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莞真正拿到了經營許可證的僅657家。圖為南城某勞務市場。
1650家勞務派遣公司
僅657家有經營許可證
東莞市勞務派遣行業協會成立,提醒求職者注意查看派遣公司「兩證」
「不及時發放工資、不籤訂勞動合同、不繳納社保等,這是勞務派遣單位經營不規範常見的問題。」上周六,東莞市勞務派遣行業協會正式成立,作為全省第一個市級勞務派遣行業協會,首任協會會長侯振剛說,將制定行業公約,更好地規範勞務派遣行為,引導行業規範發展。
協會副秘書長陳建介紹,東莞在工商部門登記領取了營業執照的勞務派遣公司有1650家,而真正拿到了經營許可證的僅657家。面對國家新的政策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減少,勞務派遣公司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不過保守估計5到10年內,勞務派遣公司仍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電子行業勞務派遣人數排第一
新成立的勞務派遣行業協會,會員超過120家。 陳建介紹,目前東莞勞務派遣市場仍呈現穩定增長的勢頭,他稱,雖有不少小型企業倒閉或者關停,但一些大企業訂單仍很集中,一些電子類、機械類企業用工需求仍很大。
面對政府推行的「機器換人」等政策,陳建仍看好人才市場。「一些大批量重複的工序,用機器人很合適,但是一些需要經常變更參數的,卻不適合機器人。」陳建說電子類產品的生產,小單、多量是一個常態化的現象。
陳建介紹,目前東莞勞務派遣用工排在第一的是電子類企業,勞務派遣佔總用工的30%~40% ;第二就是機電、機械、電器,而這些製造業企業勞務派遣人數多半超過10%。
他透露,東莞同工同酬勞務派遣的費用最低400-500元。現在一些製衣、紡織等企業由於成本壓力,很難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招人,這類企業都開始自己招聘。
「黑中介存在,但不代表全部」
不管是用工企業還是勞務派遣公司,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情況是:外來務工人員減少、地區經濟差異越來越小、自我創業的門檻也越來越低。陳建說,未來5-10年仍是勞務派遣公司發展的時機。
「新聞媒體經常報導黑勞務、黑中介,但這僅僅是小部分,不代表全部。」侯振剛說。目前,東莞在工商部門登記領取了營業執照的勞務派遣公司有1650家,而真正拿到了經營許可證的僅657家。「勞務派遣機構沒有同時拿到這兩個證件就是非法經營。」
陳建說,目前東莞勞務派遣市場存在的不規範的問題主要有三類,一類是不籤訂勞動合同,二是拖欠工資,三是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比如不買社保、住房公積金等。「其實,只要是像我們協會會員這樣正規的勞務派遣機構,在同工同酬等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方面都做得很好,主要是有很多根本不在政府部門登記的非法勞務派遣機構會容易存在各種侵犯勞動者權益的事情。」
省人力資源協會副會長,廣東勞務派遣專業委員會會長董福榮教授介紹,通過對廣州市的企業調研發現,正規派遣企業欠薪的基本沒有,不籤合同,不交社保的派遣公司幾乎為零。一些沒有註冊,沒有通過行政許可的就很多。他認為,協會的成立對東莞市的穩定發展起到作用。
連結
企業勞務派遣員工
不得超過用工總量10%
企業如何應對?
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劃定了用工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比例的「紅線」——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這一規定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勞務派遣公司,都影響重大。
董福榮教授表示,在對廣州市的一些企業調研中了解到,不少大型國企的勞務派遣人數遠遠超過了正式員工,比如移動、電信、中石化等企業。「有些央企分公司,派遣員工高達80%,要將派遣工逐漸壓縮,有企業就通過轉正、外包、裁員等等方式來適應新的政策,減少派遣用工的數量與規模。」董教授認為,企業這種處理方式也會帶來新的社會矛盾。
而對於勞務派遣公司而言,也是未來發展面臨的難題。面對這樣的規定,東莞有不少缺工企業仍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招聘員工,所不同的是企業會與員工直接籤訂勞動合同,另外向勞務派遣公司支付中介費用。
陳建說《暫行規定》中提到的10%紅線,是要求企業在兩年內逐漸降低比例,他認為目前企業反對呼聲較大,兩年之後國家相關部門或會調整這一比例。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