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一度火爆的南京長江遊,現已成為「雞肋」。如今,隨著濱江風光帶的打造,新的長江遊船模式呼之欲出。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交通、旅遊等部門獲悉,最快年內,南京將開通新的長江遊覽航線,上遊「南京眼」,下至燕子磯。而這只是南京長江經濟發展規劃中的一小部分。未來,長江經濟發展還將涉及國際遊輪的開通、長江航運的升級改造等。
現代快報記者
劉偉偉 劉偉娟
「長江遊」往事
曾經一票難求
如今「遇冷」客流少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南京開通長江夜遊,到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南京長江旅遊很是火爆,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那時候市民的娛樂項目少,而遊船上有舞廳、錄像廳、咖啡廳。」南京市輪渡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憶說,當時專用於長江旅遊的是「中山一號」遊船,很多旅行社推出長江旅遊項目,不僅如此,市民還要提前通過旅行社預約。
不僅是南京周邊的揚州、鎮江等地市民專程來乘坐,就連不少外國遊客到南京,也將長江遊作為遊玩的首選。
但是,南京長江遊的火爆,隨著經濟發展和市民娛樂項目的增多而逐漸降溫,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火爆的長江遊逐漸「遇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以前南京長江遊主要有白天包船遊以及夏季的夜遊,「有公司舉辦活動,比如抽獎儀式什麼的,會包船。」南京同協力旅遊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介紹,包船為5500元/小時,船型為中山18號,共有190個座位。
針對散客的主要是長江夜遊,每年夏季6月底至8月底期間,每月大概12個航次,不過中山103號上的120個座位,幾乎每次都坐不滿,最多的時候七八十人。這幾年幾乎成了「學生專線」。「主要體驗長江水文化,基本都是家長帶著孩子乘坐。」
南京市輪渡公司還推出過短途遊航線,可到馬鞍山采石磯、南京棲霞以及鎮江,「到現在這些航線還都保留著。」南京市輪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航線保留,但平時並不發船。
不過,今年夏天,長江遊覽卻一直未啟動。今年7月8日,輪渡公司曾發消息預告今夏長江夜遊的啟動,但當周周末遇上下雨,夜遊臨時取消。「南京青奧會前準備啟動的,但由於管控嚴格,也就不了了之了。」
「新長江遊」有哪些看點?
初定兩條航線,有望水陸互動
隨著南京濱江風光帶的建設,新的長江遊模式呼之欲出,開通長江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最快今年年底,南京將開通長江遊。與此前每年暑期開通的長江夜遊不同,長江遊船白天夜晚都將開行,讓市民能領略到長江兩岸不同時段的美景。
相關部門透露,目前初步確定將推出的兩條長江遊航線,分別是青奧線和濱江線,均是從中山碼頭出發,一條往上遊去,從中山碼頭到「南京眼」;一條往燕子磯方向,從中山碼頭啟程,經過南京長江大橋、金陵船廠、五馬渡、幕燕濱江風光帶、八卦洲等景點。
不過,最終方案還沒有確定。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些配套還不成熟。例如,長江遊線路到底是在水上,還是水陸互動。這還需要沿江各區、交通、旅遊、港口等多個單位進行商定。此外,還需要看市場反饋的情況。
現在遊長江感覺怎麼樣?
巴赫都贊「美極了,如此美妙的體驗」!
如今,50多公裡的濱江風光帶打造出來,給長江兩岸增色不少。今年8月21日,巴赫一行,在南京青奧組委執行主席、市委書記楊衛澤,南京青奧組委副主席兼秘書長、市長繆瑞林等的陪同下,乘船暢遊長江,看南京城市景觀。巴赫表示,去年11月,楊書記邀請他有機會來看長江,自此他一直惦記著。當天登船暢遊長江,巴赫特別興奮,感嘆說,長江「美極了」。「兩岸風光無限,植被、景觀都非常好!在世界著名的長江上遊覽,竟有如此美妙的體驗!」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此前,相關部門實地進行了探訪,從中山碼頭出發,行至青奧步行橋「南京眼」。其他風光暫且不說,就說終點的「南京眼」,尤其是到了夜晚,兩個光圈橫跨夾江之上,在月光的照射下,光圈映在江面上,隨著水流產生一種靈動美。探訪人員表示,經過這一輪的濱江風光帶打造,長江兩岸變化巨大,不是簡單的「漂亮」兩個字可以形容的。
未來還會有哪些大動作?
沿江擬建國際遊輪碼頭,乘船可達東南亞國家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長江遊只是長江開發「一攬子籌劃」中的一小部分。
未來,南京還擬建設遊輪碼頭,開通國際遊輪航線。也就是說,今後,市民從南京就可以乘坐國際遊輪,由江入海,直接去往日韓,乃至東南亞等更遠的國家。而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得先乘車到上海,然後從上海登船。
對於這一消息,旅行社和市民都拍手稱快。江蘇省中旅工作人員介紹說,去年,在他們那兒報名遊輪遊的遊客大約2萬人。其中,江蘇遊客佔到30%左右。除了線下旅行社大力招攬遊輪遊客,線上旅行社也都沒有放鬆。
若是南京能開通國際遊輪航線,對於市民來說,出行成本有望降低。
遊輪從南京出海,究竟難在哪?
長江大橋限高卡住萬噸輪、碼頭選址難
南京市旅遊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說,開通國際遊輪,碼頭選址是一大難點。碼頭既是出發點,也是到達點,需要兼備形象美、交通便利等因素。
因此,有人曾提出過,利用現有碼頭進行改造,不過這些都有待商榷。
此外,長江大橋的高度能否讓遊輪通過,也是個問題。南京長江大橋淨空高度僅有24米,如同一座鐵鎖,把大船擋在橋下。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豐水期長江大橋僅能通過3000噸級船舶,萬噸輪根本不可能通過。就遊輪而言,鐵達尼號這樣的大船是過不去的。屆時,遊輪體型還將受到一定的限制。
深度分析
重視沿江發展
南京再興「長江戰略」
從上世紀的一票難求,到現在的冷冷清清,南京的長江遊覽,變得頗有些尷尬。實際上,不僅僅是長江遊覽,南京的長江元素,也越來越弱化,一江隔兩岸,對於生活在長江以南的市民來說,長江似乎「離自己很遠」。
「如果不是被提醒,都感覺不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江邊城市。」南京市民林女士說,對南京長江的印象,就停留在南京長江大橋上,倒是去過武漢以後,對長江的感觸更深,「武漢長江上都是來來往往的客船,而且隧道、大橋、地鐵過江都很方便。」平時林女士難得去江北,但有時需要過江,最先的反應是「頭疼」。
「因為歷史原因,武漢的發展規劃是一城三鎮,江南江北都有很大區域,所以一開始就是比較均衡發展。」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段進分析說,而南京此前的發展重心在江南,相對來說,江北與江南的懸殊比較大。
表面看起來,南京的長江元素被削弱,但南京從來沒有就此死心。重新推出的長江遊只是其中之一,沿江及江北的發展,正被南京擺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段進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南京目前正在做的江北新區戰略規劃,就是把江北作為一個重要的區域來發展,形成江南江北共同發展的格局,而長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連接通道,「將來過江通道有十幾個,包括大橋、地鐵、隧道在內,還有鐵路過江隧道,必然會把江南江北連在一起。」段進說,不管是重視江邊開發重新推出長江遊,還是江北發展的發力,都立足於整體的沿江發展,最終形成較好的沿江發展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