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新鄉太行山一遊,對太行山有了直觀的認識,景觀跟南方差異很大,值得一遊。太行的坡相當給力。回來後上網瀏覽關於太行的帖子,認識了安陽的一幫騎友,安陽騎友相當熱情,推薦了一條林州大峽谷周邊的經典騎行線路,搞!
線路:安陽站---大堖村---井底村---安陽站
一邊繼續跟網友溝通線路細節,一邊盤點時間,查天氣。出發前好友加入,開心。現在部分線路的普車票不好買,返回的車票直到15日才買到。10月16日晚出發。
17日早五點到達安陽。
先找車站工作人員打聽安陽站能否攜帶拆卸打包的自行車,得到肯定答覆,開心。這樣我們就不用必須在明天下午四點返回安陽站託運車輛了,只要趕上晚上7點多的火車即可。
出發,60公裡到山腳,一路感受河南風情。早餐依然感覺非常一般,沒特色。人熱情,天冷喝冷水容易出問題,補充熱水是個問題,需要不時找人家補充開水,有一位大嫂還是當時給我們燒的開水,感動。進入林州大峽谷要通過山腰的隧道,從山腳到隧道大概5、6公裡。
山腳一岔路口,我們正猶豫方向,來了一個當地騎友,車後架上兩駝包,一看就是老手。得知我們要去大堖村,說他跟我們同一段路,可以一起到隧道,他的能力不夠,從沒爬過大堖村的坡。我們還謙虛的說,也不知上不上的去,過來見識一下。出發,騎友蹭蹭往前竄,我跟在後邊,邊走邊聊,爬了一段坡後感覺不對,我已經很有點累了,騎友還是輕鬆地往前躥,難道是扮豬吃老虎?這咋搞,不能輕易丟了我們湖北騎友的面子啊,咬牙緊跟,越騎越累,到後段呼吸不暢,全身衣服溼透了,最後一公裡實在是跟不住了,認輸!沒放棄,繼續全力向上。到達隧道口,騎友正在照相,兩人又聊起來。
騎友:「你厲害呀,這麼快跟上來了。」
我:「你厲害,後面實在是跟不上了」
騎友:「我掛著電瓶在」
我去,仔細一看,電瓶掩蓋在駝包下,真不容易看到。以前聽說過這種電動自行車,但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這段把人搞得差點崩潰,對後面爬大坡無疑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多想無益,把外衣都脫下來晾曬,休息會。
進入峽谷,走了一段,找到一家餐廳坐在餐廳外的太陽下邊曬衣服邊吃中飯。
一點半到達上大堖村的坡的起點。又遇到兩個爬大堖村的騎友,這兩位都是第二次爬,興奮得不得了。快速向上,我沒跟。周末長途奔襲大坡很辛苦,周五上班,晚上火車上睡個兩三個小時,周六還得幾十公裡到坡下,狀態不可能好,所以這種情況我的目標都定在完成即可。
按照自己的節奏上行,感覺輕鬆。半程趕上正在休息的前面兩位騎友,他們採用的分段完成的策略。後半段讓人吃驚,依然那麼輕鬆,這是怎麼啦???難以解釋,兩個半小時登頂,如果狀態好點,應該可以在兩個小時內完成。完成後再看這個坡,長度和坡度都有較大難度,但是好在他的坡度比較均勻,只有最後幾段稍大,沒有那種難度特大弄得人崩潰的路段。今天的輕鬆估計與此有關。
三個人在網紅點相互幫忙拍照,不亦樂乎。
時間不早,按計劃走山西山路到井底村明顯相當困難,臨時決定走河南石板鎮。到大堖村玩了一圈,山村多數人已遷居山下,農家的梨樹掛滿果沒人採摘,爛了一地,可惜。
這裡適合周邊人群周末來自駕遊,山路雖陡,但路邊都有圍擋,比新鄉的石板坡安全多了。
下到山腰天色已黑,一路看不清峽谷風光。大峽谷內商業化嚴重,大量的餐館和酒店損害了自然風光。服務對象一是遊客,二是寫生的學生。摸黑前行到高家臺住宿。
18日早起。
翻過一個小山梁到井底村,井底已死,小山村裡竟然建了一棟11層高的樓,這裡的幹部是不是都瘋了。迅速離開,去井底掛壁。井底掛壁近年出現了一些塌方現象,政府前段時間對其進行了維修加固。我隊友們組隊過來時封閉禁止通行,現在重新開放了。加固增加了很多混凝土柱,安全性提高了很多,但觀賞性同樣喪失不少。不必糾結,有位騎友說的好,歷史就是歷史,過去了就回不了頭,懷念的就去看看老照片。
巖壁的顏色遠沒上臘江掛壁好看。
出掛壁,過石窯灘,到神龍灣掛壁觀景臺,從外部欣賞掛壁。
太行山西部分在大建太行天路,路況非常好,風景也不錯,非常適合自駕,也適合公路車飆車。從玉峽關村上花壺線,翻山越嶺下到花園村。
經林州到安陽站返回。
今天的體能下降,遊玩拍照也用了較多時間,速度較慢,未能趕在五點前到達車站託運自行車,只能辛苦了,背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