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的歷史、現狀與八大預測

2020-12-25 TechWeb

25年前的社交網絡:CompuServ, Prodigy 和 The Well

聽現在的年輕人講起社交網絡這個新東西,就有點像我年輕的時候首次聽別人討論某首歌時就把它當做那首歌的原版了。如果你覺得「Don’t Stop Believing」這首歌是在我演講的時候首次錄製的,那麼接下來將的社交網絡也一樣。

是的,我年輕的時候也玩過社交網絡這玩意兒,並且也是在線的。我們使用諸如CompuServe和Prodigy的在線服務。其他人則加入一個叫做 The Well(成立於1985年)的在線社區。我們連接在一起的原因和你們今天一樣,都是尋找今天我們稱之為6C的東西——溝通 (Communications)、連接(connectedness)、共同的體驗(common experiences)、內容(content)、商業(commerce )以及酷玩意兒(cool experiences)。當年有聊天室、討論組、約會以及分類廣告,無奇不有。

90年代初期,我剛20出頭,我使用COBOL、CICS和DB2為大型計算機編程。我們那時有email、即時通訊、群組日曆、討論版等等等等。這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只是現在的更好點並且玩的人多點。

AOL:在線服務和網際網路的橋梁

後來就是所謂的AOL(美國在線)了。它先於全球資訊網產生(WWW)。就像CompuServe 和一樣,它還是也是個在線社區,只是後來開始為網民 們提供上網的接入,並且每月收取一定的費用。它成了新手們上網的通道。關於AOL,搞笑的是,當你接通網際網路時,他們的目的就是把你鎖在他們的私有空間 裡。因此,AOL也被稱為「圍牆花園」,因為他們把你一直留在AOL內部。他們有私有的瀏覽器,自己的搜尋引擎,自己的網絡內容,聊天室以及電子郵件系統 等等等等。

我想說的是,我媽媽可能會很自豪的跟我說:「親愛的,我在上網!」我則諷刺道:「不,媽媽,你沒在上網,你在上AOL。」我知道她不會真正明白兩者 的區別。AOL被一家公司所控制,而網際網路時分散的。AOL控制了可接入用戶的服務和稅務公司,並且好與壞都是由他們決定的。AOL是封閉的,而網際網路時 開放的。

但是AOL給大眾帶來了網絡服務、電子郵件、聊天和討論版,因此也教育了一代人,而這些人也為後來者鋪平了道路。他們覆蓋了全國上下裝在食物包裹裡 的CD和飛機上的墊子。巔峰時刻,AOL約有200萬的用戶。這些對於Facebook來說當然不多,但是請記住,所有這些人當時都必須每月向AOL支付 20美元的接入費。(也即,不包括廣告和電子商務在內,AOL每年光從用戶手中獲得的收入就高達50億美元。)

商家們不是為他們自己的網頁打廣告,而是為AOL的關鍵字打廣告。每份雜誌的96到99個時間表內,到處都能看到AOL關鍵字的廣告。假如你是個拿有風投的新生網際網路企業用戶,為了抓住用戶你必須跟AOL打交道。他們控制著大眾所能接觸的一切。

當時代華納和AOL宣布合併時,大家都異常恐懼,擔心它們會壟斷繼而控制整個網際網路,呵呵。

Web 1.0中的社交網絡:GeoCities, Tripod 和 Yahoo! Groups

90年代中期,網際網路產生了,我們也有了用HTML發布網頁的標準方式。一些機靈的人意識到,人們可能想在網際網路上幹他們在沒有網際網路時能幹的所有事情。像GeoCities 和Tripod 這樣的公司就開發了一些工具,讓你能夠發布容易被別人發現的網頁。

Yahoo! 則通過提供免費的帶有廣告的類似AOL提供的每月20美元的服務異軍突起。通過幾個併購,他們又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服務,這些服務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的社交 網絡的基礎。他們有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群組和問答等等。群組則成為公司用戶用來跟他們的教堂、母親俱樂部和學習交流的標準工具。然後Yahoo!以 36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GeoCities ,這在當時是不可抵擋的。

是的,2010年的設計網絡具有更強的可用性,更好的第三方開發平臺,並且也有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但謙虛點說,它們跟過去的沒啥兩樣,只是重新改造過了並且玩的人也更多了。

Web 2.0時代的社交網絡:Plaxo 和 LinkedIn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在線社交網絡的起源,它從CompuServe和Prodigy開始,然後是AOL, Geocities 和Yahoo群組。接下來的基於垃圾郵件的網絡中則以Plaxo(創建於2002年)為王。它由Sean Parker(他就是那個在Facebook早起和Mark Zuckerberg一起工作的人)合夥創辦,通過給用戶郵箱聯繫列表中的人群發垃圾郵件來 讓他們註冊Plaxo,通過Plaxo連接在一起,以便當他們的信息變更時能夠同步更新到所有聯繫人列表中,以達到所有人都隨時保持聯繫的目的。

Plaxo這種垃圾郵件的形式有其不好的地方,但有時往往很有效。大多數人收到朋友們的垃圾郵件的時候,只好舉雙手表示投降:「哥們你看,我朋友又給我發了一封介紹社交網絡的垃圾郵件。」但大多數人往往都能接受這樣的垃圾郵件。

它們確實以這樣的方式成功了。但當它們不知道該拿我們這些連接在一起的人來幹什麼事,LinkedIn知道。他們讓我們成為了網絡的溝通者。突然之 間,這不僅僅是個「我跟誰交往」,還是「他們知道誰」和「我怎樣認識他們」的問題。突然之間,我們都需要相互介紹。這為社交網絡增加了一個維度——商業網 絡。他們還鼓勵我們多參與其中,多貢獻自己的數據,努力使LinkedIn成為我們的虛擬簡歷。

然而,我們都知道,重要地是Web 2.0開創了「參與」的新時代。鮮為人知的是,相比於Web 1.0公司,Web 2.0的公司和硬體一起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可即時捕獲的內容,也即圖片和視頻以及很多其它東西。突然之間,我們都在Blogger.com、 Typepad和Wordpress上建立自己的Blog。開始將自己的圖片上傳到博客上。

但是大眾不需要博客。他們想將自己和朋友們的圖片發布到網上去,將其分享,和朋友們交流,保持聯繫,一起玩樂,和找人約會等等等等。我發誓,正如我說過的一樣,這些時代跟80年代一樣都是狗屎一堆。

現代社交網絡:Friendster, MySpace 和 Facebook

我們都知道,Friendster是讓人們創建個人網頁的開拓者,它還讓人們以LinkedIn的方式和朋友們連接,只是沒有「商業」的關係,取而 代之的是多一點的互動性。但Friendster的計算機系統不足以滿足用戶的爆炸性增長,導致MySpace以非常迅速的方式佔了空隙,並快速增長。 Friendster是死在路上的一批。

然後就是MySpace了,它產生於數位相機和帶攝像頭的智慧型手機非常廉價的時代,並且Flip這樣允許用戶創建視頻的攝像機也非常便宜。

MySpace不能處理所有的照片和視頻。幸好還有Photobucket 和 ImageShack,因此用戶們將圖片上傳到Photobucket,將視頻上傳到Youtube,然後在MySpace裡分享。

Fox以5.8億美元買下了MySpace,然後跟Google來了一場比這個交易價格更高的廣告交易。僅一納秒之內,Rupert Murdoch就成了這個網際網路上最聰明的人。Google當年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這在當時是非常可笑的,但現在看來確實非常明智 的。隨後,Google將Youtube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當年MySpace本想收購Youtube的,但是其出價沒Google的高。

隨後,MySpacer以2.5億美元買下了Photobucket,並追加了5000萬美元。這項交易還是沒Google的交易成功,然後MySpace就將其以6000萬美元轉賣給了一個西雅圖的名為Ontela的創業公司。

這些公司在背後賺著MySpace的錢,Murdoch非常氣憤。Fox總部一貫這樣認為,是MySpace造就了Youtube和Photobucket。而MySpace則永遠都不能再創造下一個百萬美元的成功,因為它是註定要被Google收割的。

因此Fox非常滑稽的創建了個名為Slingshot實驗室的準內部創新中心。目標是在MySpace之外創造新產品,然後通過考察他們的進展讓 MySpace在議前收割。這是類似政治局決策機構似的創新,非常可笑。這明顯是一群年輕的企業家另搞的一套模式,目的是為了中飽私囊,並且忽悠某些不懂 新技術的高管。

然後就進入Facebook時代了。它在2004到2007年之間平滑的聚集了1億用戶,這比2007年的MySpace還少。MySpace沒有 的,Facebook都有。它是面向高檔市場的、排外的、城市的、精英的、造型美觀的、無廣告的並且用戶經過認證的。而MySpace則是衣衫襤褸的、青 少年的、中產階級的、設計混亂的並且多廣告的。

但關鍵的分歧在於兩個公司的方向的變化,當MySpace關起門來做自家生意拒絕別的公司從其腰包裡掏錢時,Facebook正好相反。它們開放 API,並且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開放平臺,讓他們能夠從Facebook賺自己的錢。他們讓Slide、RockYou和Zynga這樣的公司簡單的在自 己的社交網絡中創建自己的應用程式,將最難的部分留給Mark Zuckerberg自己。

就在那時,22歲的Mark Zuckerberg教育了下75歲的Rupert Murdoch。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Facebook的用戶翻倍,達到2億,而MySpace的用戶則停留在1億。這就是30年以來矽谷給大家上的一 課:你為第三方公司創建得以生存和繁榮的生態系統,而作為系統仲裁的你可以隨後向他們徵稅。問問Microsoft、Autodesk和 Salesforce.com吧,這樣的現象從西雅圖到沙丘路到處都是。

Facebook變得越來越強大,以至於Google和Yahoo!這樣的大公司都在其上面花了些時間。而Slingshot實驗室則在短時間後被迫關閉,相應的部門也解散了。

實時社交網絡:Twitter

Facebook建立在所有的用戶信息都是私有的並且只在朋友之間分享的原則之上,而Twitter則認為所有的信息都應該開發並且任何人都可見。 這是革命性的思考,並且很有成效,因為當你作為其用戶使用時你知道這樣的代價是怎樣的。Twitter不是用來和你家人分享你小孩的照片的地方。

Twitter的另一個創新是「不對稱」,因為你和別人之間不是一定要建立相互跟蹤的關係。你可能跟蹤別人,而別人可能不一定會跟蹤你。這可以讓跟 蹤者制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的跟蹤源。Twitter另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在於將每條信息的字數限制在140字以內,這樣就可以讓大家分享連結。這種組合可以 讓你和別人之間分享連結,從而交換新聞信息。

Twitter遠不止這些,針對這個話題我還擴展性的寫了些東西。總而言之,Twitter是RSS閱讀器、聊天室、即時通訊工具、營銷渠道、客戶服務平臺,並且也越來越是個數據礦井。

但Twitter的威力在於其實時性。許多時候,Twitter裡的新聞都被打碎後又被媒體重新撿起。

Twitter還沒怎麼搞出來的是一個能夠讓第三方開發者開發有趣的附加產品的開放平臺。Twitter對三方開發者似乎變得有點過敏。18個月以 前,我所碰到的所有問題中25%都是關於圍繞Twitter API如何開發新產品的想法。現在,我也沒發現有任何進展,一點點都沒有。然而,想要在Facebook上開展業務的數量可是越來越多了。

如果我是一位Twitter重度用戶,我當然希望有人重看一下上節中關於MySpace和Facebook的討論。我學到的經驗是,讓別人盡情的從 你平臺上賺錢,然後向他們徵稅。這種方式是,讓所有人都從自己這裡賺錢,然後自己做好好人,笑到最後。關起門來做生意,你只能依賴內部的創新和資本。我說 的是多還是少呢?

移動式社交網絡:Foursquare 和Skout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移動式社交網絡,這又為社交網絡增加了一個維度。最重要的改變在於,社交網絡現在能夠「感知位置」了。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 公司是Foursquare。對於Foursquare是代表一種技術趨勢還是時尚,專家們也一時說不清楚。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捕獲了當下技術精英們的時 代精神。至少,它是在一個只有拷貝複製的時代的一種開拓一種創新。

隨著社交行為的公開化和位置化,它為未來所有潛在的應用開創了新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像Skout這樣的人會在哪裡聚集賭博。你正在想這些的時 候,年輕的單身漢們已經出現在酒吧或俱樂部尋找他們下一個約會對象了。在完美的世界裡,你希望人們能夠和你和諧共處,並且你還能吸引他們。然而,在這個社 會中,我們進入酒吧或俱樂部,不知道別人是什麼背景,光從外表上看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勇氣上去和他們搭訕進而深入了解。

很明顯,未來的約會需要行動裝置和社交網絡來告訴我們周圍的人是否跟我們合得來。當然,即時是火箭科學家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 Match.com,eHarmony是否會成為我們尋找約會對象的新趨勢,以及為什麼這些都可以通過行動裝置和社交網絡來改善。這個趨勢需要多長時間實 現,誰也不知道。

Foursquare明顯帶來了許多有趣的商業機會。多年以來,我看見有些公司自稱為「手機優惠券公司」,我從不認為這是個什麼偉大的想法。我從來 都不太相信身邊有手機的人哪天會這樣說:「讓我掏出手機看看附近是否有優惠券。」我一直認為,如果真有那種應用能夠讓用戶體驗另一種方式——就像遊戲一樣 ——他就能賺的很好,並且將優惠券作為自己的附屬產品。我認為這正是Foursquare目前所做的。

未來,我不覺得Foursquare這種帶有徽章的籤到遊戲能夠長久的吸引多少用戶,雖然現在還算可以。我一直這樣認為,如果Foursquare 還有另一手,那它真能成就一個大公司。未來,我相信「籤到」這種方式毫無意義——它只是些背景性的基礎設施。因此我也希望Foursquare能多搞些遊 戲出來玩玩。Foursquare還有一個沒提到的很酷的特性,那就是用戶能夠看到朋友們的實時地圖,並且知道他們在哪。這是個殺手級功能。我外出時,一 般只想和妻子或朋友安靜的吃一頓,不想被別人打擾——可能我老了吧,呵呵。

我第一篇文章講到社交網絡的歷史,從1985年到2002年社交網絡是由CompuServe, AOL和雅虎主導的。第二篇文章講了現在我們正經歷的Web 2.0 (博客,Youtube,MySpace, Facebook), 即時媒體(Twitter)和移動應用(Foursquare)。遊戲結束了嗎?Facebook和Twitter贏了嗎?還是他們還有另外的動作?毋庸 置疑的,技術領域永遠有下一個(下下個,下下下個…)動作。所以社交網絡究竟指向何方?下面是我的八個預測

1.社交網圖便攜化

現在,Facebook獲知了我們大部分的社交網圖(我們的聯繫人和他們的聯繫方式如email地址),Facebook正經歷著越來越多的壓力去 把這些信息變得便攜。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一些進步。我相信用戶和社會各界終究不會接受一個單一的公司把我們的重要信息佔為己有。

Facebook將屈服於這種壓力,漸漸地將這些信息解鎖,讓我們擁有更多選擇去應用於其他社交網絡而不至於讓我們重新向朋友發布垃圾郵件(請求好 友確認[譯者注])。我知道2010年這個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但這只是我的判斷。要麼讓社會網圖流動,要麼我們加入別的社交網絡。我預計這個結果將在 2012年底實現。

2.我們會建立起「真正的」社會化網絡,如Quora, HackerNews, Namesake, StockTwits.

從2006年開始我就為我所看到的「Facebook問題」感到悲哀–他們試圖將我塞進一個大的社交網絡。沒有人只存在於一個社交網絡。我需要一個網絡可以讓我跟我的朋友討論上周的party上我們有多頹靡,但我不想讓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看到我們廝混的照片。

我同樣不想要一個混淆了工作和玩樂的社會網絡。如果是工作,我希望我在上面保持完全的工作狀態而不會顯示我大學時代在墨西哥胡搞瞎搞的照片。我不想 將我的「公共網絡」和「私人網絡」混淆起來。Facebook卻將這些全都攪在一起,然後嘗試只對部分群組開放。我不覺得這個能真正解決問題。

年輕人並不笨,他們並不像他們的長輩想的那麼幼稚。為了繞開這些混亂的社會關係他們開了好幾個Facebook馬甲去討論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把 用真名開的帳號保持乾淨。我不知道Facebook的5億用戶裡有多少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註冊的。但我已經和許多年輕人確認過這種流行趨勢。

我相信已經有人建立起來基於話題的社交網絡,就如我們所見到的HackerNews或Quora。我們也見到了基於興趣建立起來的社交網絡諸如 StockTwits給那些對股票市場和投資感興趣的人。新的社交網絡的建立試圖尋求人們利用社交網絡的真正需求,例如Namesake, 儘管還在試驗階段,但看到的是人們在Facebook之外怎麼建立聯繫。

3.隱私問題將繼續造成困擾:Diaspora

Facebook跟我們達成了協議讓我們的社交網絡變成私有網絡。但他們卻嫉妒地看著Twitter作為一個公開的網絡正在發展壯大,但這並不是我 們一開始註冊提出的條件。如果我是Facebook,我會把Facebook變成私有的Facebook和公開的Facebook。公開的 Facebook將直接與Twitter展開競爭並允許單項關注的模式。

當然我們需要從我們的關注者裡面選出哪些可以關注哪個時間軸,而他們不會有混亂的協同效應。但是如果他們這麼做了他們便永遠不會跨過那條道德底線而 我們也只會愛上Facebook而不會像現在這樣又愛又恨。(而現在[譯者注])我還是每天看著我侄子和侄女的照片,但我不會廣泛地聯繫我工作領域的人。 所以我95%的社交時間交給了Twitter。

我知道大多數人並不覺得放鬆自己的信息是件惹麻煩的事,但我相信這是因為他們並不理解。

我與許多初創技術公司工作的時候意識到,儘管你沒有給這些第三方應用軟體許可獲取你的信息,但只要你的聯繫人對這些第三方軟體比較寬容,你的信息還 是對他們可見的。同時,網站上所有的「Facebook連結」按鈕也能讓他們輕易地登入並讓這些網站進入你的個人信息如入無人之境。

我相信隱私洩露長期以後會導致對濫用信息的強烈反響,但短期內並沒有足夠多的人認識警惕到這個問題的後果。Diaspora就是在這種逐漸增長的顧慮中應運而生的。Diaspora的模式能不能成功不得而知,但許多人還是樂見這種角色的出現的。

4.   社會網絡會更加滲透,當Facebook連結遇見Pandora,紐約時報

當社會網圖變得更加流動化,我相信社交網絡會融入我們所參與的一切,變成一種功能。你已經看到它滲入Pandora(美國的豆瓣電臺[譯者注]), 我在那裡可以看到我朋友的音樂品味,而我本人並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信息[譯者注])。在紐約時報上我也能看到我朋友推薦的文章而我本人並不清楚我什 麼時候啟動了這個功能。這種社會網絡的滲透將繼續。

5. 第三方工具嵌入將社會化功能嵌入網站:Meebo

顯而易見的是,當許多網站想將Facebook連結嵌入他們的網頁去更多地了解你,他們並不知道當他們有了這些信息之後能幹什麼。他們現在最多能想 到的就是通過人口統計的方式發更多有針對性的廣告給你,但這並沒有多有趣。第三方軟體公司會開始為這些網站提供能夠真正讓他們驅動社會網絡的功能。這還需 要幾年的時間,但像Meebo這樣的第三方工具已經在他的工具欄裡革新了這類功能。

6.  社會化網絡(像全球資訊網)會分化成幾個層面:SimpleGeo,PlaceIQ

過去幾年裡最有趣的一個趨勢便是看著網際網路被分裂成幾個層面。最底層的是儲存(S3)和處理(EC2)。最上層是初創公司和現有的技術公司創造的商 業邏輯。我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在BothSid.es上寫一篇新的文章講網際網路的分層和接下來幾年將出現的最重要的層。我們知道個人計算機時代的分層最終 導致了各個層面的巨大變革,所以我期待同樣的變革會繼續出現在網際網路上。但現在我們可以說社交網絡已經在經歷這個變革了。

「定位繪圖層」是隨著移動社交網絡的興起而出現的一個有趣的層面。如果每一個初創企業都需要搞清楚每一個商業行為的地點,內容和在地圖上顯示的位置 那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創業者了。SimpleGeo的出現為那些新的移動產品提供了這種定位地圖繪製功能。這種趨勢將降低創業者的創業成本。我預期 SimpleGeo會在定位繪圖層上做得很好,但我也看到許多新興公司出現在數據層面。

還有一些公司旨在建立橫向平臺。其中一個是我最近見到的PlaceIQ。他們的目標是去創造一種橫向平臺讓市場營銷人員和開發者了解更多的關於地理 定位的東西,而不僅僅是在某一商業領域或興趣點上。他們從平鋪地圖上獲取有關人口統計的信息,不同層面的地理信息活動,特定區域的所指(比如約會勝地,金 融區)並如何讓這些信息對別人可用。

7.社交紊亂會帶來新的商機:Klout, SproutSocial, CoTweet, awe.sm, (以及下一代的)Buzzd

數據爆炸為管理數據製造了許多機會。當我們只是在網上認識接觸並且從網上得到信息我們需要知道我們關注的這些人的真實性。Klout提供了一種讓我 們能夠在網上跟蹤查詢社交網絡上的人的影響力的服務。他的結果可以導入到其它產品如StockTwits,讓你了解更多關於給你提意見的人(的背景[譯者 注])。

我們知道Twitter正在引領更多的商務領域客戶服務的機會,但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如果你做的跟你在社交網絡上說的不一樣則可能造成反效果。像 Sprout Social和CoTweet這種產品的出現幫助公司更好地追蹤客戶並與他們溝通。像awe.sm(作者投資)類型的產品會幫助你管理社交媒體市場活動的 效益。

2011年將出現一個更棒的新產品,是由Nihal Mehta發明,圍繞他之前的公司Buzzd的產品演變出來的。但我承諾為他保密直到他公開發布為止。我最近在紐約一看到他的產品便愛上了。當越來越多地 公司和消費者使用移動和社交服務的時候,這個產品會更好地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8.Facebook不會是唯一的主導

我知道在2010年說任何反對「Facebook以經贏了—戰爭結束」的論調會顯得多麼荒誕,而我也知道這一論調現在看起來很正常。 Facebook的確有著驚人的主導地位。我們從AOL開始,現在又來到了Facebook築建起來圍牆花園。當你在用Facebook的時候,你並不是 在網際網路上的。這是一個極好的服務,我自己也經常用它(即便沒有Twitter用得多)。但我覺得搞笑的是這麼多品牌在Facebook上宣傳他們的「粉 絲頁面」,就像他們在AOL時代做關鍵詞一樣。

好吧,下面的歷史可能會讓你改變觀念

1998年司法部門以反壟斷之名起訴微軟。人們擔心他們所用的網際網路會因為微軟的壟斷而在他們的作業系統上強制綁定IE瀏覽器。可笑的是,12年後的2010年,人們很快會開始擔心蘋果而多過於微軟,現實總是比小說更怪誕。

2000年四月,有人擔憂AOL和時代華納的兼併會變成另一個網際網路的壟斷。我們知道,時代華納最終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放棄了AOL。AOL還 在重建和模仿一個總部在洛杉磯的鮮有人知的新公司Demand Media。AOL好像在Tim Armstrong的帶領下徹底改造了,但卻從來沒有壟斷過。

2007年5月,有人擔心Google將變成一個新的壟斷集團。它控制了美國三分之二的網絡搜索—我們知道搜索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們發現和分享網絡內容的入口。

所以…現在是2010年11月,Facebook有超過5億用戶。他們有比Google更多的頁面瀏覽量。我們在網上所花的超過一成的時間都在 Facebook上。他們在網絡廣告、圖片、視頻、網路遊戲各個領域橫衝直撞。現在他們想變革電子郵件。毫無疑問下一個十年是Facebook的天下。但 是巧合的是10年後的2020年當我們往回看我相信大家都會覺得Facebook的壟斷論有多麼可笑。

本文轉載自:http://tech2ipo.com/1176

相關焦點

  • 中國下一代通信網絡(NGN)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下一代通信網絡(NGN)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顯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年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互動、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構建先進泛在的無線寬帶網。深入普及高速無線寬帶。
  • 2020-2026年中國網絡文學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龐大的網絡文學用戶群,為網絡文學甚至整個產業鏈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對網絡文學產業的投資。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網絡文學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在百度發布的"**年十大熱搜詞語"中,排名前五位的搜索關鍵詞裡有四個為時下熱門的網絡小說書名,可見網絡文學對網民生活的巨大影響力。
  • 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主要研究分析了大數據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大數據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中國大數據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的整個研究工作是在系統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是相關大數據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大數據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綜藝節目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綜藝節目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如實地反映了綜藝節目行業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表達準確,概念表述科學化。  中國綜藝節目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揭示了綜藝節目市場潛在需求與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銀行信貸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 Booking.com繽客發布2018年八大旅行趨勢預測
    上海2017年10月25日電 /美通社/ -- 基於全球及中國市場大量數據、點評以及意見的研究分析,Booking.com繽客發布了2018年八大旅行趨勢預測。Booking.com繽客致力於基於消費者未來對於旅行的偏好,在2018年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豐富的住宿選擇和旅行體驗。
  • 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年涉農電子商務將得到高速發展,進入成長期。**年,國內農產品網絡零售總額超過1千億,比**年翻了一番。農 產品電商平臺近4000家,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涉農電商企業上線。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在美國,第一個已知的民意調查活動發生在1824年,雖然該活動只是在相對較小的範圍內進行,但這種以民意測驗預測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的方式開始引發各方關注。1936年喬治·蓋洛普(George Gallup)第一次將預測建立在現代統計方法之上,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成功預測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當選。
  • 2021年網絡安全發展趨勢預測
    預測的重大網絡安全趨勢包括時間協議攻擊、機器學習數據汙染、數據隱私合規嚴重過載等等。權限訪問管理(PAM)的領先廠商BeyondTrust公司針對未來一年及之後的網絡安全趨勢做出年度預測。預測報告的作者包括BeyondTrust公司首席技術官兼首席信息安全官Morey J.
  • 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預測 淘寶市場交易規模...
    原標題:2020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預測 淘寶市場交易規模或將達到5000億
  • 2020年智慧旅遊發展現狀分析前景預測 - 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現狀研究...
    《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在多年智慧旅遊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智慧旅遊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智慧旅遊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智慧旅遊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顯示,截至**全球專網通信市場「模轉數」趨勢進入實質性階段,預計未來**年數字設備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20%以上。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通過專網通信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專網通信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專網通信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盤點:全球八大社交媒體友好型酒店 與用戶互動
    盤點:全球八大社交媒體友好型酒店 與用戶互動來源:聯商網2014-03-26 11:01  在我們把酒店分成機場酒店、海濱酒店、市區酒店等類別時,或許現在可以加上一個新的分類了:社交媒體友好型酒店。  在線聲譽管理公司TrustYou編輯了一份表單(沒有進行排名),裡面是一些傾向於利用社交媒體與用戶進行互動的酒店。  隨著分享型旅遊體驗慢慢成為一種新的賺錢方式,而千禧一代顯然在尋找能夠全面考慮到社交需求的旅遊體驗,酒店推廣自己的社交化成果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 全球與中國茶葉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年,雖然我國茶葉生產在遭遇前**年長江中下遊茶區嚴重伏旱、2014早春東部茶區持續低溫陰雨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由於各地及時加強茶園管理,因此全國茶葉各項生產指標仍然達到歷史最高點。至此,中國茶產業繼續保持著**年的增產增收記錄。
  • 中國MLCC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
    國  《中國MLCC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針對當前MLCC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MLCC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產  《中國MLCC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版)》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MLCC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2020-2026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認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提到國家產業振興政策層面上有史以來第一個服務業的振興規劃,自**年**半年**月以來,全國各地的物流園區規劃、物流產業規劃、配送中心規劃、物流產業規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各地區對物流地產的開發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亮點。
  • 全球與中國眼鏡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全球與中國眼鏡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顯示,中國眼鏡市場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眼鏡產品的價格梯度將更加明顯,平民化的眼鏡價格或將成為常態。未來國內眼鏡消費需求將從單一的消費需求向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轉變。同時,與科技緊密結合的眼鏡產品或將成為熱門。
  • 2020年中國水泵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報告
    全球小型潛水電泵市場規模及預測  全求井用潛水電泵市場規模及預測  《2020年中國水泵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分析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水泵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水泵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水泵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中國手機遊戲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手機遊戲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認為,截止 **年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 6.79 億,智慧型手機用戶已達 6.17 億。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國內智慧型手機規模的增長速率近幾年一直處在明顯的下降通道,整個智慧型手機佔聯網手機的總量已達到 91%。
  • 中國傳媒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傳媒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中國傳媒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的整個研究工作是在系統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是相關傳媒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傳媒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汽車內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汽車內飾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汽車內飾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汽車內飾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汽車內飾行業進行調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