑超標 獲利150元被罰5萬元

  企業被責令整改

  位於翔安區新圩鎮詩坂村新市77號的廈門大麗林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茶糕點、麵包、糖果、巧克力、桔紅糕、寸棗、芝麻糖等食品。2016年5月30日,泉州監管部門對該企業2016年05月16日批次生產的350g麗林寶鬥糕進行質量抽檢,檢驗結論為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脫氫乙酸,即防腐劑超標。

  2016年06月30日,翔安區市場監管局向該企業送達了此次抽檢的檢驗報告。經查,該企業生產的麗林寶鬥糕抽檢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在產品中投入「脫氫乙酸」後,未攪拌均勻,導致在麵團中分布不均勻,個別部分含量超過標準,最終導致產品脫氫乙酸超標。該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合格食品貨值為人民幣750元,獲取違法所得人民幣150元。

  翔安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該企業做出責令整改,並處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150元,罰款人民幣50000元的行政處罰。

  買來外地散裝餅 冒充「廈門鹹餅」

  還偽造生產日期,一食品公司被罰7萬餘元

  2015年12月22日,湖裡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位於湖裡區後塘的廈門金開門食品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現場發現工人正在拆分標註「莆田市涵江區錦鴻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阿Q香酥餅」,並將該餅裝入印有「製造商:廈門金開門食品有限公司」的「廈門鹹餅」包裝盒;同時,還在另一款「金開門餡餅」的包裝袋上噴示「生產日期:2015年12月22日」。

  據當事人提供的兩張進貨憑證顯示,現場的該批成品餡餅是該公司於2015年12月16日向廈門屹源食品有限公司進貨的。執法人員對涉嫌偽造生產日期的餡餅依法予以扣押,並當日對該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經查實,當事人分別於2015年12月15日/16日從廈門屹源食品有限公司、12月19日向莆田市涵江區錦鴻食品有限公司進貨散裝鹹餅,進貨後,由當事人拆分開裝入製造商為當事人的「廈門鹹餅」包裝盒中,並自行噴示生產日期後銷售。現場找到的產品均未根據真實出廠日期進行標註。

  執法人員依法對該公司未售產品進行扣押。據統計,其涉及偽造生產日期及廠名廠址貨值總計50725.2元。最終,監管部門依法沒收了該公司未售出的產品,並對其處以罰款人民幣76087元。

  飯店炒花蛤 引起食物中毒

  被罰5萬元

  2016年8月6日晚,11名消費者在湖裡區梁友明鑫小炒店就餐後,發生疑似食物中毒症狀。8日上午,湖裡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接報後,依法對該經營場所進行檢查,並對場所內該日餐次使用剩餘菜品予以現場封存。

  根據對所有病例的樣本檢測結果及剩餘食物花蛤樣本的檢測結果,監管部門推斷本次事件性質為:因攝入受汙染的花蛤而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的誘因可能是餐館食物加熱不徹底,導致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

  執法人員調查了解到,該小炒店經營者在購買炒花蛤等食物原料時,未索要進貨單據,也未建立臺帳,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案發後,經營者積極配合調查處理,主動提交情況說明,並積極和受害人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對受害人餐費、醫療費、誤工費等給予了退賠和補償。最終,監管部門依法責令經營者改正違法行為,並對其處以罰款人民幣50000元。

  用保健品原料 生產普通食品

  企業接115萬餘元罰單

  2016年3月10日,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在對廈門市思坊食品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發現當事人存在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分裝代用茶產品,以及在分裝的系列黑糖產品標註「產地:臺灣」等違法行為。

  經檢測,該企業生產的玫瑰四物黑糖產品檢出不得用於普通食品的當歸、川穹和白芍,且其在產品標籤中標註了:「生產廠家:徐州萬禾尚品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地址:徐州市銅山區牛山路9號」,及徐州萬禾尚品食品有限公司取得的代用茶生產許可證證號(QS320314020285)等虛假內容。

  此外,當事人還將薰衣草作為普通食品原料進行分裝,違反《食品安全法》(2009版)相關規定,構成利用新的食品原料從事普通食品生產未通過安全性評估的違法行為;使用添加有白芍、當歸、川穹的黑糖原料,分裝作為普通食品經營的玫瑰四物黑糖產品,違反《食品安全法》(2015版)相關規定,構成利用新的食品原料從事普通食品生產未通過安全性評估的違法行為。

  該案涉案產品11種,違反法規條款7項。最終,監管部門對照新《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後的違法行為,對該企業做出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最低2.5倍,最高12倍的罰款,合計處罰沒款人民幣1156227.62元。

  【假冒產地】

  無證生產冒牌臺灣食品

  企業被罰1400餘萬元

  2015年6月29日至2015年7月13日,廈門優美四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的情況下,生產「四季優美隨便果」,並在產品包裝上標註「產地:臺灣」。截至案發時,已生產並出貨5萬盒產品,收取加工費5萬元。經查,當事人共生產隨便果成品共65960盒,貨值為1220260元。

  經查,該企業不僅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而且通過虛假標註產地、生產日期的手段假冒成臺灣食品,已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其違法生產的食品貨值為1220260元。

  最終,市場監管部門對該企業做出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5萬元;沒收未出廠的產品及用於違法生產的工具;沒收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原料及內包裝袋;並對企業未經許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違法行為,處以違法所得金額8倍的罰款,共計人民幣9762080元;對該企業食品標籤含有虛假內容的違法行為,處以違法生產所得金額3.5倍的罰款,共人民幣4270910元。以上罰沒款合計人民幣14082990元。這是自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出臺後,我市查處的食品問題第一案,也是罰沒款金額最高的案件。

  無證生產蛋卷 還冒充「臺灣產」

  企業被罰近340萬元

  2016年5月24日,同安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稱位於同安西柯鎮的御品珍(廈門)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的蛋卷裡添加化學肥料。5月25日,執法人員依法對公司進行了檢查。

  在現場,執法人員發現成品倉庫裡堆放有御品珍手工蛋捲成品,倉庫區旁的加工區域有煎餅機、攪拌機等設備和麵粉、白糖等原料,但該公司無法提供食品生產許可證和購進以上產品的手續。現場未發現舉報人反映的化學肥料。

  經查,該公司未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從事手工蛋卷生產,而且在產品包裝上虛假標註製造商為「御品珍食品有限公司(地址為臺灣臺中市西屯區福順路641號2F)」,同時標註有「頂級手工蛋卷」字樣。

  據統計,該公司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為154232.66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監管部門對該公司處以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生產工具及違法所得1296.56元人民幣;並處罰款共計3393118.52元。

  【無證生產】

  無證生產糖果 還在網上銷售

  店家被罰10萬元

  2016年1月26日,根據舉報,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位於集源路海景明珠的經營場所進行檢查,發現當事人餘某傑在該場所生產糖果。

  經查,餘某傑在沒有查驗供貨者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的情況下,從網上購進玻璃瓶550個,食用香精12kg和食用色素10kg,並從集美菜市場購進麥芽糖和白砂糖,從2015年11月15日開始在該經營場所生產銷售糖果,並將自己生產的糖果在其經營的淘寶網店內銷售。經統計,至案發時止,當事人網店銷售糖果的總金額為人民幣10385.41元,違法所得為人民幣5192.5元。

  監管部門最終依法對餘某傑做出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5192.5元,沒收電磁爐、攪拌鍋、切片刀等生產工具和原料,並處罰款人民幣103854.1元,罰沒款共計人民幣109046.6元的處罰。

  無證生產豆製品 環境髒亂差

  企業被追究刑責

  2016年5月25日,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根據舉報線索,對廈門皖友豆製品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時發現,企業生產現場環境髒亂,原料倉庫地面有老鼠糞堆積,放置成品的區域在露天且地面積有汙水。現場還發現有「苯甲酸鈉」「消泡劑」等食品添加劑以及多種不明粉末、液體。

  執法人員當場對涉案相關物品進行了查封、扣押,並對可能有食品安全問題的嫩豆腐、炸豆腐、豆泡、炸豆乾、牛皮幹、豆乾6種食品及不明粉末液體進行抽樣送檢,並立即立案調查。

  經查,該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從事豆製品生產經營活動。為避免豆製品在高溫天氣下變質,該企業將苯甲酸鈉非法添加在水分活度值較高、易滋生微生物、易變質的嫩豆腐、豆泡等食品中作為防腐劑使用,且均未使用衡器控制用量,僅由工人憑經驗添加。此外,該企業在煮製豆漿時為防止豆漿沸騰發泡溢出,還非法添加了消泡劑,經檢驗內含有甲醛次硫酸氫鈉(即吊白塊)。

  2016年7月6日,海滄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將該案移送海滄區公安分局,並抄送海滄區檢察院。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海口公布去年來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十大典型案例 |名單
    海口公布去年來食品藥品 投訴舉報十大典型案例  用含鋁泡打粉做叉燒包、油條  一茶店被罰沒5萬多元  每年3月31日為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主題宣傳日。30日,海口市食藥監局發布2017年以來查處的十大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典型案例,罰沒款共計211560元。
  • 去年生產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去年生產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監管責任履行不到位是共性問題 企業安全意識、法律意識淡漠,中介機構弄虛作假,相關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履行不到位……致78人死亡、76人重傷、640人住院治療的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 銷售野生河豚魚被查 福建曝光8起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張文章)7月14日,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公布8起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據介紹,今年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突出抓好食品安全監督執法,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專項查辦了一批製售不合格食品、非法添加工業鹽、虛報材料獲取藥品經營許可證等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的典型案例。
  • 「天空之境」弄虛作假被罰5萬元!重慶公布虛假違法廣告十大典型案例
    還記得今年5月被不少網友吐槽的巴南「天空之境」嗎?11月23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從2020年全市市場監管系統查辦的虛假違法廣告案件中選出十大典型案例向社會公布,其中就包括了重慶狂歡樂園旅遊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
  •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烤肉店使用罌粟殼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5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廣泛收集案件線索,深入開展調查取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了一批涉案金額高,違法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篩選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 食客吃河豚中毒大排檔被罰15萬 消費維權案例發布
    珠寶講師暗示自己是「富二代」低價出售珠寶、號稱商住兩用的樓房實際屬性只是辦公……昨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廈門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發布廈門市2018年度十大消費維權保護典型案例。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律師團成員、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福猛專門進行了點評。
  • 火鍋底料加罌粟殼 湖北警方公布食品打假典型案例
    火鍋底料添加罌粟殼招攬食客  湖北警方公布食品打假十大典型案例  本報記者   劉志月  報實習生 劉  歡  近日,湖北省公安廳發布2018年食品打假「利劍」專項行動成果暨十大典型案例。去年以來,湖北全省公安機關共破獲食品違法犯罪案件915起,其中公安部督辦重特大案件40起,抓獲涉案人員951名。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湖北警方通報的食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集中於製售假酒、假煙,引進、屠宰、銷售不合格牲畜及肉製品等。
  • 六部門公布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
    2018年12月以來,公安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六部門聯合開展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為警示違法犯罪分子,提升消費者防範意識,六部門篩選出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並公布。資料圖:假冒偽劣產品銷毀現場。
  • 去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謠言發布
    去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謠言發布 王薇/北京頭條客戶端 2019-06-25 16:52
  • 福建公布8起食藥安全案例 生產不合格蛋糕賺126元罰5萬
    記者昨日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局近日公布了8起全省各地查辦的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涉及福州、廈門、漳州、莆田、南平、泉州、三明等地。  其中,2020年1月8日,連江縣公安局民警在黃岐鎮農貿市場外發現莊某順在街邊銷售漁獲,其中1筐為野生河豚,重量為10公斤。
  • 衡水市發布2017年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
    衡水市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副調研員陳曉保發布2017年衡水市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記者 張千 攝3月30日,衡水市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衡水市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一、萬某某銷售複方關節炎膠囊等假藥案棗強縣食品和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群眾舉報,查處了萬某某銷售複方關節炎膠囊、定喘膠囊等假藥案。並聯合公安部門搗毀了位於山東省的假藥生產窩點,查扣了工具、原料膠囊、包裝瓶及成品假藥等,涉案金額100餘萬元。2017年6月萬某某被批准逮捕。
  • 食客吃河豚中毒大排檔被罰15萬 十大消費維權案例發布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通訊員安娜)珠寶講師暗示自己是「富二代」低價出售珠寶、號稱商住兩用的樓房實際屬性只是辦公……昨日,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廈門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發布廈門市2018年度十大消費維權保護典型案例。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律師團成員、福建重宇合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福猛專門進行了點評。
  • 2017全國食品虛假宣傳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湖州涼茶案被點名
    2018-03-14 22:3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吳佳蔚3月1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2017年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十大典型案例。記者自案例名單上獲悉,湖州市場監管部門破獲的「治病涼茶」案件也入選了。
  • 十大食品、保健食品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公布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粵市監)記者11月2日從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公告中獲悉,根據廣東省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工作部署,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保健食品廣告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9月底,全省共查處食品、保健食品廣告案件276宗,罰沒金額171.2萬元。
  • 安徽省公布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十大典型案例
    商戶私自售賣未按規定檢驗檢疫的豬肉;滷菜店添加亞硝酸鹽導致兩名女童中毒;學校食堂經營混有異物的食品……自今年8月起,省市場監管局與省公安廳牽頭,會同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在全省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近日公布了一批食品安全問題典型案例: 1.長豐縣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不合格食品案
  • 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星巴克致癌上榜
    你是否在朋友圈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其中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位居典型謠言前三位。《報告》從整體數據傳播情況、基本類型、基本特徵、人群畫像、懲處情況、典型案例點評等維度對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進行詳細分析;公布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和十大熱詞。
  • 連雲港公布網際網路虛假違法廣告十大典型案例
    【連網】 (記者 侍敏 通訊員 廖智勇)飲酒動作出現在廣告視頻中,酒業公司被處罰;套用模板卻標「真實案例」,口腔醫療公司虛假宣傳被查處;10000元只是定金,卻稱「10000元買個精裝的家」,置業公司利用微信公眾號虛假宣傳被罰5萬元……昨天上午,我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19年度查處的網際網路虛假違法廣告十大典型案例
  • 福建省曝光一批食品藥品違法典型案例!事關你舌尖上的安全!
    現將這些被點名的 食品藥品安全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希望大家引以為戒 案例一 福州市市場監管局移送福州市華航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涉嫌銷售商標侵權商品案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生產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企業安全意識、法律意識淡漠,中介機構弄虛作假,相關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履行不到位……致78人死亡、76人重傷的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被列為十大生產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之首。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國家減災委辦公室對2019年各類突發災害事故案例進行梳理,公布了應急救援、生產安全事故各十大典型案例,認真總結應急救援和現場處置的成功經驗,督促各地各部門認真吸取各類災害事故教訓,提升全社會應急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 金華公布食品安全十大案例
    食品安全宣傳周強勢來襲!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出爐!重磅消息!滿滿乾貨!會上公布了2018年以來食品安全執法十大案例,市有關部門、鄉鎮就做好食品安全宣傳周作表態發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代表作食品安全共治承諾,市領導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隊伍授旗。市食安委副主任、副市長邵國強,市食安辦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局長趙國榮出席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