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新區全方位助力巴馬脫貧攻堅

2020-12-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大鵬新區全方位助力巴馬脫貧攻堅

  在國家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幫扶機制下,2016年,深圳「生態特區」大鵬新區開始對口幫扶協作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在雙方共同努力下,2019年底巴馬已達到整縣脫貧摘帽標準,今年5月9日廣西公示21個縣(市、區)退出貧困縣序列,巴馬赫然在列。

  巴馬,既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也是國家貧困縣及深度貧困縣。地處滇桂黔交界石漠化片區,土地資源稀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3年後再次來到巴馬,明顯感受到了巴馬發展的新水平、城鄉的新面貌。在兩地的共同努力下,巴馬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成果喜人。」6月4日,出席在巴馬舉行的大鵬新區-巴馬瑤族自治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第十次聯席會議的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表示。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也在會上表態:「新區將乘勢而上、盡銳出戰、接續奮鬥,確保對口巴馬扶貧協作工作勁頭不松、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堅決助力巴馬打贏脫貧攻堅戰。」

  異地搬遷戶:在外打工20年的村民回流,開啟新生活

  「第一次到巴馬,一路上坑坑窪窪,兩邊都是半吊腳樓。」大鵬新區首任幫扶幹部肖宇回想起初來乍到的情景,當時全縣貧困發生率25.5%,共有57個貧困村,其中18個極度貧困村、33個深度貧困村。

  轉眼4年過去,如今貧困戶有的搬進了異地安置小區高大整齊的樓房裡;有的在村裡蓋起了新房,路通到了家門口。1月,新區首任幫扶幹部肖宇和馬超期滿,由第二任的林健和葉達接替。由於交接工作需要,馬超掛職又順延了半年。

  巴馬生活著瑤、壯、苗、毛南、仫佬等12個少數民族,其中瑤族約佔18%。東山鄉是瑤族主要聚居地,典型喀斯特地區,石多土少,山多林少,只要有一塊稍微平整的土地,村民就在石縫中填一抔土,種上玉米。過去想賺錢,村民只能外出打工,現在大有選擇了。

  2018年8月,在廣東打了20年工的東山鄉村民黃暉回流了。他帶著一家6口搬進了鳳凰鄉新村一套105平方米新居。2019年,憑在外學到的種植技術,黃暉在離新家不到1公裡的粵桂扶貧產業食用菌示範基地當上了管理員。

  「這裡有1個示範棚和77個標準棚,搬遷貧困戶一戶一棚,基地統一提供技術指導。」四面環山的基地猶如一個聚寶盆,黃暉在一座座白色帳篷裡穿梭巡查,通知貧困戶定時採摘。金黃色的榆黃蘑、奶白色的猴頭菇、紫灰色的木耳……收完一茬又長一茬。

  據了解,示範基地總投入310萬元,其中由深圳統籌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210萬元,預計今年可年產鮮菇約500噸,實現產值約450萬元,淨利潤約100萬元。

  要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最關鍵的是就業與產業。大鵬新區掛職幹部、巴馬縣委常委林健表示,巴馬縣為六一、六能兩個小區1363戶搬遷貧困戶種下了1363畝油茶,預計未來可為每戶每月增加收入約2000元。

  山裡貧困戶:不出山溝,也能走出產業脫貧新路

  搬出來的貧困戶有了新房子和新生活,還住在山裡的貧困戶生活也有了新面貌。

  目前,巴馬還有5個村尚未正式脫貧,其一是東山鄉江團村。江團村沒有土地發展種植業,就另闢蹊徑發展養殖業。

  江團村守著奔流不息的紅水河,過去卻沒水喝。2019年,投資6800萬元的東山鄉飲水工程建成投產後,村民用上了自來水,也為擴大養殖業奠定了基礎。

  對口幫扶江團村的大鵬新區葵湧辦事處壩光社區,近年來通過養殖補貼和消費扶貧,持續為江團村發展養殖業注入動力。

  貧困戶蒙朝剛一家16口,過去生活十分貧困,他還記得初中時要交80元書本費,家裡翻箱倒櫃只拿得出30元。這幾年,在各級政府支持下,蒙朝剛一家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今年不僅分到了100隻小谷雞雞苗,壩光社區還為蒙朝剛家補貼了6000元建起牛棚,購入2頭牛4隻羊,今年養殖收入將突破萬元。

  江團村村委會副主任蒙朝三,已屆而立還未成家,在巴馬絕對算得上「大齡青年」。對於個人的事,蒙朝三想「緩一緩」,因為心中還有夢要去追。2013年,蒙朝三開始養鴿,「我的鴿子都是放養,吃的是雜糧,還加入了當地特產火麻,肉質特別好。」通過多年經驗積累,蒙朝三已是巴馬遠近馳名的養鴿專業戶。2017年,他想擴大養殖規模、改善鴿棚環境,卻苦於沒有資金。2018年,壩光社區前來考察後,為他投入了2.8萬元改建鴿棚,引入100對種鴿。

  脫貧攻堅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為了實現江團村整村脫貧,政府投入628萬元與巴馬大牧實業有限公司合作建起「祖王肉牛養殖基地」,目前已養殖約200頭肉牛。村裡每戶貧困戶獲得一頭牛的份額,養成賣出後可獲1000元收入,「貧困戶輪流來學習養牛技術,每月還可得1000元。」大牧公司總經理蒙晨露說,希望兩三年內能教會村裡所有貧困戶。

  除了幫助村民發展養殖業外,大鵬新區還積極幫助巴馬農產品擴展銷路。6月初,葵湧辦事處已向養殖基地訂購了20頭肉牛。

  在新區幫助下,巴馬在深圳開設了2家「巴馬之窗」特產專賣店,將壽鄉特產送到深圳人身邊。

  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巴馬鄉村因地制宜,圍繞「5+2」特色產業,打造一批扶貧產業示範基地,讓原本荒蕪的石頭山上也開出了「產業之花」,貧困戶產業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深巴試驗區」:探索扶貧產業協作「飛地經濟」新模式

  驅車駛入巴馬縣城,飛舞的「壽」字路燈杆別具特色,印著「深巴新區、學府美第」的路旗迎風招展。

  「深巴新區」也叫「深巴試驗區」,全稱「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圍繞健康食品、健康服務、健康科技3個核心業態,重點發展健康醫養等7大產業領域。

  說到「深巴試驗區」的建設,肖宇記憶猶新,「深圳是副省級城市,巴馬只是縣級,這個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種突破。」

  「大鵬與巴馬很相似,都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後發趕超的優勢。」巴馬縣副縣長陸志梅在大鵬新區科創經服局掛職即將滿一年,她說會把在深圳學習到的先進管理理念運用在「深巴試驗區」的建設上。4年裡,兩地先後選派4名處級幹部和5名科級幹部交流掛職鍛鍊

  目前,「深巴試驗區」土地儲備達3.6萬畝,已先後投入58.36億元建設基礎配套設施,正式引入了深圳華為、深圳1979、深鵬集團等34個合作項目,總投資339億元,已完成投資33.8億元。同時,中國-東協(巴馬)大數據雲計算基地、巴馬基金數字小鎮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深巴試驗區」建設推動了巴馬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巴馬的GDP財政收入兩項增速近兩年均保持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前列。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大鵬全方位助力巴馬脫貧攻堅!石頭山開出別樣「產業之花」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文 通訊員 李小輝/圖 6月30日是第10個「廣東扶貧濟困日」,今年主題聚焦「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
  • 深圳大鵬 以跨越山海的力量書寫脫貧攻堅大鵬「答卷」
    2014年,深圳大鵬新區與河源市源城區籤訂對口幫扶合作協議,2016年,大鵬3703新區與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建立扶貧協作關係。多年來,大鵬新區下足產業造血「繡花功」、打好民生幫扶「組合拳」、高標準推進產業區域協作,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展現了「大鵬擔當」和「大鵬作為」。
  • 深圳大鵬 以跨越山海的力量書寫脫貧攻堅大鵬「答卷」
    2014年,深圳大鵬新區與河源市源城區籤訂對口幫扶合作協議,2016年,大鵬3703新區與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建立扶貧協作關係。多年來,大鵬新區下足產業造血「繡花功」、打好民生幫扶「組合拳」、高標準推進產業區域協作,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展現了「大鵬擔當」和「大鵬作為」。
  • 深圳幫扶廣西巴馬實現整縣脫貧
    今年5月,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的巴馬宣告整縣脫貧。這場變革的背後,有著來自深圳的無私援助與協作幫扶。當大鵬灣的溫熱海風吹進巴馬的秀麗山巒,「長壽鄉」響起了嶄新的時代旋律,為千年瑤寨帶來了青春蝶變。   一張脫貧證書:幫扶到戶實現整縣脫貧   2016年,深圳大鵬新區與巴馬瑤族自治縣建立起扶貧協作關係。
  • 一瓶水一分愛,架起巴馬脫貧致富連心橋
    在啟動儀式上,河池市委常委、巴馬瑤族自治縣黨委書記王軍介紹了在深圳市、大鵬新區的對口幫扶下巴馬取得的扶貧成果。據介紹,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深圳市各級領導、廣大幹部群眾、企業家及社會愛心人士傾心傾情傾力幫扶巴馬,在組織領導、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 扶貧濟困 深圳各區出錢出力助力鄉村振興
    活動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福田對口扶貧系列項目,助力廣東省扶貧濟困事業。羅湖區:愛心企業現場捐贈千萬元6月30日上午,深圳市羅湖區啟動2020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全面開展以「決勝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慈善愛心捐贈活動。區機關幹部職工、愛心企業及各界愛心人士踴躍捐款,以實際行動加入扶貧濟困行列,助力脫貧攻堅。
  • 脫貧摘帽,唱響未來——中外藝術家走進廣西巴馬開展惠民演出
    李延寶說,作為一名老黨員藝術工作者,用文藝助力脫貧攻堅責無旁貸,要繼續為黨的事業發揮餘熱,用歌聲宣傳黨的政策,弘揚正能量。,以及部分駐華使館和海外友好人士、漢學家紛紛以視頻方式為巴馬取得脫貧攻堅勝利獻上祝福。
  • 衛星見證: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脫貧奔小康
    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全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是國家深度貧困縣,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脫貧攻堅聯繫點。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巴馬將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突出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破解扶貧攻堅難題,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2020年實現了全縣整體脫貧。
  • 脫貧摘帽 唱響未來——中外藝術家走進廣西巴馬開展惠民演出
    11月29日,「決勝脫貧攻堅 邁向鄉村振興」中外藝術家走進巴馬惠民演出在甲篆鎮莫坡屯的原鄉大院舉行。該活動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承辦。中外藝術家與當地文藝工作者一道,為壽鄉群眾獻上了一場藝術盛宴。演出在巴馬瑤族特色民俗皮鼓舞表演中拉開帷幕。
  • 【牢記殷切囑託 決戰脫貧攻堅】辰溪強化組織保障助力脫貧攻堅
    健全機制 配強隊伍 辰溪強化組織保障助力脫貧攻堅 華聲在線3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李夏濤 通訊員 郭澤華 田有國 毛文建)3月25日,陽光明媚,在辰谿縣柿溪鄉紗帽坪村,村民楊永家正在地頭忙著種植紅薯。
  • 心手相牽 兩江新區助力城口縣對口幫扶地區脫貧攻堅結「碩果」
    中國網6月1日訊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衝鋒號已經吹響,決勝脫貧在今朝!城口縣的高燕鎮紅軍村以及沿河鄉是兩江新區對口幫扶地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相隔近400公裡的重慶兩江新區與城口縣高燕鎮紅軍村以及沿河鄉,加強協作心手相牽,朝著「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堅定邁進。
  • 曲江新區助力丹鳳脫貧攻堅 讓土特產走出大山 幫群眾增加收入
    2019年7月,按照省委、省政府有關調整西安幫扶力量對口支持陝南深度貧困縣的部署要求,曲江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對口幫扶商洛市丹鳳縣。自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以來,曲江新區充分發揮優勢資源,在消費扶貧、旅遊扶貧、文化扶貧等方面紮實開展幫扶工作,為陝南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貢獻了「曲江力量」。
  • 西電統戰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7月9日,為充分發揮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統戰成員的學科優勢和專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由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任小龍帶隊,學校組織各民主黨派和統戰團體負責人共20餘人赴蒲城縣開展扶貧工作。
  • 廣西巴馬燕洞鎮:粵桂扶貧協作的「樣板間」
    2016年,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讓巴馬與深圳結緣,巴馬縣燕洞鎮沐浴著「東西部扶貧協作」春風,與相隔1000公裡的深圳大鵬「牽手聯姻」,從此,兩地堅持黨建引領、固本強基、產業帶動、扶志扶智,從輸血到造血,從扶貧到發展
  • 牛角店鎮審計所助力脫貧攻堅
    原標題:牛角店鎮審計所助力脫貧攻堅本報東阿訊 東阿縣牛角店鎮審計所壓緊壓實責任,抓實抓細扶貧工作,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東阿縣牛角店鎮審計所緊扣脫貧攻堅,加強扶貧項目審計。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圍繞扶貧資金整合管理使用和項目實施及績效等方面展開審計,深入調查扶貧脫貧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剖析原因,提出完善相關體制機制等意見建議,切實提高扶貧實效。根據扶貧工作需要,不斷充實扶貧包聯人員,嚴格落實包聯幹部責任,深入貧困戶家庭,對建檔立卡不享受政策的貧困戶情況進行全面自查評估,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 巴馬信用體系建設與脫貧一起抓
    巴馬瑤族自治縣將文明信用體系建設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實現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共贏,榮獲中國民生發展論壇「2019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創新案例」獎。該縣通過制定黨建引領「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試行),將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一起開展,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工程精心打造。通過建設「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系統平臺,建立「信用巴馬」微信公眾號,把文明信用要素作為金融信貸、脫貧致富、綠色發展的重要指標,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 關愛貧困學子 助力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為貫徹落實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12月8日,廣東省三水強制隔離戒毒所(下稱「省三水所」)黨委書記、所長劉增援率扶貧工作組一行四人,前往梅州市豐順縣潭江鎮大勝村開展貧困戶結對幫扶暨「關愛貧困學子 助力脫貧攻堅」公益活動。
  • 績溪縣上莊鎮:人大代表三級聯動 精準施策助力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全民在行動,上莊鎮市、縣、鎮人大代表三級聯動,精準施策助力脫貧攻堅。  助力脫貧攻堅,精準幫扶貧困茶農。上莊鎮市人大代表、瀚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軍堅信扶貧,更要扶智。精準扶貧就是讓貧困戶有技能。吳建軍邀請茶葉專家對貧困茶農進行技術培訓,加大從貧困戶中招收用工人員的力度,通過土地流轉以茶園入社的貧困戶有30戶,並參與入股分紅,增加收入。
  • 河南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落戶大鵬新區
    近日,深圳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與河南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鵬新區舉行,河大深研院落戶大鵬。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峰,黨工委委員、組織人事局局長梁珂,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志軍,河南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牛利民等出席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