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視聽海外傳播新探索
——訪國家大劇院品牌推廣中心副主任侍瑩瑩
11月19日-22日,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會上,國家大劇院品牌推廣中心副主任侍瑩瑩發表了《劇院演出的視聽觀賞新探索》主旨演講。會後,CIAC組委會與《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聯合推出的人物專訪對其進行了採訪。
記者:您認為北京新視聽海外協作聯盟的發起對國家大劇院有哪些影響?
侍瑩瑩:國際平臺的搭建對於文化走出去至關重要。比如,國家大劇院於2019年6月舉辦了首次世界劇院北京論壇,30多家國際藝術機構領導人齊聚北京共同探討劇院未來發展。論壇結束後,我們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作,將中國原創史詩歌劇《長徵》通過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數字平臺面向全球直播,這也是中國歌劇首次面向全球直播,國外網友好評如潮。國家大劇院作為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匯聚了全國各地優秀舞臺藝術精品,我們希望通過更多連接中外的國際平臺將中國的優秀表演藝術作品傳播到世界各地,也希望通過這些平臺引進海外優秀舞臺藝術精品。
記者:國家大劇院在此次展會有哪些重點推介內容?
侍瑩瑩:國家大劇院從4月11日起,每周六晚都會向聯合國內的60餘家網絡媒體平臺免費播出一場精彩演出,內容涵蓋歌、樂、舞、劇、戲等藝術門類。演出前還特別邀請著名主持人和藝術家製作演前導賞節目,個別場次還通過海外社交媒體及國外藝術機構數字平臺向全球播出。目前國內播放量已超過10億次,覆蓋海外網友600多萬,可以說,國家大劇院通過線上平臺,為優秀表演藝術作品搭建了一個更大的虛擬舞臺,通過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將優秀舞臺表演藝術推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記者:隨著5G、8K的逐步應用,將會給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業務帶來哪些變化?
侍瑩瑩:5G、8K的逐步應用必將為舞臺表演藝術帶來革命性的改變。隨著5G時代的到來,8K、多視角、VR、AR、甚至XR等視覺技術將賦能表演藝術,帶來前所未有的感觀體驗。隨著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表演藝術將突破傳統座席局限,獲得更加廣闊的傳播空間,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同時,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表演藝術可能會精準地尋找到新的用戶,創造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