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以及平均速度

2020-12-20 物理研究苑

在初中物理裡有兩種運動狀態需要掌握,一類是勻速直線運動,另一類是變速直線運動。今天我們來學習相關知識點。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

2、特徵:任一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

3、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大小是個定值,與其通過的路程和時間無關!

這是個重要考點,經常通過公式v=s/t讓學生辨析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的關係,這個公式只是計算式,並非決定式。

4、圖像: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是一個重要考點,務必要理解掌握,分為v—t 圖和s—t圖。

①v—t圖

勻速直線運動圖像

如上圖速度隨著時間的變化保持不變這便是勻速直線運動的特徵圖像。

速度的比較

上圖甲乙兩個物體,甲物體速度大於乙物體速度。

②s—t圖

路程與時間的圖像

上圖便是典型的勻速直線運動s—t圖且甲物體速度大於乙物體速度。

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運動速度不斷變化的直線運動

2、特徵: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同。

3、圖像

變速

上圖中速度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圖①是加速運動,圖②是減速運動。

4、平均速度

為了粗略地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這是中考的重要考點,要嚴格按照定義求解。

定義: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一段時間通過的總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例題:小明騎自行車從家到學校,前半程速度為15m/s,後半程感覺要遲到,便以20m/s的速度趕到學校。則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題思路:初學者常常會把兩個半程的速度求平均值,誤認為是全程平均速度。實際上應該拿全程的路程除以全程所用時間。

解:設全程總路程為s,則前半程時間為s/15,後半程時間為s/20,總時間為s/15+s/20。

則平均速度v=s總/t總=s/(s/15+s/20)=17.1m/s。

好了,今天內容就分享到這,謝謝!

相關焦點

  • 高考物理,有一類勻速圓周運動和勻速直線運動,升級物理建模思維
    逆向推導出粒子從A點進入時刻為(1+4n)×10πs,n=0,1,2,3,……(2)考點分析:假設法、帶線粒子在疊加場中的運動(尤其在含有磁場無障礙物空間裡,粒子受到的力中有洛倫茲力,直線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圓周運動為勻速圓周運動)、周期性運動中找特殊位置作為分析著手點
  • 為什麼勻速直線運動是不受力狀態?
    當時牛頓在研究力的時候,總能看到一種現象:給一個小球施加力,小球不是勻速運動的,而是有一個初始速度,由於摩擦力的原因,小球的速度越來越慢。牛頓就像啊,如果去掉摩擦力的話,小球不就一直運動下去了嗎?於是牛頓認為,物體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靜止不動,一種是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直到有外在的力的作用才能改變力的大小及方向。
  • 高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及公式的應用
    0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三個基本公式應用條件:(1)三個基本公式中共涉及5個量,已知兩個公式可推導出第三個公式,原則上已知三個量可求另外兩個量,兩個公式聯立可以解決所有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2)逆向思維法的應用:把末速度為0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倒過來看成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 物理基礎要點:直線運動、力和物體的平衡、牛頓運動定律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 洛倫茲力做功,勻加速直線運動;洛倫茲力不做功,勻速圓周運動
    ,接下來就可以通過勻加速直線運動來求解了。小球出了管口後去到上方的電場、重力場、磁場的疊加場中時,可以判斷出小球受到的電場力與重力平衡,所以等效成只受洛倫茲力的勻速圓周運動,此時小車依然在下方磁場中做勻速直線運動。
  • 高考物理中,這種電磁感應雙杆模型,勻速直線運動只是終態
    電磁感應雙杆模型第三問金屬杆2從磁場邊界上方h=0.2m處由靜止釋放,此時做自由落體運動,機械能守恆;金屬杆2進入磁場時,金屬杆1同時被釋放,此時金屬杆2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金屬杆1也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最終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 高一第一章直線運動達標測試解析
    關於位移和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在Δt時間內質點的位移為零,該質點不一定是靜止的B.若在Δt時間內質點的路程為零,該質點一定是靜止的C.在直線運動中,質點的位移大小等於其路程 D.在曲線運動中,質點的位移大小小於其路程
  • 初中物理教案:《速度和平均速度》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定義、公式.2.知道速度的單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換算關係.3.變速運動和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能力目標:1.思維能力:從日常生活中比較物體運動快慢來建立速度的概念,並思考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2.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於實踐,並初步了解物理計算的解題思路和規則.
  • 思維方法:利用速度公式,巧解計算問題
    想必很多同學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過速度計算公式了,但那時我們只停留在會用的層面,再具體問公式中每一個物理量所代表的含義,相信很多同學都比較模糊。一、認真讀題、審題,判斷運動狀態同學們在遇到這一類問題時,不要太過於得出結果,一定要認真讀題、審題,充分發掘題中已知條件和隱藏條件,然後進行分析判斷,最後確定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做變速直線運動。
  • 2019中考物理速度和平均速度
    · 初中物理 速度和平均速度 知識點 速度是人類生活中常見的一個詞彙,在物理學中是一個經典的概念: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通過路程的多少;他的常見單位的換算關係是。而在實際研究時,速度可以分為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區別,勻速直線運動亦是如此。
  • 高中物理第一學期期末複習知識點詳解——速度
    02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1.平均速度3.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4.平均速率: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5.勻速直線運動(1)內涵:瞬時速度保持不變的運動。如圖所示,①做勻速運動,②③都做變速運動,但運動方向相反,②的速度變化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